便携式婴儿海姆立克急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390324发布日期:2020-09-29 17:55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便携式婴儿海姆立克急救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便携式婴儿海姆立克急救装置。



背景技术:

海姆立克腹部冲击法(heimlichmaneuver)也称为海氏手技,是急救呼吸道完全堵塞或严重堵塞、溺水等紧急情况的重要方法。急救者环抱患者,突然向其上腹部施压,迫使其上腹部下陷,造成膈肌突然上升,这样就会使患者的胸腔压力骤然增加,由于胸腔是密闭的,只有气管一个开口,故胸腔(气管和肺)内的气体就会在压力的作用下自然地涌向气管,每次冲击将产生450~500毫升的气体,从而就有可能将异物排出,恢复气道的通畅。

然而,此方法在操作过程中并不都能成功。一方面与操作者经验有关,另一方面是给予腹部的冲量不够大。尤其对于婴儿,非医务人员害怕伤害到婴儿,很难控制力道。在家庭出现的突发情况,很难做到有效的应对,延误抢救的最佳时机。在普通家庭中,婴儿出现急救呼吸道堵塞往往是在瞬间,给看护者反应的时间也非常少,现在急需一种便于携带的便携式婴儿海姆立克急救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便携式婴儿海姆立克急救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便携式婴儿海姆立克急救装置,包括腹部护板、肩带、第一连接带、第二连接带、凳体和叩击装置,所述腹部护板上对称设有两所述肩带,两所述肩带通过所述第一连接带进行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带通过所述第二连接带与所述腹部护板相连接,所述凳体设置在腹部护板下部,以实现让婴儿乘坐,所述凳体上设有放置空腔,所述放置空腔内设有所述叩击装置,所述第一连接带和所述第二连接带上均设有连接卡扣组与所述叩击装置相匹配,以实现所述叩击装置可拆卸固定在所述第一连接带和所述第二连接带上。

所述叩击装置包括壳体、叩击器和控制器,所述壳体内部设有所述叩击器,所述控制器设置在所述壳体上与所述叩击器相连接,以实现控制所述叩击器,

所述叩击器包括叩击端、传动杆、旋转凸轮、转动电机和推杆电机,所述叩击端设置在所述壳体外部,所述叩击端与所述传动杆相连接,所述传动杆端部设有滑轮,所述滑轮沿所述旋转凸轮的外轮廓进行滑动,以实现控制所述传动杆的往复位移,所述旋转凸轮设置在所述转动电机上,所述转动电机通过所述推杆电机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部,以实现控制叩击的频率和强度。

所述传动杆上设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和所述壳体内壁间设有弹性件,以实现增加复位速度。

所述壳体外侧对称设有握持柄。

所述壳体外侧对称设有固定卡扣,所述固定卡扣和所述连接卡扣组相匹配,以实现可拆卸连接。

所述放置空腔内侧均设有缓冲固定层,以实现固定所述叩击装置,所述缓冲固定层采用发泡橡胶材质。

所述放置空腔内设有电池,所述电池的充放电接口设置在所述凳体底部表面。

所述第二连接带与所述第一连接带相连接的位置上设有固定凹槽,所述固定凹槽内设有所述连接卡扣组,所述固定凹槽开口处设有遮挡片,以实现遮挡所述固定凹槽。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方案针对现有技术上的不足作出改进,针对婴儿进行优化设计,通过对现有技术中看护婴儿使用的腰凳进行改进,在便于携带的同时,可以配合婴儿海姆立克急救法中的叩背法和叩胸法进行叩击抢救。非常适合家庭使用,可在日常中作为腰凳携带婴儿出行,一旦发生紧急情况则将叩击装置取安装出进行抢救。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正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叩击装置的俯视图;

图4是叩击装置的仰视图;

图5是叩击装置的侧视图;

图6是叩击器的正面剖视图;

图7是叩击器的侧面剖视图;

图8是固定凹槽的剖视图;

图中:1为腹部护板,2为肩带,3为第一连接带,4为第二连接带,5为凳体,6为叩击装置,7为放置空腔,8为连接卡扣组,9为壳体,10为叩击器,11为控制器,12为叩击端,13为传动杆,14为旋转凸轮,15为转动电机,16为推杆电机,17为滑轮,18为限位块,19为握持柄,20为固定卡扣,21为缓冲固定层,22为电池,23为固定凹槽,24为遮挡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一

便携式婴儿海姆立克急救装置,包括腹部护板1、肩带2、第一连接带3、第二连接带4、凳体5和叩击装置6,腹部护板1上对称设有两肩带2,两肩带2通过第一连接带3进行连接,第一连接带3通过第二连接带4与腹部护板1相连接,凳体5设置在腹部护板1下部,以实现让婴儿乘坐,凳体5上设有放置空腔7,放置空腔7内设有叩击装置6,第一连接带3和第二连接带4上均设有连接卡扣组8与叩击装置6相匹配,以实现叩击装置6可拆卸固定在第一连接带3和第二连接带4上。

叩击装置6包括壳体9、叩击器10和控制器11,壳体9内部设有叩击器10,控制器11设置在壳体9上与叩击器10相连接,以实现控制叩击器10,叩击器10包括叩击端12、传动杆13、旋转凸轮14、转动电机15和推杆电机16,叩击端12设置在壳体9外部,叩击端12与传动杆13相连接,传动杆13端部设有滑轮17,滑轮17沿旋转凸轮14的外轮廓进行滑动,以实现控制传动杆13的往复位移,旋转凸轮14设置在转动电机15上,转动电机15通过推杆电机16设置在壳体9内部,以实现控制叩击的频率和强度。

传动杆13上设有限位块18,限位块18和壳体9内壁间设有弹性件,以实现增加复位速度。

壳体9外侧对称设有握持柄19。

壳体9外侧对称设有固定卡扣20,固定卡扣20和连接卡扣组8相匹配,以实现可拆卸连接。

放置空腔7内侧均设有缓冲固定层21,以实现固定叩击装置6,缓冲固定层21采用发泡橡胶材质。

放置空腔7内设有电池22,电池22的充放电接口设置在凳体5底部表面。

第二连接带4与第一连接带3相连接的位置上设有固定凹槽23,固定凹槽23内设有连接卡扣组8,固定凹槽23开口处设有遮挡片24,以实现遮挡固定凹槽23。

本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如下,如图1-2所示,在日常使用时,通过将肩带2固定在成人的两肩膀上,将凳体5固定在成人的身体上,在使用时肩带2和凳体5通过辅助连接带进行进一步固定,防止婴儿脱落,将器械固定在成人身体上后将婴儿放置在凳体5上,通过腹部护板1和凳体5将婴儿固定好,进一步利用第一连接带3、第二连接带4将婴儿的头部以下固定牢靠,防止脱落。在婴儿出现急救呼吸道堵塞等紧急情况下,将叩击装置6从放置空腔7内取出,利用第一连接带3和第二连接带4上的连接卡扣组8与叩击装置6上的固定卡扣20相连接实现固定。第一连接带3和第二连接带4分别对应海姆立克急救法中的叩背法和叩胸法,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叩击装置6在使用中通过放置空腔7内设置的电池22进行供电,叩击装置6在使用中连接在第一连接带3和第二连接带4上对应的位置时即可使用,为了防止婴儿哭闹导致定位出现偏差,在叩击装置6上壳体9外侧对称设有握持柄19,使成人可以通过手持握持柄19保持叩击位置的正确,增加急救的成功率。

如图3-7所示,叩击装置6包括壳体9、叩击器10和控制器11,有控制器11控制壳体9内的叩击器10进行工作,叩击器10利用转动电机15控制旋转凸轮14的转速,从而达到控制叩击端12叩击的频率。利用推杆电机16调节旋转凸轮14和滑轮17的相对位置,以实现控制叩击端12的叩击强度。通过限位块18和壳体9内壁间设置的弹性件增加复位速度,让叩击动作更加流畅的同时,增加了复位的精度,更加利于连贯使用。

壳体9外侧通过设置握持柄19让使用者握持,起到更好的定位和稳定的效果。在实际使用中固定卡扣20和连接卡扣组8采用塑料卡扣进行连接,不但可以在保证连接强度的同时减小总量便于携带,同时采用市面上常见的塑料卡扣可便于使用者进行使用,无需培训,便于推广使用。

放置空腔7内侧均设有缓冲固定层21,缓冲固定层21一方面可以利用材料变形产生的应力将叩击装置6牢固固定住,另一方面机械器材往往怕颠簸造成损坏,缓冲固定层21同时具有减轻震荡的效果,延长器材的使用寿命。放置空腔7内同时还设有电池22,在实际使用中叩击装置6可内设蓄电池进行供电,为减轻叩击装置6的重量便于固定使用使用将电池22设置在放置空腔7内,同时为了便于使用将充放电接口设置在凳体5底部表面,根据需要可设置保护头进行保护接插口。

如图8所示,为了配合叩背法中叩击婴儿背部的位置,第二连接带4与第一连接带3相连接的位置上设有与叩击装置6相连接的连接卡扣组8,考虑到第二连接带4与第一连接带3相重叠导会导致结构过厚影响叩击效果,故设置了固定凹槽23,减小结构的厚度,在实际使用中第一连接带3通过该凹槽的部分可做适应性的修改,避开凹槽部分进行连接,固定凹槽23内设有连接卡扣组8与叩击装置6进行连接,在不使用时将遮挡片24将凹槽部分遮挡住,避免进入灰尘或异物,影响整洁。

进一步,为便于使用可在腹部护板1上设置储物袋进行使用。

为了易于说明,实施例中使用了诸如“上”、“下”、“左”、“右”等空间相对术语,用于说明图中示出的一个元件或特征相对于另一个元件或特征的关系。应该理解的是,除了图中示出的方位之外,空间术语意在于包括装置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图中的装置被倒置,被叙述为位于其他元件或特征“下”的元件将定位在其他元件或特征“上”。因此,示例性术语“下”可以包含上和下方位两者。装置可以以其他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位于其他方位),这里所用的空间相对说明可相应地解释。

而且,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与另一个具有相同名称的部件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部件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

以上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发明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发明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发明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