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肢体康复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102021发布日期:2020-11-27 13:15阅读:100来源:国知局
一种肢体康复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被动锻炼用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电刺激进行康复训练的肢体康复机器人。



背景技术:

脑卒中是中老年群体中常见的一种脑血管疾病,其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的特点,是导致长期瘫痪和不同程度运动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对人类健康造成了巨大威胁。

中风也是一种常见疾病,对于中风患者而言,由于中枢神经损伤而导致运动神经信号中断或神经调制出现了问题,肢体肌肉收到异常神经信号或没有收到运动信号,从而丧失了被激活收缩的功能,导致肢体无法由大脑控制而实现自主运动。

功能性电刺激作为一种神经肌肉刺激治疗方法,能够激活神经和肌肉,将其用于脑卒中、中风患者的治疗,能够有效的实现病人肌力和运动功能的康复。例如,功能性电刺激的方式包括,在皮肤上粘贴电极片,控制产生一定强度的电信号,对皮肤进行刺激。

为了进行闭环控制,需要检测肢体对电刺激的反应。现有技术中,主要通过两种方式获取肢体对电刺激的反应,例如公开号为cn105031812的中国专利文献“一种肌电信号反馈的功能性电刺激闭环控制系统”,通过肌电信号采集器(表面电极)采集肌电信号,以检测肢体对电刺激的反应。

然而,肌电信号本身较为复杂,包含有大量人体本身的生物电信息,提取有效信号的难度较大;而且肌电信号采集时也需要在皮肤上粘贴大量表面电极,操作繁琐,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肢体康复机器人,以解决现有方法提取有效信号难度大的问题。

基于上述目的,一种肢体康复机器人,包括功能性电刺激装置和机器人本体;

所述功能性电刺激装置用于产生电刺激信号;

所述机器人本体包括用于支撑整个肢体的机械臂,所述机械臂包括前端臂(10)和后端臂(6);前端臂(10)、后端臂(6)分别用于固定肢体的相应部分;前端臂(10)与后端臂(6)延伸方向一致,两臂相对位置处设有三维力传感器(9),两臂通过该三维力传感器(9)连接。

进一步的,前端臂(10)、后端臂(6)为条形,在它们的外侧分别设置有托架。

进一步的,所述三维力传感器(9)通过两个连接件(8)分别与前端臂(10)与后端臂(6)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两个连接件(8)的长度方向与两臂延伸方向垂直,所述三维力传感器(9)安装位置与两臂位置错开。

进一步的,后端臂(6)的后端安装有转轴(5),转轴(5)的两端分别转动装配在两个安装板(4、7)上,使得机械臂能够绕转轴(5)的轴线转动,以调节机械臂的角度。

进一步的,还包括传动连接转轴(5)的电机。

进一步的,功能性电刺激控制装置包括上位机(16)、控制器(13)和电机片(15)。

本发明的主要特点在于,将机械臂分为两个部分——前端臂和后端臂,并且在前端臂和后端臂之间安装三维力传感器,利用三维力传感器采集肌肉接收电刺激后的反馈,相比于采集肌电信号,大大降低了信号处理的难度,也降低了操作的复杂度,提高了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上肢康复机器人整体结构图;

1为l型悬臂,2为固定座,3为连接座,4、7为安装板,5为转轴,6为后端臂,8为第一、第二连接件,9为三维力传感器,10为前端臂,11、12为托架,13为控制器,14为电刺激器,15为电极片,16为上位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提供一种用于上肢康复训练的机器人。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通过适当改造,其也可以应用于下肢康复训练。

如图1所示的一种上肢康复机器人,包括功能性电刺激控制装置和机器人本体:

功能性电刺激控制装置包括:上位机16,操作人员进行操作以及观察相关反馈,控制器13(采用nimyrio控制器,部署labview的平台)产生pwm信号输入到多通道的电刺激器14,电刺激器14将pwm信号放大到90v-120v的电压范围内,构成电压脉冲,经过粘贴在人体肌肉表面的电极片15,对肌肉固定位置进行电刺激。通常电极片15需要设置多个构成电刺激阵列。控制器13还用于接收三维力传感器9采集的信号,结合控制程序调节pwm信号的输出给电刺激器14。

机器人本体主要包括:用于支撑整个上肢的机械臂,机械臂包括前端臂10和后端臂6,前端臂10上安装有一个用于固定手腕的托架12;后端臂6上安装有一个用于固定肱二头肌的托架11。前端臂10与后端臂6延伸方向一致,两臂相对位置分别设置固定有第一、第二连接件8;第一、第二连接件8长度方向与两臂延伸方向垂直,第一、第二连接件8之间安装有一个三维力传感器9;三维力传感器9安装位置与两臂位置错开,以便于安装。考虑到机械臂和人体上肢的质量之和大约在5kg,在未经电刺激的情况下压力传感器的受力值已经为50n,经过统计发现大部分人的电刺激输出值在30n以内,因此这里选择的传感器的量程100n,同时考虑到需要将力信号转化为电压信号由控制器的模拟输入(adc)识别。考虑到控制器(13)adc的分辨率为12位,最大输入电压为5v。由此得出adc的最小能分辨电压为

v为adc的最小能分辨电压。因此这里选用压力传感器的灵敏度为1mv。三维力传感器将压力或者拉力信号转换为电信号通过传感器变送器扩大至0v-2.5v-5v范围中,当传感器未受力时,三维力传感器三个方向的电压输出值皆为2.5v。当传感器受力时,受力方向的电压数值产生变化。最终选用三维压力传感器的参数如下表:

表1.1三维力传感器参数表

机器人本体还包括:l型悬臂1,l型悬臂1一端通过固定座2固定到设备的支撑架(未画出)上,用于支撑整个机械臂。l型悬臂1另一端固定有连接座3,连接座3上固定两个安装板4、7;后端臂6的后端安装有转轴5,转轴5的两端分别转动装配在两个安装板4、7上,使得机械臂能够绕转轴5的轴线转动,以调节机械臂的角度,使患者处于一个相对舒适的状态。安装板4或7上安装一个电机(电机处于安装板4、7之间),电机通过皮带传动连接所述转轴5,为机械臂的转动提供动力。

作为其他实施方式,电机还可以通过齿轮传动连接所述转轴5。另外,电机不仅可以设置在安装板4、7之间,还可以设置在安装板4或安装板7之外(此时电机可以直接驱动转轴5)。

使用本系统时,应先测量使用者的手臂的重量,根据该重量将三维力传感器输出值初始化为零,将患者的电极片粘贴位置(一般为肱二头肌位置)擦拭酒精,减小皮肤电阻,将电极片粘贴至肌肉合适位置;然后开始进行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相关软件程序部分在labview上编写并部署到控制器13中,采用pwm波占空比大小来控制电刺激信号的强弱,从而实现在人身体上安全的电刺激。电刺激作用在人体的上肢系统,产生力的大小由三维力传感器9进行采集,并反馈给控制器13,由控制器13做出策略调整从而达到高精度的输出力控制。控制器13与上位机16通讯连接,在最终数据在上位机界面上呈现。

本发明的主要特点在于,将机械臂分为两个部分——前端臂和后端臂,并且在前端臂和后端臂之间安装三维力传感器,利用三维力传感器采集肌肉接收电刺激后的反馈,相比于采集肌电信号,大大降低了信号处理的难度,也降低了操作的复杂度,提高了效率。

以上实施例中,前端臂、后端臂是条形的,通过在其上固定托架来固定上肢的手腕、肱二头肌。作为其他实施方式,前端臂、后端臂可以设置为筒状以容纳患者的手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