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楞式电子线放射治疗野手动铅挡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757366发布日期:2020-10-31 09:54阅读:239来源:国知局
瓦楞式电子线放射治疗野手动铅挡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放射治疗辅助用具,涉及一种电子线放射治疗中异形照射野成形的(手动)机械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瓦楞式电子线放射治疗野手动铅挡装置,适用于体表电子线的照射。



背景技术:

电子线照射技术:又称电子束照射,即用电子线来治疗肿瘤,是放射治疗手段之一。电子线的射程较短且明确,临床上常治疗深度为5cm及更浅的体表肿瘤,如:乳腺癌患者胸壁的电子线照射、体表淋巴结清扫术后的电子线照射等。

照射野:放射治疗相关专业词汇,为射线所照射的区域范围。放射治疗机器发出射线通过皮肤到达患者病变部位。在皮肤上留下的照射区域就是照射野,采用电子线照射时,该野就叫电子线照射野。体表电子线照射野(边界)的确定,通常是用模拟机(或ct定位机)模拟真实的机器参数、病变深度和范围,用灯光来模拟电子线束,洒落在体表的灯光区域,也就是正式治疗时电子线真正的照射区域,医生在病人体表使用记号笔勾画边界,日后照射的区域就以此为边界。照射野的形状依据病变部位不同而不同,多为直角的多边形规则状。其中乳腺癌病人胸壁电子线照射野大体形状为方形,其射野的上界和下界为水平,左界和右界的边线会出现折线(“直角曲线”),所以一般上下界需要成片的水平遮挡,左右界需要部分遮挡。其他不规则电子线野的成型非常费力,需要用特殊的模具设备等,常用方法如下:

一.铅皮拼接遮挡。简单的是说就是用不透射线的铅皮遮挡出射野的形状。电子线照射时必须使用四边筒型结构的电子线限光筒,该筒安装在机头(即电子线束的出口)的正下方,电子线穿透顺序从上到下依次为:机头→限光筒→皮肤。电子限光筒下沿发出四根金属柱并连接一四边形的金属圈(叫做平台圈)。打开机器的模拟灯光野(模拟电子线束),此时灯光穿过限光筒后将在在体表上产生方形的投影。第一种方式:放疗技师将根据病人的体表的边界标记,在限光筒下沿的平台圈上放置长条形的铅片用于遮挡灯光,产生的投影直至与标记边界一致。或者采用第二种方式:放疗技师在病人的体表沿着边界记号线覆盖铅皮,将射野以外的区域都用铅皮遮挡。缺陷如下:

1.体表覆盖铅皮所带来的弊端:照射过程中铅皮滑落,造成正常组织损伤的放疗事故;

2.平台圈上放置的铅皮在照射过程中滑落,造成正常组织损伤的放疗事故;

3.不规则野形状的精确度依靠挡铅的形状和规格;

4.不规则射野的成型,非常考验技师的操作水平和职业道德,多挡和少挡等无法有效监控;

5.辐照的次数决定了拼接次数,费时和费力,不规则射野的成形速度,依靠技师的熟练程度;

二.个体化阴模挡铅:简单的是说就是用不透射线的铅皮遮挡出射野的形状,并将各个铅皮固定形成整体。先用灯光模拟电子线,在限光筒下沿的平台圈上放一片的pvc片,放疗技师将根据病人的体表的边界标记,在pvc上放置长条形的铅片用于遮挡灯光,产生的投影直至与标记边界一致。沿着铅皮的内沿在pvc上勾画边界,此时pvc上勾画的图形即为铅阳模形状,浇筑匹配的铅质阴模就是电子线个体化挡铅,每次使用时将阴模挡铅片放置在平台圈上即可。缺陷:

1.过程繁琐,需要制作阴阳模挡铅片;

2.低熔点铅浇铸时易挥发出铅蒸汽,污染环境,操作人员需做好自身防护工作;

3.每次使用过程中低熔点铅易于析出,患者容易重金属中毒;

4.治疗的实施完全依靠技师的操作水平和职业道德,缺乏相关机械连锁约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瓦楞式电子线放射治疗野手动铅挡装置,适用于病人的电子线照射。该装置由卡凸23、限光筒24、四个支撑脚25、四组瓦楞组件26和四个角柱27等共同组成。四组瓦楞组件26两两平行相对排列共同围成一个四边形,组件通过角柱27相接。角柱27为立方体形结构,相邻的两个侧面分别连接一个瓦楞组件26,剩余两个侧面游离。两个相对排列的瓦楞组件26为一对,如左右两侧的两组瓦楞组件26为a对,他们连接于角柱27的侧面的下部并与角柱27的底面齐平。剩余两组瓦楞组件26为b对,他们连接于角柱27侧面的上部并与角柱27的上表面齐平。a对和b对不在同一平面。四个角柱27的上表面中央位置斜上向心各发出支撑脚25,末端连接于限光筒24的四个边角的下部。限光筒24为四边筒形结构,上沿口四边向外发出一圈卡凸23,限光筒24的下沿口游离。限光筒24的四边形内壁下沿正对着四组瓦楞组件26围成的四边形,限光筒24的内壁四边形尺寸略小于四组瓦楞组件26围成的四边形尺寸。

其中瓦楞组件26由7组单瓦组件28和一组边瓦组件29构成。7组单瓦组件28并排排列,边瓦组件29位于头端。具体结合方式见后述。

其中边瓦组件29由螺丝锁止组件30、弹球组件31、阻点32、承瓦台33、齐瓦板34、半圆槽35和手把36共同构成。整个装置呈现上中下的塔式结构,从下至上依次为承瓦台33、齐瓦板34、半圆槽35、弹球组件31和螺丝锁止组件30。承瓦台33上表面有坡度,左侧高于右侧。承瓦台33底面为方形且水平,承瓦台33的四个侧面垂直于底面。齐瓦板34为具有一定厚度的片状结构,呈现平行四边体形,上下表面互相平行,左右侧面互相平行。齐瓦板34贴覆于承瓦台33的上表面。齐瓦板34的左右侧面边沿与承瓦台33的左右侧面边沿齐平。其中半圆槽35为沿着齐瓦板34的长轴且上表面的凹陷而形成的半圆形槽,半圆槽35位于承瓦台33左右侧中线的正上方。圆柱体形的阻点32位于半圆槽35内的前端,阻点32的外沿与半圆槽35的前端沿齐平,阻点32的上表面与齐瓦板34齐平。圆柱形的手把36位于半圆槽35内的后端,手把36的外沿与半圆槽的后端沿齐平。

与半圆槽35相接触的是弹球组件31。弹球组件31是由顶板37,限位槽38,弹簧39,上限螺丝40,压杆41,球碗42,滑球43和伸缩筒44构成。伸缩筒44为中空的筒状结构,上端固定连接圆片结构顶板37,下端游离。伸缩筒44的侧壁表面开长条形的限位槽38,限位槽38贯通伸缩筒44的侧壁全层并在内壁开口。弹簧39位于伸缩筒44内,上端抵触顶板37,下端抵触圆柱体的压杆41。圆柱体的压杆41上表面直径稍小于伸缩筒44的内径,使得压杆41可以在伸缩筒44内上下运动。上限螺丝40旋接接压杆41侧壁并走形在限位槽38内,其中上限螺丝40的外沿超出限位槽38的外沿呈游离状态,上限螺丝40与压杆41一起运动。压杆41的下端接球碗42,球碗42为碗形结构,呈倒扣状。球形的滑球43位于球碗42内,滑球43的外形尺寸和球碗42的内径相匹配。滑球43在球碗42内可以自由滑滚运动。滑球43的底端接触半圆槽35,滑球43的尺寸与半圆槽35的内径相匹配。滑球43可以沿着半圆槽35运行。

与顶板37的上表面相连接的是螺丝锁止组件30。螺丝锁止组件30由旋钮1,销孔2,压窗3,螺丝4,螺孔5,锥孔6,螺座7,圆锥8,下限圈9,旋钮纹10,偏心锁组件11,销纹12,销子13和上限圈14构成。方形的螺座7的正中央开螺孔5,螺孔5贯通螺座7的全层,螺孔5内壁布满了螺纹。锥孔6为螺座7上表面凹陷形成的近似长方形的孔,锥孔6的两端为圆弧形中间连以平行线。锥孔6共24个以螺孔5(的中心)为圆心向外均匀辐射成正圆圈形分布(每个孔左右等距)。每个锥孔6的长轴(即两端连线)指向螺孔5的圆心。圆柱形的螺丝4侧壁布满螺纹,与螺孔5内壁的螺纹相吻合,螺丝4通过螺纹在螺孔5内自由转动。螺丝4下端游离,螺丝4上端套接旋钮1且上表面齐平。旋钮1为环柱形结构,旋钮1的直径大于螺丝4的直径,旋钮1与螺丝4为固定连接。旋钮1环形上表面开垂直贯穿孔销孔2,销孔2贯穿旋钮1全层并在旋钮1下表面开孔。销孔2正下方对着锥孔6的中部。旋钮1的侧壁上下中间位置向内凹陷形成长方形的压窗3,压窗3向内延伸并与销孔2贯通。旋钮1的侧面布满了旋钮纹10。圆柱形的销子13在销孔2内可以转动和上下运动,销子13的上端套接上限圈14且上表面齐平,上限圈14的直径大于销孔2的直径。销子13的下端套接下限圈9且下表面齐平,下限圈9的直径大于销孔2的直径。下限圈9的直径大于锥孔6的短径。圆锥体的圆锥8接销子13的下端底面,圆锥8的圆面直径和销子13的直径一致。圆锥8的圆面直径大于锥孔6的最短经且圆锥8的尖端可以落入锥孔6中。销子13上布满了销纹13。压窗3的两侧外沿中部连接有偏心锁组件11,具体连接方式见后述。其中偏心锁组件11由豆芽座a15,豆芽座b16,压瓣17,偏心轴18,轴孔b19,偏心圆20,圆牙21和轴孔a22构成。偏心圆20为正圆柱形,侧面为两个正圆面。偏心圆20的两个正圆表面偏心1/2半径处各向左右两侧发出偏心轴18。豆芽座a15侧面开贯穿孔轴孔a22,豆芽座b16侧面开贯穿孔轴孔b19,豆芽座a15和豆芽座b16为尺寸相同的成对结构且两者平行相对。其中轴孔b19和轴孔a22两孔相对。偏心轴18的两端在轴孔b19和轴孔a22两孔自由转动,即偏心圆20在豆芽座a15和豆芽座b16之间转动。偏心轴18的轴根正后方、偏心圆20的柱体侧面上切线发出圆弧形的压瓣17。当偏心轴18轴根和压瓣17的根部两者成水平状态时,压瓣17末端的下垂线刚好穿过偏心轴18的中心。压瓣17的左右侧面与偏心圆20的左右正圆侧面齐平。其中偏心圆20的柱身侧面布满了圆牙21。豆芽座a15和豆芽座b16的后面分别连接在压窗3的两侧外沿中部。其中豆芽座a15和豆芽座b16两者的内侧面与压窗3的沿口齐平。即偏心圆20可以自由进出压窗3,圆牙21接触销纹12。螺丝4的底端与顶板37的上表面相连接。

单瓦组件28由螺丝锁止组件30,弹球组件31,阻点32,承瓦台33,半圆槽35和覆瓦板45组成。组成结构关系与边瓦组件29类似。唯一不相同的是覆瓦板45,即边瓦组件29中的齐瓦板34的位置关系替换成了覆瓦板45。覆瓦板45的左侧沿端超出承瓦台33的左侧壁。覆瓦板45上其余结构与齐瓦板34一致。

其中瓦楞组件26由7组单瓦组件28和一组边瓦组件29构成。7组单瓦组件28并排排列,边瓦组件29位于头端。一组边瓦组件29和7组单瓦组件28之间互相结合的方式为:相邻的单瓦组件28(或者边瓦组件29)的螺座7的侧面固定相连,且两者的上下表面保持水平,即一组边瓦组件29和7组单瓦组件28的螺座7构成一体平面。单瓦组件28(或者边瓦组件29)的齐瓦板34的侧面(坡度低的一侧)接触相邻的单瓦组件28的承瓦台33的侧面(坡度高一侧)并可以互相滑动。相邻的单瓦组件28(或者边瓦组件29)的承瓦台33的侧面固定相连,且两者的下表面保持齐平。除了处于头端的边瓦组件29的齐瓦板34的侧面(坡度高的一侧)边沿与下方的承瓦台33的侧面齐平外,其余7组单瓦组件28的覆瓦板45的侧面(坡度高的一侧)边沿均超出各自下方的承瓦台33的侧面,每块覆瓦板45的超出部分将于相邻的齐瓦板34有上下的重叠,这将用于相邻覆瓦板45之间或者(覆瓦板45与齐瓦板34)之间的衔接遮挡。

四组瓦楞组件26两两平行相对排列共同围成一个四边形,组件通过角柱27相接。角柱27为立方体形结构,相邻的两个侧面分别连接一个瓦楞组件26,剩余两个侧面游离。两个相对排列的瓦楞组件26为一对,如左右两侧的两组瓦楞组件26为a对,剩余两组为b对。a对和b对不在同一平面。a对中的瓦楞组件26和角柱27的连接方式如下:瓦楞组件26通过处于头端的边瓦组件29、处于尾端的单瓦组件28分别与角连27相连。处于头端的边瓦组件29的螺座7的侧面与角柱27的侧面相连且两者的上表面保持齐平,齐瓦板34的侧面(坡度高一侧)接触角柱27的侧面并可以互相滑动,承瓦台33的的侧面(坡度高的一侧)与角柱27的侧面相连且角柱27的下表面超出承瓦台33的下表面。处于尾端的单瓦组件28的螺座7的侧面与角柱27的侧面相连且两者的上表面保持齐平,覆瓦板45的侧面(坡度低的一侧)与角柱27的侧面接触并可以互相滑动,承瓦台33的的侧面(坡度低的一侧)与角柱27的侧面相连且角柱27的下表面超出承瓦台33的下表面。b对中的瓦楞组件26和角柱27的连接方式如下:瓦楞组件26通过处于头端的边瓦组件29、处于尾端的单瓦组件28分别与角连27相连。处于头端的边瓦组件29的螺座7的侧面与角柱27的侧面相连且角柱27的上表面超出螺座7的上表面,齐瓦板34的侧面(坡度高一侧)接触角柱27的侧面并可以互相滑动,承瓦台33的的侧面(坡度高的一侧)与角柱27的侧面相连且两者的下表面保持齐平。处于尾端的单瓦组件28的螺座7的侧面与角柱27的侧面相连且角柱27的上表面超出螺座7的上表面,覆瓦板45的侧面(坡度低的一侧)与角柱27的侧面接触并可以互相滑动,承瓦台33的的侧面(坡度低的一侧)与角柱27的侧面相连且两者的下表面保持齐平。a对和b对分别处在不同的平面。

本发明基于背景技术列举的两种方法中体现出的诸多不足,提供一种以光感控制挡铅实现射野成形的装置。本发明使用两组非同一平面的光档组件可以实现不规则野的镂空形状;螺丝的丝进位移用于压力的精确施加;采用了偏心圆柱体的的转动形成长短不一的力矩,来实现对销子整体的上下的制动。机械装置运行可靠且环保;使用时整个操作过程简单易行,适合体表部位的电子线放射临床治疗的推广和应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顶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瓦楞组件26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瓦楞组件26侧面观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瓦楞组件26后面观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边瓦组件29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边瓦组件29侧面观结构示意图。

图10是边瓦组件29组成部分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1是边瓦组件29组成部分分解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弹球组件31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弹球组件31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弹球组件31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5是螺丝锁止组件30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螺丝锁止组件30底面观结构示意图。

图17是“偏心锁组件11”与旋钮1的分解图。

图18是“偏心锁组件11”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19是“偏心锁组件11”偏侧面观结构示意图。

图20是“偏心锁组件11”正侧面观结构示意图。

图21是“豆芽座a15和豆芽座b16”两者与旋钮1的结合图。

图22是压瓣17在下方(未锁止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3是压瓣17在上方(锁止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4是销子13和偏心圆20的力矩关系图。

图25是圆锥8和锥孔6的受力分析图。

图26是边瓦组件29的详细结构件的位置关系图。

图27是单瓦组件28的结构示意图。

图28是单瓦组件28的正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29是瓦楞组件26组成部分的详细结构示意图。

图30是a对中的瓦楞组件26和两侧角柱27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1是b对中的瓦楞组件26和两侧角柱27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2是相邻的两组瓦楞组件26和角柱27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3是本发明使用(起始)示意图。

图34是本发明使用(覆瓦板45和齐瓦板34组合成射野形状)示意图。

图35是本发明使用(最终效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结合附图和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瓦楞式电子线放射治疗野手动铅挡装置

参照图1、图2和图3,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电子线放射治疗中异形照射野成形的手动机械装置,适用于病人的电子线照射。该装置由卡凸23、限光筒24,、四个支撑脚25、四组瓦楞组件26和四个角柱27等共同组成。四组瓦楞组件26两两平行相对排列共同围成一个四边形,组件通过角柱27相接。角柱27为立方体形结构,相邻的两个侧面分别连接一个瓦楞组件26,剩余两个侧面游离。两个相对排列的瓦楞组件26为一对,如左右两侧的两组瓦楞组件26为a对,他们连接于角柱27的侧面的下部并与角柱27的底面齐平。剩余两组瓦楞组件26为b对,他们连接于角柱27侧面的上部并与角柱27的上表面齐平。a对和b对不在同一平面。四个角柱27的上表面中央位置斜上向心各发出支撑脚25,末端连接于限光筒24的四个边角的下部。限光筒24为四边筒形结构,上沿口四边向外发出一圈卡凸23,限光筒24的下沿口游离。参照图4,限光筒24的四边形内壁下沿正对着四组瓦楞组件26围成的四边形,限光筒24的内壁四边形尺寸略小于四组瓦楞组件26围成的四边形尺寸。限光筒24的作用是限制和整形光束的出束方向,使得从限光筒24下沿出来的光束尺寸与筒内径一致并且是垂直的光束。卡凸23的尺寸与机头上的凹槽相适配,可以固定并锁止在机头上完成与机头的连接。

参照图5、图6和图7,其中瓦楞组件26由7组单瓦组件28和一组边瓦组件29构成。7组单瓦组件28并排排列,边瓦组件29位于头端。具体结合方式见后述。

参照图8,边瓦组件29由螺丝锁止组件30、弹球组件31、阻点32、承瓦台33、齐瓦板34、半圆槽35和手把36共同构成。整个装置呈现上中下的塔式结构,从下至上依次为承瓦台33、齐瓦板34、半圆槽35、弹球组件31和螺丝锁止组件30。参照图9,承瓦台33上表面有坡度,左侧高于右侧。承瓦台33底面为方形且水平,承瓦台33的四个侧面垂直于底面。齐瓦板34为具有一定厚度的片状结构,呈现平行四边体形,上下表面互相平行,左右侧面互相平行。齐瓦板34贴覆于承瓦台33的上表面。齐瓦板34的左右侧面边沿与承瓦台33的左右侧面边沿齐平。参照图10和图11,其中半圆槽35为沿着齐瓦板34的长轴且上表面的凹陷而形成的半圆形槽,半圆槽35位于承瓦台33左右侧中线的正上方。圆柱体形的阻点32位于半圆槽35内的前端,阻点32的外沿与半圆槽35的前端沿齐平,阻点32的上表面与齐瓦板34齐平。圆柱形的手把36位于半圆槽35内的后端,手把36的外沿与半圆槽的后端沿齐平。阻点32的作用是阻止齐瓦板34运动的前端范围。手把36是手部推动和拉动齐瓦板34前后运动的着力点,并且起到阻止齐瓦板34运动的后端范围。边瓦组件29的其他部分连接方式见后述。

参照图10和图11,与半圆槽35相接触的是弹球组件31。参照图12,弹球组件31是由顶板37,限位槽38,弹簧39,上限螺丝40,压杆41,球碗42,滑球43和伸缩筒44构成。参照图13和图14,伸缩筒44为中空的筒状结构,上端固定连接圆片结构顶板37,下端游离。伸缩筒44的侧壁表面开长条形的限位槽38,限位槽38贯通伸缩筒44的侧壁全层并在内壁开口。弹簧39位于伸缩筒44内,上端抵触顶板37,下端抵触圆柱体的压杆41。圆柱体的压杆41上表面直径稍小于伸缩筒44的内径,使得压杆41可以在伸缩筒44内上下运动。上限螺丝40旋接接压杆41侧壁并走形在限位槽38内,其中上限螺丝40的外沿超出限位槽38的外沿呈游离状态,上限螺丝40与压杆41一起运动。弹簧39的弹力作用于顶板37的下表面和压杆41的上表面,使得两者保持弹性势能。上限螺丝40是阻止伸缩筒44过渡上滑的止位点。压杆41的下端接球碗42,球碗42为碗形结构,呈倒扣状。球形的滑球43位于球碗42内,滑球43的外形尺寸和球碗42的内径相匹配。滑球43在球碗42内可以自由滑滚运动。滑球43的底端接触半圆槽35,滑球43的尺寸与半圆槽35的内径相匹配。滑球43可以沿着半圆槽35运行。弹球组件31通过滑球43与半圆槽35滑动接触,弹球组件31只能通过半圆槽35作为轨道前后滑动。

参照图10和图11,与顶板37的上表面相连接的是螺丝锁止组件30。参照图15和图16,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电子线放射治疗野成形装置的重力落销式螺丝丝进锁定装置。该装置由旋钮1,销孔2,压窗3,螺丝4,螺孔5,锥孔6,螺座7,圆锥8,下限圈9,旋钮纹10,偏心锁组件11,销纹12,销子13和上限圈14构成。方形螺座7的正中央开螺孔5,螺孔5贯通螺座7的全层,螺孔5内壁布满了螺纹。锥孔6为螺座7上表面凹陷形成的近似长方形的孔,锥孔6的两端为圆弧形中间连以平行线。锥孔6共24个以螺孔5(的中心)为圆心向外均匀辐射成正圆圈形分布(且每个孔左右等距)。每个锥孔6的长轴(即两端连线轴)指向螺孔5的圆心。圆柱形的螺丝4柱身布满螺纹,与螺孔5内壁的螺纹相吻合,螺丝4通过螺纹在螺孔5内自由转动而实现螺丝4的上下移动。螺丝4下端游离,螺丝4上端套接旋钮1且与其上表面齐平。旋钮1为环柱形结构,旋钮1的直径大于螺丝4的直径,旋钮1与螺丝4为固定连接成一体。旋钮1环形上表面中央开垂直贯穿孔销孔2,销孔2贯穿旋钮1全层并在开口在旋钮1下表面。销孔2正下方对着锥孔6的中部。旋钮1的侧壁上下中间位置向内凹陷形成长方形的压窗3,压窗3向内延伸并与销孔2贯通。旋钮1的侧面布满了旋钮纹10,调节时用于增大手与旋钮1的摩擦力,方便旋转旋钮1。圆柱形的销子13在销孔2内可以转动和上下滑动,销子13的上端套接上限圈14且与其上表面齐平,上限圈14的直径大于销孔2的孔径,上限圈14可以起到阻挡作用,防止销子13向下滑落出销孔2。销子13的下端套接下限圈9且与其下表面齐平,下限圈9的直径大于销孔2的孔径。下限圈9的可以起到阻挡的作用,防止销子13向上滑出销孔2。有了上限圈14和下限圈9的阻挡作用,销子13只能在销孔2中上下滑动。圆锥体的圆锥8接销子13的下端底面,圆锥8的圆面直径和销子13的直径一致。圆锥8的圆面直径大于锥孔6的最短经(即两个平行边距离)且圆锥8的尖端可以落入锥孔6中。圆锥8可以随着旋钮1的转动而上下滑动落入圆周分布的24个锥孔6中的任意一个。销子13上布满了销纹13,其作用见后述。参照图17,压窗3的两侧外沿中部连接有偏心锁组件11,具体连接方式见后述。参照图18、图19和图20,偏心锁组件11是用偏心圆转动半径的不同来增加/减小摩擦力的方式实现制动销子13的上下滑动。其中偏心锁组件11由豆芽座a15,豆芽座b16,压瓣17,偏心轴18,轴孔b19,偏心圆20,圆牙21和轴孔a22构成。偏心圆20为正圆柱形,侧面为两个正圆面。偏心圆20的两个正圆的表面偏离中心1/2半径处各向左、右两侧发出偏心轴18。豆芽座a15和豆芽座b16为尺寸相同的成对结构且两者平行相对。豆芽座a15侧面开贯穿孔轴孔a22,豆芽座b16侧面开贯穿孔轴孔b19。轴孔b19和轴孔a22两孔相对。偏心轴18的两端分别在轴孔b19和轴孔a22两孔中自由转动,即偏心圆20在豆芽座a15和豆芽座b16之间实现转动。偏心轴18的轴根正后方的位置、偏心圆20的柱体侧面上切线发出圆弧形的压瓣17。当偏心轴18轴根和压瓣17的根部两者成水平状态时,压瓣17末端的下垂线刚好穿过偏心轴18的中心。压瓣17的左右侧面与偏心圆20的左右正圆侧面齐平,即压瓣17具有和偏心圆20一样的厚度。其中偏心圆20的柱身侧面布满了圆牙21。参照图21,豆芽座a15和豆芽座b16的后面分别连接在压窗3的两侧外沿中部。其中豆芽座a15和豆芽座b16两者的内侧面与压窗3的沿口齐平。即偏心圆20可以自由进出压窗3,圆牙21接触销纹12,圆牙21和销纹12两者都是用以增大互相之间的摩擦力,防止销子13的上下滑动。

参照图22,螺丝锁止组件30使用方法(原理解读):一、解锁状态,压瓣17的末端处在最下端,此时偏心圆形成的转动半径(即压程a)最小(参照图24),此时偏心圆20与销子13处在分离状态,销子13在销孔2中可以自由上下滑动。参照图22,处在销子13最下端的圆锥8落入锥孔6中。由于圆锥8的顶面直径大于锥孔6的最短经(即两个平行边的距离),所以只有圆锥8的尖端部分会落入锥孔6中。转动旋钮1,处在销孔2中的销子13将会被一起转动。参照图25,圆锥8落在锥孔6中的圆锥部分带有坡度,该圆锥的坡度与直角的锥孔6边沿发生力量接触,即圆锥8施加了斜向下的力于锥孔6的边沿。由于锥孔6位置固定无法改变,只能反作用力于圆锥8的坡度,该坡度将反作用力分解为向上的力量和沿坡度向下的摩擦力。当向上的力量大于销子13的自身重力和沿坡度的摩擦力时,销子13会沿着销孔2向上滑动,直到圆锥8完全露出锥孔6的上沿。继续扭动旋钮1,圆锥8的尖端将会在两个锥孔6的间隙滑动,直到落入相邻的锥孔6中。继续扭动旋钮1,上述情况重复发生。参照图22,随着旋钮1的扭动,螺丝4将发生丝进下降或者上升,处在上限圈14和下限圈9之间的销子13将会在销孔2中上下移动。二、锁紧过程:参照图24,确认圆锥8落入某一个锥孔6中后,扳动压瓣17从最下端缓慢往上转动,偏心圆20形成的转动半径(即压程b)慢慢增大,偏心圆20与销子13从分离状态慢慢靠近直到接触。当偏心圆20转动到最大直径(即偏心轴18距偏心圆20边最远)时,此时压程b最大,处于偏心轴18和销纹12之间的偏心圆20的体积最多,转换成偏心圆20对销子13的压力最大,偏心圆20和销子13两者之间的摩擦力也最大。此时销子13将无法在销孔2中上下自由滑动,而是完全制动状态。偏心圆20和销子13两者之间压强处在势最强能状态,扳动压瓣17的末端处于游离状态(无物体依靠或者接触)的不稳定状态。偏心圆20随时都会发生向左或者向右转动。三.锁紧状态:参照图24,当压瓣17末端再往前(上)转动,偏心圆20稍稍转过一定角度,形成偏心圆20形成的转动半径(即压程c)仅次与压程b,参照图23,此时压瓣17的末端将会接触到旋钮纹10,偏心圆20将会停止转动,而且处在始终向压瓣17施加接触力的稳定状态。压程c虽然仅次与压程b,但是偏心圆20提供给销子13的压力足够制动圆锥8。即圆锥8将始终落在锥孔6中。此时若果人为拧动旋钮1或者其他螺丝4松动力量,迫使圆锥8转动,圆锥8的坡度与直角的锥孔6边沿发生力量接触,即圆锥8施加了斜向下的力于锥孔6的边沿。由于锥孔6位置固定无法改变,只能反作用力于圆锥8的坡度,该坡度将反作用力分解为向上的力量和沿坡度向下的摩擦力。此时销子13的自身重力和制动力将远远大于向上的力,圆锥8将不会发生向上滑动,即销子13将会阻挡旋钮1的转动。实现了对螺丝4丝进状态的锁定。参照图26,螺丝锁止组件30通过螺丝的下表面与顶板37的粘结而实现固定相连。因为螺座7和承瓦台33的上下位置固定不变,下降的螺丝4将会压缩顶板37和压杆41的距离。弹簧39的弹力将会增大,弹力作用于压杆41→球碗42→滑球43→半圆槽35→齐瓦板34→承瓦台33。即齐瓦板34在滑球43和承瓦台33之间的滑动摩擦力增加。旋转旋钮1以便调节摩擦力的大小,使得手动推动或者拉动手把36实现齐瓦板34的前后移动力道合适,而不至于齐瓦板34很松(导致勿碰走位等)。

参照图27和图28,单瓦组件28由螺丝锁止组件30,弹球组件31,阻点32,承瓦台33,半圆槽35和覆瓦板45组成。组成结构关系与边瓦组件29类似。唯一不相同的是覆瓦板45,即边瓦组件29中的齐瓦板34的位置关系替换成了覆瓦板45。覆瓦板45的左侧沿端超出承瓦台33的左侧壁。覆瓦板45上其余结构与齐瓦板34一致。

参照图29,瓦楞组件26由7组单瓦组件28和一组边瓦组件29构成。7组单瓦组件28并排排列,边瓦组件29位于头端。一组边瓦组件29和7组单瓦组件28之间互相结合的方式为:相邻的单瓦组件28(或者边瓦组件29)的螺座7的侧面固定相连,且两者的上下表面保持水平,即一组边瓦组件29和7组单瓦组件28的螺座7构成一体平面。单瓦组件28(或者边瓦组件29)的齐瓦板34的侧面(坡度低的一侧)接触相邻的单瓦组件28的承瓦台33的侧面(坡度高一侧)并可以互相滑动。相邻的单瓦组件28(或者边瓦组件29)的承瓦台33的侧面固定相连,且两者的下表面保持齐平。除了处于头端的边瓦组件29的齐瓦板34的侧面(坡度高的一侧)边沿与下方的承瓦台33的侧面齐平外,其余7组单瓦组件28的覆瓦板45的侧面(坡度高的一侧)边沿均超出各自下方的承瓦台33的侧面,每块覆瓦板45的超出部分将于相邻的齐瓦板34有上下的重叠,这将用于相邻覆瓦板45之间或者(覆瓦板45与齐瓦板34)之间的衔接遮挡。

参照图30,四组瓦楞组件26两两平行相对排列共同围成一个四边形,组件通过角柱27相接。角柱27为立方体形结构,相邻的两个侧面分别连接一个瓦楞组件26,剩余两个侧面游离。两个相对排列的瓦楞组件26为一对,如左右两侧的两组瓦楞组件26为a对,剩余两组为b对。a对和b对不在同一平面。其中a对中的瓦楞组件26和角柱27的连接方式如下:瓦楞组件26通过处于头端的边瓦组件29、处于尾端的单瓦组件28分别与角连27相连。处于头端的边瓦组件29的螺座7的侧面与角柱27的侧面相连且两者的上表面保持齐平,齐瓦板34的侧面(坡度高一侧)接触角柱27的侧面并可以互相滑动,承瓦台33的的侧面(坡度高的一侧)与角柱27的侧面相连且角柱27的下表面超出承瓦台33的下表面。处于尾端的单瓦组件28的螺座7的侧面与角柱27的侧面相连且两者的上表面保持齐平,覆瓦板45的侧面(坡度低的一侧)与角柱27的侧面接触并可以互相滑动,承瓦台33的的侧面(坡度低的一侧)与角柱27的侧面相连且角柱27的下表面超出承瓦台33的下表面。参照图31。其中b对中的瓦楞组件26和角柱27的连接方式如下:瓦楞组件26通过处于头端的边瓦组件29、处于尾端的单瓦组件28分别与角连27相连。处于头端的边瓦组件29的螺座7的侧面与角柱27的侧面相连且角柱27的上表面超出螺座7的上表面,齐瓦板34的侧面(坡度高一侧)接触角柱27的侧面并可以互相滑动,承瓦台33的的侧面(坡度高的一侧)与角柱27的侧面相连且两者的下表面保持齐平。处于尾端的单瓦组件28的螺座7的侧面与角柱27的侧面相连且角柱27的上表面超出螺座7的上表面,覆瓦板45的侧面(坡度低的一侧)与角柱27的侧面接触并可以互相滑动,承瓦台33的的侧面(坡度低的一侧)与角柱27的侧面相连且两者的下表面保持齐平。相对的两组瓦楞组件26中的覆瓦板45或者齐瓦板34可以互相靠近和分离,且两块相对的覆瓦板45或者齐瓦板34的(纵轴)长度大于四边形(即四组瓦楞组件26的和角柱27组成的四边形)边长,即相对的覆瓦板45或者齐瓦板34可以完全遮挡四边形的边长的镂空。a对和b对分别处在不同的平面,即相邻的两组瓦楞组件26中覆瓦板45或者齐瓦板34的成直角靠近时,不会发生碰撞。

实施例2使用本发明(以乳腺癌电子线照射为例)

参照图33,使用时,将卡凸23插入加速器(产生电子线的机器)机头实现连接。病人躺于该装置的正下方。并露出已经已经勾画好照射野的体表。转动机头,使得相对的两组瓦楞组件26的沿边大致对应平行的体表野边界,一般的乳腺癌体表野的上界和下界为平行,左界和右界的边线会出现折线(“直角曲线”),所以一般上下界需要成片的遮挡,左右界需要部分遮挡。全部覆瓦板45和齐瓦板34都处于起始状态,即他们的头端前沿与角连69直角边齐平,此时整个镂空没有被任何东西遮挡呈最大预备野。调整病人的卧姿,使得体表野整体处于最大预备野内。参照图34,打开机器的光束模拟灯光(用灯光束来模拟射线束),灯光束由机头发出初始光束并进入到限光筒78内,初始光束经过限光筒78的整形后形成了与限光筒78内壁尺寸一致的垂直光束——次级光束。次级光束垂直向下行进,在限光筒的正下方经过覆瓦板45和齐瓦板34移动路径,如果覆瓦板45或齐瓦板34遮挡,次级光束就直达皮肤了,反之遮挡光束。参照图35,操作人员可以推动每一个拨柱36,从而移动覆瓦板45或者齐瓦板34来遮挡光束,直到覆瓦板45或者齐瓦板34的头端遮挡光束的边界与体表的边界一致为止。最后所有的覆瓦板45和齐瓦板34将会组合形成一个与体表野边界一致的镂空形状。全部覆瓦板45和齐瓦板34遮挡的部分是不需要电子线照射的,而没有被遮挡的空间就是与体表一致的挡铅野。次级光束经过镂空图形的整形后到达皮肤,即照射野形成成功。理论上构成瓦楞组件26的覆瓦板45和齐瓦板34的数量越多,形成的折线边界将会越精确。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