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传染病员负压隔离舱进风排风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844029发布日期:2020-11-06 16:47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一种传染病员负压隔离舱进风排风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隔离舱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传染病员负压隔离舱进风排风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非典型肺炎、禽流感、h1n1甲型流感、非洲猪瘟、埃博拉病毒等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流行性传染性疾病的出现,如何对传染性疾病进行有效防控、及时消除交叉性感染,已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负压方舱隔离救护车和负压诊疗病房曾是who在规定抢救非典病人时特别强调的一个重要条件,也是当今社会主要的流行传染病最有效的防治手段和救治环境,但国内负压救护车和负压病房等基础设备设施起步较晚,很多家医院都难以达到国家标准水平。现有的隔离舱在使用时,存在病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病毒等会伴随着空气排出,若不对病人呼出的气体进行处理,则容易造成病毒弥漫到空气中,或因空气中可能含有病毒等会伴随着空气进入到隔离舱内,造成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传染病员负压隔离舱进风排风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为一种传染病员负压隔离舱进风排风系统,包括主舱体,所述主舱体的两端分别连通缓存舱和暂存舱;所述缓存舱和暂存舱均连通有一病毒灭活舱;所述病毒灭活舱连通有空气过滤装置和风机组件,所述空气过滤装置和风机组件相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病毒灭活舱内设置消毒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病毒灭活舱上设置进风口一、进风口二、出风口一和出风口二;

其中,所述进风口一与空气过滤装置的出气端连接;

其中,所述进风口二与暂存舱相连通且之间设置阀门一;

其中,所述出风口一连接有一主管道,所述主管道与缓存舱连通且主管道上设置有一阀门二;

其中,所述出风口二与风机组件的一进风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风机组件上具有进风接头一、进风接头二、排风接头一和排风接头二;

其中,所述排风接头二和进风接头二均与环境连通;

其中,所述进风接头一与病毒灭活舱的出风口二连通,且之间设置有一阀门三;

其中,所述排风接头一与空气过滤装置连通,且之间设置有一阀门四。

进一步地,所述主管道的一侧设置支管道,所述支管道上设置气体加湿装置和一阀门五;所述支管道与主管道的两连接处分别位于阀门二的两端。

进一步地,所述缓存舱和主舱体、以及暂存舱和主舱体分别设置阀门六和阀门七。

进一步地,所述主舱体、缓存舱和暂存舱内分别设置气压传感器一、气压传感器二和气压传感器三。

进一步地,所述气压传感器一、气压传感器二和气压传感器三的信号输出端连接一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连接有风机组件、阀门六、阀门七、阀门一、阀门二、阀门五、阀门三和阀门四。

进一步地,所述风机组件包括仓体以及安装在仓体内的风机;所述进风接头二和排风接头二分别连接风管一和风管二,并于所述风管一和风管二上设置阀门八和阀门九。

所述气体加湿装置包括一密闭的仓室,所述仓室内设置有气体加湿器,所述仓室上分别设置排风口和入风口,所述排风口和入风口均与主管道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阀门六、阀门七、阀门一、阀门二、阀门五、阀门三、阀门四、阀门八和阀门九均为一电磁阀门。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设置病毒灭活舱,实现对进气和排气进行病毒灭活处理,避免主舱体内携带病毒的病人呼出的气体污染环境、或主舱体内未携带病毒的病人呼吸到残存在空气中的病毒,同时通过缓存舱和暂存舱的设置,便于通过一台病毒灭活舱分时段进行进气和排气的病毒灭活处理。

当然,实施本发明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进风排风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风机组件系统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开孔”、“上”、“下”、“厚度”、“顶”、“中”、“长度”、“内”、“四周”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组件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请参阅图1-2所示,本发明为一种传染病员负压隔离舱进风排风系统,包括主舱体1,主舱体1的两端分别连通缓存舱11和暂存舱12;缓存舱11和暂存舱12均连通有一病毒灭活舱2;病毒灭活舱2连通有空气过滤装置3和风机组件4,空气过滤装置3和风机组件4相连通。

优选地,病毒灭活舱2内设置消毒装置。

优选地,病毒灭活舱2上设置进风口一、进风口二、出风口一和出风口二;进风口一与空气过滤装置3的出气端连接;进风口二与暂存舱12相连通且之间设置阀门一122;出风口一连接有一主管道6,主管道6与缓存舱11连通且主管道6上设置有一阀门二112;出风口二与风机组件4的一进风端连接。

优选地,风机组件4上具有进风接头一401、进风接头二402、排风接头一403和排风接头二404;排风接头二404和进风接头二402均与环境连通;进风接头一401与病毒灭活舱2的出风口二连通,且之间设置有一阀门三41;排风接头一403与空气过滤装置3连通,且之间设置有一阀门四42。

优选地,主管道6的一侧设置支管道5,支管道5上设置气体加湿装置113和一阀门五114;支管道5与主管道6的两连接处分别位于阀门二112的两端。

优选地,缓存舱11和主舱体1、以及暂存舱12和主舱体1分别设置阀门六121和阀门七111。

优选地,主舱体1、缓存舱11和暂存舱12内分别设置气压传感器一115、气压传感器二116和气压传感器三123。

优选地,气压传感器一115、气压传感器二116和气压传感器三123的信号输出端连接一控制器,控制器的输出端连接有风机组件、阀门六121、阀门七111、阀门一122、阀门二112、阀门五114、阀门三41和阀门四42。

优选地,风机组件包括仓体40以及安装在仓体401内的风机400;进风接头二402和排风接头二404分别连接风管一和风管二,并于风管一和风管二上设置阀门八405和阀门九406。

气体加湿装置113包括一密闭的仓室,仓室内设置有气体加湿器,仓室上分别设置排风口和入风口,排风口和入风口均与主管道6连通。

优选地,阀门六121、阀门七111、阀门一122、阀门二112、阀门五114、阀门三41、阀门四42、阀门八405和阀门九406均为一电磁阀门。

使用时,当阀门一122、阀门三41和阀门九406关闭,此时阀门四42、阀门二112、阀门八405、阀门七111和阀门六121均处于打开状态,此时环境风经风机组件4的驱动作用,依次经空气过滤装置3过滤掉空气中的颗粒状粉尘、并经病毒灭活舱2的消毒灭菌作用然后进入到缓存舱11内,同时进入到主舱体1内,同时主舱体1内的气体则进入到暂存舱12内;

当需将暂存舱12内的气体排出时,关闭阀门二112、阀门四42和阀门八405,打开阀门一122、阀门三41和阀门九406,此时暂存舱12内的气体则在风机组件4的驱动作用下,经病毒灭活舱2的消毒灭菌作用然后在经风机组件4的排风接头二404排出至环境中。

通过在主舱体1、缓存舱11和暂存舱12内分别设置气压传感器一115、气压传感器二116和气压传感器三123;在进行将暂存舱12内的气体排出前,加大风机组件4的转速,从而控制单位时间内风机组件4的供风量增加,同时控制阀门七111的开度,保证主舱体1内气压平衡,此时缓存舱11内在一定时间内储存有空气,待缓存舱11的气压传感器二116检测到压力大于设定值p1时;此时,关闭阀门二112、阀门四42和阀门八405,打开阀门一122、阀门三41和阀门九406,然后暂存舱12内气体排出,且当气压传感器三123检测到压力低于设定值p12时,此时确定暂存舱12内气体排出完成,控制阀门一122、阀门三41和阀门九406处于关闭,且控制阀门四42、阀门二112、阀门八405、阀门七111和阀门六121均处于打开状态,则通过风机组件4、空气过滤装置3和缓存舱11向主舱体1内供气。

当需要对空气进行加湿时,则打开阀门五114,则空气经过气体加湿装置113的加湿作用,变成具有一定湿度的空气,同时根据所需湿度,调整阀门五114和阀门二112的开度大小比例即可。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公开的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发明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发明。本发明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