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药组合物、制备方法及应用与流程

文档序号:28947685发布日期:2022-02-19 09:41阅读:361来源:国知局
一种中药组合物、制备方法及应用与流程

1.本发明属于中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中药组合物、制备方法及应用。
技术背景
2.青蒿为为菊科植物黄花蒿artemisia annua l.的干燥地上部分。主治清热解暑,除蒸,截疟。可用于暑邪发热,阴虚发热,夜热早凉,骨蒸劳热,疟疾寒热,湿热黄疸。
3.金银花为为忍冬科植物忍冬lonicera japonica thunb.、红腺忍冬lonicera hypoglaucamiq.、山银花(毛萼忍冬)lonicera confusa dc.或毛花柱忍冬lonicera dasystylarehd.的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
4.栀子为为茜草科植物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的干燥成熟果实。具有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的功效。用于热病心烦,黄疸尿赤,血淋涩痛,血热吐衄,目赤肿痛,火毒疮疡;外治扭挫伤痛。
5.由青蒿、金银花、栀子三味中药制成的组合物,具有清热、疏风、解毒之功效。用于外感风热所致普通感冒、风热犯卫所致流行性感冒,以及风热犯肺所致急性支气管炎,症见发热、恶风、流涕、咳嗽、咳痰、咽痛、头痛身痛等。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发明针对上述中药提供了一种中药组合物,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
7.按重量份,取青蒿2000~4000份,金银花1000~2500份,栀子1000~2000份;
8.青蒿水蒸汽提取挥发油,收集挥发油,得到挥发油包合物;药渣加6~14倍量水煎煮,滤过,减压浓缩,加入乙醇,静置,取上清液,减压浓缩成浸膏;
9.金银花、栀子用50~80%乙醇浸渍,继续加入50~80%乙醇进行渗漉,减压浓缩,用水饱和正丁醇萃取,萃取液减压浓缩成浸膏;
10.将上述所制备的浸膏合并。
11.优选地,取青蒿3000~3500份,金银花1500~2000份,栀子1000~1500份;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可选包括:
12.青蒿水蒸汽提取挥发油4~8小时,收集挥发油,得到挥发油包合物;药渣加6~14倍量水煎煮2~3次,每次1~2小时,滤过,合并滤液,减压浓缩成浸膏,加入乙醇使含醇量达50~80%,静置,取上清液,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成浸膏;
13.金银花、栀子用2-6倍量50~80%乙醇浸渍8~24小时,继续加入2~8倍量乙醇进行渗漉,收集渗漉液,减压浓缩成浸膏,用6~8倍量水饱和正丁醇萃取,萃取液减压浓缩成浸膏;将上述所制备的浸膏合并。优选地,青蒿水蒸汽提取挥发油时间优选为6~8小时。
14.优选地,对青蒿药渣提取时,加入乙醇使含醇量为80%。
15.优选地,对金银花、栀子浸渍时加入乙醇的体积分数为70%。
16.优选地,乙醇浸渍时间为10~20小时。
17.优选地,取青蒿3125份,金银花1875份,栀子1500份;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包括:
18.青蒿水蒸汽提取挥发油6小时,收集挥发油,制成挥发油包合物;药渣加6倍量水煎煮2次,每次1小时,滤过,合并滤液,减压浓缩成浸膏,加入乙醇使含醇量为80%,静置,取上清液,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成浸膏;
19.金银花、栀子用4倍量70%乙醇浸渍12小时,继续加入4倍量70%乙醇进行渗漉,收集渗漉液,减压浓缩成浸膏,用8倍量水饱和正丁醇萃取,萃取液减压浓缩至无正丁醇味,继续浓缩成浸膏;
20.将上述所制备的浸膏合并。
21.本发明提供由上述任一制备方法制成的中药组合物。
22.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解热、镇痛、抗炎、抗菌、抗病毒的药物的应用。
23.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感冒等的药物中的应用。
24.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药物中的应用。
25.本发明提供包含上述任一所述的中药组合物的药物。
26.优选地,所述药物选自颗粒剂。
27.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上述所述药物的制备方法,包括:
28.按重量份,取青蒿2000~4000份,金银花1000~2500份,栀子1000~2000份;
29.青蒿水蒸汽提取挥发油4~8小时,收集挥发油,得到挥发油包合物;药渣加6~14倍量水煎煮2~3次,每次1~2小时,滤过,合并滤液,减压浓缩成浸膏,加入乙醇,静置,取上清液,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成浸膏;
30.金银花、栀子用2-6倍量50~80%乙醇浸渍8~24小时,继续加入2~8倍量乙醇进行渗漉,收集渗漉液,减压浓缩成浸膏,用6~8倍量水饱和正丁醇萃取,萃取液减压浓缩成浸膏;
31.将上述所制备的浸膏合并,混匀,干燥,粉碎,得干膏粉;
32.取辅料,将挥发油包合物与干膏粉,混匀,制粒。
33.优选地,所述辅料为三氯蔗糖与麦芽糊精。
34.优选地,所述药物的制备方法包括:
35.取青蒿3125份,金银花1875份,栀子1500份;
36.青蒿水蒸汽提取挥发油6小时,收集挥发油,制成挥发油包合物;药渣加6倍量水煎煮2次,每次1小时,滤过,合并滤液,减压浓缩成浸膏,加入乙醇使含醇量为80%,静置,取上清液,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成浸膏;
37.金银花、栀子用4倍量70%乙醇浸渍12小时,继续加入4倍量70%乙醇进行渗漉,收集渗漉液,减压浓缩成浸膏,用8倍量水饱和正丁醇萃取,萃取液减压浓缩至无正丁醇味,继续浓缩成浸膏;
38.将上述所制备的浸膏合并,混匀,喷雾干燥,粉碎,得干膏粉;
39.取三氯蔗糖与麦芽糊精适量,将挥发油包合物与干膏粉,混匀,干法制粒。
40.本发明方法制备的中药组合物主要有效成分含量高,并且提取充分、有效成分的转移率能持续稳定地达到较高水平,制定的工艺路线及关键工艺参数具有可操作性,节约
成本,制备工艺稳定可行。同时该方法制备的中药组合物能够用于制备治疗解热、镇痛、抗炎、抗菌、抗病毒药物中的应用,特别是可以用于制备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药物中的应用。
具体实施方式
41.热毒宁制剂由青蒿、金银花、栀子三味中药制成,目前临床应用的热毒宁制剂剂型为注射剂,中药注射剂采用静脉注射给药,药液直接进入血液循环,吸收快,作用迅速,但其安全性影响因素复杂,用药安全的控制存在一定的难度,影响临床的应用及推广。将中药静脉注射给药改为口服给药,可有效提高产品的安全性及临床患者的顺应性,其中颗粒剂具有载药量大,溶出和吸收迅速,显效快,同时兼具了口服固体制剂在生产、运输、贮藏及使用过程中的剂型优势。
42.然而,热毒宁制剂的有效成分非常复杂,极性、热稳定性等理化性质差异较大,现有的注射剂与颗粒剂对成分要求不同,如果按注射剂的工艺提取制备颗粒剂将会浪费很多主要成分、增加成本,如何经济、高效的提取制备,在颗粒剂适合的载药量范围取舍成分获得更优效的产品,是需要结合药效进行科学探索验证的。
43.实验一工艺路线考察实验
44.一、药效筛选样品制备
45.1.工艺路线1样品制备
46.按照处方比例(青蒿3125g金银花1875g栀子1500g)称取栀子,加10倍量70%乙醇提取2次,每次1小时,合并药液,浓缩;水饱和正丁醇萃取,合并萃取液,浓缩,得栀子浸膏,备用;
47.金银花加12倍量水提取2次,每次1小时,得金银花提取物;青蒿加8倍量水提取挥发油4小时,得青蒿挥发油和提取物;合并金银花和青蒿提取物,浓缩,加入乙醇,静置(醇沉浓度为80%),醇沉上清液浓缩;用盐酸调ph,用等量乙酸乙酯萃取,合并萃取液,浓缩,合并栀子浸膏及青蒿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混匀,得筛选1样品(每克浸膏相当于11.82g生药)。
48.2.工艺路线2样品制备
49.按照相同处方比例称取青蒿加8倍量水提取挥发油4小时,药渣加10倍量水提取2次,每次1小时,合并药液,浓缩;加乙醇静置(醇沉浓度为80%),滤过,醇沉上清液浓缩,得青蒿浸膏,备用。
50.金银花加12倍量水提取3次,每次0.5小时,合并药液,浓缩;加乙醇使含醇量达70%,静置,滤过,醇沉上清液浓缩,得金银花浸膏,备用。
51.栀子加70%乙醇(10+6倍量)提取2次,每次1小时,合并药液,浓缩;水饱和正丁醇萃取,合并萃取液,浓缩;合并青蒿浸膏、金银花浸膏及青蒿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混匀,得筛选2样品(每克浸膏相当于5.28g生药)。
52.3.工艺路线3样品制备
53.按照相同处方比例称取青蒿,加8倍量水提取挥发油4小时,药渣加10倍量水提取2次,每次1小时,合并药液,浓缩;加乙醇静置(醇沉浓度为80%),滤过,醇沉上清液浓缩,得青蒿浸膏,备用。
54.金银花、栀子加8倍量70%乙醇浸渍24小时渗漉,收集渗漉液浓缩;水饱和正丁醇萃取,合并萃取液,浓缩,合并青蒿浸膏及青蒿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混匀,得筛选3样品(每克浸膏相当于6.28g生药)。
55.二、3种工艺路线制备样品的解热实验
56.1.实验方法
57.从140只大鼠中筛选出体温38.5℃以下、体温波动在0.4℃以下的大鼠,随机分组成6组,分别为给药组工艺1(5.086g生药/kg)、给药组工艺2(5.086g生药/kg)、给药组工艺3(5.086g生药/kg)、模型组、安乃近组(0.1g/kg)、正常组,每组10只。给药组大鼠灌胃给药5ml/kg,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造模时正常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其它组大鼠腹腔注射lps生理盐水溶液(40μg/kg,5ml/kg),造模后0.5h给药一次,造模后持续观察大鼠的体温变化,每小时1次,连续观察9h,除安乃近组外其余组造模后3.5h再次给药一次,测温点为1、2、3、3.5、4、4.5、5、6、7、8、9h。
58.2.实验结果
59.实验结果表明,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在注射lps 4小时后发热显著,与正常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阳性药安乃近对lps造模后的体温升高有显著抑制作用,在lps致热4-5小时与模型组相比有显著差异,但在直接降温后容易造成热度反弹,在本实验中lps造模后6-9小时,安乃近组大鼠体温升高,与模型组相比,升温值无显著差异;工艺1、工艺2和工艺3在4-6小时均显示出较好的解热作用,其中工艺3降温幅度更大,具体见表1。
60.表1不同工艺中药组合物对lps致大鼠发热的影响
[0061][0062]
三、3种工艺路线制备样品的抗炎实验
[0063]
1.实验方法
[0064]
取icr小鼠80只,雄性,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给药组工艺1、给药组工艺2、给药组工艺3、模型组、阳性药地塞米松组(4mg/kg),每组13只。按组每天给药1次,连续给药7天,给药体积均为10ml/kg(7.33g生药/kg)。末次给药后1h,尾静脉注射0.5%伊文思兰液(10ml/
kg),随即腹腔注射0.7%醋酸(10ml/kg),30min后处死动物,5ml生理盐水注射液充分冲洗腹腔,收集冲洗液并定容至5ml,于3000rpm/min离心5min,取上清至590nm测吸光度,以对照组渗出量100%计算腹腔渗出抑制率。
[0065]
2.实验结果
[0066]
阳性药地塞米松、工艺2、工艺3均能显著降低腹腔渗出,与模型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以模型组渗出量100%计算,工艺3腹腔渗出抑制率更高,高达48.97%。具体见表2。
[0067]
表2不同工艺中药组合物对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影响
[0068][0069]
与模型组比较,**p《0.01
[0070]
由药效试验结果可知:综合比较,工艺3的解热及抗炎效果均为最好,选择工艺3。
[0071]
实验二青蒿药材提取工艺优化研究
[0072]
1.以挥发油量、挥发油提取率为考察指标,对青蒿挥发油提取时间进行考察。平行称取处方量青蒿药材8份,加少量水润湿药材,采用直通蒸汽法提取挥发油,提取时间分别为1小时、2小时、3小时、4小时、5小时、6小时、7小时、8小时,收集挥发油,结果见表3:
[0073]
表3青蒿挥发油提取时间考察
[0074][0075]
结果表明:提取至6小时后挥发油量不再增加,优选青蒿挥发油提取时间为6小时。
[0076]
2.青蒿提取工艺验证实验
[0077]
平行称取处方量青蒿药材3份,加少量水润湿药材,直通蒸汽提取挥发油6小时,收集挥发油。药渣加6倍量水,提取2次,每次1小时,收集药液,结果见表4:
[0078]
表4青蒿药材提取工艺验证
[0079][0080]
结果表明:该提取工艺稳定,故青蒿药材提取工艺为直通蒸汽提取挥发油6小时,药渣加6倍量水,提取2次,每次1小时。
[0081]
3.青蒿含醇量对醇沉工艺的影响
[0082]
分别称取4份浓缩液,每份500g。采用梯度递增方式将乙醇缓缓加入浓缩液中,并不断搅拌,分别使其至含醇量为50%、60%、70%、80%为止,室温静置12小时以上,滤过,得醇沉上清液,称重并留样检测,结果见表5。计算公式如下:
[0083]
固含物转移率(%)=醇沉上清液中干膏总量/浓缩液中干膏总量
×
100%
[0084]
东莨菪内酯相对转移率(%)=醇沉上清液中东莨菪内酯总量/浓缩液中东莨菪内酯总量
×
100%
[0085]
表5醇沉浓度对醇沉工艺的影响
[0086][0087]
结果表明:随着含醇量的升高,固含物转移率降低,说明含醇量越高,除杂效果越好;综合东莨菪内酯及固含物转移率结果,确定醇沉浓度为80%。
[0088]
实验三金银花、栀子药材提取工艺研究
[0089]
金银花药材中主要药效成分绿原酸热稳定性差,为了减少该成分在热提取过程中的损失,对金银花、栀子两味药材采用渗漉法进行提取。以绿原酸、异绿原酸a(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a))、栀子苷提取转移率及出膏率作为评价指标,对乙醇浓度进行单因素考察,优化金银花栀子药材提取工艺。
[0090]
1.金银花栀子渗漉乙醇浓度考察
[0091]
平行称取处方量金银花、栀子各5份,混合均匀后分别装入渗漉筒中,压实。分别加入4倍量50%乙醇、60%乙醇、70%乙醇、80%乙醇、90%乙醇,浸渍12小时后,继续分别加入4倍量50%乙醇、60%乙醇、70%乙醇、80%乙醇、90%乙醇,进行渗漉,收集渗漉液检测计算相关指标,结果见表6。
[0092]
表6不同乙醇浓度渗漉金银花栀子考察
[0093][0094]
结果表明:使用50%-80%乙醇进行渗漉,渗漉液中绿原酸、异绿原酸a、栀子苷转移率及出膏率均较90%乙醇组高。
[0095]
2.金银花栀子渗漉工艺验证
[0096]
平行称取处方量金银花、栀子各3份,混合均匀后分别装入渗漉筒中,压实。分别加入4倍量70%乙醇,浸渍12小时后,继续加入4倍量70%乙醇,进行渗漉,收集渗漉液检测计算相关指标,结果见表7。
[0097]
表7金银花栀子渗漉工艺验证
[0098][0099]
结果表明,三次验证试验数据稳定,表明该工艺稳定可行,确定金银花、栀子渗漉优选工艺条件为:金银花、栀子用4倍量70%乙醇浸渍12小时,继续加入4倍量70%乙醇,进行渗漉。
[0100]
实验四金银花、栀子萃取工艺研究
[0101]
以绿原酸、异绿原酸a、栀子苷转移率及固含物转移率为考察指标,对金银花栀子萃取溶剂进行考察。
[0102]
平行称取金银花栀子渗漉浓缩液500g共3份,分别加入8倍量丙酮、水饱和正丁醇、乙酸乙酯萃取2次,收集萃取液检测计算相关指标,结果见表8。
[0103]
表8金银花栀子萃取溶剂考察
[0104][0105]
结果表明:丙酮萃取和水饱和正丁醇萃取固含物转移率均优于乙酸乙酯萃取;其
中,虽然丙酮萃取和水饱和正丁醇萃取固含物转移率相差不大,但使用水饱和正丁醇进行萃取,萃取液中绿原酸、异绿原酸a、栀子苷转移率最高,故最终优选用水饱和正丁醇进行金银花栀子渗漉浓缩液的萃取。
[0106]
实验五成型工艺研究
[0107]
平行称取中间体粉末(喷干粉+挥发油包合物粉末)500g共3份,分别与淀粉、糊精、麦芽糊精按1:1比例混合均匀,采用干法制粒,以一次成型率作为指标,筛选成型得率较高的两者比例,同时比较颗粒溶化性,结果见表9。
[0108]
表9不同辅料的成型工艺考察
[0109][0110]
结果表明:麦芽糊精作为成型辅料时,制粒过程顺利,一次制粒得率较淀粉、糊精更高,且溶化性最好,故优选麦芽糊精作为成型辅料。
[0111]
本发明制定的工艺路线及关键工艺参数具有可操作性,制备工艺稳定。
[0112]
实施例1中药组合物颗粒剂制备
[0113]
青蒿3125g 金银花1875g 栀子1500g
[0114]
以上三味,青蒿直通蒸汽提取挥发油6小时,收集挥发油,制成β-环糊精包合物;药渣加6倍量水煎煮2次,每次1小时,滤过,合并滤液,减压浓缩成浸膏,加入乙醇使含醇量达80%,静置,取上清液,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成浸膏;金银花、栀子用4倍量70%乙醇浸渍12小时,继续加入4倍量70%乙醇进行渗漉,收集渗漉液,减压浓缩成浸膏,用水饱和正丁醇萃取,萃取液减压浓缩至无正丁醇味,继续浓缩成浸膏;上述两浸膏合并,混匀,喷雾干燥,粉碎,得干膏粉,备用。
[0115]
取三氯蔗糖与麦芽糊精适量,将挥发油包合物与干膏粉,混匀,干法制粒,制成1000g,即得。
[0116]
实施例2中药组合物颗粒剂制备
[0117]
青蒿3125g 金银花1875g 栀子1500g
[0118]
以上三味,青蒿直通蒸汽提取挥发油8小时,收集挥发油,制成β-环糊精包合物;药渣加10倍量水煎煮3次,每次1.5小时,滤过,合并滤液,减压浓缩成浸膏,加入乙醇使含醇量达70%,静置,取上清液,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成浸膏;金银花、栀子用4倍量60%乙醇浸渍16小时,继续加入2倍量60%乙醇进行渗漉,收集渗漉液,减压浓缩成浸膏,用6倍量水饱和正丁醇萃取,萃取液减压浓缩至无正丁醇味,继续浓缩成浸膏;上述两浸膏合并,混匀,喷雾干燥,粉碎,得干膏粉,备用。
[0119]
取三氯蔗糖与麦芽糊精适量,将挥发油包合物与干膏粉,混匀,干法制粒,制成1000g,即得。
[0120]
实施例3中药组合物颗粒剂制备
[0121]
青蒿3125g 金银花1875g 栀子1500g
[0122]
以上三味,青蒿直通蒸汽提取挥发油7小时,收集挥发油,制成β-环糊精包合物;药渣加8倍量水煎煮2次,每次2小时,滤过,合并滤液,减压浓缩成浸膏,加入乙醇使含醇量达80%,静置,取上清液,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成浸膏;金银花、栀子用4倍量70%乙醇浸渍20小时,继续加入8倍量70%乙醇进行渗漉,收集渗漉液,减压浓缩成浸膏,用8倍量水饱和正丁醇萃取,萃取液减压浓缩至无正丁醇味,继续浓缩成浸膏;上述两浸膏合并,混匀,喷雾干燥,粉碎,得干膏粉,备用。
[0123]
取三氯蔗糖与麦芽糊精适量,将挥发油包合物与干膏粉,混匀,干法制粒,制成1000g,即得。
[0124]
实施例4中药组合物颗粒剂制备
[0125]
青蒿3125g 金银花1875g 栀子1500g
[0126]
以上三味,青蒿直通蒸汽提取挥发油6小时,收集挥发油,制成β-环糊精包合物;药渣加6倍量水煎煮3次,每次1.5小时,滤过,合并滤液,减压浓缩成浸膏,加入乙醇使含醇量达70%,静置,取上清液,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成浸膏;金银花、栀子用4倍量60%乙醇浸渍16小时,继续加入4倍量60%乙醇进行渗漉,收集渗漉液,减压浓缩成浸膏,用6倍量水饱和正丁醇萃取,萃取液减压浓缩至无正丁醇味,继续浓缩成浸膏;上述两浸膏合并,混匀,喷雾干燥,粉碎,得干膏粉,备用。
[0127]
取三氯蔗糖与麦芽糊精适量,将挥发油包合物与干膏粉,混匀,干法制粒,制成1000g,即得。
[0128]
比较例1不同乙醇浓度对金银花、栀子渗漉提取有效成分转移率的影响实验
[0129]
青蒿3125g 金银花1875g 栀子1500g
[0130]
以上三味,青蒿直通蒸汽提取挥发油6小时,收集挥发油,制成β-环糊精包合物;药渣加6倍量水煎煮2次,每次1小时,滤过,合并滤液,减压浓缩成浸膏,加入乙醇使含醇量达80%,静置,取上清液,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成浸膏;金银花、栀子用4倍量50%乙醇浸渍12小时,继续加入4倍量50%乙醇进行渗漉,收集渗漉液,减压浓缩成浸膏,用8倍量水饱和正丁醇萃取,萃取液减压浓缩至无正丁醇味,继续浓缩成浸膏;上述两浸膏合并,混匀,喷雾干燥,粉碎,得干膏粉,备用。
[0131]
取三氯蔗糖与麦芽糊精适量,将挥发油包合物与干膏粉,混匀,干法制粒,制成1000g,即得。
[0132]
表10有效成分从药材到成品转移率结果
[0133]
[0134][0135]
取上述实施例1-4的样品与比较例1的样品进行绿原酸、异绿原酸a、栀子苷含量测定,计算有效成分转移率及出膏率,结果如表10所示。
[0136]
比较例1选用50%乙醇进行金银花、栀子渗漉提取,与实施例1-4选用60%或70%乙醇进行金银花、栀子渗漉提取相比,绿原酸、异绿原酸a及栀子苷的转移率有所下降,且出膏率显著降低,且70%乙醇渗漉提取的出膏率最高,表明使用70%乙醇渗漉提取的有效成分更充分。
[0137]
药效学实验1中药组合物颗粒对脂多糖(lps)致大鼠体温升高的影响
[0138]
1.实验材料
[0139]
1.1受试药物:实施例1制备的中药组合物颗粒,批号:170419,含6.5g生药/g颗粒,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阿司匹林泡腾片,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批号1612181,规格0.5克/片。
[0140]
1.2动物:wistar大鼠,spf级,体重160-180g,雄性,120只,由北京维通利华实验动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合格证号:no.11400700255144。大鼠饲育在屏障环境下,实验动物使用许可证号:syxk(京)2013-0035,适用范围:屏障环境。
[0141]
1.3试剂:脂多糖,sigma-aldrich公司产品,批号:017m4112v;0.9%氯化钠注射液,石家庄四药有限公司,批号:1612173206。
[0142]
1.4仪器:sartorius bsa323s-cw电子天平,赛多利斯科学仪器有限公司;欧姆龙mc-347体温计,欧姆龙(大连)有限公司。
[0143]
2.剂量设计
[0144]
中药组合物颗粒剂给药剂量为52g生药/70kg体重,按52g生药/70kg计算,按动物与人体表面积比折算,大鼠等效剂量为4.68g生药/kg设为中剂量,高、低剂量分别为9.36g、4.68g、2.34g生药/kg。
[0145]
阿司匹林泡腾片,临床日用量为2.0g,按动物与人体表面积比折算,大鼠等效剂量为0.18g/kg。
[0146]
3.实验方法
[0147]
选取健康wistar大鼠,spf级,雄性,体重160-180g,试验前三日,每天测动物肛温一次。试验前禁食16小时,试验当日晨测动物肛温2次为基础肛温。用12μg/kg的脂多糖尾静脉注射致热(6ml/kg)。2.5小时后测肛温,升高0.8℃以上者用于试验,以肛温升高值随机分组,共设5组,分别为模型对照组、中药组合物颗粒高、中、低三个剂量组(9.36、4.68、2.34g生药/kg)和阳性对照药阿司匹林泡腾片组(0.18g/kg),每组12只。各组分别给药,中药组合物颗粒高、中、低三个剂量组和阳性对照药阿司匹林泡腾片组灌胃给药(10ml/kg),模型对照组灌胃给予相同体积的蒸馏水(10ml/kg体重)。药后1、2、3、4小时各测肛温一次,以不同时间所测肛温与基础肛温之差值作为体温变化的指标,以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
[0148]
4.实验结果
[0149]
中药组合物颗粒高、中、低剂量在给药后1-2小时可显著抑制脂多糖致大鼠发热反
应,与模型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表明中药组合物颗粒均具有解热作用。结果见表11、表12。
[0150]
表11中药组合物颗粒对脂多糖致大鼠发热的影响
[0151][0152]
表12中药组合物颗粒对脂多糖致大鼠发热的影响
[0153][0154][0155]
注: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0.05,**p《0.01。
[0156]
中药组合物颗粒各剂量组(2.34-9.36g生药/kg)均可以显著抑制lps导致的大鼠体温升高。表明中药组合物颗粒对大鼠具有解热作用。
[0157]
药效学实验2中药组合物颗粒对醋酸致小鼠疼痛反应的影响
[0158]
1.实验材料
[0159]
1.1受试药物:实施例1制备的中药组合物颗粒,批号:170419,含6.5g生药/g颗粒,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布洛芬颗粒,湖北百科亨迪药业有限公司,批号:160203。
[0160]
1.2动物:icr小鼠,spf级,体重18-22g,雌雄各半,80只,由北京维通利华实验动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合格证号:no.11400700266896、no.11400700267322。小鼠饲育在屏障环境下,实验动物使用许可证号:syxk(京)2013-0035,适用范围:屏障环境。
[0161]
1.3试剂:冰醋酸,北京化工厂,批号:20170401;0.9%氯化钠注射液,石家庄四药有限公司,批号:1612173206。
[0162]
1.4仪器:sartorius bsa323s-cw电子天平,赛多利斯科学仪器有限公司;pl203 mettler toledo电子天平,梅特勒-托利多仪器(上海)有限公司。
[0163]
2.剂量设计
[0164]
中药组合物粒剂量为52g生药/70kg体重,按52g生药/70kg计算,按动物与人体表面积比折算,小鼠等效剂量为6.76g生药/kg设为中剂量,高、低剂量分别为13.52、3.38g生药/kg;布洛芬颗粒临床日用量为0.8g,按动物与人体表面积比折算,小鼠等效剂量的为0.10g/kg。
[0165]
3.实验方法
[0166]
选取健康icr小鼠,spf级,体重18-22g,按体重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模型对照组、中药组合物颗粒高、中、低三个剂量组(13.52、6.76、3.38g生药/kg),阳性对照药布洛芬颗粒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各组分别给药,中药组合物颗粒高、中、低三个剂量组和阳性对照药布洛芬颗粒组灌胃给药(20ml/kg体重),模型对照组灌胃给予蒸馏水(20ml/kg体重),每天给药1次,连续5天。末次药后1小时,腹腔注射0.8%醋酸溶液(10ml/kg),5分钟观察15分钟之内小鼠扭体次数,以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并计算抑制率。
[0167]
4.实验结果
[0168]
中药组合物颗粒中、低剂量组和布洛芬颗粒可明显地抑制醋酸致小鼠疼痛反应,与模型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表明中药组合物颗粒具有一定的镇痛作用。见表13。
[0169]
表13中药组合物颗粒对醋酸致小鼠疼痛反应的影响
[0170][0171]
注: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0.05,**p《0.01。
[0172]
中药组合物颗粒对醋酸所致的小鼠疼痛反应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0173]
药效学实验3中药组合物颗粒对醋酸致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的影响
[0174]
1.实验材料
[0175]
1.1受试药物:实施例1制备的中药组合物颗粒,批号:170419,含6.5g生药/g颗粒,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布洛芬颗粒,湖北百科亨迪药业有限公司,批号160203,规格:每包含布洛芬0.2克。
[0176]
1.2动物:icr小鼠,spf级,体重18-22g,雌雄各半,80只,由北京维通利华实验动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合格证号:no.11400700254153。小鼠饲育在屏障环境下,实验动物使用许可证号:syxk(京)2013-0035,适用范围:屏障环境。
[0177]
1.3试剂:冰醋酸,北京化工厂,批号:20170401;0.9%氯化钠注射液,石家庄四药有限公司,批号:1612173206;依文思蓝,solarbio公司,批号:no.505d401。
[0178]
1.4仪器:sartorius bsa323s-cw电子天平,赛多利斯科学仪器有限公司;varioskanflash多功能酶标仪,thermo公司;pl203 mettler toledo电子天平,梅特勒-托利多仪器(上海)有限公司。
[0179]
2.剂量设计
[0180]
中药组合物颗粒剂量为52g生药/70kg体重,按52g生药/70kg计算,按动物与人体表面积比折算,小鼠等效剂量为6.76g生药/kg设为中剂量,高、低剂量分别为13.52、3.38g生药/kg。布洛芬颗粒临床日用量为0.8g,按动物与人体表面积比折算,小鼠等效剂量的2倍为0.21g/kg。
[0181]
3.实验方法
[0182]
选取健康icr小鼠,spf级,体重18-22g,按体重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模型对照组、中药组合物颗粒高、中、低三个剂量组(13.52、6.76、3.38g生药/kg),阳性对照药布洛芬颗粒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各组分别给药,中药组合物颗粒高、中、低三个剂量组和阳性对照药布洛芬颗粒组灌胃给药(20ml/kg),模型对照组灌胃给予蒸馏水(20ml/kg),每天给药1次,连续6天。末次药后1小时,尾静脉注射0.5%依文思蓝液10ml/kg,10分钟后腹腔注射0.8%醋酸10ml/kg,再10分钟后腹腔注射5ml生理盐水注射液,处死小鼠,轻揉腹部50次,剪开皮肤,用吸管吸取腹腔液,离心,取上清在波长590nm下测吸光度,以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并计算抑制率。
[0183]
4.实验结果
[0184]
中药组合物颗粒高、中、低剂量和阳性对照药布洛芬颗粒可明显地抑制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与模型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表明中药组合物颗粒具有抗炎作用。结果见表14。
[0185]
表14中药组合物颗粒对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影响
[0186][0187]
注: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0.05,**p《0.01。
[0188]
中药组合物颗粒各剂量组(3.38-13.52g生药/kg)均可以显著抑制醋酸导致的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表明中药组合物颗粒具有抗炎作用。
[0189]
药效学实验4中药组合物颗粒体外抑菌试验
[0190]
1.实验材料
[0191]
1.1受试药物:实施例1制备的中药组合物颗粒,批号:170419,含6.5g生药/g颗粒,
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0192]
1.2细菌:绿脓假单胞菌,批号:10211-8;金黄色葡萄球菌,批号:26112-10;肺炎链球菌,批号:31001-9a1;以上菌株均购自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中国医学细菌保藏管理中心。
[0193]
1.3试剂:营养琼脂培养基,批号:20160416;营养肉汤培养基,批号:20160320,均由北京奥博星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安琪高活性干酵母,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批号:20160822。
[0194]
1.4仪器:xds-1b倒置生物显微镜,北京市科仪光电仪器有限公司;pl203 mettler toledo电子天平,梅特勒-托利多仪器(上海)有限公司。
[0195]
2.剂量设计
[0196]
中药组合物颗粒以三蒸水配制成含生药2000mg/ml,隔水煮20分钟灭菌,过滤,取上清液用于试验。
[0197]
3.实验方法
[0198]
液体稀释法试验前一天将各菌接种于肉汤培养基中增菌培养16hr过夜。试验时取96孔细胞培养板若干块,先加肉汤培养基100μl/孔。于各板第一、二行各加药样100μl/孔,第二行混匀,吸取100μl/孔下移第三行,同样混匀下移,如此反复,直至第五个稀释度,混匀,弃去100μl/孔,第二行到第六行补加肉汤培养基100μl/孔。第一行终浓度为1000mg/ml,第二至第六行终浓度为500、250、125、62.5、31.25mg/ml。将增菌过的各菌比浊至麦氏1号管(3亿菌/ml),再行稀释100倍,吸取各菌10μl加入各行,每个菌株重复四列。平行做阳性药对照(盐酸莫西沙星)和培养基对照。将各板置于37℃培养24hr后,镜下观察结果,记录最低抑菌浓度(mic)。从mic孔中各吸取5ul转种于琼脂培养板中,置于37℃培养24hr后,观察有无细菌生长,以确定最低杀菌浓度(mbc)。
[0199]
4.实验结果
[0200]
中药组合物颗粒对绿脓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均显示出抑制和杀菌作用。见表15、16。
[0201]
表15中药组合物颗粒的抑菌实验结果
[0202][0203]
表16中药组合物颗粒的抑菌实验结果
[0204]
[0205]
中药组合物颗粒对绿脓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均显示出抑制和杀菌作用。
[0206]
药效学实验5中药组合物颗粒体外抑制新型冠状病毒研究
[0207]
1.实验材料
[0208]
1.1受试药物:取实施例1制备的中药组合物颗粒,含6.5g生药/g,稀释浓度见表17。受试药物浓度盲做。
[0209]
1.2细胞:vero细胞,由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细胞库保存。
[0210]
1.3病毒:2019-ncov,滴度为107ccid50/ml,由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病毒库及p3毒种冰箱-80℃保存。使用病毒滴度为100ccid50/孔。
[0211]
2.实验方法
[0212]
2.1受试药物:取实施例1制备的中药组合物颗粒2g,加10ml维持液为原浓度1。
[0213]
表17药物名称及使用浓度
[0214][0215]
2.2受试药物抗病毒实验
[0216]
病毒致细胞病变效应cpe:(1)无菌96孔培养板,每孔加入100μl浓度为1
×
105cell/ml vero细胞,37℃5%co2培养24小时;
[0217]
(2)受试药物5个浓度,每个浓度4个复孔,每孔100μl作用1h,然后每孔再加入等体积100
*
ccid
50
病毒,作用1h;
[0218]
(3)1h后,弃去96孔培养板中所有液体,加入稀释的药液;
[0219]
(4)同时设立细胞对照、空白对照(溶剂对照)和病毒对照(阴性对照);
[0220]
(5)细胞37℃,5%co2孵箱孵育5天;
[0221]
(6)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病变(cpe),细胞完全病变记录为“++++”,75%病变记录为“+++”,50%病变记录为“++”,25%病变记录为“+”,未病变记录为“-”。
[0222]
2.3实验条件
[0223]
以上实验操作均在bsl-3实验室内完成。
[0224]
2.4结果判断
[0225]
细胞不出现cpe为有效抑制病毒的浓度,出现cpe为无效。
[0226]
3.实验结果
[0227]
中药组合物颗粒设置5个浓度,在细胞上观察有效抑制2019-ncov复制效率,结果见表18。
[0228]
表18药物抗2019-ncov效果(cpe)
[0229][0230]
根据细胞水平的筛选结果(cpe),中药组合物颗粒在1:100~1000稀释条件下,可抑制病毒导致的cpe,有体外抗2019-ncov活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