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窥镜摄像装置及内窥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159671发布日期:2021-03-05 14:47阅读:98来源:国知局
内窥镜摄像装置及内窥镜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获取观察对象的图像的内窥镜摄像装置及内窥镜,尤其涉及一种具有使连结玻璃部件与透镜镜筒的保持部件与相对于保持部件保持信号电缆的连结部件卡合的卡合部的内窥镜摄像装置及内窥镜。


背景技术:

[0002]
在近年来的医疗中,广泛进行着使用具备内窥镜用光源装置、内窥镜(内窥镜观测器)及处理器装置的内窥镜系统的诊断等。
[0003]
具有插入到受检者的体内的插入部,基于内窥镜用光源装置的照明光经由插入部照射到观察对象。内窥镜通过成像元件来拍摄被照射照明光的观察对象并生成图像信号。处理器装置对通过内窥镜生成的图像信号进行图像处理来生成用于显示于显示器的观察图像。成像元件经由柔性配线基板与信号电缆电连接,信号电缆与处理器装置电连接。关于内窥镜,从受检者的肉体负担小的方式考虑,期望插入到受检者体内的插入部较细。
[0004]
并且,成像元件及透镜镜筒等设置于插入部的前端,但插入部的前端为了在使用内窥镜时实现各种拍摄而使插入部的前端也相应地弯曲。此时,插入到体内的插入部的前端如上述以设置有成像元件及透镜镜筒等的状态弯曲,因此对于各部件的接合部位施加力而有时会产生接合部位剥离等操作。为了抑制剥离等操作,提出了使接合牢固的内窥镜。
[0005]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设置有连结透镜镜筒与信号电缆且覆盖棱镜的至少一面的连结部件的电子内窥镜。在专利文献1的电子内窥镜中,信号电缆的电缆罩的端部通过粘接剂粘接于连结部件的一端部的内侧,形成于连结部件的另一端部的一对爪部卡合于透镜镜筒的凸缘部。因此,即使信号电缆向远离连结部件的方向被拉伸,也不会发生信号电缆与电路板的接合部的剥离或信号电缆的断线等。
[0006]
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有内窥镜,其具备将经由摄影透镜成像的光学图像进行光电转换的图像区域传感器、与图像区域传感器电连接的柔性基板、与柔性基板电连接的信号电缆、保持摄影透镜或棱镜的棱镜保持件、一端固定于信号电缆且卡止于棱镜保持件的爪部设置于另一端的连接棱镜保持件及信号电缆的连结部件、以及安装于棱镜保持件的外周的至少一部分的环部件,环部件固定于内窥镜的主体部。通过该结构,防止经由了连结部件的外力引起的光学部件保持部的变形。
[0007]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157472号公报
[0008]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6-158770号公报
[0009]
专利文献1及专利文献2中均在固定中利用了爪部。若要如专利文献1及专利文献2那样利用爪部来牢固地进行固定,则由于爪部为悬挂的结构,因此需要增大爪部,内窥镜的插入部大型化。然而,如上述,作为内窥镜,从受检者的肉体负担较小的方面考虑,期望较细的插入部。如此,使用爪部,不使其大型化则难以实现牢固的固定。


技术实现要素:

[0010]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抑制尺寸的大型化且实现牢固的固定的内窥镜摄像装置及内窥镜。
[0011]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内窥镜摄像装置,其具有:透镜镜筒,在内部设置有成像透镜;成像元件,接受通过了成像透镜的光,并进行光电转换;至少1个玻璃部件,配置于透镜镜筒与成像元件之间;保持部件,连结玻璃部件与透镜镜筒;信号电缆,与成像元件电连接;连结部件,相对于保持部件保持信号电缆;以及卡合部,使保持部件与连结部件卡合,卡合部具有设置于保持部件的至少1个凸部以及设置于连结部件的与保持部件的凸部卡合的凹部。
[0012]
优选保持部件的凸部彼此相对,且夹着玻璃部件设置有2个,连结部件具有彼此相对的1对臂部,在各个臂部的前端设置有凹部,且在保持部件的凸部卡合有连结部件的臂部的前端的凹部。
[0013]
优选保持部件的凸部覆盖玻璃部件的侧面的至少一部分。
[0014]
优选至少1个玻璃部件具有入射面与出射面正交的棱镜,棱镜配置成入射面与成像透镜相对且出射面与成像元件相对,保持部件的凸部配置成夹着与棱镜的入射面及出射面正交的侧面彼此相对。
[0015]
优选1对臂部以与臂部的基端相比前端彼此更靠近的方式弯曲。
[0016]
优选凹部包括贯穿的开口部。
[0017]
并且,提供一种具有本发明的内窥镜摄像装置的内窥镜。
[0018]
发明效果
[0019]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尺寸的大型化且实现牢固的固定的内窥镜摄像装置及具有内窥镜摄像装置的内窥镜。
附图说明
[0020]
图1是表示具有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的内窥镜系统的一例的示意性立体图。
[0021]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的内窥镜摄像装置的第1例的示意性立体图。
[0022]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的内窥镜摄像装置的第1例的示意性立体图。
[0023]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的内窥镜摄像装置的第1例的示意性侧视图。
[0024]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的内窥镜摄像装置的第1例的连结部件的示意性立体图。
[0025]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内窥镜摄像装置的第1例的电路板的一例的示意图。
[0026]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的内窥镜摄像装置的第2例的示意性立体图。
[0027]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的内窥镜摄像装置的第2例的示意性侧视
图。
[0028]
符号说明
[0029]
10-内窥镜系统,12-内窥镜,12a-插入部,12b-操作部,12c-通用塞绳,12d-连接器,12e-前端部,12f-前端面,13a-弯角钮,13b-变焦操作部,13c-模式切换开关,14-光源装置,16-处理器装置,18-监视器,19-操作输入部,20、21-内窥镜摄像装置,22-透镜镜筒,23-成像透镜,24-保持部件,24a-安装筒部,24b-基部,24c、24d-凸部,24e-背面,25-成像元件,26-电路板,26a-表面,26b-背面,26c-第1弯曲部,26d-第2弯曲部,27a-第1弯曲区域,27b-第2弯曲区域,28-信号电缆,29-信号线,30-连结部件,32-卡合部,33-盖玻璃,34-棱镜,34c-侧面,36-电子零件,40a-保持部,40b-臂部,40c-开口部,40d-开口部,40e-内侧,40f-基材部,41a-基端,41b-前端,50-电路板,50a-基部,50b-支撑部,50c-表面,50d-支撑面,c-光轴。
具体实施方式
[0030]
以下,根据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内窥镜摄像装置及内窥镜进行详细说明。
[0031]
另外,以下说明的图是用于对本发明进行说明的例示性图,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以下所示的图。
[0032]
并且,以下说明的角度等包含在该技术领域通常允许的误差范围。
[0033]
〔内窥镜系统〕
[0034]
内窥镜系统向作为观察对象的被测试者的体内等的观察部位照射照明光(未图示),并拍摄观察部位,根据通过拍摄获得的图像信号来生成观察部位的显示图像,并显示显示图像。
[0035]
在这里,图1是表示具有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的内窥镜系统的一例的示意性立体图。
[0036]
如图1所示,内窥镜系统10具备:内窥镜12,拍摄作为观察对象的活体内(受检体内)的观察部位;内窥镜用光源装置(以下简单称作光源装置)14,向内窥镜12供给照射观察部位的照明光;处理器装置16,根据通过拍摄获得的图像信号生成观察部位的显示图像;以及监视器18,显示显示图像。键盘及鼠标等操作输入部19连接于处理器装置16。
[0037]
内窥镜12具备插入到患者的体内等受检体内的插入部12a以及设置于插入部12a的基端部分的操作部12b。在内窥镜12中,插入部12a侧为前端侧。通用塞绳12c连接于内窥镜12的操作部12b。通用塞绳12c经由连接器12d连接于光源装置14。并且,光源装置14与处理器装置16相连接。
[0038]
处理器装置16经由通用塞绳12c接受从内窥镜12的内窥镜摄像装置20(参考图2及图3)输出的图像信号并生成映像信号后输出到监视器18。由此,在监视器18显示出例如体内等观察部位的显示图像。
[0039]
内窥镜12的操作部12b如上述连接于光源装置14。光从光源装置14供给到内窥镜12的前端部12e且从前端面12f射出光。并且,内窥镜12的前端部12e能够进行弯曲动作。
[0040]
在操作部12b设置有弯角钮13a。使用者对弯角钮13a进行操作,由此前端部12e能够进行弯曲动作来使前端部12e朝向各个方向。
[0041]
并且,在操作部12b除了弯角钮13a以外还设置有用于插入处置件的钳道口、从送气送水喷嘴进行送气或送水时被操作的送气送水按钮、用于拍摄静止图像的冻结按钮(未图示)、变焦操作部13b及模式切换开关13c。变焦操作部13b在放大或缩小观察对象时使用。模式切换开关13c在内窥镜系统10具有多个观察模式时,用于切换观察模式。
[0042]
〔内窥镜摄像装置的第1例〕
[0043]
图2及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的内窥镜摄像装置的第1例的示意性立体图。在图2与图3中,内窥镜摄像装置的朝向不同,示出不同的侧面。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的内窥镜摄像装置的第1例的示意性侧视图。
[0044]
在图1所示的内窥镜系统10的插入部12a的前端部12e搭载有图2及图3所示的内窥镜摄像装置20。
[0045]
内窥镜摄像装置20获取观察对象的图像,例如具有透镜镜筒22、保持部件24、成像元件25、安装有成像元件25的电路板26以及相对于保持部件24保持信号电缆28的连结部件30。并且,内窥镜摄像装置20具有使保持部件24与连结部件30卡合的卡合部32。
[0046]
信号电缆28与成像元件25电连接,成像元件25经由电路板26及信号电缆28与处理器装置16(参考图1)电连接。信号电缆28配置于通用塞绳12c(参考图1)内。另外,信号电缆28的结构没有特别的限定。信号电缆28例如为捆绑有多个信号线29,且在周围设置有屏蔽导体,并且容纳于圆筒状的外皮内的多芯电缆。信号线29例如具有4个。信号线的数量没有特别的限定,可为2个、3个,也可为5个以上。
[0047]
透镜镜筒22为筒状的部件,且在内部设置有用于拍摄观察对象的成像透镜23。成像透镜23的结构没有特别的限定,可为具有在光轴c方向上并列设置的多个透镜的结构,也可为1个透镜的结构。
[0048]
在此,如图2及图3所示,将与光轴c平行的方向设为x方向。在与光轴c正交的2个方向中,将1个方向设为y方向,且将剩下的方向设为z方向。y方向与内窥镜摄像装置20的宽度方向对应,z方向与内窥镜摄像装置20的高度方向对应。
[0049]
保持部件24具有与透镜镜筒22的外周嵌合的筒状的安装筒部24a、及与安装筒部24a相连且一体设置的基部24b。在基部24b的背面24e设置有棱镜34。保持部件24将棱镜34等玻璃部件与透镜镜筒22进行连结。
[0050]
棱镜34例如为入射面34a与出射面34b正交的直角棱镜。将入射面34a朝向基部24b的背面24e配置。由此,入射面34a与成像透镜23相对。
[0051]
在成像元件25上配置有盖玻璃33。在盖玻璃33上配置有棱镜34,棱镜34的出射面34b与成像元件25相对。
[0052]
盖玻璃33保护成像元件25的受光面(未图示)。棱镜34将通过了成像透镜23的光引导至成像元件25的受光面。
[0053]
成像元件25例如与成像透镜23的光轴c平行地设置于电路板26的一侧的端部的表面26a,且配置于保持部件24的基部24b的下方。在与成像元件25的受光面相反的一侧的电路板26的背面26b,设置有输入输出相对于成像元件25及电子零件36的信号或电力的多个连接端子(未图示)。
[0054]
电路板26由具有挠性的基板构成,例如由柔性配线基板构成。如图2~图4所示,电路板26的2处折弯而具有第1弯曲部26c及第2弯曲部26d。在第1弯曲部26c与第2弯曲部26d
之间,在电路板26的表面26a上例如设置有2个电子零件36。在与第2弯曲部26d相连的电路板26的表面26a上,例如设置有3个电子零件36。在后面对于电子零件36进行说明。
[0055]
通过将电路板26在2处折弯来设置第1弯曲部26c与第2弯曲部26d,能够沿x方向缩小,能够使内窥镜摄像装置20在x方向上小型化。即,能够缩短内窥镜摄像装置20。如图4所示,信号电缆28的信号线29与在电路板26的另一侧的端部的背面26b设置的连接端子(未图示)电连接。
[0056]
另外,电路板26的折弯并不限定于2处,可根据电子零件36的数量等装置结构或装置的大小等来适当决定。
[0057]
成像元件25接受通过了成像透镜23的光,并进行光电转换。通过成像元件25将观察对象的光学图像进行光电转换来获得拍摄信号。
[0058]
在内窥镜摄像装置20中,在透镜镜筒22与成像元件25之间配置有至少1个玻璃部件,至少1个玻璃部件例如为上述盖玻璃33及棱镜34,但作为至少1个玻璃部件并不特别限定于上述盖玻璃33及棱镜34。
[0059]
卡合部32具有设置于保持部件24的至少1个凸部及设置于连结部件30的与保持部件24的凸部卡合的凹部。在卡合部32,通过保持部件24的凸部与连结部件30的凹部卡合,能够实现保持部件24与连结部件30的牢固的固定。另外,连结部件30的凹部还包括后述的贯穿的开口部。
[0060]
在图2及图3所示的保持部件24的基部24b,彼此相对且夹着棱镜34而设置有2个凸部。2个凸部24c、24d覆盖棱镜34的侧面34c的一部分,通过2个凸部24c、24d夹持棱镜34来固定棱镜34。另外,棱镜34的侧面34c是与入射面34a及出射面34b正交的面。
[0061]
在保持部件24中,基部24b的凸部24c(参考图2)例如为四边形。基部24b的凸部24d(参考图3)例如为五边形。在2个凸部中,通过设为不同的形状,在组装时容易掌握保持部件的方向。而且,通过将棱镜向较大的一侧的凸部进行按压,变得容易将棱镜进行定位,能够容易地进行组装。
[0062]
连结部件30相对于保持部件24保持信号电缆28。
[0063]
在这里,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的内窥镜摄像装置的第1例的连结部件的示意性立体图。
[0064]
如图5所示,连结部件30具有保持部40a,所述保持部40a具有使1个板材弯曲而构成的圆弧及与圆弧相连的平板状的基材部40f。在连结部件30中将保持部40a侧设为基端41a。若将基材部40f以按压信号电缆28的方式进行铆接,则基材部40f沿信号电缆28的外皮弯曲。
[0065]
在保持部40a中夹着开口相对的平板状的基材部40f分别设置有臂部40b。连结部件30具有1对臂部40b。臂部40b在基端41a侧向比保持部40a更外侧弯曲后,以直线状延伸。因此,1对臂部40b的比基端41a更靠前端41b的一侧的间隔宽,该间隔根据保持部件24的凸部来适当决定。并且,在各个臂部40b,在前端41b设置有开口部40c、40d。
[0066]
臂部40b的开口部40c与保持部件24的凸部24c卡合。臂部40b的开口部40d与保持部件24的凸部24d卡合。开口部40c的形状与凸部24c的外形相比,大小及形状相同。并且,开口部40d的形状与凸部24d的外形相比,大小及形状相同。
[0067]
在这里,上述开口部40c的形状与凸部24c的外形相比大小及形状相同、开口部40d
的形状与凸部24d的外形相比大小及形状相同是指包括在该技术领域中通常允许的误差范围。因此,开口部40c与凸部24c存在所谓的间隙配合、过渡配合及过盈配合中的任一种情况。开口部40d与凸部24d也存在间隙配合、过渡配合及过盈配合中的任一种情况。
[0068]
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大小及形状相同”是指如上述包括在该技术领域中通常允许的误差范围。
[0069]
如上述,通过具有使1对臂部40b的开口部40c、40d与保持部件24的凸部24c、24d卡合的卡合部32的结构,凹部嵌入于凸部,因此能够缩短内窥镜摄像装置20在与光轴c正交的y方向上的长度,能够抑制内窥镜摄像装置20的尺寸的大型化。而且,能够实现保持部件24与连结部件30的牢固的固定。
[0070]
另外,通过使臂部40b的厚度与凸部24c、24d的高度对齐,当1对臂部40b的开口部40c、40d分别与保持部件24的凸部24c、24d卡合时,能够缩短内窥镜摄像装置20在与光轴c正交的y方向上的长度,通过该结构,能够使内窥镜摄像装置20更加小型化。
[0071]
在连结部件30中,优选1对臂部40b以与臂部40b的基端41a相比前端41b彼此更靠近的方式弯曲。即,优选1对臂部40b朝向关闭的方向弯曲。由此,通过拓宽一次臂部40b,能够将臂部40b的开口部40c、40d嵌入到保持部件24的凸部24c、24d,能够容易地进行组装。
[0072]
如上述,优选1对臂部40b以与臂部40b的基端41a相比前端41b彼此更靠近的方式弯曲,但这也可为组装之前的部件状态。
[0073]
并且,在臂部40b设置有贯穿的开口部40c、40d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不贯穿而为仅凹陷的有底部的凹部。
[0074]
连结部件30中,在保持部40a的内侧40e安装信号电缆28而被保持。另外,关于信号电缆28的安装方法,只要在使用内窥镜时不发生信号电缆28从保持部40a脱落及信号线29脱落等则没有特别的限定,例如可使用粘接剂来安装。
[0075]
另外,在保持部件24中,2个凸部24c、24d如上述可以大小及形状不同,也可以大小及形状相同,即可为同样。
[0076]
并且,在保持部件24中,凸部的形状并不特别限定于上述四角形及五角形,也可为圆、椭圆或三角形或者六边形等多边形,也可为能够组合这些形状的形状。而且,不仅可为1个形状,也可为配置多个相同形状的凸部的形状,也可为特定的图案。
[0077]
在卡合部32中,1个凸部与1个凹部在1个部位卡合,但卡合的部位并不限定于1个,也可为在1个凸部具有多个卡合部位的结构。
[0078]
另外,保持部件的凸部的大小例如优选为覆盖棱镜34的侧面34c的至少一部分的大小。通过将凸部的大小设为覆盖棱镜34的侧面34c的至少一部分的大小,能够更稳定地夹持棱镜34而固定,并且,能够利用于在组装时相对于保持部件对棱镜的y方向进行定位。
[0079]
作为保持部件的凸部的大小的上限,能够设为完全覆盖棱镜34的侧面34c的大小。
[0080]
而且,在保持部件24中,通过将凸部24c与凸部24d相对地设置,棱镜34及电路板26被臂部40b包围。由此,保持部件24与连结部件30的卡合稳定,并且还能够保护棱镜34及电路板26。
[0081]
在保持部件24中,设为设置有2个凸部24c、24d的结构,但只要不会大型化则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设置3个以上的凸部。即,也可以将卡合部的数量设为3个以上。
[0082]
棱镜34为将成像透镜23的光导向成像元件25的部件,并不限定于直角棱镜,棱镜
34的形状也可以适当使用与成像元件25的配置位置相应的形状。另外,根据成像元件25的配置位置,棱镜34并非必需。
[0083]
作为成像元件25,能够使用ccd(charge coupled device,电荷耦合元件)型图像传感器或cmos(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图像传感器。例如,通过使用将成像透镜23的光轴c以直角弯曲的棱镜34,能够提高成像元件25的配置位置的自由度,能够不受保持部件24的基部24b的大小等的限制而使用较大的成像元件25。
[0084]
另外,保持部件与棱镜在粘接固定后,将它们从侧面用臂部夹入,臂部与保持部件及棱镜通过粘接而被连结。保持部件与棱镜的接合也通过将臂部从侧面粘接而变得更牢固。并且,通过不仅是保持部件的侧面还将棱镜的侧面与臂部进行粘接,臂部的固定强度也得到提高。
[0085]
关于保持部件与臂部的连结强度,由于凸部与开口部(凹部)为相同形状且相同大小且以臂部的截面接受x方向及z方向的力,因此内窥镜摄像装置20的机械强度变强。相对于此,若如上述专利文献1及专利文献2那样在固定中利用爪部,则在使内窥镜的插入部的前端部弯曲并施加x方向的力时会导致爪部打开而脱落。
[0086]
<电路板>
[0087]
接着,对电路板26进行说明。
[0088]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内窥镜摄像装置的第1例的电路板的一例的示意图。另外,图6表示折弯前的状态的电路板26。
[0089]
电路板26例如如图6所示,成像元件25与电子零件36在表面26a上配置于预先设定的位置。例如在电路板26的另一端,背面26b与信号电缆28的屏蔽导体(未图示)例如通过焊锡接合。信号电缆28的信号线29与设置于背面26b的连接端子(未图示)电连接。
[0090]
通过将信号电缆28的屏蔽导体与背面26b接合,能够将从成像元件25及电子零件36发生的热经由信号电缆28从电路板26排出,能够提高内窥镜摄像装置20的散热性。
[0091]
在图6中,在电路板26的表面26a上例如成像元件25与2个电子零件36隔着第1弯曲区域27a设置,2个电子零件36与信号电缆28侧的3个电子零件36隔着第2弯曲区域27b设置。第1弯曲区域27a与第1弯曲部26c对应,第2弯曲区域27b与第2弯曲部26d对应。
[0092]
在电路板26中,将第1弯曲区域27a以成像元件25与电子零件36相对的方式弯曲,将第2弯曲区域27b以与电路板26的背面26b相对的方式弯曲。由此,电路板26成为如图2~图4所示具有第1弯曲部26c及第2弯曲部26d的结构。
[0093]
电子零件36用于驱动成像元件25,并没有特别的限定,例如可举出调整器、电阻及电容器等。
[0094]
〔内窥镜摄像装置的第2例〕
[0095]
内窥镜摄像装置20并不限定于图2~图4所示的结构。以下,对内窥镜摄像装置的第2例进行说明。
[0096]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的内窥镜摄像装置的第2例的示意性立体图,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的内窥镜摄像装置的第2例的示意性侧视图。
[0097]
在图7及图8中,对于与图2~图4所示的内窥镜摄像装置20及图5所示的连结部件30相同的构成物赋予相同的符号,且省略其详细说明。
[0098]
图7及图8所示的内窥镜摄像装置21与图2~图4所示的内窥镜摄像装置20相比,电路板50的结构以及成像元件25及盖玻璃33的配置不同,而且未设置有棱镜34这一点不同。除此以外的结构为与图2~图4所示的内窥镜摄像装置20相同的结构。
[0099]
在图7及图8所示的内窥镜摄像装置21中,电路板50为相对于平板状的基部50a垂直地设置有支撑部50b的结构。在支撑部50b的支撑面50d设置有成像元件25。在成像元件25上设置有盖玻璃33,受光面(未图示)被盖玻璃33所覆盖。
[0100]
在保持部件24的基部24b的背面24e配置有盖玻璃33,使受光面(未图示)朝向成像透镜23来配置有成像元件25。
[0101]
在电路板50的表面50c上,设置有输入输出相对于成像元件25及电子零件36的信号或电力的多个连接端子(未图示)。电路板50的表面50c的连接端子与信号电缆28的信号线29电连接。
[0102]
电路板50的结构并没有特别的限定,可为柔性配线基板,也可为刚性基板。作为刚性基板,能够使用印刷配线基板。
[0103]
在图7及图8所示的内窥镜摄像装置21中也能够获得与内窥镜摄像装置20相同的效果。在内窥镜摄像装置21中,通过具有使1对臂部40b的开口部40c、40d与保持部件24的凸部24c、24d卡合的卡合部32的结构,凸部与凹部嵌合,因此能够缩短内窥镜摄像装置20在与光轴c正交的y方向上的长度,能够抑制内窥镜摄像装置20的尺寸的大型化。而且,能够实现保持部件24与连结部件30的牢固的固定。
[0104]
本发明基本上如上构成。以上,关于本发明的内窥镜摄像装置及内窥镜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当然可以进行各种改善及变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