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眼科手术的角膜接触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444667发布日期:2022-03-30 10:48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用于眼科手术的角膜接触镜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眼科手术的角膜接触镜。


背景技术:

2.在眼科手术过程中,角膜在空气中长时间暴露,可导致角膜上皮干燥而造成混浊水肿,即医源性的角膜上皮功能障碍。同时,角膜干燥和混浊会影响到术者手术视野的清晰度,会因此而影响手术操作,甚至造成并发症的发生。
3.针对该问题,当前临床所采用的第一种解决方法是由助手持注射器频繁地向角膜点生理盐水,但是频繁点水本身会对角膜上皮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进而可能导致不同程度角膜混浊的发生,影响术后角膜上皮功能的恢复和视力。第二种解决方法是在角膜上使用角膜保护剂,与第一种解决方法相比,该方法减少了滴注的次数,但该方法的不足在于角膜保护剂可随手术时间的延长而丢失,时间较长的手术仍需反复使用,仍可能造成角膜上皮的水肿和混浊。第三种方法是在玻璃体切割手术中使用的,利用角膜接触镜覆盖角膜。术中用角膜接触镜覆盖角膜可以很好的全程防止角膜变干,并维持手术视野清晰度。由于软性角膜接触镜容易变形而影响术者的视觉观察,因此硬性角膜接触镜效果更佳。
4.在白内障手术过程中,同样存在以上角膜干燥的问题,由于白内障手术的手术切口部分或全部在角膜内,且手术切口具有一定的长度、宽度和深度,若采用角膜接触镜覆盖角膜,当手术器械进入到切口中时,切口会被一定程度向上撑开,此时角膜接触镜会被手术器械推动而发生移位而无法达到稳定覆盖角膜而保持角膜湿润和手术视野始终清晰的目的。在其他眼科手术中也存在角膜被暴露而干燥的问题,例如白内障-玻璃体切割联合手术、青光眼手术、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斜弱视手术、眼外伤手术等,在以上这些手术中均需要将眼睑持续的拉开,因此都存在角膜长时间暴露而干燥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眼科手术的角膜接触镜,以在术中保护角膜并维持视野清晰度。
6.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眼科手术的角膜接触镜,包括:
7.镜片本体,用于覆盖角膜且包括与角膜接触的后表面和与后表面相对的前表面,镜片本体具有从边缘处向径向内侧凹入且从前表面贯穿至后表面的缺口,缺口被配置为与角膜手术切口对应。
8.在一些实施例中,缺口包括位于前表面上的缺口边线,缺口边线包括分别位于两端的第一端点和第二端点以及位于第一端点和第二端点之间的中点,缺口边线相对于经过中点的半径线对称。
9.在一些实施例中,缺口边线为从第一端点延伸至第二端点的弧线。
10.在一些实施例中,缺口边线包括从第一端点沿径向延伸的第一边线段、从第二端点沿径向延伸的第二边线段以及连接于第一边线段和第二边线段之间的第三边线段,其
中,第三边线段为直线或弧线。
11.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边线段为朝向前表面的边缘凸出的弧线。
12.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两个缺口包括第一缺口和第二缺口,第一缺口和第二缺口分别位于镜片本体的中心的两侧。
13.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缺口和第二缺口中一个缺口的的面积大于另一个缺口的面积。
14.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缺口包括位于前表面上的第一缺口边线,第二缺口包括位于前表面上的第二缺口边线,其中,第一缺口边线的两个端点之间的直线距离的范围为[2mm,8mm];和/或,第二缺口边线的两个端点之间的直线距离的范围为[1mm,5mm]。
[0015]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缺口包括位于前表面上的第一缺口边线,第二缺口包括位于前表面上的第二缺口边线,其中,在径向方向上,第一缺口边线的中点到前表面位于第一缺口处的原边缘线的直线距离的范围为[1mm,4mm];和/或,在径向方向上,第二缺口边线的中点到前表面位于第二缺口处的原边缘线的直线距离的范围为[0.5mm,3mm]。
[0016]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缺口包括位于前表面上的第一缺口边线,第二缺口包括位于前表面上的第二缺口边线,第一缺口边线的中点与前表面的中心之间的连线和第二缺口边线的中点与前表面的中心之间的连线的角度范围为[80
°
,120
°
]。
[0017]
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两个缺口包括第一缺口和第二缺口,第一缺口包括位于前表面上的第一缺口边线,第二缺口包括位于前表面上的第二缺口边线,第一缺口边线的形状和第二缺口边线的形状相同。
[0018]
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两个缺口包括第一缺口和第二缺口,第一缺口和第二缺口间隔分离设置;或者,第一缺口和第二缺口相互连接。
[0019]
在一些实施例中,缺口的侧面包括一个弧面;或者缺口的侧面至少两个弧面,至少两个弧面相交。
[0020]
在一些实施例中,缺口的侧面和前表面之间的角度为钝角;和/或,缺口的侧面和后表面之间的角度为钝角。
[0021]
在一些实施例中,前表面上设置有手术参照标记。
[0022]
在一些实施例中,缺口包括位于前表面上的缺口边线,手术参照标记包括以缺口边线的中点为坐标零点并沿缺口边线和镜片本体的边缘设置的边缘参照标记。
[0023]
在一些实施例中,手术参照标记包括散光参照角标记,散光参照角标记以镜片本体的中心为圆心沿周向设置。
[0024]
在一些实施例中,缺口包括第一缺口和第二缺口,手术参照标记包括切口参照角标记,切口参照角标记沿第二缺口的第二缺口边线设置且表示第二缺口边线上的点与镜片本体的中心之间的连线和第一缺口边线的中点与镜片本体的中心之间的连线的夹角。
[0025]
在一些实施例中,手术参照标记包括设置于以镜片本体的中心为圆心的圆周上的中央参照线,其中,中央参照线为沿圆周连续分布的标记圆圈;或者,中央参照线包括在圆周上间隔且相对设置的至少两对标记线段。
[0026]
在一些实施例中,角膜接触镜由镜片本体切割制成。
[0027]
在一些实施例中,镜片本体的后表面曲率半径的范围为[7.8mm,10.6mm];和/或,镜片本体的前表面曲率半径的范围为[7.8mm,10.6mm];和/或,镜片本体的直径的范围为
[11.5mm,14.5mm]。
[0028]
基于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该镜片本体在边缘处设置缺口,且缺口的位置和大小均与角膜手术切口对应,因此手术器械通过缺口可直接进入切口而不需要推动角膜接触镜,从而使得角膜接触镜稳定覆盖角膜,保持角膜湿润和手术视野始终清晰。
[0029]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0030]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31]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角膜接触镜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2]
图2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角膜接触镜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3]
图3为图2所示的角膜接触镜的缺口在过镜片本体的子午线的矢状切面的局部放大图;
[0034]
图4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角膜接触镜的缺口的在过镜片本体的子午线的矢状切面图;
[0035]
图5为图4中矢状切面的局部放大;
[0036]
图6为图2所示的角膜接触镜的前表面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37]
图7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角膜接触镜的前表面的结构示意图;
[0038]
图8为本发明再一实施例的角膜接触镜的前表面的结构示意图;
[0039]
图9为本发明一具体实施例的角膜接触镜的前表面的结构示意图;
[0040]
图10为本发明一具体实施例的角膜接触镜的前表面的结构示意图;
[0041]
图11为本发明一具体实施例的角膜接触镜的前表面的结构示意图;
[0042]
图12为本发明一具体实施例的角膜接触镜的前表面的结构示意图;
[0043]
图13为本发明一具体实施例的角膜接触镜的前表面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4]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发明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45]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
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0046]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
……
之上”、“在
……
上方”、“在
……
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
……
上方”可以包括“在
……
上方”和“在
……
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0047]
在白内障手术中需要首先制作角膜切口,大多数医生需要制作主切口和侧切口两个切口来完成手术,部分医生仍然使用一个切口完成手术。主切口是白内障摘除和之后晶体植入的主要通道。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使用手术器械或设备系统的不同以及植入晶体的不同,术中需要制作不同大小的主切口。制作单一切口的医生则通过一个较大的切口完成上述两个切口的手术需求,多见于手法小切口的手术方式。制作切口时,手术刀由角膜外进入到眼睛内所形成的手术通道又称为角膜隧道。在其他眼科手术中也存在角膜被暴露而干燥的问题,例如白内障-玻璃体切割联合手术、青光眼手术、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斜弱视手术、眼外伤手术等,在以上这些手术中均需要将眼睑持续的拉开,因此都存在角膜长时间暴露而干燥的问题。
[0048]
为了避免在上述眼科手术中手术器械进入切口时撑开角膜接触镜而使角膜接触镜移动,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眼科手术的角膜接触镜包括镜片本体1,镜片本体1用于覆盖角膜且包括与角膜接触的后表面和与后表面相对的前表面,镜片本体1具有从边缘处向径向内侧凹入且从前表面贯穿至后表面的缺口,缺口被配置为与角膜手术切口对应。
[0049]
该镜片本体1在边缘处设置缺口,且缺口的位置和大小均与角膜手术切口对应,因此手术器械通过缺口可直接进入切口而不需要推动角膜接触镜,从而使得角膜接触镜稳定覆盖角膜,保持角膜湿润和手术视野始终清晰。
[0050]
本实施例的镜片本体1具有至少一个缺口。
[0051]
在如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该镜片本体1上设置有一个缺口,该缺口为第一缺口2。该实施例的角膜接触镜适用于只有一个切口的眼科手术。
[0052]
为了适应于白内障手术中的主切口和侧切口,在如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镜片本体1上设置有两个缺口,分别是第一缺口2和第二缺口3,其中,第一缺口2对应于主切口,第二缺口3对应于侧切口。且第一缺口2和第二缺口3分别设置于镜片本体1的中心的两侧。本实施例的角膜接触镜是通过对镜片本体1进行切割得到的。在切割前,镜片本体1的周向原边缘线为圆形,图1和图2用虚线示出与缺口区域部分对应的原边缘线。在此还需要说明的是,图1和图2中从镜片本体1的中心o沿径向方向向外延伸出的多条辅助线是为了示出镜片本体1的外表面的曲面而辅助画出的,并不代表本技术的角膜接触镜上存在该多条辅助线。
[0053]
在其他实施例中,镜片本体1上还可设置三个以上的缺口。
[0054]
例如对于部分复杂病例,医生需要制作更多的切口以完成手术。例如种种原因导致的瞳孔无法放大会遮挡术者视野,术者有时候会使用拉钩钩到瞳孔边缘将瞳孔物理性的
拉大,通常会使用到四枚拉钩,这四枚拉钩则需要通过角膜上的四个小的切口通道进入眼内。此时适用于该类手术的角膜接触镜就需要设置两个以上的缺口,例如四个或更多。
[0055]
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缺口的侧面包括两个相交的弧面。且两个弧面相交形成的交线的形状与缺口边线相似。如图3所示,在过镜片本体1的子午线的矢状切面上,本实施例的缺口的侧面和前表面之间的角度α为钝角。缺口的侧面和后表面之间的角度β为钝角。如此设置避免缺口处对角膜造成损伤。进一步地,第一缺口边线和第二缺口边线的端点处也做圆滑处理以避免对角膜造成损伤。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该实施例的缺口的侧面包括一个弧面。在过镜片本体1的子午线的矢状切面上,该弧面与镜片本体1的前表面之间的角度α为钝角。同样的,该弧面与镜片本体1的后表面之间的角度β为钝角。具体地,该弧面向镜片本体1的外侧凸出。在其他附图未示出的实施例中,缺口的侧面还可以包括三个以上的弧面,且三个以上的弧面相交。只要保证侧面和前表面之间呈钝角以及侧面和后表面之间呈钝角即可。
[0056]
本实施例的镜片主体1上设置的缺口的大小是与手术切口的大小相适应的,下面先对手术切口的大小进行简要说明。超声乳化手术的主切口长度一般为1.5-3.2mm,宽度为2-3mm,并植入折叠晶体。在传统小切口手术中,通常需要植入硬质材料的人工晶体,因此切口大小需不小于晶体直径,主切口手术的切口长度为5.5-7mm,宽度为2-4mm。侧切口是为了辅助主切口进行双手操作而制作的,是一个器械进出的通道,因此通常尺寸较主切口小。超声乳化手术的侧切口长宽一般均在0.5-2mm,小切口手术的侧切口长度在2-4mm,宽度在1.5-3mm。综上可知,目前白内障手术主切口的长度范围一般为1.5-7mm,宽度范围一般为1-4mm;侧切口长度范围一般为1-4mm,宽度为0.5-3mm。
[0057]
为了与上述手术切口的大小相适应,本实施例的第一缺口2和第二缺口3的大小不同,具体地,若第一缺口2对应于主切口而第二缺口3对应于侧切口,则第一缺口2的面积大于第二缺口3的面积。此处的面积指的是第一缺口边线与镜片本体1的原边缘线所围合形成的区域的面积。
[0058]
在临床中,大部分医生右手为优势手,部分医生左手为优势手,二者在白内障手术中的区别在于主切口和侧切口的位置正好相反。一般而言,优势手所在一侧为主切口位置,非优势手所在位置为侧切口位置。因此第一缺口2和第二缺口3的相对位置要根据主切口和侧切口的位置不同而不同。也就是说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缺口2的面积大于第二缺口3的面积,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缺口2的面积小于第二缺口3的面积。当然,第一缺口2的面积也可以等于第二缺口3的面积。
[0059]
本实施例的缺口从前表面贯通至后表面,下面对缺口的位于前表面上的缺口边线的形状和大小进行详细说明。
[0060]
本实施例的缺口边线包括分别位于两端的第一端点和第二端点以及位于第一端点和第二端点之间的中点。将第一端点和第二端点之间的直线距离定义为端点距离,将中点至原边缘线之间的距离定义为中点距离。具体地,如图2和图6所示,第一缺口2的第一缺口边线包括第一端点a、第二端点b和位于第一端点a和第二端点b之间的中点c。本实施例的镜片本体1为圆形,经过中点c的半径线与镜片本体1的原边缘线的交点为d。同样地,第二缺口3的第二缺口边线包括第一端点e、第二端点f和中点g,经过中点g的半径线与镜片本体1的原边缘线的交点为h。
[0061]
由于白内障手术主切口的长度范围一般为1.5-7mm,宽度范围一般为1-4mm,为了避免手术器械进入切口时推动角膜接触镜,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第一缺口边线的端点距离l1的范围为[2mm,8mm]。在径向方向上,第一缺口边线的中点距离k1的范围为[1mm,4mm]。
[0062]
白内障手术的侧切口长度范围一般为1-4mm,宽度为0.5-3mm。本实施例的第二缺口边线的端点距离l2的范围为[1mm,5mm],在径向方向上,第二缺口边线的中点距离k2的范围为[0.5mm,3mm]。本实施例的缺口边线的端点距离均大于相应切口的长度以留出空间避免手术器械推动角膜接触镜,而且缺口设置的较大也能适应术者对不同角度变化的灵活需求。
[0063]
在上述范围下,缺口边线的形状可以为经过两端点和中点三个点的任意形状。例如,弧形,槽形等。
[0064]
优选地,该缺口边线相对于经过中点的半径线对称。且在相应的径向方向上,缺口边线上任意点到镜片本体切割前原边缘线之间的距离中,中点距离为最大距离时为优选设计。例如图2和图6示出的缺口边线为弧线,该弧线朝镜片本体1的中心o的方向凸出。
[0065]
本实施例的第一缺口2的第一缺口边线和第二缺口3的第二缺口边线的形状相同。而且在例如在图6至图11示出的实施例中,第一缺口2和第二缺口3的边线均为弧线。
[0066]
在其他附图未示出的实施例中,第一缺口和第二缺口的形状也可以互不相同,只要允许手术器械在不推动角膜接触镜的情况下进入到切口内即可。
[0067]
具体地,本实施例的第一缺口边线为从第一端点a延伸至第二端点b的弧线。同样地,本实施例的第二缺口边线也为从其第一端点e延伸至第二端点f的弧线。第一缺口边线相对于经过其中心c的半径线对称。第二缺口边线相对于经过其中点g的半径线对称。
[0068]
在另一实施例中,缺口边线包括从第一端点沿径向延伸的第一边线段、从第二端点沿径向延伸的第二边线段以及连接于第一边线段和第二边线段之间的第三边线段,其中,第三边线段为直线或弧线。
[0069]
如图12所示,第一缺口2的第一缺口边线包括从第一端点a沿径向延伸的第一边线段、从第二端点b沿径向延伸的第二边线段以及连接于第一边线段和第二边线段之间的第三边线段,第三边线段为直线。也就是说本实施例的第一缺口边线由少一条长边的长方形的其他三条边形成。本实施例的第二缺口3的形状和第一缺口2相同,大小不同。
[0070]
如图13所示,与图12所示实施例不同的是,本实施例的第一缺口2的第一缺口边线的第三边线段为弧线。而且该弧线朝向前表面的边缘凸出。同样地,本实施例的第二缺口3的形状和第一缺口2相同,大小不同。
[0071]
本实施例的第一缺口2和第二缺口3间隔分离设置。
[0072]
在其他附图未示出的实施例中,第一缺口和第二缺口也可以相互连接。
[0073]
白内障手术的主切口和侧切口是为了方便双手同时操作器械,相互配合完成手术而制作的。两个切口的中心半径的相互成角临床上通常在80—120
°
。角度过小的时候,身体重心后移,远离患者,双手则过于靠近,角膜隧道会限制双手器械的配合。角度过大的时候,则需要术者身体重心前移,更加靠近患者,双手则太过分开,器械同样不易配合,并容易造成双臂的疲劳。根据不同患者的双眼位置,眼睑大小,眼眶骨高低等条件的变化,同一术者的双手放置位置也会有所变化,所以该角度往往是一个变化范围,而不是一个固定的角度。
对于医生而言,舒适且可持久操作的手术姿态非常重要。
[0074]
为了适应于主切口和侧切口上述中心半径之间的相互成角,本实施例的第一缺口边线的中点c与前表面的中心o之间的连线和第二缺口边线的中点g与前表面的中心o之间的连线之间的角度定义为切口参照角θ,该切口参照角θ的范围为[80
°
,120
°
]。
[0075]
在白内障手术过程中,切口完成后,医生接着会完成撕囊步骤。因为手术要取出的白内障被前后两层囊膜包裹在中间,医生需要在前囊膜的上方撕一个口作为通道方可取出里面混浊的晶体。这个囊袋口的直径大小通常为5.0-5.5mm,可以刚好覆盖后面植入囊袋中的人工晶体边缘。人工晶体直径一般为5.5-6.0mm,最大的可以到7.0mm。过小的囊袋会对晶体包裹过紧,术后囊袋收缩会造成晶体偏位等问题。囊袋过大,则无法包裹晶体边缘,晶体容易脱出囊袋,并进一步带来其他问题。但是医生在撕囊过程中并无可参照的刻度来完成操作,因此,尤其是对于初学者或手术经验较少的医生,往往无法制作出大小合适的囊袋口。
[0076]
而且在临床上,对于角膜散光大于0.75d的患者,需要植入散光矫正型人工晶体。散光晶体的植入要求将散光轴位放置到准确的位置上。手术流程中需要在术前先在患者角膜上标记水平位置,术中再使用360
°
金属标记盘和颜色标记笔标记晶体轴位置和角膜切口位置。但标记笔的笔尖较粗,因此标记的角度并不精确。标记点还会因术中液体的冲刷颜色变淡,甚至消失,带来重复标记的麻烦。目前散光晶体手术时的轴位,以及切口位置也可以通过专门的设备和显微镜结合,跟踪投射到角膜上,但这种方法需要单独的设备提供手术参数和投射功能,对显微镜的配置也要求很高,同时跟踪功能有一定的延时,所以只在少数有条件的大的眼科中心可以实现,基层无法使用。因此,如果可以在接触镜上增加细密的角度刻度线,则可以省去术中使用金属标记环和标记笔两样东西的步骤,并可以实现在手术过程中实时指示角度,角度指示更为精确,同时避免了金属标记盘和标记笔多次操作可能带来的感染风险,也无需昂贵的手术设备。
[0077]
为了方便术者在手术中对角度和位置进行准确定位,本实施例的镜片本体1的前表面上还设置有手术参照标记。
[0078]
具体地,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的前表面上设置散光参照角标记4。散光参照角标记4以镜片本体1的中心o为圆心沿周向设置且包括散光参照角刻度线和散光参照角角度值。散光参照角标记4以患者自身的本体位为参照,角膜上方为90
°
,下方为270
°
,左侧为0
°
,右侧为180
°
。散光参照角标记4有利于辅助散光晶体的植入和定位。简化了手术步骤,增加了手术精度,可以实时进行,同时降低了感染风险。
[0079]
具体地,在与镜片中心o距离大于7mm的位置标记180
°
~360
°
的散光参照角刻度线和散光参照角角度值。刻度线以1
°-5°
为一个间隔,角度值以10
°
—30
°
为一个间隔。刻度线的长度为0.5-2.5mm,可通过不同线段长度对不同度数间隔加以区分。根据镜片的标记实际情况,只放刻度线,不放角度数值。
[0080]
如图8所示,在第二缺口3的第二缺口边线上设置有切口参照角标记7,该切口参照角标记7包括沿第二缺口边线间隔设置的多个切口参照角刻度线和切口参照角角度值,该切口参照角角度值指的是第二缺口边线上的点与镜片本体1的中心o的连线与第一缺口边线的中点与镜片本体的中心o的连线之间的夹角。切口参照角角度值的标记,有利于术者参照确定两个切口的角度,以更好的完成手术。
[0081]
具体地,可以沿着第二缺口边线设置1到5个切口参照角刻度线和切口参照角角度值。以5
°-
10
°
为间隔。其中,刻度线方向指向中心o。当只标记一个切口参照角标记时,标记在边线中点。标记多个时以中点为中心,左右对称标记。
[0082]
如图8所示,缺口的标记还包括以缺口边线的中点为坐标零点并沿缺口边线和镜片本体的边缘设置的边缘参照标记6。边缘参照标记6包括边缘参照刻度线和数值。可以将第一缺口边线中点作为坐标0点,沿着边线和镜片边缘提供总长度6-8mm的边缘参照刻度线及其数值标记。
[0083]
例如,可以在坐标0点左右分别对称标刻刻度线和数字1,2,3,4。在1.5,2.5,3.5处可标刻刻度线,不标刻数字。刻度线的长度为0.5-1.5mm,刻度线之间保持与0点所在直径平行。
[0084]
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的手术参照标记包括设置于以镜片本体1的中心为圆心的圆周上的中央参照线5。其中,如图7所示,中央参照线5为沿圆周连续分布的标记圆圈。如图8所示,中央参照线5包括在圆周上间隔且相对设置的至少两对标记线段。该中央参照线5作为撕囊、晶体植入及安全操作区的位置参照线。
[0085]
本实施例的镜片本体1的材料的折射率为1.4-1.7。优选地,为降低成本,选择镜片本体1的材料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
[0086]
本实施例的镜片本体1的中心厚度的范围为[0.15mm,0.3mm]。为了在保护角膜的前提下避免对眼底图像产生额外影响,本实施例的镜片本体1的镜片屈光度为0d。
[0087]
本实施例的镜片本体1用于覆盖角膜,为了使得镜片本体1更好地对角膜进行覆盖,本实施例的镜片后表面曲率半径的范围为[7.8mm,10.6mm]。镜片前表面曲率半径的范围为[7.8mm,10.6mm]。镜片直径的范围为[11.5mm,14.5mm]。该镜片本体1的大小设计的比现有的角膜接触镜更大,因此该镜片本体1能够实现对角膜的更好覆盖。
[0088]
下面对图9至图13所示具体实施例的角膜接触镜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0089]
如图9所示,该角膜接触镜包括镜片本体1,镜片本体1的边缘设置有两个缺口,分别为第一缺口2和第二缺口3。第一缺口2和第二缺口3的缺口边线均为弧线,且该弧线朝向镜片圆心方向凸出。第一缺口2的第一缺口边线的端点距离为4mm,中点距离为2mm。第二缺口边线也为相似的弧线,端点距离为2mm,中点距离为1mm。切口参照角θ为90
°
。第一缺口边线上设置有边缘参照标记,分别标记0点和1.5mm,2mm,3mm三组平行刻度线。该角膜接触镜用于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主切口制作长度小于等于4mm,宽度小于等于2mm,侧切口制作长度小于等于2mm,宽度小于等于1mm,习惯于双手持器械操作时夹角为固定90
°
的术者使用。
[0090]
如图10所示,该角膜接触镜的第一缺口2和第二缺口3的缺口边线均为弧线,且该弧线朝向镜片圆心方向凸出。具体地,第一缺口2的第一缺口边线的端点距离为8mm,中点距离为4mm。第二缺口边线的端点距离为3mm,中点距离为1.5mm。与图4示出实施例不同的是,本实施例的切口参照角θ为80
°
。边缘参照标记分别标记0点和1.5mm,2mm,3mm,4mm四组平行刻度线。该镜片适用于小切口白内障手术主切口制作长度小于等于6mm,宽度小于等于4mm,侧切口制作长度小于等于3mm,宽度小于等于1.5mm,习惯于双手持器械操作时夹角为固定80
°
的术者使用。
[0091]
如图11所示,该角膜接触镜的第一缺口2和第二缺口3的缺口边线均为弧线,且该弧线朝向镜片圆心方向凸出。与图4所示实施例不同的是,该角膜接触镜的第一缺口边线的
端点距离为7mm,中点距离为3mm。第二缺口边线的端点距离为5mm,中点距离为3mm。切口参照角θ为100
°
。中央参照线5为直径5mm,5.5mm,6mm三个同心圆。以切口顶点参照角的中线位置为90
°
,在6mm中央参照线5外侧标记360度散光参照角,缺口位置无法标记到6mm参照线时,可以内移到5.5mm和5mm中央参照线上。该镜片适用于主切口制作长度小于等于7mm,宽度小于等于3mm,侧切口制作长度小于等于5mm,宽度小于等于3mm,双手持器械操作时夹角灵活多变,术中有刻度和角度参照需求的术者使用。
[0092]
如图12所示,该角膜接触镜的第一缺口2和第二缺口3的边线形状相同,均由缺少一条长边的长方形的其他三条边形成。第一缺口边线的端点距离为2mm,中点距离为1mm。第二缺口边线的端点距离为1mm,中点距离为0.5mm。切口参照角θ为120
°
。以切口参照角θ的中线位置为90
°
,标记360度散光参照角,所成360
°
环形的直径为8mm。该镜片适用于白内障非同轴超声乳化手术主切口制作长度小于等于2mm,宽度小于等于1mm,侧切口制作长度小于等于1mm,宽度小于等于0.5mm,习惯于角膜上方切口,双手持器械操作时夹角为固定120
°
的术者植入散光晶体时使用。
[0093]
如图13所示,第一缺口边线的形状由一条顶点指向镜片边缘的弧线和左右对称的两条线段连接组成,镜片端点距离为4mm,顶点距离为1.5mm。第二边线端点距离为4mm,顶点距离为1.5mm。切口参照角θ为110
°
。以切口参照角θ的中线位置为90
°
标记360度散光参照角,所成360
°
环形的直径为7mm,对应散光参照角的0
°
、90
°
、180
°
和270
°
做4个标记点。该镜片适用于主切口制作长度小于等于4mm,宽度小于等于1.5mm,侧切口制作长度小于等于4mm,宽度小于等于1.5mm,双手持器械操作时夹角相对固定为110
°
,术中有刻度参照需求和/或散光晶体植入需求的术者使用。
[0094]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