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肾控温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730065发布日期:2021-04-20 12:45阅读:71来源:国知局
供肾控温袋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医疗耗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供肾控温袋。


背景技术:

2.相关技术中的控温袋一般用于在恢复血供前将保持在低温环境,并在吻合完毕,拟开放血供时帮助复温,从而减轻的缺血再灌注损伤。迄今为止尚无此类产品,临床上主要通过自制纱布袋或者塑料袋加装碎冰块实现术中降温,并在开放血供时用温盐水纱布实现复温。这一操作在开放手术中虽然繁杂,尚可执行,但在机器人辅助肾移植手术过程中则无法同时实现低温和复温。此外,机器人手术通常在腹腔内完成,如果采用纱布自制的冰袋,则冰水刺激肠道,容易引起麻痹性肠梗阻。机器人肾移植术中可能需要调节的位置,自制冰袋不便于在术中抓持调整。冰袋的温度也不够均衡,难以保持的各部位均保持低温。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4.为此,本发明的实施例提出一种供肾控温袋,该供肾控温袋具有将供肾维持在合适温度的同时方便供肾被调节至合适位置的优点。
5.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供肾控温袋包括袋体、关闭件和控温件,所述袋体具有容置腔,所述袋体的形状与供肾的形状相匹配,所述袋体设有用于将所述供肾放入所述容置腔的第一开口和用于使所述容置腔内的所述供肾的肾蒂伸出的第二开口;所述关闭件用于关闭所述第一开口的,所述关闭件设在所述袋体上;所述控温件设在所述袋体上,所述控温件具有使控温液流动的控温通道,或者,所述控温件与所述袋体之间限定出使控温液流动的控温通道。
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袋体包括相连的前侧部和后侧部,所述前侧部的外沿和所述后侧部的外沿均为与所述供肾的外缘相匹配的凸形,所述前侧部的内沿和所述后侧部的内沿中的每一者的形状与所述供肾的内缘的形状相匹配,所述前侧部的内沿的一部分相对于所述前侧部的内沿的其余部分朝所述前侧部的外沿凹陷,所述后侧部的内沿的一部分相对于所述后侧部的内沿的其余部分朝所述后侧部的外沿凹陷,所述前侧部的外沿的至少一部分和所述后侧部的外沿的至少一部分环绕形成所述第一开口,所述前侧部的内沿的所述一部分和所述后侧部的内沿的所述一部分环绕形成与所述供肾的肾门对应的所述第二开口。
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前侧部上设有裁切区,所述裁切区沿所述前侧部的内外方向延伸至所述第二开口的边沿,所述控温通道呈蛇形分布在所述前侧部的除所述裁切区之外的区域和所述后侧部上。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前侧部和所述后侧部均包括隔热层和导热层,所述隔热层设在所述导热层背离所述容置腔的一侧,所述控温通道位于所述隔热层和所述导热层之间,可选地,所述控温通道为软管,所述软管设在所述隔热层和所述导热层之间。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前侧部和所述后侧部中的至少一者上设有用于检测所述供肾的表面温度的温度传感器,可选地,所述温度传感器设在所述隔热层和所述导热层之间,或者,所述温度传感器设在所述导热层背离所述隔热层的一侧。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关闭件包括束绳,所述前侧部的邻近其外沿的部分上设有多个第一穿缝,所述后侧部的邻近其外沿的部分上设有多个第二穿缝,所述束绳穿过多个所述第一穿缝和多个所述第二穿缝。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供肾控温袋进一步包括锁扣,所述第二开口具有在所述前侧部的内沿延伸方向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锁扣与所述前侧部的邻近其内沿的部分和所述后侧部的邻近其内沿的部分相连,所述锁扣在所述前侧部的内沿延伸方向位于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之间。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供肾控温袋进一步包括循环泵、三通阀以及用于储存控温液的冷液罐和温液罐,所述循环泵具有进口和出口;所述三通阀具有第一进口、第二进口和出口,所述三通阀的出口与所述循环泵的进口连通;所述第一进口与所述冷液罐的出液口连通,所述第二进口与所述温液罐的出液口连通,可选地,供肾控温袋进一步包括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所述第一管路上设有第一开关阀,所述第二管路上设有第二开关阀,所述第一管理连通所述第一进口和所述冷液罐的出液口,所述第二管路连通所述第二进口与所述温液罐的出液口,可选地,所述三通阀为三通电磁阀,可选地,所述冷液罐内的控温液为冰水混合物,所述温液罐中的控温液为温水,所述温水的温度为35℃

60℃。
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后侧部和所述前侧部中的至少一者设有牵引带。
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前侧部和所述后侧部中的至少一者设有用于标识所述供肾的上极和下极的标记。
附图说明
15.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供肾控温袋在机器人术者视角下的正视图,其中,供肾控温袋内的供肾用于植入于腹腔的右侧。
16.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供肾控温袋在机器人术者视角下的后视图,其中,供肾控温袋内的供肾用于植入于腹腔的右侧。
17.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供肾控温袋在第一开口处于打开状态时的左视图。
18.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供肾控温袋的正视图,其中,供肾控温袋内的供肾用于植入于腹腔的左侧。
19.袋体1,第一开口101,第二开口102,前侧部103,裁切区1031,后侧部104,关闭件2,束绳2a,控温通道3,锁扣4,温度传感器5,牵引带6,标记7,肾蒂8。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21.如图1

图4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供肾控温袋包括袋体1、关闭件2和控温件。袋体1具有容置腔,袋体1的形状与供肾的形状相匹配。袋体1设有用于将供肾放入容置腔的第一开口101和用于使容置腔内的供肾的肾蒂8伸出的第二开口102。关闭件2用于关闭第一
开口101,关闭件2设在袋体1上。控温件设在袋体1上,控温件具有使控温液流动的控温通道3。或者,控温件与袋体1之间限定出使控温液流动的控温通道3。
22.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供肾控温袋,通过设置袋体1的形状与供肾的形状相匹配,即在供肾由第一开口101放入容置腔并通过关闭件2关闭第一开口101后,袋体1与供肾的形状相匹配。由此最大限度地降低袋体1在放至患者体内时所占用的空间,保证供肾移动至体内的合适位置时,袋体1不与患者体内其他部位发生接触甚至挤压,降低供肾移植的风险。而且,通过设置袋体1的形状与供肾的形状相匹配,供肾由第一开口101放入容置腔并通过关闭件2关闭第一开口101后,供肾的外表面与容置腔的内壁面基本相互贴合,进而供肾的外表面更靠近设在袋体1上的控温通道3。由此,控温通道3内的控温液与供肾的外表面发生热交换的效率更高,控温件得以更好地完成对供肾的温度的调节,以将供肾时刻保持在合适的温度范围内,进一步降低了供肾移植的风险。
23.而且,通过设置控温液在袋体1上的控温通道3流动以实现对供肾的控温,由此保证了控温液的密封,有效避免控温液与供肾直接接触而引起麻痹性肠梗阻等问题,进一步降低了供肾移植的风险。
24.需要说明的是,在进行植入手术的前中期,控温通道3内的控温液将供肾时刻保持在5℃以下的低温环境中,以保证降低供肾代谢的目的。在植入手术的后期(开放血流后),控温通道3内的控温液将供肾升温至37℃左右,以缩短供肾复温时间。
25.因此,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供肾控温袋具有将供肾维持在合适温度的同时方便供肾被调节至合适位置,进而降低供肾移植的风险等优点。
26.如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内”、“外”、“上”、“下”、“前”和“后”应被赋予其通常理解的解剖学解释。“后侧”是指患者的后部,例如肾脏的后部。类似地,“前侧”是指患者的前部,例如肾脏的前部。因此,“后侧”是指“前侧”的相反方向。“内缘”为肾脏设有肾门和肾蒂8的一侧,或者说为凹面的一侧。“外缘”为肾脏与“内缘”朝向相反的一侧,或者说为凸面的一侧。
27.为了便于理解,图1中的箭头a所示为供肾控温袋的内外方向,图1中的箭头b所示为供肾控温袋的上下方向,图3中的箭头c所示为供肾控温袋的前后方向,图1中的箭头d所示为供肾控温袋的左右方向。此外,在机器人肾移植术中,机器人术者的视角是由患者的头部经过并向下朝向腹腔,因此,在该视角下的上下方向与供肾的实际上下方向正好相反。而且,根据供肾植入腹腔的位置不同,供肾控温袋的第二开口102的朝向也不相同。如需要将供肾植入腹腔的右侧以将供肾吻合到患者的右侧髂血管时,在机器人术者的视角下第二开口102位于第一开口101的右方,如图1所示。如需要将供肾植入腹腔的左侧以将供肾吻合到患者的左侧髂血管时,在机器人术者的视角下第二开口102位于第一开口101的左方,如图4所示。
28.需要说明的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供肾控温袋除了可以应用于机器人肾移植手术,也可以应用于开放手术。
29.如图1

图3所示,供肾控温袋可以包括袋体1、关闭件2、控温件、锁扣4、循环泵、冷液罐、温液罐和牵引带6。
30.其中,袋体1包括相连的前侧部103和后侧部104,前侧部103的外沿和后侧部104的外沿均为与供肾的外缘相匹配的凸形,前侧部103的内沿和后侧部104的内沿中的每一者的形状与供肾的内缘的形状相匹配。前侧部103的内沿的一部分相对于前侧部103的内沿的其
余部分朝前侧部103的外沿凹陷,后侧部104的内沿的一部分相对于后侧部104的内沿的其余部分朝后侧部104的外沿凹陷。前侧部103的外沿的至少一部分和后侧部104的外沿的至少一部分环绕形成第一开口101,前侧部103的内沿的一部分和后侧部104的内沿的一部分环绕形成与供肾的肾门对应的第二开口102。
31.由此,第二开口102的尺寸大体为肾门的尺寸,避免了供肾除肾蒂8外的其余组织由第二开口102处露出,进一步保证控温液对供肾除肾蒂8外的组织的控温效果。而且,通过设置前侧部103的内沿和后侧部104的内沿均为与供肾的内缘相匹配的凹形,能够使得由肾蒂8的更多组织由第二开口102露出,以降低袋体1对手术的干扰(如干扰肾蒂8中的动静脉的缝合)。此外,通过设置第一开口101与供肾的外缘对应并与第二开口102的朝向相反,使得供肾得以相对袋体1的内外方向移动以放入容置腔内,进而使得供肾的肾蒂8更方便、安全地由第二开口102伸出容置腔外。
32.具体地,前侧部103的内沿的一部分位于前侧部103的内沿的中部,后侧部104的内沿的一部分位于后侧部104的内沿的中部。即第二开口102在袋体1的上下方向位于袋体1的内侧的中部,以对应位于供肾的内缘的中部的肾门。
33.在一些实施例中,前侧部103上设有裁切区1031,裁切区1031沿前侧部103的内外方向延伸至第二开口102的边沿,控温通道3呈蛇形分布在前侧部103的除裁切区1031之外的区域和后侧部104上。
34.由此,在完成供肾移植手术后,可以由第二开口102处沿着袋体1的内外方向将裁切区1031剪开,以形成能够将袋体1与供肾脱离的开口。该开口的大小包括第二开口102的尺寸,进而不需要裁切过长的长度来形成足够大的该开口,裁切区1031的长度可以更小,进而使得前侧部103具有更多的区域让控温通道3分布,以更均匀地完成对供肾的表面温度的调节,有效避免供肾的表面温度不均匀。而且,通过设置裁切区1031,避免在剪开袋体1时误操作而将控温通道3剪开,避免控温液进入患者体内而引发感染等不利情况的发生。
35.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裁切区1031在上下方向位于前侧部103的大体中部位置,裁切区1031将前侧部103的其他区域分割为上区域和下区域。控温通道3由下区域的上方靠近外侧位置进入下区域并由上至下铺设在下区域上,随后由下至上铺设在后侧部104上,再随后由上至下铺设在上区域上并最终由上区域的下方靠近外侧位置伸出上区域。
36.需要说明的是,袋体1优选由软性材料制成,以便于袋体1与供肾的紧密贴合,也方便袋体1被剪开。
37.在一些实施例中,前侧部103和后侧部104均包括隔热层和导热层,隔热层设在导热层背离容置腔的一侧,控温通道3位于隔热层和导热层之间。由此,隔热层有效避免腹腔内的热量对控温袋造成影响,导热层也使得控温通道3与供肾表面之间的热交换效率更高。而且,通过将控温通道3设置在导热层和隔热层之间,进一步将导热通道与供肾隔开,避免导热通道损坏时污染位于容置腔内的供肾。
38.可选地,控温通道3为软管,软管设在隔热层和导热层之间。由此,供肾控温袋的制作简单方便。
39.具体地,软管可以通过粘接的方式固定在隔热层和导热层的至少一者上。
40.或者,隔热层和导热层之间的缝隙还可以通过细线缝制或通过粘胶粘接以形成相互连通的通道,该通道形成控温通道3。
41.在一些实施例中,前侧部103和后侧部104中的至少一者上设有用于检测供肾的表面温度的温度传感器5。根据温度传感器5检测到的温度可以实时调节控温液的温度,以保证供肾被持续保持在合适的温度范围内。
42.具体地,温度传感器5可以设在隔热层和导热层之间。或者,温度传感器5设在导热层背离隔热层的一侧。
43.在一些实施例中,关闭件2包括束绳2a,前侧部103的邻近其外沿的部分上设有多个第一穿缝,后侧部104的邻近其外沿的部分上设有多个第二穿缝,束绳2a穿过多个第一穿缝和多个第二穿缝。由此,通过拉动束绳2a,即可以将前侧部103的后沿和后侧部104的后沿相互靠近并贴合,实现第一开口101的关闭。
44.具体地,束绳2a由上至下交替地穿过第一穿缝和第二穿缝,束绳2a的拉动端最终由最上方的第一穿缝或第二穿缝伸出。向上拉动束绳2a,即可实现第一开口101的关闭。
45.可选地,关闭件2也可以为拉链,同样能够实现关闭第一开口101的作用。或者,关闭件2还可以为卡扣结合带子的形式,如带子的末端与卡扣套接,同样能够实现关闭第一开口101的作用。
46.在一些实施例中,供肾控温袋进一步包括锁扣4,第二开口102具有在前侧部103的内沿延伸方向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锁扣4与前侧部103的邻近其内沿的部分和后侧部104的邻近其内沿的部分相连,锁扣4在前侧部103的内沿延伸方向位于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由此,将肾门处的肾蒂8由第二开口102伸出容置腔后,锁扣4将前侧部103的内沿的一部分和后侧部104的内沿的一部分相互靠近并贴合,以缩小第二开口102的尺寸,进而避免供肾更多的组织裸露在外,有效保证供肾控温袋对供肾的控温效果。
47.具体地,第二开口102的原有尺寸大于肾蒂8的截面尺寸,锁扣4优选设有两个,两个锁扣4在袋体1的上下方向间隔开地设置,并分别靠近第一端和第二端设置,。根据供肾的肾蒂8的位置不同,如肾蒂8靠近上极多一些,则靠近上极的锁扣4打开,靠近下极的锁扣4关闭。如肾蒂8靠近下极多一些,则靠近下极的锁扣4打开,靠近上极的锁扣4关闭。由此第二开口102的尺寸的缩小控制更加灵活。
48.在一些实施例中,供肾控温袋进一步包括循环泵、三通阀以及用于储存控温液的冷液罐和温液罐。循环泵具有进口和出口。三通阀具有第一进口、第二进口和出口,三通阀的出口与循环泵的进口连通。第一进口与冷液罐的出液口连通,第二进口与温液罐的出液口连通。由此,可以通过冷液罐向控温通道3通入低温的控温液,以将供肾控制在低温环境中。也可以通过温液罐向控温通道3通入温水,以改善供肾皮质的微循环,减少再灌注期间的微循环血栓形成,有效降低供肾移植风险。
49.可选地,供肾控温袋进一步包括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第一管路上设有第一开关阀,第二管路上设有第二开关阀。第一管理连通第一进口和冷液罐的出液口,第二管路连通第二进口与温液罐的出液口。由此,第一开关可以打开或关闭第一管路,以允许或阻止冷液罐中的控温液进入控温通道3。第二开关可以打开或关闭第二管路,以允许或阻止温液罐中的控温液进入控温通道3。
50.或者,三通阀为三通电磁阀,进而第一进口可以关闭或打开,以阻止或允许冷液罐中的控温液进入控温通道3。第二进口可以打开或关闭,以允许或阻止温液罐中的控温液进入控温通道3。
51.优选地,冷液罐内的控温液为冰水混合物,温液罐中的控温液为温水,温水的温度为35℃

60℃。
52.在一些实施例中,后侧部104和前侧部103中的至少一者设有牵引带6。由此,在供肾移植过程中,可以通过机械臂握持牵引带6以调整整个供肾的位置,还可以通过缝合线将牵引带6与腹壁固定,进而将袋体1内的供肾吊挂或限制在预定位置,以避免供肾移植过程中供肾误移动而影响手术。
53.需要说明的,如图1和图4所示,无论供肾是移植在腹腔的右侧还是左侧,牵引带6均安装在袋体1的前侧部103,以便于供机械臂的握持和牵引。
54.在一些实施例中,前侧部103和后侧部104中的至少一者设有用于标识供肾的上极和下极的标记7。由此保证盛装有供肾的袋体1放入患者体内时供肾的方向正确,避免供肾扭转而影响手术。
55.具体地,标记7可以为一个,并设置前侧部103的上端或下端,标记7可以由箭头、文字或醒目颜色的至少一种组合形成。或者,标记7也可以为两个,两个标记7在上下方向间隔开地设在前侧部103上。
56.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57.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58.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59.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60.在本发明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61.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