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祛湿茶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3718616发布日期:2021-01-24 06:37阅读:193来源:国知局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祛湿茶及其制备方法,属于中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古有云:“千寒易除,一湿难去。湿性黏浊,如油入面。”湿邪因其致病的广泛性和复杂性,一直是广大医家研究的重点之一。《景岳全书
·
杂证谟
·
湿症》说:“湿之为病,又处于天气者,雨露之属是也,多伤人脏气;有出于地气者,泥水之属是也,多伤人皮肉筋脉;有由于饮食者,酒酪是也,多伤人六腑;有由于汗液者,以大汗沾衣,不逞解换之属是也,多伤人腠理;有湿从内生者,以水不化气,阴不化气,阴不从阳而然也,悉由脾肾至亏败。”[0003]
脾胃虚弱和湿气重,这两个情况基本是伴随出现的。脾胃虚弱了,体内会“水湿内生”,体内湿气重了,又会反过来影响脾胃的运化。长期脾胃虚和湿气重会引起精力明显不足,感觉疲惫不堪,面色无华,声音无力,气短乏力,食少便溏,舌淡苔白。从中医上来讲,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气虚,受纳与健运乏力,则饮食减少;湿浊内生,脾胃运化不利,故大便溏薄;脾主肌肉,脾胃气虚,四肢肌肉无所禀受,所以四肢乏力;气血生化不足,不能荣于面,故见面色痿白;脾土为肺金之母,脾胃一虚,肺气先绝,故见气短、语声低微、舌淡苔白有齿痕。
[0004]
目前,市面上的祛湿产品疗效并不明显。因此,迫切需要一种祛湿茶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0005]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祛湿茶。本发明的祛湿茶,由多种中药配制而成,组成合理,配伍得当,各组分的有效成分得以充分释出,具有健脾利湿、清热解毒之功效,用于湿热内蕴所致的周身困重酸疼、头晕、乏力、腹胀、食欲不振、大便不调、小便不利、口粘口苦、舌苔厚膩等症。
[0006]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祛湿茶,由如下重量的原料制成:薏苡仁5g~9g、赤小豆5g~15g、茯苓6g~12g、灯心草6g~12g、竹叶6g~12g、芡实5g~15g、茅草根8g~12g和牛大力4g~6g。
[0007]
本发明的祛湿茶所采用的原料简介:
[0008]
薏苡仁,味甘、淡,性凉,归脾、胃、肺经,有利水渗透湿、健脾止泻、除痹、排脓、解毒散结之功效。
[0009]
赤小豆,味甘、酸,性微寒,归心、小肠、脾经,有利水消肿退黄、清热解毒消痈之功效。
[0010]
茯苓,味甘、淡,性平,归心、肺、脾、肾经,有利水消肿、渗湿、健脾、宁心之功效。
[0011]
灯心草,味甘、淡,性微寒,归心、肺、小肠经,有利尿通淋、清心降火之功效。
[0012]
竹叶,味甘、淡,性寒,归心、肺、胆、胃经,有清热除烦、生津利尿之功效。
[0013]
芡实,味甘、涩,性平,归脾、肾经,有益肾固精、健脾止泻、除湿止带之功效。
[0014]
茅草根,味甘,性寒,归肺、胃、小肠经,有凉血、止血、清热、利尿之功效。
[0015]
牛大力,味甘,性平,归肺、肾经,有补虚润肺、强筋活络之功效。
[0016]
以上各原料在发挥单一作用的同时,共奏健脾利湿、清热解毒之功效。
[0017]
本发明的祛湿茶的有益效果:
[0018]
(1)本发明的祛湿茶,由多种中药配制而成,组成合理,配伍得当,各组分的有效成分得以充分释出,具有健脾利湿、清热解毒之功效,用于湿热内蕴所致的周身困重酸疼、头晕、乏力、腹胀、食欲不振、大便不调、小便不利、口粘口苦、舌苔厚膩等症。
[0019]
(2)本发明的祛湿茶,无毒无副作用,见效快且持久,使用安全可靠。
[0020]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0021]
进一步,由如下重量的原料制成:薏苡仁5g、赤小豆15g、茯苓6g、灯心草12g、竹叶6g、芡实15g、茅草根8和牛大力6g。
[0022]
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有益效果是:各原料采用上述配比,得到的祛湿茶的药效更明显。
[0023]
进一步,由如下重量的原料制成:薏苡仁7g、赤小豆10g、茯苓9g、灯心草9g、竹叶9g、芡实10g、茅草根10g和牛大力5g。
[0024]
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有益效果是:各原料采用上述配比,得到的祛湿茶的药效更明显。
[0025]
进一步,由如下重量的原料制成:薏苡仁9g、赤小豆5g、茯苓12g、灯心草6g、竹叶12g、芡实5g、茅草根12g和牛大力4g。
[0026]
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有益效果是:各原料采用上述配比,得到的祛湿茶的药效更明显。
[0027]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是提供一种祛湿茶的制备方法。本发明的祛湿茶的制备方法简单,操作容易,药源广,成本低廉,市场前景广阔,适合推广应用。
[0028]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祛湿茶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29]
称取如下重量的原料:薏苡仁5g~9g、赤小豆5g~15g、茯苓6g~12g、灯心草6g~12g、竹叶6g~12g、芡实5g~15g、茅草根8g~12g和牛大力4g~6g,分别粉碎后,过筛,灭菌,包装后,即得所述祛湿茶。
[0030]
本发明的祛湿茶的制备方法的有益效果:
[0031]
本发明的祛湿茶的制备方法简单,操作容易,药源广,成本低廉,市场前景广阔,适合推广应用。
[0032]
本发明的祛湿茶的饮用方法:
[0033]
按上述配比称取各中药原料,为1剂,煎煮,每天2-3次,2天1剂,8天1疗程,服药3-5个疗程,服药期间忌辛辣食物。
[0034]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0035]
进一步,所述原料的重量为:薏苡仁5g、赤小豆15g、茯苓6g、灯心草12g、竹叶6g、芡实15g、茅草根8和牛大力6g。
[0036]
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有益效果是:各原料采用上述配比,得到的祛湿茶的药效更明显。
[0037]
进一步,所述原料的重量为:薏苡仁7g、赤小豆10g、茯苓9g、灯心草9g、竹叶9g、芡实10g、茅草根10g和牛大力5g。
[0038]
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有益效果是:各原料采用上述配比,得到的祛湿茶的药效更明显。
[0039]
进一步,所述原料的重量为:薏苡仁9g、赤小豆5g、茯苓12g、灯心草6g、竹叶12g、芡实5g、茅草根12g和牛大力4g。
[0040]
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有益效果是:各原料采用上述配比,得到的祛湿茶的药效更明显。
[0041]
进一步,所述过筛的孔径为100目。
[0042]
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有益效果是:过筛的孔径为100目,祛湿茶中各原料的有益成分更容易溶出,药效更佳。
[0043]
进一步,所述灭菌是在80℃的干燥设备中处理5min。
[0044]
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上述方式,灭菌效果更好。
具体实施方式
[0045]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0046]
实施例1:
[0047]
本实施例的祛湿茶,由如下重量的原料制成:薏苡仁5g、赤小豆15g、茯苓6g、灯心草12g、竹叶6g、芡实15g、茅草根8和牛大力6g。
[0048]
上述祛湿茶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49]
称取如下重量的原料:薏苡仁5g、赤小豆15g、茯苓6g、灯心草12g、竹叶6g、芡实15g、茅草根8和牛大力6g,分别粉碎后,过100目筛,在80℃的干燥设备中处理5min,包装后,即得所述祛湿茶。
[0050]
实施例2:
[0051]
本实施例的祛湿茶,由如下重量的原料制成:薏苡仁7g、赤小豆10g、茯苓9g、灯心草9g、竹叶9g、芡实10g、茅草根10g和牛大力5g。
[0052]
上述祛湿茶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53]
称取如下重量的原料:薏苡仁7g、赤小豆10g、茯苓9g、灯心草9g、竹叶9g、芡实10g、茅草根10g和牛大力5g,分别粉碎后,过100目筛,在80℃的干燥设备中处理5min,包装后,即得所述祛湿茶。
[0054]
实施例3:
[0055]
本实施例的祛湿茶,由如下重量的原料制成:薏苡仁9g、赤小豆5g、茯苓12g、灯心草6g、竹叶12g、芡实5g、茅草根12g和牛大力4g。
[0056]
上述祛湿茶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57]
称取如下重量的原料:薏苡仁9g、赤小豆5g、茯苓12g、灯心草6g、竹叶12g、芡实5g、茅草根12g和牛大力4g,分别粉碎后,过100目筛,在80℃的干燥设备中处理5min,包装后,即得所述祛湿茶。
[0058]
临床观察:
[0059]
1、病例选择:本组60例,年龄在25-65岁。
[0060]
2、治疗方法
[0061]
取实施例1、实施例2或实施例3制备得到的祛湿茶1剂,煎煮,每天2-3次,2天1剂,8天1疗程,服药3-5个疗程,服药期间忌辛辣食物
[0062]
3、临床症状
[0063]
主症:(1)脘腹闷胀,不思纳食,口淡不渴;(2)神疲乏力,四肢困重,颈肩僵硬;(3)口淡口腻,舌涩;(4)苔白腻或黄腻。
[0064]
次症:(1)腹痛肠鸣,大便溏泻;(2)睡眠差。
[0065]
具备主症2项(舌象必备)加次症1项即可确诊。
[0066]
4、治疗标准
[0067]
治愈:全部症状消失,舌苔变为薄白苔;显效:主症明显改善,次症全部消失,舌苔明显改善;有效:症状有好转,舌苔有改善;无效:症状、舌苔象均无改善。
[0068]
5、临床结果
[0069]
60例患者中,治愈15例(25%),显效30例(50%),有效12例(20%),无效3例(5%),总有效率为95%。
[0070]
6、典型病例
[0071]
病例1:王某,男,56岁,体倦身重、脘腹痞满、大便溏泄、舌苔黄腻、脉象滑数、身热口苦。取实施例1制备得到的祛湿茶的中药1剂,煎煮,每天2-3次,2天1剂,8天1疗程。4个疗程后,没再感到咽部有任何不适。随访1年未复发。
[0072]
病例2:余某,女,42岁,油光满面、小腹突出、神色晦暗、精神不足、四肢沉重,而且食欲不佳,脘腹胀满,刷牙恶心干呕,大便溏泻、舌苔厚腻。取实施例2制备得到的祛湿茶的中药1剂,煎煮,每天2-3次,2天1剂,8天1疗程。2个疗程后,上述症状消失。随访1年未复发。
[0073]
病例3:卢某,男,46岁,胃部饱胀,舌苔厚白,小便淋涩不畅。取实施例3制备得到的祛湿茶的中药1剂,煎煮,每天2-3次,2天1剂,8天1疗程。1个疗程后,上述症状缓解。继续服用2个疗程,上述症状消失。随访8个月未复发。
[0074]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