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耳鼻喉科耳道护理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967019发布日期:2021-02-18 21:32阅读:58来源:国知局
一种耳鼻喉科耳道护理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耳鼻喉科耳道护理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耳鼻喉科疾病的分类主要从耳朵、鼻子、咽喉这几个部位常发生的一些疾病来分。常见的耳部疾病主要有:中耳炎、耳鸣、外耳炎、耳聋、鼓膜穿孔、鼓膜修补、听力障碍;神经性耳聋、耳聋、耳鸣、外耳道炎、鼓膜穿孔、耳膜穿孔、耳硬化症、晕动病、爆震性聋、中耳炎专题、梅尼埃病(美尼尔症)、耳廓假性囊肿、先天性耳前瘘管、外耳道真菌病。
[0003]
耳部其它疾病:阿斯匹林不耐受三联症、中耳癌、颞骨骨折、耳廓外伤、先生性耳前瘘管、外耳道炎及疖、耳廓软骨膜炎、耵聍栓塞、大疱性鼓膜炎、聋哑症、鼓膜外伤、耳源性脑积水、间断脉冲噪音损伤、急性化脓性乳突炎、鳃裂瘘管、潜水性内耳损伤、前庭神经炎、颞骨岩部炎等。
[0004]
日常保养中,我们会关注皮肤,关注眼睛,却容易忽略了耳朵的保养。除了每天承担接受外界声音的功能之外,耳朵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耳朵对于我们很重要,拥有好的听力会给我们带来很多的幸福。耳朵给我们带来了一个有声的世界,但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噪音反过来却在慢慢吞噬它们的健康。
[0005]
如果注重对耳朵的日常护理保养,能有效地增加耳朵的健康度,将很多疾病拒之门外,但是,目前大众既缺乏耳部保养的技巧,又缺乏专业的耳部保养护理器械,因此,对于耳部的护理保养做得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0006]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耳鼻喉科耳道护理辅助装置,有效地解决了目前大众因为缺乏耳部护理保养技巧或耳部护理保养器械而易引起耳道疾病的问题。
[0007]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0008]
一种耳鼻喉科耳道护理辅助装置,包括带靠板的座椅,所述靠板上设置有可调节竖直位置的主调板,所述主调板前侧设置有可调节前后位置的前调板;所述主调板后侧设置有可交替前后往复和竖直往复运动的按摩板,所述按摩板后侧设置有可上下往复振动的振动板;所述振动板后部左右侧设置有两个可相互远离和靠近的u板,所述u板的末端分别设置有盘状的耳板;所述耳板的中心分别设置有可间歇性左右移动的插块;
[0009]
所述插块的中心分别设置有可左右调节位置的隐藏块,所述隐藏块的中心分别设置有柱状的插柱;所述耳板互相靠近的一侧下部分别设置有可左右移动的底夹片。
[0010]
优选的,所述靠板后侧中心转动连接有主螺杆,所述主螺杆和所述主调板螺纹连接,所述主调板左右侧分别滑动连接有主滑杆,所述主滑杆均固定连接于所述靠板后侧;所述主螺杆底部通过锥齿轮组连接有主横轴,所述主横轴转动连接于所述靠板后侧,所述主横轴通过锥齿轮组连接有控制机构,所述控制机构固定连接于所述靠板左侧前部。
[0011]
优选的,所述主调板前侧转动连接有前调螺杆,所述前调螺杆螺纹连接有前调螺
块,所述前调螺块铰接有可水平摆动的前调摆杆,所述前调摆杆末端铰接于所述前调板的后侧;所述主调板的左右侧分别设置有多根前调导杆,所述前调板和所述前调导杆滑动连接;
[0012]
所述前调螺杆通过锥齿轮组连接有前调轴,所述前调轴和所述主调板转动连接;所述前调轴后端通过锥齿轮组连接有前调竖轴,所述前调竖轴转动连接于所述主调板后侧,所述前调竖轴底端同轴固定连接有前调棱柱;
[0013]
所述靠板后侧转动连接有前调轴套,所述前调棱柱滑动连接于所述前调轴套中心内;所述前调轴套通过锥齿轮组连接有控制机构,所述控制机构固定连接于所述靠板右侧前部。
[0014]
优选的,所述振动板后侧上部固定连接有两个水平放置的分离导杆,两个所述u板均和所述分离导杆滑动连接;所述振动板后侧下部转动连接有竖直的分离螺杆,所述分离螺杆螺纹连接有分离螺块,所述分离螺块左右侧分别铰接有可左右摆动的分离摆杆,所述分离摆杆分别和对应位置的u板铰接;
[0015]
所述分离螺杆底端通过伸缩万向节连接有第一齿轮轴,所述第一齿轮轴转动连接于所述靠板后侧,所述第一齿轮轴啮合连接有第二齿轮轴,所述第二齿轮轴通过锥齿轮组连接有分离轴,所述分离轴和第二齿轮轴均转动连接于所述靠板后侧;所述分离轴通过锥齿轮组连接有控制机构,所述控制机构固定连接于所述靠板右侧前部。
[0016]
优选的,所述控制机构包括和所述靠板固定连接的驱动盒,所述驱动盒中心转动连接有驱动轴,所述驱动轴前侧通过锥齿轮组连接有换向轴,所述换向轴转动连接于所述驱动盒内侧前部;所述换向轴末端伸出所述驱动盒并同轴固定连接有驱动转轮。
[0017]
优选的,所述主调板后侧上部固定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顶部中心固定连接有按摩电机;所述按摩电机的转轴固定连接有半齿轮,所述半齿轮左右侧的安装板上部分别转动连接有前后齿轮轴和竖移齿轮轴,所述按摩电机的转轴转动形成所述半齿轮依次与前后齿轮轴、竖移齿轮轴啮合的结构;
[0018]
所述竖移齿轮轴通过锥齿轮组连接有蜗杆,所述蜗杆啮合连接有蜗轮,所述蜗轮和蜗杆均转动连接于所述安装板顶部;所述蜗轮同轴固定连接有竖移摆盘,所述竖移摆盘端面非圆心位置转动连接有竖移摆杆;所述竖移摆杆末端铰接有竖移板,所述主调板后侧中心固定连接有两个竖直的竖导轴,所述竖移板和两个竖导轴滑动连接;
[0019]
所述前后齿轮轴后端通过锥齿轮组连接有竖棱轴,所述竖棱轴和所述安装板转动连接,所述竖棱轴外周滑动连接有可上下移动的前后摆盘;所述前后摆盘底端面非圆心位置转动连接有前后摆杆,所述前后摆杆末端和所述按摩板铰接;所述竖移板的后侧上部固定连接有多个前后导板,所述按摩板和所述前后导板滑动连接。
[0020]
优选的,所述按摩板后侧固定连接有多个竖直的导槽,所述振动板前侧固定连接有多个导块,所述导块滑动连接于所述导槽内;所述按摩板后侧下部滑动连接有可上下移动的双向齿条,所述双向齿条的上下端分别固定连接有振动弹簧,上侧的所述振动弹簧和所述振动板固定连接,下侧的所述振动弹簧和所述按摩板固定连接;
[0021]
所述按摩板前侧下部固定连接有振动电机,所述振动电机的转轴通过锥齿轮组连接有小齿轮,所述小齿轮和所述按摩板转动连接,所述小齿轮啮合连接有大齿轮,所述大齿轮转动连接于所述按摩板后侧下部;所述大齿轮后侧同轴固定连接有中齿轮,所述中齿轮
的左右侧分别啮合连接有振动齿轮,所述振动齿轮均转动连接于所述按摩板后侧;所述振动齿轮分别同轴固定连接有部分齿轮;所述大齿轮转动形成左右侧的部分齿轮依次和所述双向齿条啮合连接的结构。
[0022]
优选的,所述振动板的后侧中心固定连接有插耳电机,所述插耳电机的转轴通过锥齿轮组连接有下轴套,所述下轴套外周同轴固定连接有下齿轮,所述下齿轮啮合连接有上齿轮,所述上齿轮同轴固定连接有上轴套;所述上轴套和下轴套均转动连接于所述振动板后侧;
[0023]
左右侧的所述u板前侧分别转动连接有前轴,前轴分别通过锥齿轮组连接有侧轴;侧轴均转动连接于所述u板侧端;左侧的所述侧轴后端通过锥齿轮组连接有后一轴,所述后一轴转动连接于左侧的所述u板的后侧,所述后一轴同轴固定连接有后棱轴,所述后棱轴和所述下轴套滑动连接;
[0024]
右侧的所述侧轴后端通过锥齿轮组连接有后二轴,所述后二轴外周同轴固定连接有第三齿轮,所述第三齿轮啮合连接有第四齿轮,所述第四齿轮同轴固定连接有后三轴,所述后三轴和后二轴均转动连接于右侧的所述u板的后侧;所述后三轴同轴固定连接有棱柱杆,所述棱柱杆和所述上轴套滑动连接。
[0025]
优选的,所述前轴分别通过锥齿轮组连接有插耳轴,所述插耳轴分别转动连接于对应的所述u板的前侧;所述插耳轴分别同轴固定连接有插耳摆盘,所述插耳摆盘的后端面非圆心位置分别设置有插耳导柱;
[0026]
所述插块分别和对应的耳板滑动连接,所述插块外端分别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末端分别固定连接有插耳导盘,所述插耳导盘的后端面开有异形槽,所述插耳导柱滑动连接于所述异形槽内;所述异形槽包括竖直的侧槽,侧槽靠近耳板的一侧连通有弧形的弧槽。
[0027]
优选的,所述插块互相靠近的一端开有螺孔,所述隐藏块分别螺纹连接于螺孔内;
[0028]
所述耳板互相靠近的一侧的下部分别开有隐藏槽,所述底夹片位于所述隐藏槽内;所述底夹片外端固定连接有夹耳导杆和夹耳螺杆,所述夹耳导杆和夹耳螺杆均和对应的耳板滑动连接;所述夹耳导杆和夹耳螺杆均贯穿所述耳板并套装有夹耳弹簧,所述夹耳导杆和夹耳螺杆外侧均套装有夹耳压片,所述夹耳螺杆末端路螺纹连接有夹耳螺母;
[0029]
所述耳板互相靠近的一侧端面沿圆周均匀设置有多个弧形的硅胶制成的弧凸;所述耳板互相靠近的一侧端面边缘设置有环形的硅胶制成的护环。
[0030]
本发明结构新颖,构思巧妙,操作简单方便,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0031]
1、本装置通过设置可交替前后往复和竖直往复运动的按摩板,从而能使得其上的耳板能通过其上的弧凸、护环等对患者的耳郭进行上下、前后地交替按摩,从而能促进耳部血液循环,还能清脑醒神聪耳。
[0032]
2、本装置通过设置可上下往复振动的振动板,并通过耳板上的底夹片将患者的耳垂夹住,从而能实现周期性的上下揉捏耳垂,能促进耳垂的血液循环;由于耳垂的部位对应着人体肾的部位,经常揉耳垂,对肾虚、肾功能不好的患者,以及夜尿频多的患者有一定的改善的作用。
[0033]
3、本装置通过设置可间歇性左右移动的插块,能实现插耳式的按摩,能有效地保证血液循环,促进内耳血液循环,促进耳朵保健的效果。
[0034]
4、本装置具有较好的适用性,能根据患者的体型进行适应性调节,使得本装置能适合不同体型(年龄、胖瘦、高低)的患者使用,且能有效地增加使用的舒适性。
附图说明
[0035]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耳鼻喉科耳道护理辅助装置的第一轴测图。
[0036]
图2为本发明的一种耳鼻喉科耳道护理辅助装置的第二轴测图。
[0037]
图3为本发明的一种耳鼻喉科耳道护理辅助装置的第二状态的轴测图。
[0038]
图4为本发明的一种耳鼻喉科耳道护理辅助装置的靠板及主调板的轴测图。
[0039]
图5为本发明的一种耳鼻喉科耳道护理辅助装置的控制机构的局部剖视的轴测图。
[0040]
图6为本发明的一种耳鼻喉科耳道护理辅助装置的主调板及竖移板的轴测图。
[0041]
图7为本发明的一种耳鼻喉科耳道护理辅助装置的主调板和前调板的轴测图。
[0042]
图8为本发明的一种耳鼻喉科耳道护理辅助装置的主调板的轴测图。
[0043]
图9为本发明的一种耳鼻喉科耳道护理辅助装置的按摩板及竖移板的第一轴测图。
[0044]
图10为本发明的一种耳鼻喉科耳道护理辅助装置的按摩板及竖移板的第二轴测图。
[0045]
图11为本发明的一种耳鼻喉科耳道护理辅助装置的按摩板及振动板的轴测图。
[0046]
图12为本发明的一种耳鼻喉科耳道护理辅助装置的双向齿条的轴测图。
[0047]
图13为本发明的一种耳鼻喉科耳道护理辅助装置的振动板及u板的轴测图。
[0048]
图14为本发明的一种耳鼻喉科耳道护理辅助装置的振动板及其上连接部件的轴测图。
[0049]
图15为本发明的一种耳鼻喉科耳道护理辅助装置的左侧的u板的轴测图。
[0050]
图16为本发明的一种耳鼻喉科耳道护理辅助装置的右侧的u板的第一轴测图。
[0051]
图17为本发明的一种耳鼻喉科耳道护理辅助装置的右侧的u板的第二轴测图。
[0052]
图18为本发明的一种耳鼻喉科耳道护理辅助装置的插块及其连接部件的轴测图。
[0053]
图19为本发明的一种耳鼻喉科耳道护理辅助装置的耳板及其连接部件的轴测图。
[0054]
附图中:1-座椅、2-靠板、3-主调板、4-前调板、5-u板、6-耳板、7-弧凸、8-插块、9-隐藏块、10-插柱、11-底夹片、12-主螺杆、13-主滑杆、14-主横轴、15-驱动轴、16-驱动盒、17-驱动转轮、18-换向轴、19-竖移板、20-竖导轴、21-前后导板、22-按摩电机、23-半齿轮、24-竖移齿轮轴、25-蜗杆、26-蜗轮、27-竖移摆盘、28-前后齿轮轴、29-竖棱轴、30-前后摆盘、31-前后摆杆、32-前调轴、33-前调竖轴、34-前调棱柱、35-前调轴套、36-前调螺杆、37-前调螺块、38-前调摆杆、39-前调导杆、40-竖移摆杆、41-导槽、42-振动板、43-分离导杆、44-分离螺杆、45-分离螺块、46-分离摆杆、47-伸缩万向节、48-第一齿轮轴、49-第二齿轮轴、50-分离轴、51-振动弹簧、52-双向齿条、53-振动电机、54-小齿轮、55-大齿轮、56-中齿轮、57-振动齿轮、58-部分齿轮、59-插耳电机、60-下轴套、61-下齿轮、62-上齿轮、63-上轴套、64-前轴、65-侧轴、66-后一轴、67-后棱轴、68-后二轴、69-第三齿轮、70-第四齿轮、71-后三轴、72-插耳轴、73-插耳摆盘、74-插耳导盘、75-连接板、76-异形槽、77-插耳导柱、78-夹耳导杆、79-夹耳螺杆、80-夹耳螺母、81-夹耳压片、82-夹耳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55]
以下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0056]
如图1-19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耳鼻喉科耳道护理辅助装置,包括带靠板2的座椅1,所述靠板2上设置有可调节竖直位置的主调板3,所述主调板3前侧设置有可调节前后位置的前调板83;所述主调板3后侧设置有可交替前后往复和竖直往复运动的按摩板4,所述按摩板4后侧设置有可上下往复振动的振动板42;所述振动板42后部左右侧设置有两个可相互远离和靠近的u板5,所述u板5的末端分别设置有盘状的耳板6;所述耳板6的中心分别设置有可间歇性左右移动的插块8;
[0057]
所述插块8的中心分别设置有可左右调节位置的隐藏块9,所述隐藏块9的中心分别设置有柱状的插柱10;所述耳板6互相靠近的一侧下部分别设置有可左右移动的底夹片11。
[0058]
本装置通过设置可交替前后往复和竖直往复运动的按摩板4,从而能使得其上的耳板6能通过其上的弧凸7、护环等对患者的耳郭进行上下、前后地交替按摩,从而能促进耳部血液循环,还能清脑醒神聪耳。
[0059]
本装置通过设置可上下往复振动的振动板42,并通过耳板6上的底夹片11将患者的耳垂夹住,从而能实现周期性的上下揉捏耳垂,能促进耳垂的血液循环;由于耳垂的部位对应着人体肾的部位,经常揉耳垂,对肾虚、肾功能不好的患者,以及夜尿频多的患者有一定的改善的作用。
[0060]
本装置通过设置可间歇性左右移动的插块8,能实现插耳式的按摩,能有效地保证血液循环,促进内耳血液循环,促进耳朵保健的效果。
[0061]
本装置具有较好的适用性,能根据患者的体型进行适应性调节,使得本装置能适合不同体型(年龄、胖瘦、高低)的患者使用,且能有效地增加使用的舒适性。
[0062]
如图4所示,所述靠板2后侧中心转动连接有主螺杆12,所述主螺杆12和所述主调板3螺纹连接,所述主调板3左右侧分别滑动连接有主滑杆13,所述主滑杆13均固定连接于所述靠板2后侧;所述主螺杆12底部通过锥齿轮组连接有主横轴14,所述主横轴14转动连接于所述靠板2后侧,所述主横轴14通过锥齿轮组连接有控制机构,所述控制机构固定连接于所述靠板2左侧前部。
[0063]
通过调节主调板3的竖直位置,能使得本装置能根据患者的身高来调节,使得患者的耳部和耳板6的位置相对应。主调板3的位置调节原理为:通过驱动控制机构,所述主横轴14转动,从而能通过锥齿轮组带着主螺杆12转动,所述主螺杆12带着与之螺纹连接的主调板3沿着主滑杆13的轴向移动,从而能实现主调板3的位置改变。
[0064]
如图7-8所示,所述主调板3前侧转动连接有前调螺杆36,所述前调螺杆36螺纹连接有前调螺块37,所述前调螺块37铰接有可水平摆动的前调摆杆38,所述前调摆杆38末端铰接于所述前调板83的后侧;所述主调板3的左右侧分别设置有多根前调导杆39,所述前调板83和所述前调导杆39滑动连接;
[0065]
所述前调螺杆36通过锥齿轮组连接有前调轴32,所述前调轴32和所述主调板3转动连接;所述前调轴32后端通过锥齿轮组连接有前调竖轴33,所述前调竖轴33转动连接于所述主调板3后侧,所述前调竖轴33底端同轴固定连接有前调棱柱34;
[0066]
所述靠板2后侧转动连接有前调轴套35,所述前调棱柱34滑动连接于所述前调轴套35中心内;所述前调轴套35通过锥齿轮组连接有控制机构,所述控制机构固定连接于所述靠板2右侧前部。
[0067]
通过改变前调板83的前后位置,能帮助患者将头部定位于合适的前后位置,便于和耳板6配合:通过驱动控制机构,使得前调轴套35转动,而前调轴套35能带着与之滑动连接的前调棱柱34转动(便于在主调板3竖直位置改变时仍能实现控制),前调棱柱34及与之固定的前调竖轴33通过锥齿轮组带着前调轴32转动,从而使得所述前调螺杆36转动,实现所述前调螺块37的左右移动,从而能使得前调螺块37铰接的前调摆杆38摆动,使得前调摆杆38铰接的前调板83沿着所述前调导杆39的轴向前后移动。
[0068]
如图11所示,所述振动板42后侧上部固定连接有两个水平放置的分离导杆43,两个所述u板5均和所述分离导杆43滑动连接;所述振动板42后侧下部转动连接有竖直的分离螺杆44,所述分离螺杆44螺纹连接有分离螺块45,所述分离螺块45左右侧分别铰接有可左右摆动的分离摆杆46,所述分离摆杆46分别和对应位置的u板5铰接;
[0069]
所述分离螺杆44底端通过伸缩万向节47连接有第一齿轮轴48,所述第一齿轮轴48转动连接于所述靠板2后侧,所述第一齿轮轴48啮合连接有第二齿轮轴49,所述第二齿轮轴49通过锥齿轮组连接有分离轴50,所述分离轴50和第二齿轮轴49均转动连接于所述靠板2后侧;所述分离轴50通过锥齿轮组连接有控制机构,所述控制机构固定连接于所述靠板2右侧前部。
[0070]
通过调节两个u板5的相对位置,从而能根据需要将耳板6调至患者耳侧,便于对患者的耳部进行按摩护理。两个u板5相对远离或相对靠近的原理为:通过控制所述控制机构,使得分离轴50转动,分离轴50通过锥齿轮组带着第二齿轮轴49转动,从而能使得所述第一齿轮轴48转动,第一齿轮轴48通过伸缩万向节47带着所述分离螺杆44转动(伸缩万向节47为现有技术,作用是能保证分离螺杆44的前后、上下运动不会影响动力的传输);而分离螺杆44转动时能带着与之螺纹连接的分离螺块45竖直移动(由于u板5限制了分离摆杆46,分离摆杆46进而限制分离螺块45不能转动),从而实现了分离摆杆46的摆动,使得分离摆杆46带着与之铰接的u板5沿着分离导杆43的轴向相对靠近或者相对远离。
[0071]
如图3、5所示,所述控制机构包括和所述靠板2固定连接的驱动盒16,所述驱动盒16中心转动连接有驱动轴15,所述驱动轴15前侧通过锥齿轮组连接有换向轴18,所述换向轴18转动连接于所述驱动盒16内侧前部;所述换向轴18末端伸出所述驱动盒16并同轴固定连接有驱动转轮17。
[0072]
三个控制机构的作用相同,均是为与之连接的轴提供动力使其转动,而三个控制机构分别位于靠板2前侧的左右部,便于患者控制,从而将本装置的耳板6调节至合适的位置。
[0073]
如图9-10所示,所述主调板3后侧上部固定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顶部中心固定连接有按摩电机22;所述按摩电机22的转轴固定连接有半齿轮23,所述半齿轮23左右侧的安装板上部分别转动连接有前后齿轮轴28和竖移齿轮轴24,所述按摩电机22的转轴转动形成所述半齿轮23依次与前后齿轮轴28、竖移齿轮轴24啮合的结构;
[0074]
所述竖移齿轮轴24通过锥齿轮组连接有蜗杆25,所述蜗杆25啮合连接有蜗轮26,所述蜗轮26和蜗杆25均转动连接于所述安装板顶部;所述蜗轮26同轴固定连接有竖移摆盘
27,所述竖移摆盘27端面非圆心位置转动连接有竖移摆杆40;所述竖移摆杆40末端铰接有竖移板19,所述主调板3后侧中心固定连接有两个竖直的竖导轴20,所述竖移板19和两个竖导轴20滑动连接;
[0075]
所述前后齿轮轴28后端通过锥齿轮组连接有竖棱轴29,所述竖棱轴29和所述安装板转动连接,所述竖棱轴29外周滑动连接有可上下移动的前后摆盘30;所述前后摆盘30底端面非圆心位置转动连接有前后摆杆31,所述前后摆杆31末端和所述按摩板4铰接;所述竖移板19的后侧上部固定连接有多个前后导板21,所述按摩板4和所述前后导板21滑动连接。
[0076]
所述按摩板4交替上下、前后往复运动的原理为:
[0077]
通过令按摩电机22工作,半齿轮23依次与前后齿轮轴28、竖移齿轮轴24啮合,当半齿轮23带着竖移齿轮轴24转动时,通过蜗轮蜗杆副的传动,使得所述竖移摆盘27转动,竖移摆盘27、竖移摆杆40和所述竖移板19构成了曲柄滑块机构,从而能实现所述竖移板19的竖直往复移动,而由于按摩板4和竖移板19在竖直位置上是保持同步的(前后导板21的存在),故能实现按摩板4的上下往复运动。
[0078]
当半齿轮23带着所述前后齿轮轴28转动时,前后齿轮轴28通过锥齿轮组带着所述竖棱轴29转动,竖棱轴29便可以带着与之滑动连接的前后摆盘30水平转动(滑动连接的作用是使得按摩板4的竖直移动不会干扰前后摆盘30的水平转动),而前后摆盘30、前后摆杆31和按摩板4构成曲柄滑动机构,故能实现所述按摩板4的前后往复移动。
[0079]
从而使得按摩电机22能带着按摩板4交替上下、前后往复运动,实现对患者的耳郭的上下往复和前后往复按摩。
[0080]
如图10-12所示,所述按摩板4后侧固定连接有多个竖直的导槽41,所述振动板42前侧固定连接有多个导块,所述导块滑动连接于所述导槽41内;所述按摩板4后侧下部滑动连接有可上下移动的双向齿条52,所述双向齿条52的上下端分别固定连接有振动弹簧51,上侧的所述振动弹簧51和所述振动板42固定连接,下侧的所述振动弹簧51和所述按摩板4固定连接;
[0081]
所述按摩板4前侧下部固定连接有振动电机53,所述振动电机53的转轴通过锥齿轮组连接有小齿轮54,所述小齿轮54和所述按摩板4转动连接,所述小齿轮54啮合连接有大齿轮55,所述大齿轮55转动连接于所述按摩板4后侧下部;所述大齿轮55后侧同轴固定连接有中齿轮56,所述中齿轮56的左右侧分别啮合连接有振动齿轮57,所述振动齿轮57均转动连接于所述按摩板4后侧;所述振动齿轮57分别同轴固定连接有部分齿轮58;所述大齿轮55转动形成左右侧的部分齿轮58依次和所述双向齿条52啮合连接的结构。
[0082]
所述振动板42和按摩板4滑动连接,振动板42能带着其上的u板5及耳板6上下振动,配合底夹片11夹住患者的耳垂,实现对患者的耳垂的上下往复揉捏,振动板42的振动原理为:
[0083]
通过振动电机53的转动,通过锥齿轮组带着所述小齿轮54转动,由于大齿轮55的分度圆半径大于小齿轮54的分度圆半径,从而能使得中齿轮56减速转动,中齿轮56带着其两侧的振动齿轮57同向转动,故两个部分齿轮58也是同向转动,而由于两个部分齿轮58分别位于双向齿条52的两侧,故能通过两个部分齿轮58交替与双向齿条52啮合连接,进而实现双向齿条52的上下往复运动。
[0084]
值得一提的是,双向齿条52上下侧的振动弹簧51使得振动板42上的耳板6不会强
硬的拉着患者的耳垂,而是较为舒缓,提高患者的使用舒适度,提高按摩体验感。
[0085]
如图13-17所示,所述振动板42的后侧中心固定连接有插耳电机59,所述插耳电机59的转轴通过锥齿轮组连接有下轴套60,所述下轴套60外周同轴固定连接有下齿轮61,所述下齿轮61啮合连接有上齿轮62,所述上齿轮62同轴固定连接有上轴套63;所述上轴套63和下轴套60均转动连接于所述振动板42后侧;
[0086]
左右侧的所述u板5前侧分别转动连接有前轴64,前轴64分别通过锥齿轮组连接有侧轴65;侧轴65均转动连接于所述u板5侧端;左侧的所述侧轴65后端通过锥齿轮组连接有后一轴66,所述后一轴66转动连接于左侧的所述u板5的后侧,所述后一轴66同轴固定连接有后棱轴67,所述后棱轴67和所述下轴套60滑动连接;
[0087]
右侧的所述侧轴65后端通过锥齿轮组连接有后二轴68,所述后二轴68外周同轴固定连接有第三齿轮69,所述第三齿轮69啮合连接有第四齿轮70,所述第四齿轮70同轴固定连接有后三轴71,所述后三轴71和后二轴68均转动连接于右侧的所述u板5的后侧;所述后三轴71同轴固定连接有棱柱杆,所述棱柱杆和所述上轴套63滑动连接。
[0088]
通过插耳电机59的转动,能带着下轴套60和上轴套63反向转动,进而能使得下轴套60和上轴套63内滑动连接的后棱轴67和棱柱杆转动,进而能分别带着后一轴66和后三轴71转动,后三轴71能通过齿轮组带着后二轴68转动,后二轴68和后一轴66能分别通过锥齿轮组带着侧轴65转动,侧轴65分别通过锥齿轮组带着前轴64转动。
[0089]
如图17-18所示,所述前轴64分别通过锥齿轮组连接有插耳轴72,所述插耳轴72分别转动连接于对应的所述u板5的前侧;所述插耳轴72分别同轴固定连接有插耳摆盘73,所述插耳摆盘73的后端面非圆心位置分别设置有插耳导柱77;
[0090]
所述插块8分别和对应的耳板6滑动连接,所述插块8外端分别固定连接有连接板75,所述连接板75的末端分别固定连接有插耳导盘74,所述插耳导盘74的后端面开有异形槽76,所述插耳导柱77滑动连接于所述异形槽76内;所述异形槽76包括竖直的侧槽,侧槽靠近耳板6的一侧连通有弧形的弧槽。
[0091]
当前轴64通过锥齿轮组带着插耳轴72转动时,插耳摆盘73圆周转动,插耳摆盘73上的插耳导柱77通过异形槽76带着所述插块8左右往复运动(曲柄滑块机构的变形)。
[0092]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异形槽76的上述形状,且弧槽的回转半径和插耳导柱77的回转半径相同,故插耳导柱77在异形槽76内运动时,插块8不运动(保持插于耳内的状态),当插耳导柱77移动至侧槽内时,能带着插块8移出后复位(实现一次插耳操作),实现对患者的插耳按摩,促进内耳血液循环。
[0093]
如图18-19所示,所述插块8互相靠近的一端开有螺孔,所述隐藏块9分别螺纹连接于螺孔内;
[0094]
所述耳板6互相靠近的一侧的下部分别开有隐藏槽,所述底夹片11位于所述隐藏槽内;所述底夹片11外端固定连接有夹耳导杆78和夹耳螺杆79,所述夹耳导杆78和夹耳螺杆79均和对应的耳板6滑动连接;所述夹耳导杆78和夹耳螺杆79均贯穿所述耳板6并套装有夹耳弹簧82,所述夹耳导杆78和夹耳螺杆79外侧均套装有夹耳压片81,所述夹耳螺杆79末端路螺纹连接有夹耳螺母80;
[0095]
所述耳板6互相靠近的一侧端面沿圆周均匀设置有多个弧形的硅胶制成的弧凸7;所述耳板6互相靠近的一侧端面边缘设置有环形的硅胶制成的护环。
[0096]
当进行耳郭的前后、上下按摩时,转动所述隐藏块9,使得隐藏块9及其上的插柱10隐藏于所述插块8内,通过弧凸7和护环拨动患者的耳郭,实现耳郭按摩,舒适且安全。
[0097]
当需要进行上下往复捏耳垂的按摩护理时,调节耳板6至合适的位置,通过底夹片11将患者的耳垂夹住(底夹片11的内侧和隐藏槽内侧均设置有硅胶垫,用于保护耳垂)。
[0098]
当需要进行插耳按摩护理时,将隐藏块9旋出合适的长度,便于进行插耳操作(插柱10以及隐藏块9的外侧均为硅胶材质,软且安全舒适)
[0099]
本装置在使用时,首先通过控制机构将耳板6、前调板83调节至合适的位置,且将隐藏块9级插柱10隐藏之插块8内,开启按摩电机22使得耳板交替上下往复和前后往复运动,通过弧凸7级护环拨动患者的耳郭,实现对耳郭的按摩,促进血液循环;
[0100]
关闭按摩电机22后,调节好耳板6的竖直位置,通过底夹片11将患者的耳垂夹住,控制振动电机53工作,从而能实现上下往复揉捏耳垂,实现耳垂按摩,促进血液循环,保护耳部;
[0101]
关闭振动电机53后,调节好耳板6的位置,并将隐藏块9级插柱10移出,开启所述插耳电机59,实现间歇性插耳操作,有效地保护患者的耳部,降低耳部疾病的发病几率。
[0102]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代替,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0103]
尽管本文中较多的使用了座椅1、靠板2、主调板3、前调板4、u板5、耳板6、弧凸7、插块8、隐藏块9、插柱10、底夹片11、主螺杆12、主滑杆13、主横轴14、驱动轴15、驱动盒16、驱动转轮17、换向轴18、竖移板19、竖导轴20、前后导板21、按摩电机22、半齿轮23、竖移齿轮轴24、蜗杆25、蜗轮26、竖移摆盘27、前后齿轮轴28、竖棱轴29、前后摆盘30、前后摆杆31、前调轴32、前调竖轴33、前调棱柱34、前调轴套35、前调螺杆36、前调螺块37、前调摆杆38、前调导杆39、竖移摆杆40、导槽41、振动板42、分离导杆43、分离螺杆44、分离螺块45、分离摆杆46、伸缩万向节47、第一齿轮轴48、第二齿轮轴49、分离轴50、振动弹簧51、双向齿条52、振动电机53、小齿轮54、大齿轮55、中齿轮56、振动齿轮57、部分齿轮58、插耳电机59、下轴套60、下齿轮61、上齿轮62、上轴套63、前轴64、侧轴65、后一轴66、后棱轴67、后二轴68、第三齿轮69、第四齿轮70、后三轴71、插耳轴72、插耳摆盘73、插耳导盘74、连接板75、异形槽76、插耳导柱77、夹耳导杆78、夹耳螺杆79、夹耳螺母80、夹耳压片81、夹耳弹簧82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他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发明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发明精神相违背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