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滋润保湿乳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4057867发布日期:2021-02-26 12:22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0001]
本发明涉及化妆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滋润保湿乳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健康皮肤的角质层含水量在10-20%范围内,如果皮肤含水量低于10%,皮肤就会变得干燥粗糙,失去光泽,降低弹性。当空气温度降低时,皮肤角质层不能及时调节足够的保湿因子,油脂腺活跃度下降,脸上油脂、水分下降,皮肤会出现紧绷现象、甚至在眼下及鼻旁出现细纹,通过使用具有相应效果的护肤、养肤品,滋润皮肤并防止肌肤蒸发、改善微循环,增强肌肤湿润度的过程,就叫保湿,保湿可以滋润角质层,皮肤充盈后显得细纹、细小皱纹淡化。
[0003]
传统的的保湿剂为含有甘油、丙二醇等富含羟基的混合物,能够和水形成氢键从而达到吸收水分和锁住水分的目的。但是该具有单一效果的保湿剂的保湿效果容易受到环境的湿度影响,当温度下降,相对湿度过低时,保留水分子的效果会下降,而且长时间保湿效果也不理想。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滋润保湿乳,能滋润皮肤,提高细胞活性,具有很好的皮肤修复效果,并锁住水分减少皮肤水分流失。
[0005]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滋润保湿乳的制备方法,制备上述的一种滋润保湿乳。
[0006]
一种滋润保湿乳,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
[0007]
保湿剂2-10.5份,润肤剂5.1-27份,皮肤调理剂2.4-12.5份,
[0008]
螯合剂0.13-1.2份,增稠剂0.2-1.5份,乳化剂2-8份,
[0009]
精氨酸0.1-1.0份,水60-80份;
[0010]
所述皮肤调理剂由质量比为1-4:0.5-3:0.1-0.5:0.1-0.5:0.1-0.5:0.5-3.0:0.1-1的乳酸杆菌/大米发酵产物、丙二醇、黄原胶、苯氧乙醇、羟苯甲酯、泛醇和甘油辛酸酯组成,所述乳酸杆菌/大米发酵产物的酸度值为200-220
°
t。
[0011]
进一步地,所述润肤剂由质量比为1-5:1-5:1-5:1-5:1-5:0.1-2的辛酸/癸酸甘油三酯、牛油果树果脂、双丙甘醇、聚二甲基硅氧烷、异壬酸异壬酯、霍霍巴籽油组成。
[0012]
进一步地,所述保湿剂由质量比为1-5:1-5:0.05-0.5的甘油聚醚-26、甜菜碱、透明质酸组成。
[0013]
进一步地,所述乳化剂由质量比为0.5-2:0.5-2:0.5-2:0.5-2的c14-22醇、c12-20烷基葡糖苷、甘油硬脂酸酯、peg-100硬脂酸酯组成。
[0014]
进一步地,所述螯合剂由质量比为0.1-1:0.03-0.2的辛酰羟肟酸、edta二钠组成。
[0015]
进一步地,所述增稠剂由质量比为0.1-0.5:0.05-0.5:0.05-0.5的卡波姆、丙烯酸(酯)类共聚物钠和卵磷脂组成。
[0016]
进一步地,还包括防腐剂,所述防腐剂由质量比为0.05-0.5:0.05-0.5的羟苯甲酯和羟苯丙酯组成。
[0017]
进一步地,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
[0018]
组分a:水60-80份,甘油聚醚-26 1-5份;卡波姆0.1-0.5份;丙烯酸(酯)类共聚物钠0.05-0.5份,卵磷脂0.05-0.5份,透明质酸0.05-0.5份,edta二钠0.03-0.2份;
[0019]
组分b:辛酸/癸酸甘油三酯1-5份,牛油果树果脂1-5份,聚二甲基硅氧烷1-5份,异壬酸异壬酯1-5份,c14-22醇0.5-2份,c12-20烷基葡糖苷0.5-2份,甘油硬脂酸酯0.5-2份,peg-100硬脂酸酯0.5-2份,霍霍巴籽油0.1-2份,羟苯甲酯0.05-0.5份,羟苯丙酯0.05-0.5份;
[0020]
组分c:甜菜碱1-5份,泛醇0.5-3份,精氨酸0.1-1份;
[0021]
组分d:乳酸杆菌/大米发酵产物1-4份,丙二醇0.5-3份,黄原胶0.1-0.5份,苯氧乙醇0.1-0.5份,羟苯甲酯0.1-0.5份,双丙甘醇1-5份,甘油辛酸酯0.1-1份,辛酰羟肟酸0.1-1份,丙二醇0.1-1份。
[0022]
一种滋润保湿乳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3]
s1:配制原料;配置权利要求8中所述的组分a、组分b、组分c和组分d;
[0024]
s2:制备水相混合液;将组分a加入水相锅中,加热至80~85℃,并搅拌至溶解或分散完全,得到水相混合液;
[0025]
s3:制备油相混合液;将组分b加入油相锅中,加热至75~80℃,并搅拌至溶解或分散完全,得到油相混合液;
[0026]
s4,均质乳化;将水相混合液加入乳化锅后,75~85℃下搅拌并加入油相混合液,均质乳化5-10min,然后保温搅拌20-40min,形成乳液;
[0027]
s5,添组分c;将乳液降温至50~55℃时加入组分c,搅拌均匀;
[0028]
s6,添组分d;将步骤s5处理后的乳液降温至40~45℃时加入组分d,搅拌至完全溶解后,得到滋润保湿乳。
[0029]
进一步地,步骤s2和步骤s3中恒温搅拌速度均为20~30r/min;
[0030]
步骤s4中,均质的搅拌速度为30~40r/min,保温搅拌为20~30r/min;
[0031]
步骤s5中,搅拌速度均为15~25r/min;
[0032]
步骤s6中,搅拌速度均为10~20r/min。
[0033]
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0034]
本发明通过保湿剂、润肤剂、皮肤调理剂等多种物料的复配,皮肤调理剂由乳酸杆菌/大米发酵产物、丙二醇、黄原胶、苯氧乙醇、羟苯甲酯、泛醇和甘油辛酸酯组成,配合其它物料的作用,使得保湿乳具有良好的保湿、皮肤护理和修复。
[0035]
乳酸杆菌/大米发酵产物富含多种维生素、有机酸和肽类物质,能快速通过角质层间隙进入真皮层,促进成纤维细胞的活性;配合黄原胶、泛醇等成分可以给肌肤补充水分,防止水分流失,防止肌肤产生皱纹,也可以抗衰老;此外,精氨酸是碱性氨基酸,用于干燥性皮肤的调理,与保湿作用的乳酸杆菌/大米发酵产物、甜菜碱等协同作用,可保持皮肤水分,柔滑肌肤,并减少皮屑的剥落。
[0036]
本发明的润肤剂采用辛酸/癸酸甘油三酯、牛油果树果脂、双丙甘醇、聚二甲基硅氧烷、异壬酸异壬酯、霍霍巴籽油;牛油果树果脂,牛油果里含有维生素a、维生素e等可以给
肌肤进行护理,通过具有保湿补水的作用,还能防止肌肤水分流失,给予皮肤充足的水分,对于干性皮肤来说非常适用,另外还可以帮助伤口愈合,增加肌肤的防御能力;霍霍巴油是具有超强的渗透性,极易被皮肤吸收,清爽滋润、不油腻,能恢复皮肤ph平衡,有效改善油性皮肤,调理皮脂腺分泌机能,收缩毛孔,它所形成的油膜与矿物油不同,可透过蒸发的水分,也能控制水分的损失,本发明的润肤剂通过各组分的协同作用具有优秀的润肤作用和渗透性,滋润皮肤的深层细胞。
具体实施方式
[0037]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0038]
实施例1
[0039]
一种滋润保湿乳,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
[0040]
组分a:水70份,甘油聚醚-26 3份;卡波姆0.3份;丙烯酸(酯)类共聚物钠0.15份,卵磷脂0.15份,透明质酸0.12份,edta二钠0.1份;
[0041]
组分b:辛酸/癸酸甘油三酯3份,牛油果树果脂3份,聚二甲基硅氧烷3份,异壬酸异壬酯3份,c14-22醇1.2份,c12-20烷基葡糖苷1.3份,甘油硬脂酸酯1份,peg-100硬脂酸酯1.2份,霍霍巴籽油1份,羟苯甲酯0.25份,羟苯丙酯0.2份;
[0042]
组分c:甜菜碱3份,泛醇1.5份,精氨酸0.5份;
[0043]
组分d:酸度值为200
°
t的乳酸杆菌/大米发酵产物3份,丙二醇1.5份,黄原胶0.3份,苯氧乙醇0.2份,羟苯甲酯0.2份,双丙甘醇3份,甘油辛酸酯0.5份,辛酰羟肟酸0.5份,丙二醇0.5份。
[0044]
一种滋润保湿乳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45]
s1:配制原料;配置权利要求8中所述的组分a、组分b、组分c和组分d;
[0046]
s2:制备水相混合液;将组分a加入水相锅中,加热至82℃,并搅拌至溶解或分散完全,搅拌速度均为25r/min,得到水相混合液;
[0047]
s3:制备油相混合液;将组分b加入油相锅中,加热至76℃,并搅拌至溶解或分散完全,搅拌速度均为25r/min,得到油相混合液;
[0048]
s4,均质乳化;将水相混合液加入乳化锅后,75℃下搅拌并加入油相混合液,均质乳化7min,均质的搅拌速度为35r/min,然后保温搅拌30min,保温搅拌为25r/min,形成乳液;
[0049]
s5,添组分c;将乳液降温至55℃时加入组分c,搅拌均匀,搅拌速度均为20r/min;
[0050]
s6,添组分d;将步骤s5处理后的乳液降温至45℃时加入组分d,搅拌至完全溶解后,得到滋润保湿乳,其中,搅拌速度均为15r/min。
[0051]
本发明通过保湿剂、润肤剂、皮肤调理剂等多种物料的复配,皮肤调理剂由乳酸杆菌/大米发酵产物、丙二醇、黄原胶、苯氧乙醇、羟苯甲酯、泛醇和甘油辛酸酯组成,配合其它物料的作用,使得保湿乳具有良好的保湿、皮肤护理和修复。
[0052]
实施例2
[0053]
一种滋润保湿乳,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实施例2的滋润保湿乳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
[0054]
组分a:水60份,甘油聚醚-26 1份;卡波姆0.1份;丙烯酸(酯)类共聚物钠0.05份,卵磷脂0.5份,透明质酸0.05份,edta二钠0.03份;
[0055]
组分b:辛酸/癸酸甘油三酯5份,牛油果树果脂1份,聚二甲基硅氧烷1份,异壬酸异壬酯1份,c14-22醇0.5份,c12-20烷基葡糖苷2份,甘油硬脂酸酯0.5份,peg-100硬脂酸酯0.5份,霍霍巴籽油2份,羟苯甲酯0.05份,羟苯丙酯0.5份;
[0056]
组分c:甜菜碱1份,泛醇3份,精氨酸0.1份;
[0057]
组分d:酸度值为200
°
t的乳酸杆菌/大米发酵产物1份,丙二醇0.5份,黄原胶0.5份,苯氧乙醇0.1份,羟苯甲酯0.1份,双丙甘醇1份,甘油辛酸酯0.1份,辛酰羟肟酸0.1份,丙二醇0.1份。
[0058]
实施例3
[0059]
一种滋润保湿乳,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实施例3的保湿乳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
[0060]
组分a:水80份,甘油聚醚-26 5份;卡波姆0.5份;丙烯酸(酯)类共聚物钠0.5份,卵磷脂0.05份,透明质酸0.5份,edta二钠0.2份;
[0061]
组分b:辛酸/癸酸甘油三酯1份,牛油果树果脂5份,聚二甲基硅氧烷5份,异壬酸异壬酯5份,c14-22醇2份,c12-20烷基葡糖苷0.5份,甘油硬脂酸酯2份,peg-100硬脂酸酯2份,霍霍巴籽油0.1份,羟苯甲酯0.5份,羟苯丙酯0.05份;
[0062]
组分c:甜菜碱5份,泛醇0.5份,精氨酸1份;
[0063]
组分d:酸度值为200
°
t的乳酸杆菌/大米发酵产物4份,丙二醇3份,黄原胶0.1份,苯氧乙醇0.5份,羟苯甲酯0.5份,双丙甘醇5份,甘油辛酸酯1份,辛酰羟肟酸1份,丙二醇1份。
[0064]
对比例1
[0065]
一种滋润保湿乳,其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对比例1的原料中未使用牛油果树果脂。即对比例1的滋润保湿乳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
[0066]
组分a:水70份,甘油聚醚-26 3份;卡波姆0.3份;丙烯酸(酯)类共聚物钠0.15份,卵磷脂0.15份,透明质酸0.12份,edta二钠0.1份;
[0067]
组分b:辛酸/癸酸甘油三酯3份,聚二甲基硅氧烷;
[0068]
3份,异壬酸异壬酯3份,c14-22醇1.2份,c12-20烷基葡糖苷1.3份,甘油硬脂酸酯1份,peg-100硬脂酸酯1.2份,霍霍巴籽油1份,羟苯甲酯0.25份,羟苯丙酯0.2份;
[0069]
组分c:甜菜碱3份,泛醇1.5份,精氨酸0.5份;
[0070]
组分d:酸度值为200
°
t的乳酸杆菌/大米发酵产物3份,丙二醇1.5份,黄原胶0.3份,苯氧乙醇0.2份,羟苯甲酯0.2份,双丙甘醇3份,甘油辛酸酯0.5份,辛酰羟肟酸0.5份,丙二醇0.5份。
[0071]
对比例2
[0072]
一种滋润保湿乳,其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对比例2的原料中未使用乳酸杆菌/大米发酵产物。即对比例2的滋润保湿乳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
[0073]
组分a:水70份,甘油聚醚-26 3份;卡波姆0.3份;丙烯酸(酯)类共聚物钠0.15份,卵磷脂0.15份,透明质酸0.12份,edta二钠0.1份;
[0074]
组分b:辛酸/癸酸甘油三酯3份,牛油果树果脂3份,聚二甲基硅氧烷3份,异壬酸异壬酯3份,c14-22醇1.2份,c12-20烷基葡糖苷1.3份,甘油硬脂酸酯1份,peg-100硬脂酸酯
1.2份,霍霍巴籽油1份,羟苯甲酯0.25份,羟苯丙酯0.2份;
[0075]
组分c:甜菜碱3份,泛醇1.5份,精氨酸0.5份;
[0076]
组分d:丙二醇1.5份,黄原胶0.3份,苯氧乙醇0.2份,羟苯甲酯0.2份,双丙甘醇3份,甘油辛酸酯0.5份,辛酰羟肟酸0.5份,丙二醇0.5份。
[0077]
性能检测:
[0078]
滋润保湿效果实验:
[0079]
通过试用实验测试实施例1-3和对比1-2的滋润保湿效果。
[0080]
(1)人群的分组
[0081]
选取200名25-65年龄段的人作为适用对象,把他们任意分成5个组,男女配搭混合,分别使用实施例1-3和对比1-2制备的滋润保湿乳。
[0082]
(2)试验方法
[0083]
连续使用两个月,用肉眼观察脸部和手部的细腻度和柔软度,其中:
[0084]
皮肤明显变细腻、柔软、有弹性、富有光泽,代表效果明显;
[0085]
皮肤有所改善,不干燥,粗糙度降低,代表有效;
[0086]
皮肤无明显变化,代表无效。
[0087]
(2)试验结果
[0088]
此结果见表1。
[0089]
表1
[0090] 明显(人)有效(人)无效(人)有效率(%)实施例12513295实施例22611392.5实施例32315295对比例11826685对比例21728587.5
[0091]
从表1可以看出,本发明的保湿乳具有良好的保湿、皮肤护理和修复效果,有效提高细腻度和柔软度,有效率高达95%,各组分相互之间具有协同作用,效果显著,对皮肤具有良好的保湿锁水作用。
[0092]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