栓塞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727188发布日期:2021-01-26 17:35阅读:79来源:国知局
栓塞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栓塞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在手术过程中,为了防止上游的血栓流向下游,造成颅内脑血管栓塞,引起缺血性脑卒中,会在血管的上游和下游之间设置血栓过滤装置。当手术过程中,有脱落的血栓时,血液能够正常经过血栓过滤装置,流向血管的下游。但是,该脱落的血栓会被血栓过滤装置拦截,不能流向血管的下游。
[0003]
由于不同的患者的血管的直径不同,同一个患者不同位置的血管的直径也不相同,因此,需要设置多个不同规格的血栓过滤装置,以适应不同直径的血管。
[0004]
综上所述,现有的血栓过滤装置的适用范围小。


技术实现要素:

[0005]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栓塞保护装置,以解决现有的血栓过滤装置的适用范围小的问题。
[0006]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7]
一种栓塞保护装置,包括:
[0008]
基体,所述基体为环状结构,所述基体依次分为多个局部段,每个所述局部段的弹力是渐变的;所述基体具有收缩和张开两个状态,使得所述基体能够以收缩的状态进入到预定的血管,然后以张开的状态与所述血管的内壁贴合;
[0009]
滤网,所述滤网的一端安装于所述基体,以形成开口端,所述滤网的另一端为封闭端,所述滤网上分布有若干滤孔。
[0010]
优选地,在上述的栓塞保护装置中,所述栓塞保护装置包括导丝,所述导丝与所述基体的连接点连接。
[0011]
优选地,在上述的栓塞保护装置中,所述基体由一根绳体弯曲直至首尾连接形成,且在首尾连接处形成所述连接点;经过所述连接点与所述基体圆心的直线为第一直线,所述第一直线与所述基体的交点为所述连接点和相对交点;与所述第一直线垂直且经过所述圆心的直线与所述基体的交点为第一侧交点和第二侧交点。
[0012]
优选地,在上述的栓塞保护装置中,所述绳体由至少两根金属丝通过加捻的方式形成。
[0013]
优选地,在上述的栓塞保护装置中,在所述相对交点到所述第一侧交点以及到所述连接点的方向上,加捻度逐渐减小,且在所述相对交点到所述第二侧交点以及到所述连接点的方向上,加捻度逐渐减小。
[0014]
优选地,在上述的栓塞保护装置中,所述第一侧交点与所述第二侧交点的加捻度相同,和/或所述相对交点的加捻度是所述连接点的加捻度的倍数。
[0015]
优选地,在上述的栓塞保护装置中,所述绳体为单丝结构或者所述绳体由至少两
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35]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0036]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栓塞保护装置100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栓塞保护装置100的基体10的结构图。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1栓塞保护装置100的使用状态图。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栓塞保护装置100,该栓塞保护装置100包括基体10和滤网20,基体10为环状结构,基体10依次分为多个局部段,每个局部段的弹力是渐变的。基体10具有收缩和张开两个状态,使得基体10能够以收缩的状态进入到预定的血管40,然后以张开的状态与血管40的内壁贴合。滤网20的一端安装于基体10,以形成开口端22,滤网的另一端为封闭端,滤网20上分布有若干滤孔21。
[0037]
本实施例的栓塞保护装置100的基体10依次分为多个局部段,每个局部段的弹力是渐变的,以增加基体10的变形能力,从而能够使得基体10与多个直径的血管40的内壁紧密贴合,且可靠定位配合。本实施例的栓塞保护装置100的适用范围大。
[0038]
此外,本实施例的基体10具有合适的弹性,与一定直径范围的血管40的内壁贴合后,均能够可靠定位在预定的位置,且不会损伤血管40。
[0039]
具体地,医生在对血管40上游的病变部位50进行手术的过程中,该病变部位50脱落的血栓51流向栓塞保护装置100,其中血液的流动方向如图3中的x方向所示。血液能够经过滤网20的滤孔21流向血管40的下游,血栓51被滤网20拦截且位于滤网20中。
[0040]
本实施例的栓塞保护装置100能够在不阻断血液正常流动的前提下,对血液中的血栓51进行过滤,从而保证了在介入手术过程中,即使产生了血栓51,也不会对下游的血管40造成栓塞。
[0041]
优选地,栓塞保护装置100包括导丝30,导丝30与基体10的连接点11连接。导丝30的作用是将栓塞保护装置100送到靶病变部位,且在栓塞保护装置100释放完成之后作为后续介入手术操作的导丝、后续的导管、造影导管、球囊、取栓器、抽吸导管、支架输送器和回收导管等器械。导丝30的材质可以为具有生物相容性的金属(如镍钛合金、锈钢或钴铬合金等)和高分子材质(如尼龙、pi或pet材质),外径一般在0.010inch-0.038inch之间,其中优选0.014inch。
[0042]
本实施例的基体10张开之后,滤网20也随之张开。基体10与一定直径范围内的血管40的内壁之间没有间隙,紧密贴合,使得,血栓51无法从基体10与血管40的内壁之间通过,只能进入滤网20,被滤网20拦截于滤网20中。
[0043]
基体10与血管40的内壁之间具有一定的支撑力,该支撑力能够使得基体10定位于预定的血管40位置,且不会损伤血管40。在血液的冲击力下,本实施例的基体10始终能够可靠定位在预定的位置,不会发生移位的情况。
[0044]
滤网20可以通过粘接、热熔、焊接或缝合等方式安装于基体10。优选地,滤网20为圆锥状结构,滤网20在开口端22至封闭端的方向上,直径逐渐减小。在其它的实施例中,滤网20还可以为圆筒形或风向袋形状的。滤网20的滤孔21的直径可以为80μm-200μm,其中优选100μm-120μm。若干滤孔21分布于滤网20的整个表面,以保证血液的正常流通为准。滤网20的材质可以是高分子膜通过物理或其他方式开孔形成。
[0045]
优选地,本实施例在导丝30上可以设置两个限位点,基体10可以在两个限位点之间的空间中,沿着导丝30滑动。
[0046]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1栓塞保护装置100的基体10的结构图。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1栓塞保护装置100的基体10的展开图。如图5和图6所示,优选地,基体10由一根绳体弯曲直至首尾连接形成,且在首尾连接处形成连接点11。经过连接点11与基体10圆心的直线为第一直线,第一直线与基体10的交点为连接点11和相对交点12。与第一直线垂直且经过圆心的直线与基体10的交点为第一侧交点13和第二侧交点14。
[0047]
基体10可以由模具进行绕制后经过一定的温度和时间进行热处理获得,或通过其他合适的方式将金属绳绕制定型成圆环状结构。
[0048]
优选地,绳体由至少两根金属丝通过加捻的方式形成。例如,该金属丝的数量可以为2-4根。金属丝具有一定的弹性,且能够加捻。在其它的实施例中,绳体还可以由其它材料的丝通过加捻的方式形成。绳体的直径可以为0.1mm-0.5mm。其中优选0.3mm。
[0049]
优选地,在相对交点12到第一侧交点13以及到连接点11的方向上,加捻度逐渐减小,且在相对交点12到第二侧交点14以及到连接点11的方向上,加捻度逐渐减小。
[0050]
优选地,第一侧交点13与第二侧交点14的加捻度相同,相对交点12的加捻度是连接点11的加捻度的倍数。例如,相对交点12的加捻度是连接点11的加捻度的两倍。
[0051]
本实施例的基体10的直径可以为3mm-10mm,其中优选范围为5.5mm-7.5mm。
[0052]
在其它的实施例中,基体10也可以为椭圆形的。
[0053]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1栓塞保护装置100在收取状态下的结构图。如图4所示,手术结束之后,通过收取件60对栓塞保护装置100进行回收。收取件60为鞘管,收取的过程中,连接点11先进入鞘管。由于本实施例的基体10的局部段的弹力是渐变的,当血管40的直径小于基体10的直径时,基体10能够弯曲,局部形成如图4所示的弧线15,此时,基体10仍然能够与血管40的内壁紧密贴合,且具有足够的径向的支撑力,进而可靠定位在预定位置。
[0054]
由于本实施例的基体10的局部段的弹力是渐变的,本实施例的相对交点12对血管40的作用力与血管40的长度方向的夹角较大。在收取的过程中,相对于现有的栓塞保护装置100,本实施例收集到的血栓51不易从滤网20中脱落。
[0055]
实施例2
[0056]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基体10的局部段的弹性渐变的实现方式不同:
[0057]
本实施例是通过绳体的直径的变化来实现弹性的变化。直径越大,所具有的弹性就越大,直径越小,所具有的弹性就越小,直径的逐渐减小,可以使得基体10的局部段的弹性渐变。
[0058]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2栓塞保护装置100的基体10的结构图。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2栓塞保护装置100的基体10的展开图。
[0059]
如图7和图8所示,优选地,绳体为单丝结构,在相对交点12到第一侧交点13以及到连接点11的方向上,绳体的直径逐渐减小,且在相对交点12到第二侧交点14以及到连接点11的方向上,单丝的直径逐渐减小。
[0060]
本实施例的绳体也可以由至少两根金属丝加捻形成,但是各处的加捻度相同,但是,金属丝的直径不同,进而实现:在相对交点12到第一侧交点13以及到连接点11的方向上,绳体的直径逐渐减小,且在相对交点12到第二侧交点14以及到连接点11的方向上,单丝的直径逐渐减小。
[0061]
实施例3
[006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的局部段的弹性渐变方向与实施例1不同。
[0063]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3栓塞保护装置100的基体10的结构图。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3栓塞保护装置100的基体10的展开图。
[0064]
如图9和图10所示,优选地,第一侧交点13和第二侧交点14的加捻度均大于连接点11和相对交点12的加捻度。
[0065]
优选地,第一侧交点13和第二侧交点14的加捻度相同。连接点11和相对交点12的加捻度相同。
[0066]
优选地,第一侧交点13到连接点11的加捻度逐渐减小,第一侧交点13到相对交点12的捻度逐渐减小,第二侧交点14到连接点11的加捻度逐渐减小,第二侧交点14到相对交点12的捻度逐渐减小。
[0067]
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