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胆汁回输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990509发布日期:2021-02-20 13:18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一种胆汁回输装置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胆汁回输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社会进步,医疗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对于胆管结石、胆道炎症、胆道梗阻一类疾病的治疗,均需要行胆道探查,在此过程中采用t管引流术是常见的现有技术。目前国内各大医院使用的t管为乳胶制品,由两个“臂”和一个长的引流管组成,上述三个组成部分彼此相通,形似t字而得名。手术中将t 管的臂放置在病人的胆总管内,t管引流管通过病人右侧肋缘下的腹壁到体外,缝合固定在皮肤上,胆汁通过t臂一部分流入肠道另一部分流入t管到引流袋。放置t管可以引流胆汁、减轻胆道压力支撑胆道、避免胆总管切口瘢痕形成导致管腔狭窄。作为预留通道,为术后行逆行胆道造影或纤维胆道镜取石的重要途径。胆汁内含大量的胆盐、胆汁酸及多种脂溶性维生素,对维持肠道的酸碱平衡和胃肠功能有重要作用,正常人每天可分泌胆汁约800~1200ml,但绝大部分由小肠及回肠重吸收,仅有150ml随粪便排出体外。t管引流术后的患者在拔除t型管前,尤其是恶性梗阻型患者累计胆汁丢失量高达5000~10000ml,大量胆汁流失导致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紊乱,影响脂肪的消化、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肠黏膜屏障的结构与功能的完整性及肠道菌群的平衡。
[0003]
胆汁回输是将引流出或漏出的胆汁收集在无菌容器内,直接或经处理后回送到患者胃肠道内进行再利用的一种方式,其主要目的是促进患者对胃肠道内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增加肠蠕动,刺激内脏神经支配消化道和消化道激素的分泌,同时保护胃肠道的正常菌群和免疫系统,对维持胃肠道的功能,保护肠黏膜屏障和减少细菌移位具有重要意义。
[0004]
专利申请号为cn 109893746 a公开了一种可回收胆汁的双腔t型管,其由双腔t型管主体垂直段t管,t管一端连接平行段t臂,t管另一端连接普通接口和正压接口,通过正压接口来实现单独引流,正压接口为t管的支管,使用不方便,另外,t管和t臂管壁内有大小两个管腔,t管内附着一小管腔,小管腔在t臂段逐渐分离成一游离的单独管腔,分离点为磨具所做的一钝角,另一端与正压接头相通,虽然看起来钝角便于胆汁的流经,但此结构会增加t管和t 臂所占的空间,会缩小它们的管径尺寸,更不便于使用。
[0005]
专利申请号为cn204502056u公开了一种双腔t型胆汁回输引流管,一种双腔t型胆汁回输引流管,包括t型外套管、内置管和三通旋转阀;t型外套管包括相互垂直设置的第一管和第二管;第一管与内置管通过三通旋转阀连接,第一管与三通旋转阀的连接端处设置有第一固定孔,内置管穿过第一固定孔伸进第一管内并从第二管的出口伸出t型外套管外,其回输内置管接出的位置与回输装置连接关系较复杂,会造成操作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0006]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胆汁回输方便,操作简单,使用便捷的胆液回输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
[0007]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8]
一种胆汁回输装置,包括转换器和回输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器的一端设有t管接头,所述转换器的另一端设有引流管接头,所述转换器内部为t 管接头与引流管接头相通的空腔结构,所述转换器的空腔结构内设有三通阀体,所述三通阀体内设有三通阀通道,所述三通阀体通过转换器外侧设置的三通开关控制,所述转换器设有t管接头的一端设有回输管接头,所述回输管的一端套接在转换器回输管接头上,所述回输管接头通过回输内通道与转换器内空腔联通,所述回输内通道与转换器内空腔联通位置设有与三通阀体尺寸适配的回输口。
[0009]
进一步地,所述回输管的外表面设有尺寸刻度标记。
[0010]
进一步地,所述转换器一端设置的回输管接头端部突出于t管接头的端部。
[0011]
进一步地,所述转换器的空腔结构内的三通阀体为圆柱体结构。
[0012]
进一步地,所述回输管接头一端的回输内通道截面尺寸小于靠近回输口一端的回输内通道截面尺寸。
[0013]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0014]
本发明通过将t管、回输管接口连接设置在转换器的一端,并设置相对独立的通道,而转换器的另一端有引流管接口,便于各自的连接,再通过在转换器内部空腔内设置三通阀来实现t管、回输管、回流管之间的切换,来完成胆汁引流和胆汁回输的独立控制,本发明将普通三通阀的改为平行设置的三通,便于管道的连接,也在一定程度上也减少了不必要结构件的附赘,大大减轻了病人的负荷,便于病人完成一些动作,帮助病人早日康复,具有使用方便、适用性强、减轻。
附图说明
[0015]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0016]
图2是本发明的侧视图;
[0017]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1示意图;
[0018]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2示意图;
[0019]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3示意图;
[0020]
图6是本发明使用状态组合示意图。
[0021]
图中:1.转换器,2.t管接头,3.t管,4.回输管,5.回输管接头,6.三通阀体,7.内腔,8.引流管接头,9.回输内通道,10.回输口,11.引流管,12.三通阀内通道,13.胆汁袋,14.三通阀开关,15.t管内端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2]
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3]
实施例1,请参阅图1~2,一种胆汁回输装置,包括转换器1和回输管4,所述转换器1为圆柱状结构,所述转换器1的一端为t管接头2,另一端为引流管接头8,所述转换器1在t管接头2与引流管接头8之间为相通的空腔7,所述转换器1在t管接头2的一端设置平行于t管接头2的回输管接头5,所述回输管接头5内部为中空的回输管内通道9,所述回输管内通道9延伸至转换器1 的内部并与其内部的空腔7联通,所述回输管内通道9与转换器1的空腔7联通处设置一个尺寸大于回输管内通道9的回输口10,所述回输口10与转换器1 的空腔7
交界部位安装一个圆柱体状的三通阀体6,所述三通阀体6内部设置互通的三通阀内通道12,所述转换器1在三通阀体6对应的外侧设置一个三通阀开关14,所述三通阀开关14上设置流向标记,便于通过三通阀开关14来控制三通阀体6来改变通道之间的切换。
[0024]
所述回输管4的外表面设置标有尺寸的刻度标记。
[0025]
请参阅图3、6,本发明在使用时,将回输管4的一端插入患者的十二指肠,再将回输管4的另一端由t管3的t管内端口15穿入,由t管3的另一端穿出, t管3在体内的一端固定在胆管上以后,自腹壁小切口附带回输管4一起拖出t 管3的外端口于腹壁外,根据回输管4上的刻度标记,结合实际情况剪去多余的管段,将回输管4套接在转换器1的回输管接头5上,再将t管3套接在转换器1的t管接头2上,在转换器1另一端的引流管接头8上卡接引流管11,引流管11的另一端连接上胆汁袋13,便于收集患者排出的胆汁。
[0026]
在患者需要从外接的胆汁袋13内进行胆汁回输的时候,根据三通阀开关14 上的流向标记旋动转换器1外侧设置的三通阀开关14,将回输管4的回输内通道9与转换器1的引流管接头8一侧的内腔7相通,此时t管3与转换器1内腔7通道关闭,胆汁袋13内的胆汁经引流管11流入转换器1的内腔7,经三通阀体6的三通阀内通道12流至回输管内通道9,再经回输管4流入患者的十二指肠,即可完成胆汁的回输。
[0027]
实施例2,请参阅图4、6,按实际情况需要,根据转换器1上的流向标记旋动转换器1外侧的三通阀开关14,调整至转换器1内腔7与t管接头2的一端以及引流管接头8的一端相通,此时由患者体内经t管3流出的胆汁经转换器1的内腔7,经过三通阀体6的三通阀内通道12流至引流管接头8的一侧,再流入到引流管11,便可以将胆汁直接排出胆汁袋13。
[0028]
实施例3,请参阅图5,按实际情况需要,根据转换器1上的流向标记旋动转换器1外侧的三通阀开关14,调整至转换器1t管接头一侧的内腔7与回输管 4的回输内通道9相通,此时患者体内经t管3流出的胆汁流入转换器1的内腔 7,再经三通阀体6的三通阀内通道12流至回输管内通道9内,最后经回输管4 流入患者的十二指肠,即可实现排出的胆汁直接进行回输。
[0029]
上述只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的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对本发明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应落在本发明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