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路专用链式外置假体人造腰椎间盘及其植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4240473发布日期:2021-03-12 13:15阅读:249来源:国知局
后路专用链式外置假体人造腰椎间盘及其植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后路专用链式外置假体人造腰椎间盘及其植入方法,属于医疗器械领域。



背景技术:

椎间融合手术是国内临床广泛应用的治疗脊柱退行性病变的手术方法之一,但是大量的临床研究发现,融合术后会导致手术相邻节段椎间盘退变加速。因此,脊柱非融合技术治疗脊柱退行性病变作为传统融合术的替代治疗方法之一,近年来在临床广泛应用。脊柱退行性疾病是骨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以手术治疗作为主要的治疗方法之一。脊柱手术后,通常需要进行脊柱生物力学的重建,以防止手术引起的脊柱不稳等并发症。椎体间融合手术是临床广泛应用的脊柱生物力学重建方法之一。大量的临床观察研究发现,椎间融合手术近期疗效较好,但存在植骨块吸收、不融合、相邻节段退变加速等问题。

人工椎间盘是通过在椎间隙置入一个可以活动的人工假体,代替原来的椎间盘并行使其功能,实现保留运动节段、减少相邻节段继发性退变的目的。以bryan椎间盘系统为代表的各型人工椎间盘系统已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这种椎间盘通常包括上下两个固定板以及位于固定板之间的弹性体。这种椎间盘通常应用在前路椎间盘置换术中,所谓前路椎间盘就是从人体前面开口进行置换手术,由于颈椎离颈前部较近,因此前路手术大多应用在颈椎间盘置换术中。而在腰椎间盘置换术中,由于腰椎间盘离背部较近,因此通常采用后路开口手术。但是后路开口的问题是锥孔内有脊髓和神经根,对椎间盘形成遮挡,置换手术难度极高,稍有不慎就会伤及脊髓或者神经根,导致部分肢体丧失知觉甚至瘫痪。当然也可以从前路进行手术,但是前路手术需要在腹部开口,在胃肠道及其他重要器官之间进行手术,手术开口大,操作难度高,手术视野差,假体常常安装不到位,手术效果一般。现在虽然有采用柔性假体从后路植入的置换手术,但是柔性假体形状不规则,易变化,容易脱出。



技术实现要素:

根据以上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后路专用链式外置假体人造腰椎间盘及其植入方法,能够从后路进行腰椎间盘的置换手术,不会伤及脊髓和神经根,假体植入后形状可快速定型,不会脱出,保证手术效果。

本发明所述的后路专用链式外置假体人造腰椎间盘,包括导向板和链体,链体包括上链条和下链条,导向板呈弧形,其弧度与椎骨弧度一致;

包括上链条,上链条包括若干上链板,上链板首尾均设置内齿孔;

包括下链条,下链条包括若干下链板,下链板首尾均设置内齿孔;

上链板和下链板规格相同;

包括铰接轴,铰接轴两端同轴固定齿轮,齿轮与内齿孔配合,齿轮外端面固定限位片,限位片宽度大于齿轮直径,铰接轴直径小于内齿孔直径;

上链条的上链板首尾相接,相邻的上链板的内齿孔内插入铰接轴;

下链条的下链板首尾相接,相邻的下链板的内齿孔内插入铰接轴;

对应的上链板和下链板共用一个铰接轴;

上链板和下链板外端面上固定弹性体。

工作原理及过程:

一、将导向板从椎骨一侧插入,然后将导向板环绕椎骨推入,使得导向板紧靠椎间区域,并且导向板位于椎间区域前方;

二、将链体端部从椎管一侧的椎间区域进入,然后持续向里推链体,在导向板的导向下,链体沿着导向板的内表面弯曲,直至链体端部从椎管另一侧伸出,调整链体两端的位置,使得链体完全置于椎间区域,同时链体与椎间区域的边缘匹配;

三、将上链板与下链板向两侧分开,即上链板上移,下链板下移,上链板和下链板上的内齿孔分别与铰接轴两端的齿轮啮合,此时相邻上链板或者相邻下链板的相对位置就固定住,那么整个链体的形状就固定住,避免随意变形,同时上链板和下链板外端面的弹性体与两侧椎骨的端面接触;

四、将导向板取出,假体植入过程结束。

导向板起到导向作用,导向板本身呈弧形,其弧度与椎骨弧度一致,那么链体整体形成的环形的弧度也就与椎骨弧度一致,并且因为导向板的限制,链体不突出椎骨外,避免链体与其他组织摩擦导致出血和发炎。链体初始状态时,内齿孔不与齿轮啮合,此时上链板或者下链板可以绕着铰接轴随意转动,这样保证整个链体能够随着导向板变形,可塑性强;能够轻松从椎管一侧进入椎间区域;能够完全与椎骨端面形状和尺寸匹配。弹性体起到弹性作用,模拟椎间盘的功能,以此来恢复椎间盘的功能。

铰接轴的长度大于上链板和下链板厚度的两倍,上部齿轮的厚度大于上链板的厚度而小于上链板厚度的两倍,下部齿轮的厚度大于下链板的厚度而小于下链板厚度的两倍。铰接轴的长度大于上链板和下链板厚度的两倍,那么上链板与下链板均位于铰接轴的位置时,上链板和下链板可以绕着铰接轴转动,此时链体的整体厚度小于椎间间距。上部齿轮的厚度大于上链板的厚度而小于上链板厚度的两倍,下部齿轮的厚度大于下链板的厚度而小于下链板厚度的两倍,那么相邻上链板的内齿孔可以同时啮合在同一个上部齿轮上,相邻下链板的内齿孔可以同时啮合在同一个下部齿轮上,并且这样可以尽可能的减小齿轮的厚度,避免齿轮影响整个链体进入椎间区域。

铰接轴上固定卷簧,卷簧紧贴铰接轴后,上链板和下链板的内齿孔套在卷簧外部。由于受到内齿孔的限制,卷簧无法展开,当上链板和下链板与两端齿轮啮合时,内齿孔不再限制卷簧,卷簧因自身弹性而展开,此时卷簧整体的直径大于内齿孔的直径,进而将上链板和下链板阻挡,避免上链板和下链板复位,进而保证整个假体的高度不变,也就保证了手术效果。

上链板前端上部、上链板尾端下部、下链板前端下部、下链板尾端上部呈阶梯状,上链板和下链板通过阶梯状的端部配合,上链板上表面平齐,下链板下表面平齐。这样一方面直接撑开上链条尾端的上链板和下链条尾端的下链板就可以带动整个上链条和下链条分开并使得内齿孔与齿轮啮合,而链体尾部在椎管一侧,操作非常方便安全,另一方面能够避免上链条的上链板之间、下链条的下链板之间产生高度差,那么弹性体的高度就一致,避免部分弹性体无法与椎骨端面接触而失去作用,导致手术失败。

包括撑开杆,撑开杆尾部固定拧把,撑开杆横截面呈椭圆状,撑开杆最窄处的宽度与初始状态时上链板与下链板尾部的间距对应,撑开杆最宽处的宽度与撑开状态时上链板与下链板首部的间距对应。在将上链条和下链条撑开时,首先将撑开杆伸入链体尾部的上链板和下链板尾端之间,转动撑开杆九十度,将上链板和下链板撑开。当有部分上链板和下链板由于误差或者阻力过大而无法分开时,将撑开杆伸入上链板和下链板之间,转动撑开杆九十度,将上链板与下链板,使得卷簧能够彻底舒展开。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所述的后路专用链式外置假体人造腰椎间盘及其植入方法,导向板起到导向作用,导向板本身呈弧形,其弧度与椎骨弧度一致,那么链体整体形成的环形的弧度也就与椎骨弧度一致,并且因为导向板的限制,链体不突出椎骨外,避免链体与其他组织摩擦导致出血和发炎。链体初始状态时,内齿孔不与齿轮啮合,此时上链板或者下链板可以绕着铰接轴随意转动,这样保证整个链体能够随着导向板变形,可塑性强;能够轻松从椎管一侧进入椎间区域;能够完全与椎骨端面形状和尺寸匹配。能够从后路进行腰椎间盘的置换手术,不会伤及脊髓和神经根,假体植入后形状可快速定型,不会脱出,保证手术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实施例a-a截面示意图(未撑开状态);

图3是图1所示实施例a-a截面示意图(撑开状态);

图4是图2所示实施例b-b截面示意图;

图5是图3所示实施例c-c截面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撑开杆的示意图;

图7是图6所示实施例d-d截面示意图。

图中:1、导向板;2、上链板;3、限位片;4、弹性体;5、椎骨;6、下链板;7、齿轮;8、内齿孔;9、卷簧;10、铰接轴;11、撑开杆;12、拧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做进一步描述:

如图1-图7所示,本发明所述的后路专用链式外置假体人造腰椎间盘,包括导向板1和链体,链体包括上链条和下链条,导向板1呈弧形,其弧度与椎骨5弧度一致;

包括上链条,上链条包括若干上链板2,上链板2首尾均设置内齿孔8;

包括下链条,下链条包括若干下链板6,下链板6首尾均设置内齿孔8;

上链板2和下链板6规格相同;

包括铰接轴10,铰接轴10两端同轴固定齿轮7,齿轮7与内齿孔8配合,齿轮7外端面固定限位片3,限位片3宽度大于齿轮7直径,铰接轴10直径小于内齿孔8直径;

上链条的上链板2首尾相接,相邻的上链板2的内齿孔8内插入铰接轴10;

下链条的下链板6首尾相接,相邻的下链板6的内齿孔8内插入铰接轴10;

对应的上链板2和下链板6共用一个铰接轴10;

上链板2和下链板6外端面上固定弹性体4。

工作原理及过程:

一、将导向板1从椎骨5一侧插入,然后将导向板1环绕椎骨5推入,使得导向板1紧靠椎间区域,并且导向板1位于椎间区域前方;

二、将链体端部从椎管一侧的椎间区域进入,然后持续向里推链体,在导向板1的导向下,链体沿着导向板1的内表面弯曲,直至链体端部从椎管另一侧伸出,调整链体两端的位置,使得链体完全置于椎间区域,同时链体与椎间区域的边缘匹配;

三、将上链板2与下链板6向两侧分开,即上链板2上移,下链板6下移,上链板2和下链板6上的内齿孔8分别与铰接轴10两端的齿轮7啮合,此时相邻上链板2或者相邻下链板6的相对位置就固定住,那么整个链体的形状就固定住,避免随意变形,同时上链板2和下链板6外端面的弹性体4与两侧椎骨5的端面接触;

四、将导向板1取出,假体植入过程结束。

导向板1起到导向作用,导向板1本身呈弧形,其弧度与椎骨5弧度一致,那么链体整体形成的环形的弧度也就与椎骨5弧度一致,并且因为导向板1的限制,链体不突出椎骨5外,避免链体与其他组织摩擦导致出血和发炎。链体初始状态时,内齿孔8不与齿轮7啮合,此时上链板2或者下链板6可以绕着铰接轴10随意转动,这样保证整个链体能够随着导向板1变形,可塑性强;能够轻松从椎管一侧进入椎间区域;能够完全与椎骨5端面形状和尺寸匹配。弹性体4起到弹性作用,模拟椎间盘的功能,以此来恢复椎间盘的功能。

铰接轴10的长度大于上链板2和下链板6厚度的两倍,上部齿轮7的厚度大于上链板2的厚度而小于上链板2厚度的两倍,下部齿轮7的厚度大于下链板6的厚度而小于下链板6厚度的两倍。铰接轴10的长度大于上链板2和下链板6厚度的两倍,那么上链板2与下链板6均位于铰接轴10的位置时,上链板2和下链板6可以绕着铰接轴10转动,此时链体的整体厚度小于椎间间距。上部齿轮7的厚度大于上链板2的厚度而小于上链板2厚度的两倍,下部齿轮7的厚度大于下链板6的厚度而小于下链板6厚度的两倍,那么相邻上链板2的内齿孔8可以同时啮合在同一个上部齿轮7上,相邻下链板6的内齿孔8可以同时啮合在同一个下部齿轮7上,并且这样可以尽可能的减小齿轮7的厚度,避免齿轮7影响整个链体进入椎间区域。

铰接轴10上固定卷簧9,卷簧9紧贴铰接轴10后,上链板2和下链板6的内齿孔8套在卷簧9外部。由于受到内齿孔8的限制,卷簧9无法展开,当上链板2和下链板6与两端齿轮7啮合时,内齿孔8不再限制卷簧9,卷簧9因自身弹性而展开,此时卷簧9整体的直径大于内齿孔8的直径,进而将上链板2和下链板6阻挡,避免上链板2和下链板6复位,进而保证整个假体的高度不变,也就保证了手术效果。

上链板2前端上部、上链板2尾端下部、下链板6前端下部、下链板6尾端上部呈阶梯状,上链板2和下链板6通过阶梯状的端部配合,上链板2上表面平齐,下链板6下表面平齐。这样一方面直接撑开上链条尾端的上链板2和下链条尾端的下链板6就可以带动整个上链条和下链条分开并使得内齿孔8与齿轮7啮合,而链体尾部在椎管一侧,操作非常方便安全,另一方面能够避免上链条的上链板2之间、下链条的下链板6之间产生高度差,那么弹性体4的高度就一致,避免部分弹性体4无法与椎骨5端面接触而失去作用,导致手术失败。

包括撑开杆11,撑开杆11尾部固定拧把12,撑开杆11横截面呈椭圆状,撑开杆11最窄处的宽度与初始状态时上链板2与下链板6尾部的间距对应,撑开杆11最宽处的宽度与撑开状态时上链板2与下链板6首部的间距对应。在将上链条和下链条撑开时,首先将撑开杆11伸入链体尾部的上链板2和下链板6尾端之间,转动撑开杆11九十度,将上链板2和下链板6撑开。当有部分上链板2和下链板6由于误差或者阻力过大而无法分开时,将撑开杆11伸入上链板2和下链板6之间,转动撑开杆11九十度,将上链板2与下链板6,使得卷簧9能够彻底舒展开。

可以参照上述详细说明对本装置进行这些或其它改变。尽管上述详细说明描述了本发明的特定的实施方式并描述了预期的最佳模式,不管在本文中上面的描述是如何详细,本系统可通过多种方式实施。尽管基于本地的支持装置的详细内容在其实施细节上可能有相当大的变化,但仍然被包含在本文公开的装置内。如上文所述,在描述本装置的特定特征或方面时使用的特定技术术语并不意味着该术语在本文中被重新定义以被限定为与术语相关联的特定的特性、特征或系统的方面。在一般情况下,在下面的权利要求中使用的术语不应该理解为限制本系统为说明书中所披露的具体实施方式,除非上面的详细说明部分明确定义了这些术语。因此,本系统的实际范围不仅包括披露的实施方式,而且包括权利要求覆盖的实施或实现本装置的所有等同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