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蚊虫叮咬的复合凝胶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4410321发布日期:2021-03-26 19:06阅读:232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蚊虫叮咬的复合凝胶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医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治疗蚊虫叮咬的复合凝胶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2.蚊虫叮咬,虫咬皮炎又称丘疹性荨麻疹,夏秋季节常见,蚊虫叮咬皮肤后唾液或毒液侵入皮肤,由于蚊虫的唾液或毒腺的浸出液中含有多种抗原成分,这些抗原在进入人体皮肤后可与抗体产生变应性反应而引起炎症。蚊虫叮咬后引起的皮肤瘙痒会影响日常生活工作,如果因为严重瘙痒过度抓挠容易损伤皮肤,引起其他感染。找到一种抗炎、抗过敏、消肿、止痒的有效药物显得十分重要。
3.市面上已有的抗蚊虫叮咬药物多为散剂、喷雾剂、软膏,其中散剂需粉碎药物,比表面积加大,臭味、刺激性、吸湿性也相应增加,另外散剂不易保存且易发生腐败变质。
4.其次,气雾剂生产成本相对较高,而且作为一种易挥发物质,有效利用率相对较低。如专利申请号为201610953104.3的发明专利“一种纳米银抗菌治蚊虫叮咬喷雾及制备和应用”(申请日:2016.11.03)将纳米银溶胶分散液、皮肤滋润剂按一定比例制成一种治疗蚊虫叮咬的喷雾剂。该药将纳米银抗菌剂应用于治疗蚊虫叮咬中,具有无耐药性、无毒、无过敏、无交叉药物干扰等优点,但喷雾剂作为一种易挥发物质,有效成分利用率相对较低,并且喷雾装置生产要求高,生产成本相对较高。
5.最后,软膏油脂含量高,涂抹后不容易吸收,油脂粘附在皮肤表面影响患者行走,且易污染鞋袜。如专利申请号为201010266092.x的发明专利“一种治疗微生物感染皮肤病的新型药膏及其制备工艺”(申请日:2010.08.30)将三价银离子化合物、角蛋白酶、水溶性角蛋白、复合维生素研成粉末加入到白凡士林中制成制成一种治疗蚊虫叮咬的软膏。该药属于油包水体系软膏,具有成本低廉,制备工艺简单等优点,但是,软膏在患者涂抹后不容易吸收,油脂粘附在皮肤表面影响患者行走,污染患者鞋袜。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治疗蚊虫叮咬的复合凝胶及其制备方法。成本较低,有效成分容易被吸收,使用中不污染衣物。
7.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8.本发明首先提供一种治疗蚊虫叮咬的复合凝胶,由以下重量比例的原料制成:水相1%

15%、油相1%

20%、乳化剂0.1%

5%,余量为纯化水。
9.优选地,所述复合凝胶由以下重量比例的原料制成:水相1

3%、油相10

15%、乳化剂1

5%,余量为纯化水。
10.进一步地:所述水相为卡波姆(包括卡波姆u10、卡波姆u20、卡波姆980、卡波姆2020)、三乙醇胺、西吡氯胺中的一种或几种。
11.优选地,所述水相为卡波姆、三乙醇胺、西吡氯胺的组合。
12.进一步地:所述油相为精制玉米油、蛇油、二甲基硅油、冬青油、丹皮酚、丁香油、薄
荷脑、樟脑、薄荷素油中的一种或几种。
13.优选地,所述油相为蛇油、冬青油、丹皮酚、丁香油、薄荷素油的组合。
14.进一步地:所述乳化剂为泊洛沙姆、月桂酸单甘油酯、水溶性单甘酯中的一种或几种。
15.优选地,所述乳化剂为泊洛沙姆。
16.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复合凝胶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7.1)量取占配方量60%的纯化水,倒入配料罐内,然后称取配方量的卡波姆,加入配料罐中,持续搅拌至卡波姆分散;搅拌时间为10

20min;
18.2)称取配方量的西吡氯胺、泊洛沙姆,加入“步骤1)”所得溶液中,边加边搅拌至乳化剂分散均匀;搅拌时间为10

15min;
19.3)加入配方量的油相,辅助加热搅拌搅拌至混合均匀;加热温度为60℃

80℃;搅拌时间为10

20min;
20.4)将“步骤3)”所得溶液加入到“步骤2)”所得溶液中;
21.5)将配方量的三乙醇胺用剩余配方量的纯化水稀释,倒入“步骤4)”所得溶液中,边加边搅拌至成凝胶;搅拌时间为8

10min;
22.6)采用边均质边搅拌的方式,得到本发明的复合凝胶产品。
23.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具有制备工艺简单,易于涂布使用,局部给药易于吸收、稳定性好、不污染衣物等优点。
24.具体如下:
25.1.水相
26.本发明采用的水相,可与细胞表面形成静电作用,紧贴于皮肤表面,使得涂抹部位不油腻,不易粘黏衣物。具有稳定、吸收效果好、价格低廉、使用中不污染衣物等优点。
27.2.原料比例
28.本发明调整了水相、油相和乳化剂的比例,使油分子被乳化,被水分子包裹形成水包油体系。与软膏相比,涂抹于肌肤后,水分更容易直接渗透肌肤,油份也可迅速为肌肤所接受,从而使有效成分容易被吸收。
29.3.复合的有效成分
30.本发明中加入的主要抗炎、抗过敏成分为冬青油、丹皮酚。冬青油具有局部刺激作用,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外用或局部涂擦可产生皮肤血管扩张、肤色发红等刺激反应,并反射性地影响相应部位的皮肤、肌肉、神经及关节,起消肿、消炎和镇痛作用,亦有止痒之效。丹皮酚具有镇痛、抗炎、解热和抑制变态反应的作用。对压尾、醋酸等物理或化学因素所致的疼痛,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对由角叉菜胶、蛋清、甲醛、组胺、5

羟色胺、缓激肽、二甲苯及内毒素等所致的炎症反应,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ii、iii、iv型变态反应均具有抑制作用。通过材料复配筛选出丁香油和薄荷素油,在不影响冬青油、丹皮酚效果的前提下加强止痒作用,提升香味。蛇油对皮肤有着很好的渗透、修复作用,通过与其它组份相配伍,使有效成分更容易被吸收。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实施例仅限于说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
明的范围。下列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实验条件的实验方法,通常按照常规条件或按照厂商建议的的条件。
32.实施例1
33.本发明的一种治疗蚊虫叮咬的复合凝胶,由以下重量比例的原料制成:
[0034][0035]
制备方法:
[0036]
1)量取占配方量60%的纯化水,倒入配料罐内,然后称取配方量的卡波姆,加入配料罐中,持续搅拌15min至卡波姆分散;
[0037]
2)称取配方量的西吡氯胺、泊洛沙姆,加入“步骤1)”所得溶液中,边加边搅拌10min至乳化剂分散均匀;
[0038]
3)量取配方量的油相,辅助加热70℃搅拌搅拌15min至混合均匀;
[0039]
4)将“步骤3)”所得溶液加入到“步骤2)”所得溶液中;
[0040]
5)将配方量的三乙醇胺用剩余配方量的纯化水稀释,倒入“步骤4)”所得溶液中,边加边搅拌9min至成凝胶;
[0041]
6)采用边均质边搅拌的方式,设置搅拌速度为60r/min,累计均质18min,得到本发明产品。产品的感观、理化、卫生指标符合
[0042]
gbt29665

2013的要求。
[0043]
对上述本发明产品进行以下药效学试验:
[0044]
(一)、皮肤瘙痒试验
[0045]
1、试验动物
[0046]
普通豚鼠,雌雄各半,体重:250g

300g,许可证号scxk(闽)2018

0002,厦门万泰沧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0047]
2、试验方法
[0048]
采用磷酸组胺致豚鼠皮肤瘙痒模型,将动物分为试验样品组,阳性对照组(复方醋酸地塞米松乳膏,华润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及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共3个组,每组10只动物。实验前24h选取健康豚鼠30只,剃去右后足背的被毛备用,然后用棉球或纱布块蘸取脱毛剂(8%硫化钠)涂抹脱毛部位。致痒时将脱毛处用细砂纸擦伤,以轻度渗血为度(面积1cm
×
1cm)。于擦伤处分别涂以相应药液0.05ml,给药20min后在右后足背创面处滴加0.5%磷酸组胺溶液0.05ml,记录瘙痒潜伏期和15min内瘙痒次数及瘙痒持续时间。以豚鼠回头舔啃右后足背为瘙痒指征,瘙痒持续时间3s以上记录为两次,小于3s记录为1次。
[0049]
3、数据处理与结果
[0050]
记录瘙痒潜伏期、瘙痒次数及瘙痒持续时间,计算瘙痒时间抑制率。
[0051]
瘙痒时间抑制率(%)=(空白对照组平均瘙痒时间

给药组平均瘙痒时间)/空白对照组平均瘙痒时间*100%。
[0052]
其中空白对照组平均瘙痒时间为96.58s,阳性对照组平均瘙痒时间为38.46s,试验样品组平均瘙痒时间为0.18s。
[0053]
最终计算得出,试验样品组、阳性对照组的瘙痒时间抑制率分别为99.4%、60.2%。试验样品组的瘙痒持续时间小于阳性对照组,瘙痒时间抑制率小于阳性对照组。可见,本发明的复合凝胶的止痒效果大于复方醋酸地塞米松乳膏。
[0054]
(二)、小鼠耳肿胀试验
[0055]
1、试验动物
[0056]
spf级小鼠,雌雄各半,体重:20g

25g,许可证号scxk(闽)2018

0002,厦门万泰沧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0057]
2、试验方法
[0058]
将小鼠分为试验样品组,阳性对照组(复方醋酸地塞米松乳膏,华润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及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共3个组,每组10只动物。各组小鼠均于右耳正反两面均匀涂抹二甲苯0.05ml,左耳作为空白。30min后各组小鼠右耳正反两面均匀涂抹相应药液0.05ml,左耳作为空白。给药后2h,将各组小鼠颈椎脱臼处死,然后用直径7mm打孔器在左右耳相对称部位打下耳片,用扭力天平称重,记录其质量,计算肿胀度和肿胀抑制率。
[0059]
3、数据处理与结果
[0060]
肿胀度=右耳质量

左耳质量。
[0061]
肿胀抑制率(%)=(空白对照组平均肿胀度

给药组平均肿胀度)/空白对照组平均肿胀度*100%。
[0062]
最终计算得出,试验样品组、阳性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的平均肿胀度(mg)分别为3.28、4.97、9.46,试验样品组、阳性对照组的肿胀抑制率(%)分别为65.3%、47.5%。其中试验样品组的平均肿胀度小于阳性对照组,肿胀抑制率大于阳性对照组。可见,本发明的复合凝胶的消炎效果大于复方醋酸地塞米松乳膏。
[0063]
实施例2
[0064]
本发明的一种治疗蚊虫叮咬的复合凝胶,由以下重量比例的原料制成:
[0065][0066]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0067]
实施例3
[0068]
本发明的一种治疗蚊虫叮咬的复合凝胶,由以下重量比例的原料制成:
[0069][0070]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0071]
将实施例1

3的复合凝胶进行以下体外透皮试验:
[0072]
1、试验动物
[0073]
spf级大鼠,雌雄各半,体重:200g

250g,许可证号scxk(闽)2018

0002,厦门万泰沧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0074]
2、试验方法
[0075]
大鼠断颈处死,立即取腹部皮肤,去除皮下脂肪及黏液组织。采用化学脱毛法,以8%na2s水溶液将鼠皮脱毛,用生理盐水洗净,备用。采用franz扩散池,将皮肤固定于扩散池的给药室与接受室之间,两池有效透皮面积为3.80cm2,接受池体积为10ml,恒温(37
±
0.5℃)。真皮一侧与接受液接触,接受液为生理盐水。将药液放入给药室中密封。在设定时间0.5、1、2、3、4、6h时,从接受池取样品液1ml,并立即向接受池补充等体积同温度的接受液。样品液用0.22μm微孔滤膜过滤后进行hplc测定(按常规方法测定),记录峰面积,用标准曲线求出相应的药物(丹皮酚)浓度。
[0076]
3、数据处理与结果
[0077]
按下式计算丹皮酚的累积透过量q:
[0078]
q=v*c
n
+v0∑c
i
[0079]
式中q为累积透过量(μg),v为接收液总体积(ml),v0为每次取液的体积(ml),c
n
为第n个时间点接收室中药物的浓度(μg
·
ml
‑1),c
i
为第i个时间点接收池中药物的浓度(μg
·
ml
‑1)。
[0080]
然后通过累积透过量q计算丹皮酚的累积透过率q%:
[0081]
q%=q*a/qt
[0082]
式中q为累积透过量(μg),a为有效透皮面积(cm2),qt为给药室中丹皮酚加入的总药量(μg)。
[0083]
由于复合凝胶在皮肤停留时间较短,故只对6h累积透过率数据进行处理,计算得出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中丹皮酚6h的累积透过率分别为49.56%、46.37%、40.89%。可见,实施例1的累积透过率较高,起到快速渗透的效果。
[0084]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我们所描述的具体的实施例只是说明性的,而不是用于对本发明的范围的限定,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依照本发明的精神所作的等效的修饰以及变化,都应当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