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锁骨骨折闭合复位装置及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4193972发布日期:2021-03-09 16:04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一种锁骨骨折闭合复位装置及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锁骨骨折闭合复位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2.锁骨骨折是临床常见的病例,锁骨中段骨折后断裂为患侧锁骨远端和患侧近端骨块两部分,其中,锁骨近端为锁骨朝向人体前方的一端,锁骨远端为锁骨朝向人体后方的一端。临床上通常以手术切开皮肤组织并采用复位钢板内固定的方式进行治疗(以下简称切开复位)。切开复位需要沿着锁骨全长做10cm左右的横行切口,愈合后通常留有很长的疤痕,影响美观。另外,手术区域有支配胸前的皮肤感觉的三角皮神经横跨切口。手术时不可避免要将横跨的神经切断,导致术后患者胸前感觉异常。
3.因切开复位存在上述缺点,现研发出了复位装置来对锁骨进行微创治疗,在不手术切开皮肤组织的前提下,将患侧近端骨块与患侧锁骨远端闭合复位。但因为锁骨周围的肌肉牵拉作用会使患侧锁骨远端发生位移,造成患侧近端骨块与患侧锁骨远端呈现交错短缩现象。现有的复位装置为跨桥式结构,其两端分别固定在患侧近端骨块和患侧锁骨远端,再由位于中间桥体上的纠正结构调整患侧近端骨块的高度完成复位。该种复位装置由于跨桥式结构的一端固定于患侧近端骨块上,既要以患侧近端骨块作为支撑结构,又要调整患侧近端骨块的高度、水平位置和角度进行复位,致使跨桥结构用于固定在患侧近端骨块的一端会限制患侧近端骨块的自由度,影响复位精度和治疗效果。
4.因此,亟需一种给予患侧近端骨块更高自由度,提升复位精度的复位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锁骨骨折闭合复位装置,其一端固定在健侧锁骨近端,另一侧固定在患侧锁骨远端,使复位机构可多方向自由调整患侧近端骨块,复位对接更为灵活,提升复位精度。。
6.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7.一种锁骨骨折闭合复位装置,包括主架、分别设置于主架两端的固定机构和调节机构以及可移动设置于主架上的复位机构;所述调节机构与主架滑动连接并用于固定患侧锁骨远端,所述固定机构与主架固定连接并用于固定健侧锁骨近端,调节机构滑动使患侧锁骨远端复位,所述复位机构用于纠正患侧近端骨块位置,使其与患侧锁骨远端对接复位。
8.通过上述方案,本发明至少得到以下技术效果:
9.相比于现有复位装置将其跨桥式结构一端固定于患侧近端骨块的结构,本发明复位装置的固定机构固定在健侧锁骨近端作为跨桥式结构的一端支撑点,解除对患侧近端骨块的限制。再以调节机构固定在患侧锁骨远端,既可架稳跨桥式结构为复位机构提供移动平台,又可实现牵拉患侧锁骨远端复位的功能。其中,牵拉患侧锁骨远端复位的方式为:固定机构由健侧锁骨近端支撑保持其位置不变,驱使调节机构沿主架滑动并带动与调节机构固定连接的患侧锁骨远端移动,实现复位效果。
10.在固定机构、主架及调节机构将患侧锁骨远端复位后,由于肌肉的牵拉作用并未消失,因此在进行患侧近端骨块复位时,需同步保持上述各结构对患侧锁骨远端的支撑效果,待复位机构将患侧近端骨块与患侧锁骨远端对接复位后,可通过穿着髓内钉、衔接复位钢板或采用其他医疗器械将二者接续稳固并撤除复位装置。
11.优选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第一克氏针和限位螺钉;所述主架端部开设有互相连通的安装孔和限位孔,所述第一克氏针的一端设置于安装孔内,所述限位螺钉由限位孔植入并将第一克氏针限位固定,所述第一克氏针的另一端穿刺固定健侧锁骨近端。
12.优选的,所述主架端部还开设有若干备用安装孔和备用限位孔,若干备用限位孔一一对应地与若干备用安装孔连通。
13.优选的,所述主架开设有滑槽;所述调节机构和复位机构均滑动设置于滑槽内。
14.优选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调节滑块、第二克氏针和调节螺栓;所述调节滑块滑动设置于滑槽内,所述第二克氏针一端固定于调节滑块,另一端穿刺固定患侧锁骨远端,所述调节螺栓在滑槽的端部贯穿主架并与调节滑块连接。
15.优选的,所述复位机构包括高度调节组件、水平位移组件和压头;所述高度调节组件滑动设置于滑槽内,所述水平位移组件安装于高度调节组件的底部,所述压头安装于水平位移组件底部并用于对患侧近端骨块限位固定。
16.优选的,所述高度调节组件包括移动滑块、螺杆和调节旋钮;所述螺杆纵向贯穿移动滑块,所述调节旋钮套设于螺杆,转动调节旋钮使螺杆相对于移动滑块产生伸缩运动。
17.优选的,所述水平位移组件包括水平架和移动件;所述水平架铰接于螺杆底端,所述水平架上开设有条形通槽,所述移动件滑动设置于条形通槽内,所述压头安装于移动件的底部。
18.优选的,所述移动件包括复位滑块、连接柱和微调螺栓;所述复位滑块滑动设置于条形通槽内,所述微调螺栓在条形通槽的端部贯穿水平架并与复位滑块连接,所述连接柱一端固定于复位滑块底部,另一端与压头固定连接。
19.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锁骨骨折闭合复位方法,使用上述锁骨骨折闭合复位装置进行锁骨骨折治疗,既可将患侧锁骨远端复位,又可将患侧近端骨块对接到患侧锁骨远端完成纠正复位。
20.一种锁骨骨折闭合复位方法,包括上述方案中的锁骨骨折闭合复位装置,还包括如下步骤:
21.s1:用复位装置的固定机构固定在健侧锁骨近端作为支撑点,再将调节机构固定于患侧锁骨远端,使主架作为健侧锁骨近端与患侧锁骨远端之间的支撑主体;
22.s2:调整复位机构的位置,使其压在患侧近端骨块上将患侧近端骨块限位固定;
23.s3:操纵调节机构,带动患侧锁骨远端移动复位;
24.s4:操纵复位机构,调整患侧近端骨块的高度、水平位置及角度,使其与患侧锁骨远端对接复位。
25.通过上述方案,本发明至少得到以下技术效果:
26.该复位方法采用上述复位装置,在不切开皮肤组织的前提下对锁骨进行复位。安装复位装置时,以健侧锁骨近端作为固定支撑点,再以患侧锁骨远端作为可调节支撑点,两支撑点架起主架构成跨桥式结构,使复位机构在主架上运动以灵活调整患侧近端骨块的位
置。增加患侧近端骨块的自由度进而提升复位精度和治疗效果。
27.进行复位操作时,先将受到肌肉牵拉作用而错位的患侧锁骨远端重新拉回正常位置,再调整患侧近端骨块的位置使之与患侧锁骨远端对接,复位后的患侧锁骨与骨折前的位置、长度、形状均相同。
28.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29.该复位装置的两端分别架设在健侧锁骨近端和患侧锁骨远端,不再以患侧近端骨块作为架设整个装置的支撑点。可通过调节机构牵引患侧锁骨远端位移使之恢复原位,还可通过复位机构任意调整患侧近端骨块的高度、水平位置和角度,使之与患侧锁骨远端复位对接,进而提升复位精度和治疗效果。同时该复位装置无需切开皮肤组织进行手术,避免留下伤疤和损伤皮下神经。
附图说明
30.图1为本发明在一实施例中提供的两克氏针固定于锁骨的示意图。
31.图2为本发明在一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锁骨骨折闭合复位装置安装于锁骨上的结构示意图,此时水平位移组件呈收拢状态。
32.图3为本发明在一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锁骨骨折闭合复位装置安装于锁骨上的结构示意图,此时水平位移组件展开并将患侧近端骨块限位固定。
33.图4为本发明在一实施例中提供的调节机构对患侧锁骨远端拉伸复位的状态示意图。
34.图5为本发明在一实施例中提供的高度调节组件对患侧近端骨块下压复位的状态示意图。
35.图6为本发明在一实施例中提供的水平位移组件对患侧近端骨块进行横向复位前的状态示意图。
36.图7为本发明在一实施例中提供的水平位移组件对患侧近端骨块进行横向复位后的状态示意图。
37.图8为本发明在一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锁骨骨折闭合复位装置将患侧锁骨闭合复位的状态示意图。
38.图例:
39.1主架;2固定机构;3调节机构;4复位机构;5患侧锁骨远端;6健侧锁骨;7患侧近端骨块;
40.11安装孔;12限位孔;13滑槽;
41.21第一克氏针;22限位螺钉;
42.31调节滑块;32第二克氏针;33调节螺栓;
43.41高度调节组件;42水平位移组件;43压头;
44.61健侧锁骨近端;
45.411移动滑块;412螺杆;413调节旋钮;
46.421水平架;422移动件;423条形通槽;424复位滑块;425连接柱;426微调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4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48.实施例1:
49.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锁骨骨折闭合复位装置,如图2-图8所示,包括主架1、固定机构2、调节机构3和复位机构4;其中,固定机构2用于固定健侧锁骨近端61,调节机构3用于固定患侧锁骨远端5,复位机构4用于固定断裂脱离的患侧近端骨块7。通过调节机构3改变其与固定机构2之间的距离,带动患侧锁骨远端5改变其与健侧锁骨近端61之间的距离,为患侧近端骨块7腾挪空间,同时实现患侧锁骨远端5恢复原位的效果。
50.主架1由长条形的板体构成,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滑槽13。主架1长度方向的两个端部,其中一端开设有三个安装孔11和三个限位孔12用于配合固定机构2的安装固定,另一端的端面上开设有连通滑槽13的螺纹孔用于配合调节机构3操作和定位。
51.三个安装孔11与三个限位孔12一一对应连通,每个安装孔11从上至下地贯穿主架1,与之对应的限位孔12则横向与安装孔11连通。选择不同的安装孔11可以改变固定机构2与主架1的相对位置,从而适应不同体型的患者锁骨长度。
52.固定机构2由第一克氏针21和限位螺钉22构成;选取主架1上的任一安装孔11将第一克氏针21的一端穿入,再将限位螺钉22穿入与该安装孔11对应的限位孔12内,通过限位螺钉22伸入安装孔11内顶紧第一克氏针21,实现第一克氏针21的固定效果。第一克氏针21的另一端穿刺进健侧锁骨近端61,将复位装置与健侧锁骨近端61连接固定,作为将患侧锁骨远端5复位的稳定支撑点。
53.调节机构3由调节滑块31、第二克氏针32和调节螺栓33构成;调节滑块31在主架1的滑槽13内自由滑动,第二克氏针32的一端固定于调节滑块31,另一端穿刺固定患侧锁骨远端5,将患侧锁骨与调节滑块31建立位置对应关系。调节螺栓33由主架1端面开设的螺纹孔伸入滑槽13内并与调节滑块31连接,调节螺栓33与主架1的螺纹孔构成螺纹副,通过正向或反向旋转调节螺栓33,使调节螺栓33沿主架1的螺纹孔的轴向进行往复运动,从而带动调节滑块31在滑槽13内滑动,实现通过旋转调节螺栓33改变患侧锁骨远端5位置的效果,直至将患侧锁骨远端5移动至正确位置并保持支撑效果将患侧锁骨远端5稳定在该处。
54.复位机构4由高度调节组件41、水平位移组件42和压头43构成;高度调节组件41在主架1的滑槽13内滑动提供沿滑槽13方向的位移效果,水平位移组件42安装于高度调节组件41底部并提供横向位移效果,压头43安装于水平位移组件42底部用于将断裂的患侧近端骨块7限位固定,高度调节组件41还可以调节水平位移组件42与主架1之间的高度差。使压头43可沿主架1长度方向前后位移、可左右位移、还可以上下位移,多自由度保障压头43可以灵活操纵,将患侧近端骨块7与患侧锁骨远端5精准闭合复位。
55.高度调节组件41由移动滑块411、螺杆412和调节旋钮413构成;移动滑块411在主架1的滑槽13内滑动设置,移动滑块411开设有纵向的螺纹孔,螺杆412贯穿移动滑块411的螺纹孔并构成螺纹副,调节旋钮413套设在螺杆412上,旋转调节旋钮413即旋转螺杆412,使螺杆412沿螺纹孔轴向做往复运动,水平位移组件42安装于螺杆412的底端,可随移动滑块411的滑动产生前后位移效果,也可以随螺杆412的往复运动产生上下位移的效果。
56.水平位移组件42由水平架421和移动件422构成;水平架421上开设条形通槽423供移动件422在其中滑动,水平架421的端面同样开设有连通条形通槽423的螺纹孔。移动件
422由复位滑块424、微调螺栓426和连接柱425构成;复位滑块424滑动设置于条形通槽423内,微调螺栓426沿水平架421端面的螺纹孔伸入条形通槽423内并与复位滑块424连接,微调螺栓426与水平架421的螺纹孔构成螺纹副,通过旋转微调螺栓426,使复位滑块424在条形通槽423内滑动。压头43通过连接柱425安装在复位滑块424上,将压头43限位固定的患侧近端骨块7与复位滑块424建立位置对应关系,从而实现旋转微调螺栓426改变复位滑块424的位置即可调整患侧近端骨块7位置的效果。
57.值得一提的是,水平架421与螺杆412之间为铰接的方式连接,使水平架421可在水平面内转动,当水平架421旋转至合适角度后,可通过螺母或其他简单的限位结构将水平架421与螺杆412之间限位固定。该旋转结构有利于调节患侧近端骨块7的姿态,使之更加精准的复位。同时也使该复位装置在使用后可收拢为扁平结构便于收纳和携带。
58.实施例2:
59.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锁骨骨折闭合复位方法,采用了实施例1中提出的一种锁骨骨折闭合复位装置,并实施如下步骤:
60.步骤一:如图1所示,在健侧锁骨近端61植入第一克氏针21,在患侧锁骨远端5植入第二克氏针32。
61.步骤二:如图2所示,将第一克氏针21的顶端穿入主架1的安装孔11中并用限位螺钉22固定,将第二克氏针32的顶端固定于调节滑块31,将复位装置架设在两克氏针上。
62.步骤三:如图3所示,沿主架1的滑槽13推动复位机构4中的高度调节组件41,使复位机构4整体移动至断裂的患侧近端骨块7上方,旋转水平位移组件42并操纵微调螺栓426对压头43的位置进行精准校正,再操纵调节旋钮413使螺杆412向下运动,将压头43扣压在患侧近端骨块7表面形成限位固定效果。
63.步骤四:如图4所示,操纵调节机构3中的调节螺栓33,使调节滑块31带动第二克氏针32及患侧锁骨远端5远离第一克氏针21,拉伸患侧锁骨远端5使其复位。
64.步骤五:如图5所示,再次操纵高度调节组件41中的调节旋钮413,使螺杆412带动水平位移组件42、压头43及患侧近端骨块7整体向下移动,将上翘错位的患侧近端骨块7下压复位。
65.步骤六:如图6和图7所示,再次操纵水平位移组件42中的微调螺栓426,使复位滑块424带动压头43及患侧近端骨块7横向移动,使患侧近端骨块7的断口与患侧锁骨远端5的断口闭合复位。
66.以上实施方式中的各种技术特征可以任意进行组合,只要特征之间的组合不存在冲突或矛盾即可,但是限于篇幅,未进行一一描述。
67.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如果对本发明的各种改动或变型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倘若这些改动和变型属于本发明的权利要求和等同技术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