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银屑病患者皮肤护理的聚桂醇洁面乳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4075047发布日期:2021-02-26 16:42阅读:203来源:国知局
适用于银屑病患者皮肤护理的聚桂醇洁面乳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皮肤清洁用品,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银屑病患者皮肤护理的聚桂醇洁面乳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银屑病总患病率为 0.25%,即约有 325 万人患有不同程度的银屑病。银屑病患者的最大的症状是全身皮肤包括皮肤的干燥、掉屑、瘙痒,但 60%的银屑病患者因日常护理不当使病情反复,所以在治疗的同时,日常护理非常重要。
[0003]
普通的化妆品及身体洗涤沐浴产品适合正常皮肤使用,但往往皮肤病患者使用普通产品后会引起病情反复,令患者痛苦不堪。市场上普通化妆品居多,无法满足皮肤病患者日常护理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用于银屑病患者皮肤护理的聚桂醇洁面乳及其制备方法,解决银屑病患者的日常皮肤护理问题,起到去屑、止痒的作用。
[0005]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适用于银屑病患者皮肤护理的聚桂醇洁面乳,其特征在于:所述洁面乳包含以下重量份的组分:聚桂醇 0.1份-1份;透明质酸钠 0.01份-0.1份;甘油 5份-10份。
[0006]
所述洁面乳中还包含以下重量份的组分:peg-150二硬脂酸酯 0.5份-1.5份;peg-120甲基葡糖二油酸酯 1份-3份;椰油酰甘氨酸钠 5份-10份。
[0007]
所述洁面乳中还包含以下重量份的组分:月桂醇聚醚硫酸酯钠 5份-10份;椰油酰甘氨酸钠和peg-150二硬脂酸酯 5份-10份;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 1份-5份。
[0008]
所述洁面乳中还包含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双(羟甲基)咪唑烷基脲和碘丙炔醇丁基氨甲酸酯 0.1份-0.5份。
[0009]
所述洁面乳由水定容为100重量份。
[0010]
如所述的适用于银屑病患者皮肤护理的聚桂醇洁面乳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将a相加入乳化锅,升温搅拌均匀;a相包括:peg-150 二硬脂酸酯、甘油、peg-120 甲基葡糖二油酸酯、月桂醇聚醚硫酸酯钠;
步骤二:b相加入主锅,升温搅拌均匀;b相包括:透明质酸钠、椰油酰甘氨酸钠、椰油酰甘氨酸钠和peg-150二硬脂酸酯、聚桂醇;步骤三:降温后将c相溶解加入主锅,搅拌均匀,加入d相搅拌;c相包括: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和双(羟甲基)咪唑烷基脲和碘丙炔醇丁基氨甲酸酯;d相包括:水;步骤四:静置 ,检验合格后出料。步骤一中,升温至85℃,溶解搅拌均匀。
[0011]
步骤二中升温至85℃,均质旋转均质速度为40hz,均质5分钟。
[0012]
步骤三中,冷却至50℃,慢搅拌5分钟。
[0013]
步骤四中,冷却至45℃,搅拌5分钟,出料。
[0014]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1、本发明的洁面乳,能解决银屑病患者的日常皮肤护理问题,起到保湿、修护、止痒的作用,配方中特别包含聚桂醇,具有轻微麻醉作用,作为外用皮肤护理制剂不但能温和的清洁皮肤、使皮肤角质软化,而且能修复养护皮肤。
[0015]
2、发明配方中特别包含透明质酸钠,主要的功效是保湿,属于目前保湿性最强的一种保湿因子,可以修复皮肤损伤,促进表皮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清除氧自由基,延缓皮肤衰老,还有除皱的作用,所以现在透明质酸钠广泛的应用在护肤品和医美整形中。 临床上使用的透明质酸钠分为大分子、中分子和小分子,根据分子量的不同所起的作用也有所不同。大分子透明质酸钠,有交联的作用,主要是用来起到支撑填充的作用,例如鼻唇沟的填充、泪沟的填充以及鼻部的微整形。小分子的透明质酸钠,经常用来进行补水抗皱、抗衰老改善皮肤的肤质,提高皮肤光泽度的功效,例如临床上所用的水光针,水光的成分最主要的是透明质酸钠。
[0016]
3、本发明配方中特别包含甘油,甘油吸水性强。能够吸取空气中的水分给皮肤保湿,也能锁住肌肤中的水分、防止水分流失。甘油能够帮助肌肤愈合、减少相关性皮炎的发生以及恢复皮肤的正常屏障功能。除此之外,被吸收到细胞间层的甘油还可以帮助皮脂质发挥更好的作用;甘油对于外界的刺激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能够促进受损细胞的自我修复功能。
具体实施方式
[0017]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说明。
[0018]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银屑病患者皮肤护理的聚桂醇洁面乳,所述洁面乳包含以下重量份的组分:聚桂醇 0.1份-1份;透明质酸钠 0.01份-0.1份;甘油 5份-10份;peg-150二硬脂酸酯 0.5份-1.5份;peg-120甲基葡糖二油酸酯 1份-3份;椰油酰甘氨酸钠 5份-10份;月桂醇聚醚硫酸酯钠 5份-10份;椰油酰甘氨酸钠和peg-150二硬脂酸酯 5份-10份(二者可等量使用);
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 1份-5份;双(羟甲基)咪唑烷基脲和碘丙炔醇丁基氨甲酸酯 0.1份-0.5份(二者可等量使用);所述洁面乳由水定容为100重量份。
[0019]
所述的适用于银屑病患者皮肤护理的聚桂醇洁面乳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将a相加入乳化锅,升温搅拌均匀;a相包括:peg-150 二硬脂酸酯、甘油、peg-120 甲基葡糖二油酸酯、月桂醇聚醚硫酸酯钠;步骤二:b相加入主锅,升温搅拌均匀;b相包括:透明质酸钠、椰油酰甘氨酸钠、椰油酰甘氨酸钠和peg-150二硬脂酸酯、聚桂醇;步骤三:降温后将c相溶解加入主锅,搅拌均匀,加入d相搅拌;c相包括: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和双(羟甲基)咪唑烷基脲和碘丙炔醇丁基氨甲酸酯;d相包括:水;步骤四:静置 ,检验合格后出料。步骤一中,升温至85℃,溶解搅拌均匀。
[0020]
步骤二中升温至85℃,均质旋转均质速度为40hz,均质5分钟。
[0021]
步骤三中,冷却至50℃,慢搅拌5分钟。
[0022]
步骤四中,冷却至45℃,搅拌5分钟,出料。
[0023]
本发明涉及的洁面乳配方中:1、聚桂醇为醚类化合物,又名月桂醇聚醚-9,乙氧硬化醇、聚多卡醇,是目前欧美国家临床应用最广泛的硬化药物,主要应用于静脉曲张、静脉畸形、血管瘤、内痔、囊肿性疾病等的硬化治疗,1936年被首次引入德国用作麻醉剂,1963年,henschel 发现血管内注射高浓度聚桂醇呈现血管壁刺激作用,并对上市后的聚桂醇进行了深入研究,首次报道了聚桂醇的硬化治疗效果。1967年起聚桂醇被用作硬化剂。此外聚桂醇还具有轻微麻醉作用,因此聚桂醇作为外用制剂不但能促进伤口快速结痂愈合,还具有迅速止痒、止痛等作用。
[0024]
聚桂醇大鼠口服ld50为1000mg/kg,小鼠口服ld50为1170mg/kg聚桂醇副作用非常小,常在化妆品配方中使用。
[0025]
聚桂醇在化妆品中的应用也非常广泛,一般作为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用于膏霜类、洁面乳类化妆品的水包油型乳化剂,也可用作香波类化妆品的洗涤剂。有优良的乳化、分散、起泡,清洁,净洗性能,也具有独特的润湿性能。
[0026]
透明质酸钠,主要的功效是保湿,属于目前保湿性最强的一种保湿因子,可以修复皮肤损伤,促进表皮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清除氧自由基,延缓皮肤衰老,还有除皱的作用,所以现在透明质酸钠广泛的应用在护肤品和医美整形中。 临床上使用的透明质酸钠分为大分子、中分子和小分子,根据分子量的不同所起的作用也有所不同。大分子透明质酸钠,有交联的作用,主要是用来起到支撑填充的作用,例如鼻唇沟的填充、泪沟的填充以及鼻部的微整形。小分子的透明质酸钠,经常用来进行补水抗皱、抗衰老改善皮肤的肤质,提高皮肤光泽度的功效,例如临床上所用的水光针,水光的成分最主要的是透明质酸钠。
[0027]
甘油吸水性强。能够吸取空气中的水分给皮肤保湿,也能锁住肌肤中的水分、防止水分流失。甘油能够帮助肌肤愈合、减少相关性皮炎的发生以及恢复皮肤的正常屏障功能。除此之外,被吸收到细胞间层的甘油还可以帮助皮脂质发挥更好的作用;甘油对于外界的刺激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能够促进受损细胞的自我修复功能。
[0028]
实施例1:
实施例2:体验1:马某某,女,28岁,皮肤干燥、掉屑、瘙痒,用本发明实施例 1 的聚桂醇洁面乳日常护理皮肤,无过敏刺激反应,缓解干燥皮肤及皮肤瘙痒情况,皮肤状况良好。
[0029]
病例2:张某某,女,31岁,面部湿疹、身体皮肤干燥、瘙痒,用本发明实施例 1 的聚桂醇洁面乳日常护理身体皮肤,结合药物治疗,一周后,湿疹消失,持续使用聚桂醇洁面乳日常护理,2个月内,湿疹未复发病例3:谢某某,男,53岁,皮肤干燥瘙痒掉屑,用本发明实施例1 的聚桂醇洁面乳日常护理皮肤,结合药物治疗,无过敏刺激反应,缓解干燥皮肤及皮肤瘙痒情况,皮肤状况良好。
[0030]
病例4:殷某某,女,37岁,皮肤干燥瘙痒掉屑,用本发明实施例2 的聚桂醇洁面乳日常护理皮肤,有明显的缓解干燥皮肤及皮肤瘙痒情况,6个月内皮肤状态良好,较之前有
很大的改善。
[0031]
病例5:张某某,女,45岁,皮肤过敏及皮肤发痒,用本发明实施例2 的聚桂醇洁面乳日常护理皮肤,两日内过敏缓解,皮肤回归正常。
[0032]
病例6:魏某某,男,25岁,皮肤干燥瘙痒掉屑,用本发明实施例2 的聚桂醇醇洁面乳日常护理皮肤,有明显的缓解干燥皮肤及皮肤瘙痒情况,6个月内皮肤状态良好,没有复发。
[0033]
通过对53名银屑病患者使用本发明产品六个月的持续跟踪,从产品的吸收性、温和性、缓解干燥、舒缓瘙痒、有无刺激过敏症状等方面进行试验。结果反馈:95%的试用者觉得吸收性较好、97%的试用者觉得产品比较温和,耐受性好,94%的试用者觉得能缓解干燥,肌肤保湿时间较长、96%的试用者觉得可以舒缓瘙痒、96%的人没有刺激过敏的症状。
[0034]
本发明的内容不限于实施例所列举,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过阅读本发明说明书而对本发明技术方案采取的任何等效的变换,均为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