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治疗犊新蛔虫病的中药口服液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0591341发布日期:2022-07-01 19:41阅读:82来源:国知局

1.本发明属于牛寄生虫疾病治疗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用于治疗犊新蛔虫病的中药口服液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2.犊新蛔虫病主要是由牛新蛔虫引起的。表现为肠炎、下泻、腹痛等,分布于我国南方各省,对养牛业危害较大。牛新蛔虫的成虫虫体粗大,呈淡黄色,虫体体表角质层较薄,故虫体较柔软,且透明易破裂。虫体前端有3个唇片,食道呈圆柱形,后端有一个小胃与肠管相接。生活在犊牛体内的成虫发育成熟后,雌雄交配,雌虫产卵随粪便排出体外,虫卵在外界适宜的条件下,经3-4周发育为含有第二期幼虫的感染性虫卵。母牛吃了被感染性虫卵污染的饲料、青草或饮水后,虫卵内幼虫在小肠内逸出穿过肠壁,移行至肝、肺、肾等器官,变为第三期幼虫,并潜伏在这些组织中,当母牛怀孕8.5个月左右时,幼虫便移行至子宫,进入胎盘,随着胎盘的蠕动,被胎牛吞入肠中发育,待小牛出生后一个月左右发育力成虫,成虫在犊牛体内生存2-5个月,以后逐渐从宿主排出体外。


技术实现要素:

3.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科学配比、治疗效果好、无毒副作用的一种用于治疗犊新蛔虫病的中药口服液。
4.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治疗犊新蛔虫病的中药口服液,其特征在于:包括按重量份数混合的以下组分:苦楝子15~20份;茶油粑15~20份;苍耳11~15份;大风子5~10份;枳壳5~10份。
5.2、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治疗犊新蛔虫病的中药口服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按计量称取苦楝子、茶油粑、苍耳、大风子、枳壳,加入10倍重量的清水中煎煮两次;

第一次煎煮2小时后,滤液备用,药渣加入10倍重量的清水进行第二次煎煮,时间为1.5小时,滤液备用;

将两次的滤液合并,过滤后的滤液浓缩至适当,加入乙醇使乙醇含量为75%,搅拌均匀,静置24小时;

将步骤

的产物过滤,回收乙醇,浓缩至适量,加水定容,冷藏24小时后过滤,加入苯甲酸钠,灌装灭菌后制得成品。
6.3、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治疗犊新蛔虫病的中药口服液的使用方
法,其特征在于:将权利要求1或2的药剂喂食病牛,按每公斤体重2毫升的用量,连续服用5~8天。
7.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发明中,按计量称取苦楝子、茶油粑、苍耳、大风子、枳壳,加水煎煮两次,合并滤液后过滤,滤液浓缩,加入乙醇后静置,过滤后回收乙醇,浓缩,加水定容,冷藏后过滤,加入苯甲酸钠,灌装灭菌后得到成品。使用时按每公斤体重2毫升的用量,连续服用5~8天后,病牛精神萎靡、粪便下痢状况明显改善。
具体实施方式
8.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下述实施例是说明性的,不是限定性的,不能以下述实施例来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9.一种用于治疗犊新蛔虫病的中药口服液,本发明的创新在于:包括按重量份数混合的以下组分:苦楝子15~20份;茶油粑15~20份;苍耳11~15份;大风子5~10份;枳壳5~10份。
10.更优选的方案是:包括按重量份数混合的以下组分:苦楝子20份;茶油粑15份;苍耳10份;大风子7份;枳壳7份。
11.本发明药物中:苦楝子行气止痛,杀虫,治疗虫积腹痛、脘腹胁肋疼痛、疝痛;茶油粑燥湿解毒;杀虫去积;消肿止痛;苍耳祛风散热,解毒杀虫;大风子祛风燥湿,攻毒杀虫;枳壳可理气宽中,行滞消胀,用于胸胁气滞,胀满疼痛。
12.实施例1一种用于治疗犊新蛔虫病的中药口服液,由下列组分组成:苦楝子20份、茶油粑15份、苍耳10份、大风子7份、枳壳7份

按计量称取苦楝子、茶油粑、苍耳、大风子、枳壳,加入10倍重量的清水中煎煮两次;

第一次煎煮2小时后,滤液备用,药渣加入10倍重量的清水进行第二次煎煮,时间为1.5小时,滤液备用;

将两次的滤液合并,过滤后的滤液浓缩至适当,加入乙醇使乙醇含量为75%,搅拌均匀,静置24小时;

将步骤

的产物过滤,回收乙醇,浓缩至适量,加水定容,冷藏24小时后过滤,加入苯甲酸钠,灌装灭菌后制得成品。
13.实施例2一种用于治疗犊新蛔虫病的中药口服液及制备方法,由下列组分组成:苦楝子20份、茶油粑15份、苍耳10份、大风子5份、枳壳5份上述中药复方制剂其制备方法,按实施例1进行。
14.实施例3一种用于治疗犊新蛔虫病的中药口服液及制备方法,由下列组分组成:苦楝子15份、茶油粑20份、苍耳10份、大风子7份、枳壳7份上述中药复方制剂其制备方法,按实施例1进行。
15.临床应用为了验证本发明治疗犊新蛔虫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我们采用实施例1药物对7头已确诊为犊新蛔虫病的病牛进行口服治疗,连续用药5~8天后,病牛肠炎、下痢、腹痛等症状缓解。


技术特征:
1.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治疗犊新蛔虫病的中药口服液,其特征在于:包括按重量份数混合的以下组分:苦楝子15~20份;茶油粑15~20份;苍耳11~15份;大风子5~10份;枳壳5~10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犊新蛔虫病的中药口服液,其特征在于:包括按重量份数混合的以下组分:苦楝子20份;茶油粑15份;苍耳10份;大风子7份;枳壳7份。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犊新蛔虫病的中药口服液,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按计量称取苦楝子、茶油粑、苍耳、大风子、枳壳,加入10倍重量的清水中煎煮两次;

第一次煎煮2小时后,滤液备用,药渣加入10倍重量的清水进行第二次煎煮,时间为1.5小时,滤液备用;

将两次的滤液合并,过滤后的滤液浓缩至适当,加入乙醇使乙醇含量为75%,搅拌均匀,静置24小时;

将步骤

的产物过滤,回收乙醇,浓缩至适量,加水定容,冷藏24小时后过滤,加入苯甲酸钠,灌装灭菌后制得成品。4.一种用于治疗犊新蛔虫病的中药口服液,其特征在于:将权利要求1或2的药剂使用,按每公斤体重2毫升的用量,连续服用5~8天后,病牛肠炎、下痢、腹痛等症状缓解,精神、食欲恢复正常。

技术总结
一种用于治疗犊新蛔虫病的中药口服液,包括苦楝子、茶油粑、苍耳、大风子、枳壳。本发明中,按计量称取各组分,加水煎煮两次,合并滤液后过滤,滤液浓缩,加入乙醇后静置,过滤后回收乙醇,浓缩,加水定容,冷藏后过滤,加入苯甲酸钠,灌装灭菌后得到成品。使用时按一定比例与水混合,使用时按每公斤体重2毫升的用量,连续服用5~8天后,病牛精神萎靡、粪便下痢状况明显改善,精神、食欲恢复正常。食欲恢复正常。


技术研发人员:刘鼎阔 刘芳 李源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鼎正新兴生物技术(天津)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2.31
技术公布日:2022/6/3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