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妇产科宫腔术后腔内防粘连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377383发布日期:2020-12-22 11:34阅读:98来源:国知局
一种妇产科宫腔术后腔内防粘连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相关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妇产科宫腔术后腔内防粘连装置。



背景技术:

宫腔粘连是妇产科领域常见的现象,系由各种因素造成子宫内膜基底层损伤后、修复障碍导致的宫腔部分或全部粘连闭塞,可导致月经量少甚至闭经、周期性腹痛、不孕及反复流产等一系列并发症。创伤(流产/引产/诊断性刮宫、子宫肌瘤切除术、纵膈切开/宫腔成形术、)、感染(子宫内膜结核)、子宫内膜修复障碍等均是引起宫腔粘连的主要危险因素,目前临床针对iua的治疗原则为粘连松解、预防再粘连形成、促进子宫内膜再生;其主要目的是恢复正常月经模式、缓解痛经、提高生育率。实践显示,大多数的宫腔粘连松解可通过宫腔镜或宫腹腔镜联合治疗达到分离粘连的目的。术后常采用干预方案有:防粘连制剂(透明质酸钠、几丁糖等)粘连分解手术后宫腔注射,但因子宫腔通过宫颈向下与阴道相通,宫腔内容物由于重力作用,短时间内即迅速被排出,导致其发挥的作用有限;放置宫内节育器、大剂量口服雌激素连续或者雌孕激素周期序贯疗法用于预防复粘和促进内膜再生,但重度雌激素治疗的传统方法再粘连率仍高达62.5%,总疗效不足50%。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妇产科宫腔术后腔内防粘连装置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固定放置,防止粘连、下坠脱落且可以实时观察恢复情况的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妇产科宫腔术后腔内防粘连装置包括:套管、防粘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内设有管腔,所述管腔内放置有防粘连装置,所述防粘连装置还包括支架、左支撑部、右支撑部、后支撑部,所述支架上端外伸的左侧为左支撑部,所述支架上端外伸的右侧为右支撑部,所述支架上端外伸的背部为后支撑部,所述左支撑部和右支撑部均设有弯头,所述支架顶部中间嵌套有微型摄像头。

优选的,所述微型摄像头套有球形保护壳,所述微型摄像头内置锂电池,所述微型摄像头通过无线网络与外部移动终端电信连接,通过球形保护壳可保护摄像头镜头,通过内置锂电池无需连接电源,通过无线网络连接移动终端可以实现实时观测。

优选的,所述套管两头开口设置,便于将支架管腔内的支架通过助推器推出。

优选的,所述左支撑部与右支撑部和后支撑部间环套有防黏连膜,通过防黏连膜贴合于手术创面,促进伤口痊愈。

优选的,所述支架弯头的夹角为150度,所述弯头长度为25mm,与子宫底部夹角弧度相近。

优选的,所述支架、左支撑部、右支撑部,后支撑部材质为tpr橡胶材料,回弹性好,随着子宫收缩而弹性收缩,不易脱落。

优选的,所述支架与支撑部长度在75mm,所述后支撑部与支架垂直距离为40mm,符合大多正常的成年女性子宫长度和厚度。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妇产科宫腔术后腔内防粘连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固定放置,防止脱落,且可以实时观察子宫内恢复情况的防粘连装置,通过防粘连装置放置于套管的管腔内,通过助推器将防粘连装置推出,使支撑部释放弹开,并撑开防黏连膜,通过防黏连膜贴合创面可以促进创面愈合,通过微调弯头卡入输卵管峡,不易脱落,通过防粘连装置采用通过支架顶部设有微型摄像头,通过微型摄像头无线连接有移动终端,通过移动终端可观察子宫内恢复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装置推出的透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装置推出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的装置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套管,2、防粘连装置,21、支架,22、左支撑部,23、右支撑部,24、后支撑部,25、弯头,4、微型摄像头,6、防黏连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请结合参阅图1、图2、图3和图4,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装置推出的透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装置推出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所示的装置俯视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妇产科宫腔术后腔内防粘连装置,包括:套管1、防粘连装置2,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1内设有管腔,所述管腔内放置有防粘连装置2,所述防粘连装置2还包括支架21、左支撑部22、右支撑部23、后支撑部24,所述支架21上端外伸的左侧为左支撑部22,所述支架21上端外伸的右侧为右支撑部23,所述支架21上端外伸的背部为后支撑部24,所述左支撑部22和右支撑部23均设有弯头25,所述支架21顶部中间嵌套有微型摄像头4。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套管1两头开口设置,便于将支架管腔内的支架通过助推器推出,所述左支撑部22与右支撑部23和后支撑部24间环套有防黏连膜6,通过防黏连膜6贴合于手术创面,促进伤口痊愈,所述支架21弯头25的夹角为150度,所述弯头25长度为25mm,与子宫底部夹角弧度相近,所述支架21、左支撑部22、右支撑部23,后支撑部24材质为tpr橡胶材料,回弹性好,所述支架21与支撑部长度在75mm,所述后支撑部24与支架21垂直距离为40mm,符合大多正常的成年女性子宫长度和厚度。

参考图4所示,所述微型摄像头4套有球形保护壳,所述微型摄像头4内置锂电池,所述微型摄像头4通过无线网络与外部移动终端电信连接,通过球形保护壳可保护摄像头镜头,通过内置锂电池无需连接电源,通过无线网络连接移动终端可以实现实时观测。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工作原理如下:将套管一半长度置于子宫内,将置于套管1的管腔内的防粘连装置2,通过常见的阴道给药用的助推器将防粘连装置2推出,使支撑部释放弹开,并撑开防黏连膜6,通过微调使左支撑部22和右支撑部23卡入输卵管峡,通过支架21顶部设有微型摄像头4,微型摄像头4通过无线连接有移动终端,便于通过移动终端实时观察子宫内恢复情况,及时取出防粘连装置2或进阶治疗。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妇产科宫腔术后腔内防粘连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固定放置,防止脱落,且可以实时观察子宫内恢复情况的防粘连装置2,通过防粘连装置2放置于套管1的管腔内,通过助推器将防粘连装置2推出,使支撑部释放弹开,并撑开防黏连膜6,通过防黏连膜6贴合创面可以促进创面愈合,通过微调弯头25卡入输卵管峡,不易脱落,通过防粘连装置2的支架21顶部设有微型摄像头4,通微型摄像头4通过无线连接有移动终端,通过移动终端可观察子宫内恢复情况。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妇产科宫腔术后腔内防粘连装置,包括:套管(1)、防粘连装置(2),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1)内设有管腔,所述管腔内放置有防粘连装置(2),所述防粘连装置(2)还包括支架(21)、左支撑部(22)、右支撑部(23)、后支撑部(24),所述支架(21)上端外伸的左侧为左支撑部(22),所述支架(21)上端外伸的右侧为右支撑部(23),所述支架(21)上端外伸的背部为后支撑部(24),所述左支撑部(22)和右支撑部(23)均设有弯头(25),所述支架(21)顶部中间嵌套有微型摄像头(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妇产科宫腔术后腔内防粘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型摄像头(4)套有球形保护壳,所述微型摄像头(4)内置锂电池,所述微型摄像头(4)与外部移动终端电信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妇产科宫腔术后腔内防粘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1)两头开口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妇产科宫腔术后腔内防粘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支撑部(22)与右支撑部(23)和后支撑部(24)间环套有防黏连膜(6)。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妇产科宫腔术后腔内防粘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21)弯头(25)的夹角为150度,所述弯头(25)长度为25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妇产科宫腔术后腔内防粘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21)、左支撑部(22)、右支撑部(23),后支撑部(24)材质为tpr橡胶材料。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妇产科宫腔术后腔内防粘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21)与支撑部长度在75mm,所述后支撑部(24)与支架(21)垂直距离为40mm。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妇产科宫腔术后腔内防粘连装置,包括:套管、防粘连装置,所述套管内设有管腔,所述管腔内放置有防粘连装置,所述支架上端外伸的左侧为左支撑部,所述支架上端外伸的右侧为右支撑部,所述支架上端外伸的背部为后支撑部,所述左支撑部和右支撑部均设有弯头,所述支架顶部中间嵌套有微型摄像头,本实用新型通过将防粘连装置用助推器推出,使支撑部释放弹开,撑开防黏连膜,通过微调使弯头卡入输卵管峡,且使防黏连膜贴合创面,促进创面愈合,通过支架顶部设有微型摄像头,通过微型摄像头通过无线连接有移动终端,通过移动终端可观察子宫内恢复情况,有固定放置,防止脱落,且可以实时观察子宫内恢复情况的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刀爱华;李喜梅;林丽;冯泽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刀爱华
技术研发日:2020.01.10
技术公布日:2020.12.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