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摩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785154发布日期:2020-11-03 23:48阅读:51来源:国知局
按摩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按摩机。



背景技术:

在日本特开2012-40175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能够在施疗时由被施疗者进行把持的按摩机。在日本特开2012-40175号公报中公开的按摩机具备:按摩机构、固定按摩机构的按摩机构安装部、设置在按摩机构安装部的两侧的一对袖部、以及设置在一对袖部各自的前端的把持部。

在日本特开2012-40175号公报中,作为按摩机的使用方法而公开了将按摩机绕着脖子卷挂并把持把持部的使用方法、将按摩机背负在背上并把持把持部的使用方法、将按摩机卷绕在腰上并把持把持部的使用方法。

虽然在日本特开2012-40175号公报中未公开,但也可以考虑不把持把持部的使用方法。作为不把持把持部的使用方法,例如可列举将按摩机按压在大腿的前侧的使用方法、将按摩机夹在背或者腰与椅子的靠背部之间的使用方法等。

若按照不把持把持部的使用方法使用在日本特开2012-40175号公报中公开的按摩机,则袖部和把持部成为妨碍,使用方便性差。

需要说明的是,在日本特开昭54-70686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具备振动发生源以及两端与振动发生源结合的共振用带的便携带式按摩器。共振用带为通过与振动发生源的振动共振而对被施疗者施以按摩的结构,未设置把持部。另外,在日本特开昭54-70686号公报中公开的便携带式按摩器中,用于将振动发生源与共振用带的两端装卸自如地结合的连结件是复杂的构造,因此也有在装卸上花费功夫这样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课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鉴于上述的状况,提供一种在不将双手绕向身体的后侧而通过被施疗部位和双手支承按摩机、从而对位于身体的后侧的被施疗部位进行施疗的使用方法以外的使用方法中使用方便性良好的按摩机。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在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按摩机为如下的结构(第一结构),即,具备:收纳按摩机构的收纳体、以及能够从所述收纳体分离的带状体,所述收纳体具备:与被施疗者的被施疗部位接触的接触面、与所述接触面相反的一侧的背面、以及设置在所述背面并供所述带状体通过的通过部。

在上述第一结构的按摩机中,也可以形成为如下的结构(第二结构),即,在所述收纳体的第一位置设有第一标记,在所述带状体的对应于所述第一位置的第二位置设有第二标记。

在上述第一结构或者第二结构的按摩机中,也可以形成为如下的结构(第三结构),即,所述收纳体具备两个所述通过部,一方的所述通过部设置在所述背面的长度方向中心与所述背面的长度方向一端之间,另一方的所述通过部设置在所述背面的长度方向中心与所述背面的长度方向另一端之间。

在上述第一结构~第三结构中任一结构的按摩机中,也可以形成为如下的结构(第四结构),即,所述带状体具备保持所述带状体的一端部与所述带状体的另一端部的接触状态的保持构件。

在上述第四结构的按摩机中,也可以形成为如下的结构(第五结构),即,所述带状体的长度方向长度比所述收纳体的长度方向外周长度长。

实用新型效果

根据在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按摩机,能够提高在不将双手绕向身体的后侧而通过被施疗部位和双手支承按摩机、从而对位于身体的后侧的被施疗部位进行施疗的使用方法以外的使用方法中的使用方便性。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的按摩机的后方立体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的按摩机的主视图。

图3为收纳体的后方立体图。

图4为表示正在使带状体通过通过部的状态的图。

图5为表示正在使带状体通过通过部的状态的图。

图6为表示将带状体从收纳体分离的状态的后视图。

图7为表示未将带状体从收纳体分离的状态的后方立体图。

图8为按摩机构的前方立体图。

图9为表示对脖子进行施疗时的使用状态的图。

图10为表示对脖子进行施疗时的使用状态的图。

图11为表示对胳膊进行施疗时的使用状态的图。

图12为表示对大腿进行施疗时的使用状态的图。

图13为表示对腰进行施疗时的使用状态的图。

图14为表示将带状体从收纳体分离的状态的后视图。

附图符号说明

1收纳体

2带状体

11、12通过部

21、22端部

f1接触面

f2背面

m1、m2标记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于本实用新型的例示的实施方式,参照附图详细地进行说明。图1为一个实施例的按摩机100(以下,称为“按摩机100”)的后方立体图。图2为按摩机100的主视图。图3为收纳体1的后方立体图。

按摩机100具备:收纳按摩机构的收纳体1、以及能够从收纳体1分离的带状体2。按摩机构的详细情况在后叙述。

收纳体1具备:与被施疗者的被施疗部位接触的接触面f1、与接触面f1相反的一侧的背面f2、以及设置在背面f2并供带状体2通过的通过部11和12。

通过部11设置在背面f2的长度方向中心与背面f2的长度方向一端之间。通过部12设置在背面f2的长度方向中心与背面f2的长度方向另一端之间。换句话说,在通过部11与通过部12之间存在背面f2的长度方向中心。在背面f2的长度方向中心设有标记m1。标记m1的实施方式并不作特别限定,例如能够利用缝口、墨水印刷、刺绣、槽等。

收纳体1还具备:接受由操作者进行的操作的操作部13、以及交流电线14(参照图6、图9和图14)。虽然操作者与被施疗者通常为同一人,但也可以为不同的人。在交流电线14的端部设有交流插头(未图示)。收纳体1将经由交流插头(未图示)和交流电线14而供给的交流电压作为电源电压利用。需要说明的是,图6、图9和图14以外省略了操作部13的图示,图6和图14以外省略了交流电线14的图示。

另外,也可以与本实施方式不同而构成为:收纳体1搭载有蓄电池,收纳体1将从蓄电池输出的直流电压作为电源电压利用。蓄电池的充电方式既可以为有线充电,也可以为无线充电。

带状体2的端部21和22分别具有环形形状。被施疗者能够在例如将四指通过端部21和22的各环而把持端部21和22的状态或者将手腕通过端部21和22的各环的状态下,对端部21和22施加力。

在带状体2的对应于背面f2的长度方向中心的长度方向中心设有标记m2。标记m2的实施方式并不作特别限定,例如能够利用缝口、墨水印刷、刺绣、槽等。

在使带状体2通过通过部11和12时,既可以例如图4所示那样使带状体2的端部22依次通过通过部11、通过部12,另外也可以例如图5所示那样使带状体2的端部22仅通过通过部12并接着使带状体2的端部21(在图5中未图示)仅通过通过部11。然后,以收纳体1的标记m1与带状体2的标记m2在收纳体1的长度方向上大致一致的方式,调整带状体2相对于收纳体1的位置。通过标记m1和m2,容易使带状体2相对于收纳体1的位置接近理想的位置。

带状体2还具备保持端部21与端部22的接触状态的保持构件。作为保持构件,例如能够列举分别设置在端部21和端部22的一对磁铁、设置在端部21和端部22中的一方的磁铁与设置在端部21和端部22中的另一方的磁性体的组合、设置在端部21和端部22的卡子等。需要说明的是,能够通过对保持构件施加规定的大小以上的外力或者对保持构件进行规定的操作,而解除通过保持构件进行的保持。

由于能够通过保持构件保持带状体2的端部21与带状体2的端部22的接触状态,因此能够如图6所示在将带状体2从收纳体1分离的情况下将带状体2维持在紧凑的形态。换句话说,能够防止带状体2在长度方向上展开。

另外,在未使用按摩机100时,如图7所示在未将带状体2从收纳体1分离并用带状体2包围收纳体1的状态下,若通过保持构件保持带状体2的端部21与带状体2的端部22的接触状态,则能够将位于通过部11与通过部12之间的带状体2的长度方向中央部分(图7中的斜线部分)作为把手利用。由此,提升了搬运按摩机100之际的便利性。

而且,由于在通过部11与通过部12之间存在背面f2的长度方向中心,因此能够在将位于通过部11与通过部12之间的带状体2的长度方向中央部分(图7中的斜线部分)作为把手利用时,平衡性良好地搬运按摩机100。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在将带状体2的背面侧中央部分(图7中的斜线部分)作为把手利用之际易于抓握把手,也可以将带状体2的长度方向中央部分(图7中的斜线部分)的至少一部分的宽度设为比带状体2的其他部分的宽度狭窄。换句话说,带状体2可以具备:宽度狭窄部、与宽度狭窄部的一端相连的第一非宽度狭窄部、以及与宽度狭窄部的另一端相连的第二非宽度狭窄部,宽度狭窄部的宽度方向宽度比第一非宽度狭窄部的宽度方向宽度和第二非宽度狭窄部的宽度方向宽度短。

在按摩机100中,将带状体2的长度方向长度设为比收纳体1的长度方向外周长度长。由此,能够如图7所示未将带状体2从收纳体1分离并用带状体2包围收纳体1。

但是,也可以与本实施方式不同而将带状体2的长度方向长度设为收纳体1的长度方向外周长度以下。在将带状体2的长度方向长度设为收纳体1的长度方向外周长度以下的情况下,使带状体2朝向与图7相反的方向弯曲而使得带状体2不绕向收纳体1的接触面f1侧。而且,若通过保持构件保持带状体2的端部21与带状体2的端部22的接触状态,则能够将带状体2的端部21与带状体2的端部22的接触部分和其周围作为把手利用。然而,将带状体2的端部21与带状体2的端部22的接触部分和其周围作为把手利用的形态与图7所示的形态相比较缺乏紧凑性,因此优选图7所示的形态。

接着,在图8中表示了收纳体1所收纳的按摩机构的一例。图8所示的按摩机构具备:臂31和32、安装在臂31的施疗元件33和34、以及安装在臂32的施疗元件35和36。各施疗元件33~36从收纳体1的背面f2(在图8中未图示)侧朝向接触面f1(在图8中未图示)侧突出。施疗元件33以旋转轴ax1为中心旋转,且施疗元件35以旋转轴ax2为中心旋转。并且,通过臂31和32的往复运动,随着旋转轴ax1与旋转轴ax2的距离扩大而施疗元件34与施疗元件36的距离缩窄的期间、与随着旋转轴ax1与旋转轴ax2的距离缩窄而施疗元件34与施疗元件36的距离扩大的期间交替地出现。

并且,能够在图8所示的按摩机构的施疗元件33和35的内部设置加热器,从而加热施疗元件33和35。

最后,说明按摩机100的使用例。

图9和图10为表示对脖子进行施疗时的使用例的图。在图9和图10中,被施疗者h1将按摩机100绕着脖子卷挂,将左手腕通过端部21并将右手腕通过端部22,从而将端部21和22朝向前方斜下拉伸。能够通过端部21和22的拉伸程度调整施疗的强度。

图11为表示对右胳膊进行施疗时的使用例的图。在图11中,收纳体1被放置在桌子d1上,被施疗者h1将右胳膊载置在按摩机100的接触面f1。

图12为表示对右大腿的前侧进行施疗时的使用例的图。在图12中,被施疗者h1使左手通过通过部11,并使右手通过通过部12,从而将收纳体1的接触面f1按压在右大腿的前侧。

图13为表示对腰进行施疗时的使用例的图。在图13中,收纳体1被夹在被施疗者h1的腰与椅子c1的靠背部之间,将收纳体1的接触面f1按压在腰上。

图11~图13所示的各使用例相当于不将双手绕向身体的后侧而通过被施疗部位和双手支承按摩机、从而对位于身体的后侧的被施疗部位进行施疗的使用方法以外的使用方法。在图11~图13所示的各使用例中,带状体2从收纳体1分离,因此带状体2不会成为妨碍,使用方便性良好。

应该认为上述实施方式在全部方面均是例示,并非限制性的说明,应当理解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并非上述实施方式的说明,而是通过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表示,包含与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均等的含义和所属范围内的全部的变更。

例如,如图14所示,也可以将标记m1从收纳体1去除,并将标记m3和m4代替标记m2设置在带状体2上。该情况下,只要将通过部11的两侧面作为标记m5和m6利用即可。将标记m3与标记m4的距离设为比标记m5与标记m6的距离稍短,由此只要以标记m3和m4被通过部11隐藏的方式调整带状体2相对于收纳体1的位置即可。

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在收纳体设有两个通过部,但是通过部也可以为一个,还可以为三个以上。另外,通过部的宽度方向一端也可以为能够通过卡子等而从收纳体的背面装卸的构造。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