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堵支气管插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720950发布日期:2020-10-30 21:38阅读:235来源:国知局
封堵支气管插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封堵支气管插管。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存在的一次性使用封堵支气管插管主要由通气主管、套囊、自动充气装置、旋转接头装置组成。它的作用主要用于肺癌、食道癌、动脉瘤需要开胸手术中,用于对分离肺进行阻塞、充氧。现有的封堵支气管插管的最大规格为9fr,无法配合喉罩进行使用,有时临床医生为了配合喉罩气管插管使用还要进行二次插管,操作起来非常麻烦,另外,由于现有技术中封堵支气管插管的最大规格为9fr,因此导致下纤支镜时很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能够配合喉罩使用的封堵支气管插管。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封堵支气管插管,包括通气主管,通气主管的一端设有与负压吸引器连接的扣接接头,通气主管的另一端设有套囊,套囊上设有插头,通气主管的外周还套接有套筒和转换接头,通气主管与转换接头之间还设有固定通气主管的锁紧组件,套筒套接在转换接头的外周,转换接头上设有与呼吸机连通的外连通腔道,套筒的一端连接有连接接头,连接接头上连接有主管,主管的一端设有罩背,罩背上设有罩囊,罩背的一侧设有通孔,罩背内设有与通孔连通的引流管,主管内设有吸痰腔道和送气腔道,吸痰腔道和送气腔道均与引流管连通,送气腔道与外连通腔道连通设置,罩背上还连接有罩囊连通的第二充气组件,通气主管上还连接有与套囊连通的第一充气组件。

在本实施例中,锁紧组件包括锁接件和锁接帽,锁接帽套接在转换接头的一端,锁接帽还套接在通气主管的外周,锁接件套接在锁接帽的外周。

在本实施例中,锁接帽的外周与套筒内壁之间卡接有第一密封圈。

在本实施例中,套筒的外周与转换接头的内壁之间卡接有第二密封圈。

在本实施例中,通气主管靠近套囊的一侧设有摄像头。

在本实施例中,送气腔道内壁铺设有弹簧。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充气组件包括分叉接头、连接管、充气接头、充气囊、单向阀,分叉接头连接在通气主管上,连接管连接在分叉接头上,充气囊连接在连接管远离分叉接头的一端,单向阀连接在充气囊上。

在本实施例中,分叉接头上连接有气阀阀体,气阀阀体的一端通气主管连通,气阀阀体的上端设有气阀阀盖,气阀阀盖内设有气阀弹簧,气阀弹簧与气阀阀体内腔壁衔接处套设有第三密封圈,气阀阀体的另一端连接有充气接头,充气接头远离气阀阀体的一端连接有延长管,延长管远离充气接头的一端连接有壳体,壳体内设有与延长管连通的储气囊,储气囊上设有单侧阀。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充气组件包括充气管、指示气囊和止逆阀,充气管与罩囊连通设置,指示气囊连接在充气管远离罩囊的一端,止逆阀连接在指示气囊上。

在本实施例中,套囊与通气主管之间的夹角为α,25°≤α≤35°。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气主管为18fr型号的通气主管,通过增大管径,使得通气主管的内腔面积增大,解决了因为内腔过小不好吸痰问题,需要非常繁琐的从辅助端口进行插入吸痰管进行吸痰,从而快速地解决患者的痰液问题,提高了临床手术的效率;另一方面,管径增大的同时对于下纤支镜更加方便,以往下纤支镜往往需要从侧面进行操作,存在的角度容易导致纤支镜在升入或者拔出的时候收到阻力,有时力气过大还可能损坏纤支镜,此装置解决了整个手术的操作便利性,在满足临床需求的同时,还降低了设备损坏的风险,另外,使用时,通过将通气主管插入到肺部,然后旋转通气主管实现套囊对单侧肺进行封堵,接着由锁紧组件实现对通气主管的限位固定,接着由第二充气组件对罩囊进行充气,充气后的罩囊实现了喉罩的作用,由转换接头上的外连通腔道与外接的呼吸机连通,由通孔出气形成了人工气道,将主管上的吸痰腔道与外接的负压吸引器连接,由负压吸引器快速地从患者的肺部吸出多余的痰液,且由扣接接头也可连接负压吸引器实现通气主管上的插头实现吸痰,通过吸痰腔道和插头的配合进行吸痰,可以有提高吸痰的效率和效果,从而快速地解决患者的痰液问题,提高了临床手术的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会在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附图中详细的揭露。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封堵支气管插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封堵支气管插管中气阀阀体的剖视图。

图中各附图标记为:

1、通气主管;2、扣接接头;3、第一充气组件;301、分叉接头;302、连接管;303、充气接头;304、充气囊;305、单向阀;306、延长管;307、储气囊;308、壳体;309、单侧阀;310、气阀阀体;311、气阀阀盖;312、气阀弹簧;313、第三密封圈;4、锁紧组件;401、第一密封圈;402、锁接件;403、锁接帽;5、连接接头;6、套筒;7、外连通腔道;8、弹簧;9、第二充气组件;901、充气管;902、指示气囊;903、止逆阀;10、主管;11、罩背;12、引流管;13、通孔;14、套囊;15、插头;16、摄像头;17、第二密封圈;18、吸痰腔道;19、送气腔道;20、转换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解释和说明,但下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在下文描述中,出现诸如术语“内”、“外”、“上”、“下”、“左”、“右”等指示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仅是为了方便描述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者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封堵支气管插管,包括通气主管1,通气主管1的一端设有与负压吸引器连接的扣接接头2,通气主管1的另一端设有套囊14,套囊14上设有插头15,通气主管1的外周还套接有套筒6和转换接头20,通气主管1与转换接头20之间还设有固定通气主管1的锁紧组件4,套筒6套接在转换接头20的外周,转换接头20上设有与呼吸机连通的外连通腔道7,套筒6的一端连接有连接接头5,连接接头5上连接有主管10,主管10的一端设有罩背11,罩背11上设有罩囊,罩背11的一侧设有通孔13,罩背11内设有与通孔13连通的引流管12,主管10内设有吸痰腔道18和送气腔道19,吸痰腔道18和送气腔道19均与引流管12连通,送气腔道19与外连通腔道7连通设置,罩背11上还连接有罩囊连通的第二充气组件9,通气主管1上还连接有与套囊14连通的第一充气组件3。使用时,通过将通气主管1插入到肺部,然后旋转通气主管1实现套囊14对单侧肺进行封堵,接着由锁紧组件4实现对通气主管1的限位固定,接着由第二充气组件9对罩囊进行充气,充气后的罩囊实现了喉罩的作用,由转换接头20上的外连通腔道7与外接的呼吸机连通,由通孔13出气形成了人工气道,将主管10上的吸痰腔道18与外接的负压吸引器连接,由负压吸引器快速地从患者的肺部吸出多余的痰液,且由扣接接头2也可连接负压吸引器实现通气主管1上的插头15实现吸痰,通过吸痰腔道18和插头15的配合进行吸痰,可以有提高吸痰的效率和效果,从而快速地解决患者的痰液问题,提高了临床手术的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锁紧组件4包括锁接件402和锁接帽403,锁接帽403套接在转换接头20的一端,锁接帽403还套接在通气主管1的外周,锁接件402套接在锁接帽403的外周。通过在转换接头20的一端套接锁接帽403,当进气主管10的插接深度确定后,并调节好了套囊14位置后,可通过旋拧锁接件402实现锁接帽403挤压通气主管1,从而将通气主管1固定在转接头上,进而实现了对手术封堵的位置进行有效固定,在手术过程中,可以进行有效定位,提高医生操作的便利性。

在本实施例中,锁接帽403的外周与套筒6内壁之间卡接有第一密封圈401。通过在锁接帽403的外周与套筒6内壁之间卡接第一密封圈401,如此可进一步提高转换接头20的密封性,提高进气的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中,套筒6的外周与转换接头20的内壁之间卡接有第二密封圈17。通过在套筒6的外周与转换接头20的内壁之间卡接第二密封圈17,如此可进一步提高转换接头20的密封性,提高进气的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中,通气主管1靠近套囊14的一侧设有摄像头16。通过在通气主管1靠近套囊14的一侧设摄像头16,由摄像头16实现对插头15处的拍摄,方便了通气主管1的插入角度调节和深度的调节,极大的提高了手术效率,降低了手术难度。

在本实施例中,送气腔道19内壁铺设有弹簧8。通过在送气腔道19内壁铺设弹簧8,如此可实现通气主管1的弹性,方便了插管的弯曲,提高了插管的便利性。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充气组件3包括分叉接头301、连接管302、充气接头303、充气囊304、单向阀305,分叉接头301连接在通气主管1上,连接管302连接在分叉接头301上,充气囊304连接在连接管302远离分叉接头301的一端,单向阀305连接在充气囊304上。通过单向阀305外接充气泵,由充气囊304经过连接管302对分叉接头301处供气,如此实现了通气主管1的供气,使得通气主管1的进气方式更加多样化,方便了通气主管1的进气。

在本实施例中,分叉接头301上连接有气阀阀体310,气阀阀体310的一端通气主管1连通,气阀阀体310的上端设有气阀阀盖311,气阀阀盖311内设有气阀弹簧8312,气阀弹簧8312与气阀阀体310内腔壁衔接处套设有第三密封圈313,气阀阀体310的另一端连接有充气接头303,充气接头303远离气阀阀体310的一端连接有延长管306,延长管306远离充气接头303的一端连接有壳体308,壳体308内设有与延长管306连通的储气囊307,储气囊307上设有单侧阀309。通过单侧阀309外界充气泵实现对储气囊307进行送气实现储气囊307内气体的储存,通过旋拧气阀阀盖311使得气阀阀盖311在气阀弹簧8312的作用下弹开,如此第三密封圈313无法对气阀阀体310内腔进行封堵,如此实现了延长管306对通气主管1内通气,气体用过通气主管1由插头15处进行送气,如此实现了单肺的供气。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充气组件9包括充气管901、指示气囊902和止逆阀903,充气管901与罩囊连通设置,指示气囊902连接在充气管901远离罩囊的一端,止逆阀903连接在指示气囊902上。使用时,由止逆阀903外接充气泵,通过指示气囊902观察充气进度,由充气管901对罩囊进行充气,如此实现罩囊进行封堵实现喉罩的作用,从而建立稳定的人工气道。

在本实施例中,套囊14与通气主管1之间的夹角为α,25°≤α≤35°。具体到本实施例中,α为30°,如此设置,更加贴合支气管壁,在手术过程中,管体整体结构更加合理,对于单肺封堵的患者来说,有一个准确的角度,引导进行插管,更加简单快捷,在插入的过程中不受方向干扰,提高了患者的安全性,有效满足了临床医生的使用需求。

可以理解的,α还可以为25°,26°,27°,28°,29°,31°,32°,33°,34°,35°等。

可以理解的,通气主管1为18fr型号的通气主管,通过增大管径,使得通气主管的内腔面积增大,解决了因为内腔过小不好吸痰问题,需要非常繁琐的从辅助端口进行插入吸痰管进行吸痰,从而快速地解决患者的痰液问题,提高了临床手术的效率;另一方面,管径增大的同时对于下纤支镜更加方便,以往下纤支镜往往需要从侧面进行操作,存在的角度容易导致纤支镜在升入或者拔出的时候收到阻力,有时力气过大还可能损坏纤支镜,此装置解决了整个手术的操作便利性,在满足临床需求的同时,还降低了设备损坏的风险。

此18fr的封堵支气管插管的旋转接头装置去掉了侧边纤支镜进口,使得整个结构内部协调,密封性能更好。传统的封堵支气管插管往往只能进行单肺封堵,还要配合气管插管进行使用,为患者提供稳定的气源。另一方面由于管体结构发生变化,使得临床医生可以使用喉罩气管插管来配合进行单肺封堵手术。因为气管插管的位置要求比较准确,需要纤支镜等设备进行定位,但是喉罩在操作过程中就更加便捷,一般的医生只要配合喉镜就可以插入,熟练的医生可以做到盲插。此结构的改变使得喉罩可以同封堵支气管插管进行配合使用,改变了临床医生的插管操作方式,极大提高了手术效率,降低了手术难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即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凡是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