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腔镜手术的吸引部件及吸引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275601发布日期:2020-09-18 20:18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腔镜手术的吸引部件及吸引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腔镜手术的吸引部件及吸引组件。



背景技术:

吸引器是手术过程中常用的医疗器械,主要用于吸除手术中出血、渗出物、脓液、胸、腹腔脏器中的内容物以及手术烟雾等,使手术野更清楚,减少污染机会。

现有的吸引器通常包括吸引头和能产生吸附力(如负压等)的吸引装置(如负压吸引装置等),吸引头通常通过吸引导管与吸引装置相连通,现有的常规吸引头通常是如附图1所示的圆筒形结构;在腔镜手术中,吸引头可以通过腔镜孔顺利的延伸进患者体内,并可以方便、准确、高效的实现对出血、渗出物、脓液等的快速吸除,但在实际的腔镜手术过程中,通常还需要对手术部位的组织进行剥离,尤其是组织或器官发生粘连时,以便充分暴露病灶,更便于进行手术,然而,现有吸引头的端部质地坚硬,非常容易损伤组织、器官,不适用于进行组织剥离,而采用额外的剥离器械,不仅成本高,而且会占用腔镜孔,影响腔镜手术的正常进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改善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腔镜手术的吸引部件,结构简单紧凑,不仅能够实现吸引功能,而且可以用于无损伤的剥离组织或器官。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腔镜手术的吸引部件,包括杆状结构的吸引部,所述吸引部内设置有吸引通道,且所述吸引通道贯穿吸引部的两端,吸引部的一端设置有剥离头,吸引部的另一端用于连通吸引装置。在本方案中,吸引部的一端可以连通吸引装置,在实际使用时,吸引装置所产生的吸力可以经由吸引通道传递到所述剥离头处实现吸引功能;在需要剥离组织时,不仅可以利用剥离头直接接触组织,从而利用剥离头与组织之间的摩擦力分离或暴露组织,而且可以有效避免损伤组织,并可以有效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

进一步的,所述剥离头包裹所述吸引部的一端,且所述吸引通道的一端位于所述剥离头内。利用剥离头完全包裹吸引部的一端,可以有效避免吸引部的端部接触组织,从而达到保护组织不受损伤的目的。

一种方案中,所述剥离头为棉质材料或无纺布制成。一方面,棉质材料和无纺布质地柔软,并在接触组织时,与组织之间具有一定的摩擦力,从而可以利用剥离头剥离组织,且不会造成组织的损伤;另一方面,由于棉质材料和无纺布都具有孔隙,在吸引力作用下,外部的烟雾、冲洗液、血液或组织液等可以经由所述孔隙穿过剥离头并顺利进入吸引通道中,从而实现吸引功能。

另一种方案中,所述剥离头采用硅胶或橡胶制成,且所述剥离头设置有若干通孔,所述通孔分别与所述吸引通道相连通。在本方案中,硅胶和橡胶质地较软,作为剥离头时,不会损伤被剥离的组织,但硅胶和橡胶不具有透水和透气性能,故通过开设若干通孔,使得吸引通道与外界相连通,从而可以有效实现吸引功能。

优选的,所述剥离头为球形、椭球形、圆杆形或圆台形结构。以便适用于不同的场合,满足不同场合中剥离组织的需求。

优选的,所述吸引部采用金属、塑料或高分子材料制成。尤其是采用塑料和高分子材料时,吸引部结构坚韧,不容易损坏,且具有一定的弹性,不便操作,尤其是便于进行组织分离操作。

进一步的,所述吸引部的另一端设置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用于可拆卸的连接吸引装置。如连接吸引装置或与吸引装置相连通的吸引管等,采用可拆卸的方式进行连接,便于吸引部的安装和更换。

优选的,所述连接部为内螺纹、外螺纹或设置于吸引部的锥形外侧面。

一种吸引组件,包括套管和所述吸引部件,所述吸引部可拆卸的固定于所述套管的一端,并与套管相连通,套管的另一端用于连接吸引装置。在本方案中,套管可以起到支撑和固定的效果,有利于吸引部的稳定安装和固定,既便于进行组织的剥离,又便于更换吸引部,使得套管可以重复使用,从而有效降低使用成本。

优选的,所述套管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连接部,所述吸引部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相适配的第二连接部,通过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的配合实现可拆卸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部为外螺纹,所述第二连接部为与所述外螺纹相适配的内螺纹;或,所述第一连接部为内螺纹,所述第二连接部为与所述内螺纹相适配的外螺纹;或,所述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为相互适配的锥形面。以便实现可拆卸连接。

优选的,所述套管为金属管。一方面,金属管具有足够的刚度,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发生变形,从而稳定、牢靠的支撑和固定吸引部,另一方面,便于进行高温消毒,使得套管可以重复、循环使用,降低成本,且有利于防止交叉感染。

为便于连接吸引装置或与吸引装置相连通的吸引管,进一步的,所述套管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三连接部与吸引装置或与吸引装置相连通的吸引管上的连接部件相适配;所述第三连接部为内螺纹、外螺纹或设置于套管的锥形外侧面。

为使得套管可以通过腔镜孔,优选的,所述套管的外径小于或等于5毫米。

进一步的,所述套管的长度为30-50毫米。

与现有技术相比,使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腔镜手术的吸引部件及吸引组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吸引部件,结构简单紧凑,不仅能够实现吸引功能,而且可以用于无损伤的剥离组织或器官,从而有效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

2、本吸引部件,成本低廉,使用方便,且剥离头可以有多种形状构造,以便适用于不同的手术野环境,满足不同术野中剥离组织的需求,实用性更强。

3、本吸引组件中,套管可以对吸引部起到支撑和固定作用,有利于吸引部的稳定安装和固定,便于进行组织的剥离,又便于更换吸引部,使得套管可以重复使用,从而有效降低使用成本。

4、本吸引组件中,吸引部与套管可以方便的实现可拆卸连接,便于吸引部件的安装和更换。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现有吸引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提供的第一种吸引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提供的第二种吸引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提供的第三种吸引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提供的第四种吸引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提供的第五种吸引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提供的第六种吸引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提供的第一种吸引组件中,套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提供的第一种吸引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说明

现有吸引头101、

吸引部201、吸引通道202、剥离头203、通孔204、连接部205、第二连接部206、

套管301、第一连接部302、第三连接部30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请参阅图2-图8,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用于腔镜手术的吸引部件,包括杆状结构的吸引部201,所述吸引部201内设置有吸引通道202,且所述吸引通道202贯穿吸引部201的两端,以便实现吸引功能;吸引部201的一端设置有剥离头203,吸引部201的另一端用于连通吸引装置。在本实施例中,吸引部201的一端可以连通吸引装置,在实际使用时,吸引装置所产生的吸力可以经由吸引通道202传递到所述剥离头203处实现吸引功能;在需要剥离组织时,不仅可以利用剥离头203直接接触组织,从而利用剥离头203与组织之间的摩擦力分离或暴露组织,而且可以有效避免损伤组织,并可以有效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

可以理解,所述吸引部201可以圆杆状结构或方杆状结构;所述吸引装置用于提供吸引动力,可以采用技术中常用的吸引装置,这里不再赘述。

如图2-图8所示,在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剥离头203包裹所述吸引部201的一端,且所述吸引通道202的一端位于所述剥离头203内;利用剥离头203完全包裹吸引部201的一端,可以有效避免吸引部201的端部直接接触组织,从而达到保护组织不受损伤的目的。

所述剥离头203有多种实施方式,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剥离头203为棉质材料或无纺布制成,如图2-图7所示;一方面,棉质材料和无纺布质地柔软,并在接触组织时,与组织之间具有一定的摩擦力,从而可以利用剥离头203剥离组织,且不会造成组织的损伤;另一方面,由于棉质材料和无纺布都具有孔隙,在吸引力作用下,外部的烟雾、冲洗液、血液或组织液等可以经由所述孔隙穿过剥离头203并顺利进入吸引通道202中,从而实现吸引功能。

如图8所示,在另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剥离头203采用硅胶或橡胶制成,且所述剥离头203设置有若干通孔204,所述通孔204分别与所述吸引通道202相连通;硅胶和橡胶质地较软,作为剥离头203时,不会损伤被剥离的组织,但硅胶和橡胶不具有透水和透气性能,故通过开设若干通孔204,使得吸引通道202与外界相连通,从而可以有效实现吸引功能;可以理解,所述通孔204的数目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而定,这里不再赘述。

可以理解,所述剥离头203有多种形状结构,作为优选,所述剥离头203可以为球形、椭球形、圆杆形或圆台形结构。以便适用于不同的场合,满足不同场合中剥离组织的需求;作为一种举例,所述剥离头203采用的球形结构,如图2所示;作为另一种举例,如图3-图5所示,所述剥离头203采用的椭球形结构;作为另一种举例,如图6所示,所述剥离头203采用的圆杆形结构,使得剥离头203更加细长;作为又一种举例,所述剥离头203采用的圆台形结构,如图7所示,使得剥离头203的端部面积更大,以便与被剥离的组织具有更大的接触面积。

作为优选,所述吸引部201可以采用金属、塑料或高分子材料制成。尤其是采用塑料和高分子材料时,吸引部201结构坚韧,不容易损坏,且具有一定的弹性,不便操作,尤其是便于进行组织分离操作;吸引部201还可以采用金属制成,虽然吸引部201的刚度较大,使用过程中不会变形,但作为一次性耗材,成本相对较高,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

在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吸引部201的另一端设置有连接部205,所述连接部205用于可拆卸的连接吸引装置。如连接吸引装置或与吸引装置相连通的吸引管等,以便利用吸引装置产生吸引动力,而采用可拆卸的方式进行连接,有利于吸引部201的安装和更换过程更方便。

作为优选,所述连接部205可以为内螺纹、外螺纹或设置于吸引部201的锥形外侧面;可以理解,所述吸引装置或与吸引装置相连通的吸引管设置与所述连接部205相适配的部件,以便实现可拆卸连接;作为一种举例,如图2或图3所示,所述连接部205可以为外螺纹,所述吸引装置或与吸引装置相连通的吸引管设置有与所述外螺纹相适配的内螺纹;可以理解,所述连接部205采用内螺纹时也具有相同的效果;作为另一种举例,所述连接部205可以为设置于吸引部201的锥形外侧面,如图4所示,在进行连接时,将连接部205的一端插入吸引装置或与吸引装置相连通的吸引管中,实现连通,利用锥形外侧面,可以使得连接更牢靠,使用过程中不容易脱落。

实施例2

本实施例2提供了一种吸引组件,包括套管301和实施例1中所述的吸引部件,所述吸引部201可拆卸的固定于所述套管301的一端,并与套管301相连通,套管301的另一端用于连接吸引装置,如图9及图10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套管301可以起到支撑和固定的效果,有利于吸引部201的稳定安装和固定,既便于进行组织的剥离,又便于更换吸引部201,使得套管301可以重复使用,从而有效降低使用成本。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吸引部件可以作为一次性耗材,而所述套管301可以重复使用,为降低成本,此时,所述吸引部件可以优先采用塑料或高分子材料制成,而所述套管301可以优先采用金属管;一方面,金属管具有足够的刚度,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发生变形,从而稳定、牢靠的支撑和固定吸引部件,另一方面,便于对套管301进行高温消毒,使得套管301可以重复、循环使用,降低成本,且有利于防止交叉感染。

作为优选,所述套管301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连接部302,所述吸引部201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连接部302相适配的第二连接部206,通过第一连接部302与第二连接部206的配合实现可拆卸连接,以便吸引部件的快速安装和更换。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连接部302可以为外螺纹,所述第二连接部206为与所述外螺纹相适配的内螺纹;作为另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连接部302也可以为内螺纹,所述第二连接部206为与所述内螺纹相适配的外螺纹,如图10所示;作为又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连接部302与第二连接部206为相互适配的锥形面,以便实现可拆卸连接。

为便于连接吸引装置或与吸引装置相连通的吸引管,在更完善的方案中,所述套管301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三连接部303,所述第三连接部303与吸引装置或与吸引装置相连通的吸引管上的连接部205件相适配,以便实现可以拆卸连接;作为优选,所述第三连接部303可以为内螺纹、外螺纹或设置于套管301的锥形外侧面;作为一种举例,如图9或图10所示,所述第三连接部303可以为外螺纹,所述吸引装置或与吸引装置相连通的吸引管设置有与所述外螺纹相适配的内螺纹;可以理解,所述第三连接部303采用内螺纹时也具有相同的效果;作为另一种举例,所述第三连接部303也可以为设置于套管301的锥形外侧面,在进行连接时,将套管301的一端插入吸引装置或与吸引装置相连通的吸引管中实现连通,而利用锥形外侧面,可以使得连接更牢靠,防止使用过程中脱落。

可以理解,在本实施例中,为使得套管301可以通过腔镜孔,作为优选,所述套管301的外径小于或等于5毫米,而套管301及吸引部件的长度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而定,作为优选,所述套管301的长度可以优先设置为30-50厘米。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