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刻度功能的导尿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166641发布日期:2021-03-05 18:19阅读:197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有刻度功能的导尿管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带有刻度功能的导尿管。


背景技术:

2.导尿手术是临床诊疗中常用的诊疗技术之一,导尿手术应用于尿液采样、尿道手术后康复治疗以及排尿系统疾病等治疗有着非常好的治疗手段,但是导尿管在使用过程中仍旧存在以下技术缺陷:一是导尿管与健康尿道发生摩擦,容易造成健康尿道皮肤破损进而引发感染;二是输尿管术后康复过程中需要给药或者清洗但是现有导尿管不具有这样的功能,所以需要将输尿管从患者体内抽出,给药后再将导尿管送入患者体内,这种方式不仅会给患者带来不适感,更会增加尿路感染几率,给患者带来痛楚;三是输尿管术后尿道皮肤未完全修复时,尿道皮肤会出血,此时若是能够对尿道皮肤进行物理性止血,有利于尿道伤口愈合。
3.公开号为cn201001108110u的中国专利中公开了一种导尿管,该专利包括一端为开口端另一端为封闭端的导尿管体及设于所述导尿管体内的导丝,所述导尿管体封闭端设有侧孔;所述导丝的内端设于所述导尿管体内部,所述导丝的外端经所述导尿管体开口端伸出至导尿管体外部;所述导丝的内端设有球状凸球部,所述导丝上还套设有固定套,所述导尿管体内壁还同轴固定有环形网状的挡环;该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导丝伸入导尿管体并插入尿道时,可以保持直线型进入,而当需要弯曲时,只需要往前顶导丝使其内凹部露出,而由于内凹部受力后比导丝其余位置更易弯曲,从而实现了弯曲部位可控,同时导丝弯曲比现有的直线型导尿管管体更容易,不会给病人带来不适。但是该专利并未对上述三个技术问题进行详述。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有刻度功能的导尿管,以上述技术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带有刻度功能的导尿管,所述导尿管包括第一管道、第二管道和若干橡皮囊,所述橡皮囊固定连接在第二管道外壁上,所述第二管道同轴固定套设在第一管道上,所述第二管道两端分别与第一管道密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管道上设置有刻度线;所述第一管道位于体内一端内部同轴设置有环形挡块,环形挡块对导丝起到支撑作用,便于导丝将导尿管送到体内,所述第一管道位于体外一端内壁上设置有密封塞;所述第二管道上开设有若干排给药孔,每排所述给药孔位于相邻橡皮囊之间的空隙;所述橡皮囊与充气管连接,所述充气管远离橡皮囊端设置密封塞。
7.作为一种优选方案,上述第二管道内部设置有四块隔板a,每块上述隔板a靠近给药管的一端与第二管道密封连接,每块上述隔板a远离给药管一端与第二管道不接触,每块上述隔板a的两个侧端分别与第二管道内壁和第一管道外壁紧密连接,四块上述隔板a所在虚拟平面十字相交,四块上述隔板a将第二管道内腔均分成四个区域,每块上述隔板a 与第
二管道连接处避开给药孔;
8.作为一种优选方案,上述上述给药管包括总管部、支管部一和支管部二,上述支管部一和支管部二内部各自固定设置有一个隔板b,上述隔板b将支管部一和支管部二内部各自分隔成两个区域,上述支管部一和支管部二分别与第二管道连接,上述隔板b与一块隔板a连接,上述支管部一和支管部二四个区域分别对应第二管道内部四个区域。
9.作为一种优选方案,上述充气管远离橡皮囊端内部设置有内螺纹,上述密封塞包括塞芯、塞头和旋钮,上述塞芯上设置有外螺纹,上述旋钮固连在塞头上,上述塞芯和充气管螺纹连接。
10.作为一种优选方案,上述第二管道包括直管部和弹性囊部,上述弹性囊部位于第二管道远离给药管一端,弹性囊部被药液撑起,能够卡合在膀胱与输尿管接触处,避免药液流入膀胱内部。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2.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二管道和给药孔,实现导尿管具有给药和供给洗液的功能,通过在设置块隔板a将第二管道内腔均匀分成四份,再通过在总管部内设置均布网板和在支管内部设置隔板b将注入到总管部的药液均分成四份,最后通过隔板a和隔板b连接后,将支管中四个区域一一对应第二管道中四个区域实现将药液均匀分散给第二管道中的四个区域,由于药液均分布在第二管道内腔中所以能够确保处于不同高度的给药孔流出药液量大致平衡,实现均衡给药。
13.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第二管道位于患者体内一端设置弹性囊,弹性囊被药液撑大,能够阻挡药液或者洗液进入膀胱,既避免药液浪费,又避免药液对膀胱可能产生的危害。
14.3.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橡皮囊和充气管,橡皮囊充满气体后会鼓起,鼓起后的橡皮囊能够与尿道皮肤接触并且利用其膨胀的体积对尿道皮肤起到一定的压迫,从而实现压迫止血。
附图说明
15.图1为一种带有刻度功能的导尿管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一种带有刻度功能的导尿管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导尿管正视图;
18.图4为第二管道和给药管连接关系结构示意图;
19.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给药管和第二管道连接结构示意图连接结构示意图;
20.图6为密封塞结构示意图。
21.图中:1、第一管道;2、第二管道;201、直管部;202、弹性囊部;3、橡皮囊;4、环形挡块;5、密封塞;501、塞芯;502、塞头;503、旋钮;6、给药孔;7、充气管;8、给药管;801、总管部;802、支管部一;803、支管部二;9、隔板a;10、均布网板;11、隔板b。
具体实施方式
22.请参阅图1~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带有刻度功能的导尿管,导尿管包括第一管道1、第二管道2和若干橡皮囊3,橡皮囊3固定连接在第二管道2外壁上,第二管道2 同
轴固定套设在第一管道1上,第二管道2两端分别与第一管道1密封固定连接;第一管道1上设置有刻度线;第一管道1位于体内一端内部同轴设置有环形挡块4,第一管道1 位于体外一端内壁上设置有密封塞5;第二管道2包括直管部201和弹性囊部202,弹性囊部202位于第二管道2远离给药管8一端,第二管道直管部上开设有若干排给药孔6,每排给药孔6位于相邻橡皮囊3之间的空隙;橡皮囊3与充气管7连接,充气管7远离橡皮囊3端设置密封塞5,充气管7远离橡皮囊3端内部设置有内螺纹,密封塞5包括塞芯 501、塞头502和旋钮503,塞芯501上设置有外螺纹,旋钮503固连在塞头502上,塞芯 501和充气管7螺纹连接;第二管道2位于体外一端与给药管8连接。
23.第二管道2内部设置有四块沿径向均匀分布的隔板a9,每块隔板a9靠近给药管8的一端与第二管道2密封连接,每块隔板a9远离给药管8一端与第二管道2不接触,每块隔板a9的两个侧端分别与第二管道2内壁和第一管道1外壁紧密连接,四块隔板a9所在虚拟平面十字相交,四块隔板a9将第二管道2内腔均分成四个区域,每块隔板a9与第二管道2连接处避开给药孔6,给药管8包括总管部801、支管部一802和支管部二803,总管部801同轴固连有均布网板10,支管部一802和支管部二803内部各自沿轴向固定设置有一个隔板b11,隔板b11将支管部一802和支管部二803内部各自分隔成两个区域,支管部一802和支管部二803分别与第二管道2连接,隔板b11与一块隔板a9连接,支管部一802和支管部二803内四个区域分别对应第二管道2内部四个区域。
24.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
25.给药原理:给药前,先将病人膀胱内尿液排尽,并且将橡皮囊3中的气体排尽;然后提起总管部801,确保总管部801和支管部处于竖直状态,然后使用注射器刺穿橡胶塞向总管部801注入药液,药液在均布网板10的阻挡下均匀向下流至支管一和支管二中,并且在支管一和支管二中分别被隔板b11分成两股。然四股药液分别进入第二管道2中的被隔板a9分隔的四个区域中,并通过给药孔6喷射至尿道皮肤上,四股药液最后汇集在弹性囊处,并且利用液压将弹性囊撑开,阻隔药液涌向膀胱内部。其中药液从给药孔6溢出方式主要包括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此时药液并未充满整个第二管道2内墙,此时弹性囊还未打开,此时药液主要是通过缓缓溢出的方式渗出,此时弹性囊虽未打开,但是由于药液渗出缓慢,药液在重力作用下,不会倒流入膀胱中;第二阶段中药液充满整个第二管道2内腔,并且产生一定压力,该压力将弹性囊部202打开,此时药液从给药孔6中喷射出,由于弹性囊部202的阻挡,药液不会喷入膀胱中。第三阶段中第二管道2中剩余药液缓慢渗出给药孔6。其中,隔板a9主要在第一阶段和第三阶段起作用。
26.止血原理:通过注射器或者气囊向充气管7中注入气体,一边注入气体,一边关注血流情况,若血流无明显变化,此时可继续缓慢注入气体,如此操作,直至血流量明显减少时,停止注入气体。
27.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