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患者手臂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219795发布日期:2020-12-08 15:01阅读:123来源:国知局
手术患者手臂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手术患者手臂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手术室内使用的手术床附带有手臂放置板,呈“八”字形向手术床两侧伸出,手术时患者平躺于手术床上将手臂置于其上,存在如下弊端,一是麻醉后手术患者上臂肌肉松弛,无法平稳有效置于手臂放置板上,需要护士用纱布或绷带捆绑固定,增加了护士工作量;二是手术患者存在年龄、体格等个体差异,上肢较小或较大患者可能出现不适配的问题,虽然目前有可伸缩手臂放置板的技术方案公布,也仅仅在一定程度改善了这个问题;三是伸向手术床外的手臂放置板加大手术医生与手术床之间的距离,阻挡了医生的工作空间,增加了操作难度。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限制了手术操作的正常开展。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手术患者手臂固定装置,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操作简单、手臂易固定、宽度和位置可调节以适应于不同患者、置于手术床面而不影响医生操作的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手术患者手臂固定装置主要包括左梯形柱体、右梯形柱体和与之连接的左背板、右背板。

上述手术患者手臂固定装置,右梯形柱体内开设有右“u”形槽,下方为平面结构的右梯形柱体底面,内侧为与其垂直的右梯形柱体内面,外侧则为与右梯形柱体底面成锐角相交的右梯形柱体外面。

上述手术患者手臂固定装置,右梯形柱体内面上至少设置二支固定绑带,固定绑带末端安装有粘贴钩面,右梯形柱体外面对应水平位置上至少安装二支粘贴毛面。

上述手术患者手臂固定装置,右梯形柱体底面内缘以合适角度保持右梯形柱体向右足外侧倾斜与右背板连接固定。

上述手术患者手臂固定装置,左梯形柱体内开设有左“u”形槽,下方为平面结构的左梯形柱体底面,内侧为与其垂直的左梯形柱体内面,外侧则为与左梯形柱体底面呈锐角相交的左梯形柱体外面。

上述手术患者手臂固定装置,左梯形柱体内面上至少设置二支固定绑带,固定绑带末端安装有粘贴钩面,左梯形柱体外面对应水平位置上至少安装二支粘贴毛面。

上述手术患者手臂固定装置,左梯形柱体底面内缘以合适角度保持左梯形柱体向左足外侧倾斜与左背板连接固定。

上述手术患者手臂固定装置,右背板内设置有右背板内置暗槽,左背板内端置于右背板内置暗槽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左梯形柱体和右梯形柱体置于手术床面上,左梯形柱体底面和右梯形柱体底面采用平面设计可稳定放置于手术床上。左梯形柱体内面、右梯形柱体内面分别与左梯形柱体底面、右梯形柱体底面垂直的设计方案有利于减少左梯形柱体、右梯形柱体与患者躯干之间的距离,并避免其凸出到手术床面以外。左梯形柱体外面、右梯形柱体外面分别与左梯形柱体底面、右梯形柱体底面成锐角相交,减少其上凸结构,利于手术操作,并有益于结构放置稳定。左梯形柱体、右梯形柱体内分别开设有左“u”形槽、右“u”形槽分别容纳左手臂、右手臂,并可灵活调整位置选择容纳上臂、肘关节或前臂等不同结构。左梯形柱体内面、右梯形柱体内面至少安装2支固定绑带,并通过其末端的粘贴钩面分别与左梯形柱体外面、右梯形柱体外面对应位置安装的粘贴毛面连接,方便固定患者上臂。左背板内端置于右背板内置暗槽内,左右滑动可调节左梯形柱体与右侧梯形柱体之间的距离,利于适配于不同体格的患者。整个手术患者手臂固定装置可置于手术床面上不同位置有利于适用不同高度的手术患者和手术要求。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示意图;

图中1.右梯形柱体内面,2.右背板,3.右背板内置暗槽,4.左“u”形槽,5.左梯形柱体外面,6.粘贴毛面,7.右梯形柱体外面,8.右梯形柱体,9.右“u”形槽,10.右梯形柱体底面,11.固定绑带,12.粘贴钩面,13.左背板,14.左梯形柱体内面,15.左梯形柱体底面,16.左梯形柱体。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与工作过程如下

工作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将手术患者手臂固定装置置于手术床面上适当的位置,左背板13内端置于右背板2内开设的右背板内置暗槽3内,滑动左背板13调节左梯形柱体16与右梯形柱体8的间距与患者体格宽度相适应。手术患者背部平卧在左背板13、右背板2之上,在患者背部与床面间上下移动左背板13和右背板2的位置与患者体格高度相适应。左梯形柱体底面15、右梯形柱体底面10呈平面放置于手术床上,左梯形柱体内面14、右梯形柱体内面1垂直于床面与患者躯干左、右侧相贴,左梯形柱体外面5、右梯形柱体外面7成锐角分别与左梯形柱体底面15、右梯形柱体底面10相交。左手臂、右手臂分别置于左梯形柱体16、右梯形柱体8内开设的左“u”形槽4、右“u”形槽9内,并通过固定绑带11末端的粘贴钩面12连接粘贴毛面6对手臂进行固定。



技术特征:

1.手术患者手臂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结构主要包括左梯形柱体(16)、右梯形柱体(8)和分别与之连接的左背板(13)、右背板(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术患者手臂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右梯形柱体(8)内开设有右“u”形槽(9),右梯形柱体底面(10)置于手术床面,右梯形柱体内面(1)与其垂直,右梯形柱体外面(7)与其成锐角相交。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术患者手臂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右梯形柱体内面(1)上至少设置二支固定绑带(11),固定绑带末端安装有粘贴钩面(12),右梯形柱体外面(7)对应水平位置上至少安装二支粘贴毛面(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术患者手臂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右梯形柱体底面(10)内缘以合适角度保持右梯形柱体(8)向右足外侧倾斜与右背板(2)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术患者手臂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左梯形柱体(16)内开设有左“u”形槽(4),左梯形柱体底面(15)置于手术床面,左梯形柱体内面(14)与其垂直,左梯形柱体外面(5)与其成锐角相交。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术患者手臂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左梯形柱体内面(14)上至少设置二支固定绑带(11),固定绑带末端安装有粘贴钩面(12),左梯形柱体外面(5)对应水平位置上至少安装二支粘贴毛面(6)。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术患者手臂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左梯形柱体底面(15)内缘以合适角度保持左梯形柱体(16)向左足外侧倾斜与左背板(13)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术患者手臂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右背板(2)内设置有右背板内置暗槽(3)。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术患者手臂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左背板(13)内端置于右背板内置暗槽内(3)。


技术总结
手术患者手臂固定装置,主要包括左梯形柱体、右梯形柱体和与之连接的左背板、右背板等结构置于手术床上,左梯形柱体、右梯形柱体内开设有左“U”形槽、右“U”形槽容纳左、右臂,并通过固定绑带固定。左背板通过在右背板内置暗槽内滑动调节左梯形柱体、右梯形柱体间的距离,以及左背板、右背板在手术床面与患者背部之间上、下移动位置,来适应不同体格的患者。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操作简单、手臂易固定、宽度和位置可调节以适应于不同患者、置于手术床面而不影响医生操作的技术方案,解决了的如何有效固定手术患者手臂的技术问题,且不对手术过程产生不利影响,有效保障了手术的顺利开展和医疗安全。

技术研发人员:罗安凤;陈玥;杨晶;贺晓丽;罗爱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三峡大学附属仁和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0.02.15
技术公布日:2020.12.0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