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漏型大便引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085764发布日期:2020-11-27 10:51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漏型大便引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护理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防漏型大便引流装置。



背景技术:

一些老年人或瘫痪、危急重症、肛门直肠疾病、手术后患者等可能会出现大便失禁的现象,即由于其肛门括约肌松弛、大便控制功能不全或卧床不能自理等,导致大便不自主地溢出肛门。而且由于其多为稀水样便,如不及时处理,患者肛门周围容易发生皮肤炎性反映,甚至可能引起肛门周边皮肤溃疡、坏死;同时也会造成被服污染及室内环境恶化,加重患者的痛苦。

现有的大便引流器,通常由引流管和用于承接大便的引流袋组成。在引流管的头部具有气囊,气囊插入肛门后进行充气膨胀,从而将引流管固定在肛管中而不会滑出。当大便呈稀水样状态时,仍然容易从气囊与肛门的接触面流溢出,造成被服污染,加重护理人员更换被服的工作负担。而且仅仅通过气囊难以实现较好的固定效果,当患者翻身等动作时,一旦拉扯到引流管,更容易发生大便的泄露溢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漏型大便引流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大便泄露溢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防漏型大便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引流管主体,所述引流管主体的顶端面开设有引流口,所述引流管主体的底部端面开设有排污口,所述引流口与所述排污口通过设置于所述引流管主体内部的排污管道相连通;所述引流管主体的上端设置有气囊,下方设置有充气口,在所述引流管主体的管壁内部、平行于所述排污管道设置有充气管道,所述充气管道的上端与所述气囊相连通,下端连通至所述充气口;设置于所述引流管主体中部的肛门塞,所述肛门塞呈喇叭口型,环状包围于所述引流管主体的外侧,所述肛门塞的直径自靠近所述引流口的一侧向远离所述引流口的一侧逐渐增大;所述肛门塞可相对于所述引流管主体进行上下滑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肛门塞由软质硅胶材料制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还包括自锁塞。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自锁塞的整体为直径从小到大的圆台形,且一侧开设有c型槽,所述c型槽的开口直径与所述引流管主体的外径相匹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在所述引流管主体的管壁内部、平行于所述排污管道还设置有注水管道,所述注水管道的一端为斜孔,与所述排污管道的顶部相连通,所述注水管道的另一端为注水口,开设于所述引流管主体的下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气囊为漏斗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一种防漏型大便引流装置,大便可以通过引流管内部的排污腔流出患者体外,由引流袋或者便盆等装置进行承接,在引流管的头部设有气囊,在引流管的管壁内部具有充气管,充气管的一端连接气囊,另一端连通外部大气源,将引流管头部插入患者肛管内部后,通过充气口向气囊充气,进行引流管的固定;在引流管中部,增设一个呈喇叭口状的肛门塞,将肛门塞上缘向肛门方向塞入,可以实现肛门处的密封,防止大便泄露;肛门塞可相对于引流管本体前后滑动,进行位置调节,从而适应不同患者(肛管长度、宽度不同);肛门塞移动到适合患者的位置后,通过自锁塞进行位置固定;引流管内部还可以设有一根注水管,一端出口位于引流管上部,另一端位于体外,可通过注水口向管内注水,从而对引流管内部进行冲洗清洁;气囊充气后可以呈漏斗状,更有利于实现引流。本实用新型的防漏型大便引流装置,设计简单,操作方便快捷,同时对人体不会造成伤害,固定牢固不会发生侧漏情况,更加的高效卫生。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防漏型大便引流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防漏型大便引流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防漏型大便引流装置的自锁塞结构示意图。

图中:1-引流管主体;2-引流口;3-排污口;4-排污管道;5-气囊;6-充气口;7-充气管道;8-肛门塞;9-自锁塞;10-c型槽;11-注水管道;12-斜孔;13-注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防漏型大便引流装置,包括引流管主体1,所述引流管主体1的顶端面开设有引流口2,所述引流管主体1的底部端面开设有排污口3,所述引流口2与所述排污口3通过设置于所述引流管主体1内部的排污管道4相连通,用于对患者体内的大便进行引流以排出体外。所述排污口3可以连接引流袋或者便盆等装置,对大便进行承接。所述引流管主体1的上端还设置有气囊5,下方设置有充气口6,在所述引流管主体1的管壁内部,平行于所述排污管道4设置有充气管道7,所述充气管道7的上端与所述气囊5相连通,下端则连通至所述充气口6,所述充气口6与外部气源相连通,从而可以向所述气囊5中进行充气。在将所述引流管主体1的上部从患者的肛门部插入直肠以后,对所述气囊5进行充气操作,所述气囊5体积膨大,从而使得所述引流管主体1的上部停留在患者体内而不会滑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防漏型大便引流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引流管主体1中部的肛门塞8。所述肛门塞8呈喇叭口型,环状包围于所述引流管主体1的外侧,其直径自靠近所述引流口2的一侧向远离所述引流口2的一侧逐渐增大。所述肛门塞8可相对于所述引流管主体1进行上下滑动,当所述引流管主体1的上部插入患者体内后,可调节所述肛门塞8的位置,将所述肛门塞8的上缘向患者肛门部塞入,从而对所述引流管主体1与患者肛门之间接触面的间隙起到密封作用。所述肛门塞8的不同直径区域和位置调节范围可以满足各个肛管长度、宽度不同的患者的需要。

所述肛门塞8可以由软质硅胶材料制成,从而保护肛门不被持续扩张而导致括约肌松弛。

如图3所示,所述防漏型大便引流装置还可以包括一个自锁塞9,所述自锁塞9的整体为直径从小到大的圆台形,且一侧开设有c型槽10。所述c型槽10的开口直径与所述引流管主体1的外径相匹配,当所述肛门塞8被塞入到合适位置后,将所述自锁塞9通过所述c型槽10卡入所述引流管主体1,然后滑动至所述肛门塞8的喇叭口内,对所述肛门塞8进行位置固定和锁紧。

所述防漏型大便引流装置还包括注水清洁结构。在所述引流管主体1的管壁内部,平行于所述排污管道4还设置有注水管道11,所述注水管道11的一端为斜孔12,与所述排污管道4的顶部相连通;所述注水管道11的另一端为注水口13,开设于所述引流管主体1的下部,可连接外部水源。通过所述注水口13向所述注水管道11内注水,从而可以对对所述排污管道4的内部进行冲洗清洁。

所述气囊5可以设计成漏斗状,如图1所示。所述气囊5在充气后呈漏斗状,在体内的贴合性更高,更有利于实现对大便的引流。

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

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