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术电钩刀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717060发布日期:2020-10-30 21:32阅读:97来源:国知局
一种手术电钩刀头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术医疗器械,特别指一种外科手术电钩刀头。



背景技术:

手术电刀是外科医生实施外科手术最常用的医疗器械之一,术者执刀实施手术时,整个电刀与患者机体组织平面形成45°~60°的夹角。目前术中常用的电刀刀头类似于长方体,前端为圆弧形,使用时刀刃与患者机体组织形成线接触,这在操作时极易产生组织切割深度不同的问题,术者稍有不慎,就会出现刀面倾斜,造成刀面不在同一平面上切割,误伤切割面深部的重要组织,特别是在骨骼化手术中,现有的手术刀头很容易误伤血管、胆管等,在进行较精巧细小组织的切割时此类风险更大,问题更突出。此外,现有的电刀刀头功能单一,手术过程中必须频繁更换不同形状的刀头才能满足需要,这不仅延长了手术时间,也增大了手术的风险。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外形独特,功能先进,多工作面,手术时操作性、时效性及安全性更高的手术电钩刀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形状独特,同时具有多个工作点和工作面,且手术时刀头与患者机体组织表面的接触面可大可小,在做手术时分离效果以及电凝效果更好,操作性、时效性及安全性更高的手术电钩刀头。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由如下结构来实现:一种手术电钩刀头,包括第一工作段(1)、第二工作段(2)、尾部(3),所述第一工作段(1)和第二工作段(2)、尾部(3)依次按一定角度固定连接成一个整体;

所述第一工作段(1)长度为4~5mm,前端部呈“犁”形,这一形状使前端部背面与切割组织平面形成面与面的接触,便于将精细组织从另一组织平面提拉分离开,从而进行电切,同时对于一些组织可起到电凝作用;所述第一工作段(1)的背面延长度方向向外鼓起一个弧形,这一形状使第一工作段(1)在手术过程中与患者机体组织的接触面积较小,有效避免在电切、电凝的过程中损伤周围其它组织;

所述第二工作段(2)长度为3~5mm,与尾部(3)之间的夹角为40°~50°,这便于术者观察手术部位,达到良好的视觉效果;

所述第一工作段(1)和第二工作段(2)设置为“v”字形,两工作段之间的夹角为100°~110°,所述第一工作段(1)与尾部(3)平行线的夹角为20°~40°,这一角度便于术者分离组织,对一些出血点进行精细电凝,同时有利于避免外侧面圆弧处接触到所要分离组织的后方,误伤周围其他组织,对于一些无法钝性分离的组织,术者可利用这样的结构打开一个平面,用前端电切或者钝性分离,从而进行精细解剖且时效性更好;所述第一工作段(1)和第二工作段(2)位于“v”字形的外侧面呈“棱”形,“棱”形边缘设置为圆角,这一形状能起到钝性分离和刮的作用,在手术过程中,避免使一些纤细、质软的组织因推、刮、剥而破裂。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手术电钩刀头的前端和外侧面,可电凝或者电切机体组织,并能对组织进行钝性分离,进行刮的操作,从而形成多个工作面,与传统刀头头部相比,接触组织的表面积更大,手术时的电凝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图1手术电钩刀头侧视图;

图2手术电钩刀头内侧形状示意图;

图3手术电钩刀头外侧形状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不能以下述实施例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一种手术电钩刀头,如图1、图2、图3所示,包括第一工作段1、第二工作段2、尾部3,所述第一工作段1和第二工作段2、尾部3依次按一定角度固定连接成一个整体;

所述第一工作段1长度为5mm,前端部呈“犁”形,这一形状使前端部背面与切割组织平面形成面与面的接触,便于将精细组织从另一组织平面提拉分离开,从而进行电切,同时对于一些组织可起到电凝作用;所述第一工作段1的背面延长度方向向外鼓起一个弧形,这一形状使第一工作段1在手术过程中与患者机体组织的接触面积较小,有效避免在电切、电凝的过程中损伤周围其它组织;

所述第二工作段2长度为4mm,与尾部3之间的夹角为45°,这便于术者观察手术部位,达到良好的视觉效果;

所述第一工作段1和第二工作段2设置为“v”字形,两工作段之间的夹角为105°,所述第一工作段1与尾部3平行线的夹角为30°,这一角度便于术者分离组织,对一些出血点进行精细电凝,同时有利于避免外侧面圆弧处接触到所要分离组织的后方,误伤周围其他组织,对于一些无法钝性分离的组织,术者可利用这样的结构打开一个平面,用前端电切或者钝性分离,从而进行精细解剖且时效性更好;所述第一工作段1和第二工作段2位于“v”字形的外侧面呈“棱”形,“棱”形边缘设置为圆角,这一形状能起到钝性分离和刮的作用,在手术过程中,避免使一些纤细、质软的组织因推、刮、剥而破裂。

本实用新型所述手术电钩刀头的前端和外侧面,可电凝或者电切机体组织,并能对组织进行钝性分离,进行刮的操作,从而形成多个工作面,与传统刀头头部相比,接触组织的表面积更大,手术时的电凝效果更好。



技术特征:

1.一种手术电钩刀头,包括第一工作段(1)、第二工作段(2)、尾部(3),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工作段(1)和第二工作段(2)、尾部(3)依次按一定角度固定连接成一个整体;所述第一工作段(1)长度为4~5mm,前端部呈“犁”形,背面延长度方向向外鼓起一个弧形;所述第二工作段(2)长度为3~5mm,与尾部(3)之间的夹角为40°~50°;所述第一工作段(1)和第二工作段(2)设置为“v”字形,两工作段之间的夹角为100°~110°,所述第一工作段(1)与尾部(3)平行线的夹角为20°~40°;所述第一工作段(1)和第二工作段(2)位于“v”字形的外侧面呈“棱”形,“棱”形边缘设置为圆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术电钩刀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工作段(1)长度为5mm,所述第二工作段(2)长度为4mm。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手术电钩刀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工作段(1)和第二工作段(2)之间的夹角为105°,所述第一工作段(1)与尾部(3)平行线的夹角为30°,所述第二工作段(2)与尾部(3)之间的夹角为45°。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手术电钩刀头,包括第一工作段、第二工作段、尾部,三者依次按一定角度固定连接成一个整体,第一工作段的前端部呈“犁”形,其背面延长度方向向外鼓起一个弧形,第二工作段与尾部之间的夹角为40°~50°,第一工作段和第二工作段设置为“V”字形,二者之间的夹角为100°~110°,第一工作段与尾部平行线的夹角为20°~40°,两工作段位于“V”字形的外侧面呈“棱”形,“棱”形边缘设置为圆角。上述手术电钩刀头形状独特,具有多个工作点和工作面,手术时刀头与患者机体组织表面的接触面可大可小,分离效果和电凝效果更好,操作性、时效性、安全性更高。

技术研发人员:任建军;肖瑞;杨瑞凤;周江;杨景瑞;王璐;王家兴;张乾;张小冬;刘少杰;温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任建军
技术研发日:2020.03.04
技术公布日:2020.10.3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