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创伤骨科用固定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784018发布日期:2020-11-03 23:46阅读:65来源:国知局
一种创伤骨科用固定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创伤骨科用固定架,属于医疗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骨折是指骨结构的连续性完全或部分断裂,多见于儿童及老年人,中青年人也时有发生。病人常为—个部位骨折,少数为多发性骨折,经及时恰当处理,多数病人能恢复原来的功能,少数病人可遗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

当患者的腿部受到伤害时,为了减少这些后遗症的遗留,尤其对于开放性骨折,为了减少皮肤软组织及深部感染的机率,进而防止患者下肢肢体的骨骼在恢复时发生力线异常,以及下肢力线调整困难,但是现有的腿部骨科固定架只能进行前后的弯折,当不同的患者需要使用固定架时,由于不同患者的腿部粗细不同,所以固定架无法有效的贴合患者的腿部,进而会导致固定架固定的不牢固,以及下肢力线调整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腿部骨科固定架只能进行前后的弯折,当不同的患者需要使用固定架时,由于不同患者的腿部粗细不同,骨折类型不同,进而会导致固定架固定的不牢固,以及下肢力线的异常,侧方以及前后成角,提供一种创伤骨科用固定架。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一种创伤骨科用固定架,包括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下端通过转动机构转动连接有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卡接机构,所述卡接机构的表面上固定连接有调节机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转动机构包括圆形筒,所述圆形筒固定连接在第一支撑杆的下端,所述圆形筒的内部卡接有圆球,所述圆形筒的两侧侧壁上对称开设有插槽,所述插槽的内部插接有固定螺栓,所述圆球的两侧表面上分别开设有对称设置的多个螺纹孔,所述固定螺栓与螺纹孔相对应,所述圆球的下端与第二支撑杆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卡接机构包括半圆环,两个所述半圆环的中心处固定连接在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的表面上,两个所述半圆环的一端内壁上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弧板,两个所述半圆环的另一端内壁上设置有活动弧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调节机构包括通孔,所述通孔开设置在半圆环远离固定弧板的一端外壁上,所述半圆环靠近通孔的一端表面上固定连接有螺纹筒,所述螺纹筒的内部螺纹连接有调节螺栓,所述调节螺栓的表面上开设有多个固定卡槽,所述螺纹筒的外壁上开设有对称设置的两个活动卡槽,两个所述活动卡槽的内部均滑动连接有活动卡块,两个所述活动卡块固定连接在同一个固定环的内壁上,所述螺纹筒的外壁上螺纹连接有螺纹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调节螺栓穿过通孔与活动弧板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的圆形筒和圆球对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进行连接,使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可以有效的进行多个方向的弯折,然后当第一固定杆和第二固定杆分别与患者的大腿和小腿贴合后,通过固定螺栓与螺纹孔的固定,进而使第一固定杆和第二固定杆只能进行前后的移动,进而使第一固定杆和第二固定杆可以紧密的固定在患者的腿部,有效的防止固定架晃动,进而防止对患者的恢复造成损伤。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a部分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图2中b部分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调节螺栓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支撑杆;2、转动机构;21、圆形筒;22、圆球;23、插槽;24、固定螺栓;25、螺纹孔;3、第二支撑杆;4、卡接机构;41、半圆环;42、固定弧板;43、活动弧板;5、调节机构;51、通孔;52、螺纹筒;53、调节螺栓;54、固定卡槽;55、活动卡槽;56、活动卡块;57、固定环;58、螺纹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创伤骨科用固定架中,包括第一支撑杆1,第一支撑杆1的下端通过转动机构2转动连接有第二支撑杆3,第一支撑杆1和第二支撑杆3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卡接机构4,卡接机构4的表面上固定连接有调节机构5。

转动机构2包括圆形筒21,圆形筒21固定连接在第一支撑杆1的下端,圆形筒21的内部卡接有圆球22,圆形筒21的两侧侧壁上对称开设有插槽23,插槽23的内部插接有固定螺栓24,圆球22的两侧表面上分别开设有对称设置的多个螺纹孔25,固定螺栓24与螺纹孔25相对应,圆球22的下端与第二支撑杆3固定连接,将固定螺栓24插入插槽23内部,通过固定螺栓24与对应的螺纹孔25螺纹连接,进而使第一固定杆1和第二固定杆3收到限位,防止第一固定杆1和第二固定杆3左右晃动,使固定架紧密固定在患者的腿部,进而有效防止固定架晃动对患者的恢复造成影响。

卡接机构4包括半圆环41,两个半圆环41的中心处固定连接在第一支撑杆1和第二支撑杆3的表面上,两个半圆环41的一端内壁上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弧板42,两个半圆环41的另一端内壁上设置有活动弧板43,将第一固定杆1和第二固定杆3上的半圆环41卡接在患者的大腿和小退上,使第一固定杆1和第二固定杆3与大腿和小腿紧密贴合,然后将患者的腿部前端放置在固定弧板42的内部,将患者的腿部后端放置在活动弧板43内部,然后转动调节螺栓53,通过螺纹筒52内部的螺纹带动调节螺栓53带动活动弧板43与患者的腿部紧密贴合。

调节机构5包括通孔51,通孔51开设置在半圆环41远离固定弧板42的一端外壁上,半圆环41靠近通孔51的一端表面上固定连接有螺纹筒52,螺纹筒52的内部螺纹连接有调节螺栓53,调节螺栓53的表面上开设有多个固定卡槽54,螺纹筒52的外壁上开设有对称设置的两个活动卡槽55,两个活动卡槽55的内部均滑动连接有活动卡块56,两个活动卡块56固定连接在同一个固定环57的内壁上,螺纹筒52的外壁上螺纹连接有螺纹环58,转动螺纹环58,通过螺纹筒52外部的螺纹带动固定环57向固定卡槽54靠近,使固定环57带动活动卡块56在活动卡槽55内部滑动,使活动卡块56卡接在固定卡槽55内部,进而对调节螺栓53进行固定,进而有效的对活动弧板43进行固定,进而有效的将第一固定杆1和第二固定杆3固定在患者的腿部。

调节螺栓53穿过通孔51与活动弧板43固定连接。

具体的,使用本实用新型时,首先将第一固定杆1和第二固定杆3上的半圆环41卡接在患者的大腿和小退上,使第一固定杆1和第二固定杆3与大腿和小腿紧密贴合,然后将患者的腿部前端放置在固定弧板42的内部,将患者的腿部后端放置在活动弧板43内部,然后转动调节螺栓53,通过螺纹筒52内部的螺纹带动调节螺栓53带动活动弧板43与患者的腿部紧密贴合,然后转动螺纹环58,通过螺纹筒52外部的螺纹带动固定环57向固定卡槽54靠近,使固定环57带动活动卡块56在活动卡槽55内部滑动,使活动卡块56卡接在固定卡槽55内部,进而对调节螺栓53进行固定,进而有效的对活动弧板43进行固定,进而有效的将第一固定杆1和第二固定杆3固定在患者的腿部,然后将固定螺栓24插入插槽23内部,通过固定螺栓24与对应的螺纹孔25螺纹连接,进而使第一固定杆1和第二固定杆3收到限位,防止第一固定杆1和第二固定杆3左右晃动,使固定架紧密固定在患者的腿部,进而有效防止固定架晃动对患者的恢复造成影响。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