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的鼻胃管插管辅助检测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333826发布日期:2020-12-18 13:39阅读:69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的鼻胃管插管辅助检测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的鼻胃管插管辅助检测用装置。



背景技术:

胃管是在特殊情况下帮助不能经口进食的患者提供必要的水份和食物,以保证病人的营养需要。胃管分口胃管和鼻胃管,一般是聚氨酯或硅胶材料,粗细长短均有不同规格。其中,口胃管长约45cm,是经口插入35~40cm即可;鼻胃管长约105cm,需经鼻孔插入55cm左右,经由咽部,通过食道到达胃部。

鼻胃管应选择质地柔软的材质,这样在插管过程中能有效避免粘膜的损伤,但如果材料偏软、缺乏韧性,鼻胃管插管难度将会大大提高,在鼻胃管涂抹石蜡油之后,插管操作会更加润滑难以控制,也会应插管使病人不适、发生呃逆和食道肌肉紧张,导致插管失败。在插管成功之后,仍需进一步检查鼻胃管是否在胃内,传统的方法主要是用注射器抽吸见墨绿色胃液、注气听气过水声等方法,但是这些方法都会增加病人不适且不易操作、效果不明显、且需额外的设备让操作准备复杂且执行不便。

根据相关研究发现:插鼻胃管的过程中由于鼻胃管过软且韧性不够,加上病人呃逆会引起食道肌肉紧张,会增大插管阻力增加插管难度,导致鼻胃管盘曲在口中,致插管失败。需要一种新的装置,既能保持鼻胃管的柔软度、降低黏膜损伤,又能增加鼻胃管的韧性和硬度来避免鼻胃管出现盘曲而便于发力插管,在完成插管后能即刻完成鼻胃管是否在胃内的检测,而不需额外操作增加病人不适感,使操作更加简便、快捷、有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背景技术困难,提供一种新型的鼻胃管插管辅助检测用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新型的鼻胃管插管辅助检测用装置,包括导丝主体1,其特征是:所述导丝主体1的前端设有检测段2,所述导丝主体1的后端设有操作端5,所述导丝主体1上还设有限位柱4,所述限位柱4前设有可拆卸的长度控制柱3,所述长度控制柱3的沿导丝主体1方向设有缺槽,所述缺槽延伸至其中部位置,所述长度控制柱3通过其缺槽卡入所述导丝主体1进行安装或拆卸。

进一步,所述长度控制柱3外径比鼻胃管插管外径略大、内径与导丝主体1一致,所述长度控制柱3长度为3cm。

进一步,所述长度控制柱3为3/4圆周设计,所述限位柱4与导丝主体1为同心圆设计。

进一步,所述检测段2上设有圆筒状的酸碱度检测涂层或ph试纸层。

进一步,所述导丝主体1由304不锈钢或医用级pe、tpu材质制成。

进一步,所述操作端5设有固定的圆锥形操作手柄,表面设计有凸起浮点。

进一步,所述导丝主体1上设有刻度。

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为:这种新型的鼻胃管插管辅助检测用装置,在护士插鼻胃管的操作过程中能提高鼻胃管的韧性和硬度,亦可降低插管的粘膜损伤,提高了插管的可操作性和成功率,通过ph试纸或酸碱度检测涂层色变情况,能够简单方便的检测鼻胃管是否在胃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鼻胃管插管辅助检测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鼻胃管插管辅助检测用装置的长度控制柱3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导丝主体1,检测段2,长度控制柱3,限位柱4,操作端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同种要素。

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2,一种新型的鼻胃管插管辅助检测用装置,包括导丝主体1、检测段2、长度控制柱3、限位柱4和操作端5,所述导丝主体1的前端设有检测段2,所述导丝主体1的后端设有操作端5,所述导丝主体1上还设有限位柱4,所述限位柱4前设有可拆卸的长度控制柱3,所述长度控制柱3的沿导丝主体1方向设有缺槽,所述缺槽延伸至其中部位置,所述长度控制柱3通过其缺槽卡入所述导丝主体1进行安装或拆卸。

所述导丝主体1长度比鼻胃管插管长18-22cm,直径为鼻胃管插管内径的1/4-1/3,以便于插入鼻胃管插管内,所述导丝主体1由304不锈钢或医用级pe、tpu材质制成,所述导丝主体1上设有刻度。

所述检测段2的前端为圆形,可以防止胃粘膜粘膜划伤,所述检测段2设有3cm长的圆筒状的酸碱度检测涂层或ph试纸层,该涂层伸出鼻胃管外浸入胃液中遇胃酸环境可变色,通过ph试纸或酸碱度检测涂层色变情况评估检测鼻胃管前端是否进入胃内。

所述导丝主体1上设有长度控制柱3和限位柱4,长度控制柱3和限位柱4与导丝主体1滑动连接,所述长度控制柱3为3/4圆周设计,以便于取下,限位柱4与导丝主体1为同心圆设计,限位柱4上设有卡扣,能将限位柱4与导丝主体1卡紧,所述长度控制柱3外径比鼻胃管插管外径略大,内径与导丝主体1一致,所述长度控制柱3长度为3cm,与前端酸碱度检测涂层或用ph试纸层长度相同。

所述操作端5设有固定的操作手柄,所述操作端5操作手柄为圆锥形,表面设计有凸起浮点,在前推或旋转导丝时可增加摩擦力和手操作质感,增强操控性能。

使用时先将导丝主体1插入与鼻胃管插管等长,利用限位柱4的卡扣将限位柱4卡紧,待鼻胃管插入指定长度后,取下长度控制柱3,长度控制柱3起控制前端检测涂层或ph试纸层深入胃内长度作用,继续将导丝主体1推入胃内少许直至被限位柱4卡住,限位柱4起保险柱作用,轻旋操作端5的操作手柄使前端涂层或ph试纸层,使其与胃液充分清润接触后,取出观察色度进行比对评估即可判断。该设计外形简洁,功能清晰,实用性强。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的鼻胃管插管辅助检测用装置,包括导丝主体(1),其特征是:所述导丝主体(1)的前端设有检测段(2),所述导丝主体(1)的后端设有操作端(5),所述导丝主体(1)上还设有限位柱(4),所述限位柱(4)前设有可拆卸的长度控制柱(3),所述长度控制柱(3)的沿导丝主体(1)方向设有缺槽,所述缺槽延伸至其中部位置,所述长度控制柱(3)通过其缺槽卡入所述导丝主体(1)进行安装或拆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的鼻胃管插管辅助检测用装置,其特征是:所述长度控制柱(3)外径比鼻胃管插管外径略大、内径与导丝主体(1)一致,所述长度控制柱(3)长度为3c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的鼻胃管插管辅助检测用装置,其特征是:所述长度控制柱(3)为3/4圆周设计,所述限位柱(4)与导丝主体(1)为同心圆设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的鼻胃管插管辅助检测用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检测段(2)上设有圆筒状的酸碱度检测涂层或ph试纸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的鼻胃管插管辅助检测用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导丝主体(1)由304不锈钢或医用级pe、tpu材质制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的鼻胃管插管辅助检测用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操作端(5)设有固定的圆锥形操作手柄,表面设计有凸起浮点。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的鼻胃管插管辅助检测用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导丝主体(1)上设有刻度。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的鼻胃管插管辅助检测用装置,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包括导丝主体,导丝主体的前端设有检测段,导丝主体的后端设有操作端,导丝主体上还设有限位柱,限位柱前设有可拆卸的长度控制柱,长度控制柱的沿导丝主体方向设有缺槽,缺槽延伸至其中部位置,长度控制柱通过其缺槽卡入导丝主体进行安装或拆卸,这种新型的鼻胃管插管辅助检测用装置,在护士插鼻胃管的操作过程中能提高鼻胃管的韧性和硬度,亦可降低插管的粘膜损伤,提高了插管的可操作性和成功率,通过PH试纸或酸碱度检测涂层色变情况,能够简单方便的检测鼻胃管是否在胃内。

技术研发人员:汤红日;杨光启;谢治梅;张婷尧;莫美娟;蒙昭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黔南民族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技术研发日:2020.03.09
技术公布日:2020.12.1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