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留置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196183发布日期:2021-05-28 10:56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留置针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护用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留置针。



背景技术:

留置针的使用能减少患者因反复静脉穿刺而造成的痛苦及恐惧感,便于临床用药,急、危重患者的抢救用药,减轻护士的工作量,因而留置针在临床广泛应用。现有留置针包括y接口、针管、延长管、持针柄以及肝素帽等结构,y接口与针管、延长管之间通过嵌入式插合方式连接,使用过程中,医护人员会将针管穿刺患者身体部位上的浅静脉,再在穿刺部位用胶布或单布覆盖针管以及延长管,但是当患者发生移动时,y接口与针管、延长管之间的连接处仍然会发生松动或者脱开,一旦发生这种情况,医护人员无法察觉,然而会造成患者额外失血或输入的液体未进入患者体内,特别是桡动脉穿刺脱开时出血多而快,使患者处于危险之中;

其次,留置针的输液针管留在后续需要输液的患者身上,为了防止患者血管内的血液流出,必须在停止输液后通过夹紧机构对延长管进行夹紧,然而现有的夹紧机构通过凸起与凹槽的卡合形式对延长管进行夹紧,但是再下一次输液时,将凸起与凹槽分离,则需要医护人员用手用力掰开夹紧机构,即使有医用胶布将针管和延长管固定在患者身上,但是对患者身上的针管和延长管仍会产生一定程度的拉扯,严重的甚至将延长管与针管、y接口之间产生脱落,后续无法正常使用,即使延长管为软性材质,在用力掰开过程中对延长管会造成磨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以上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留置针,提高y接口与延长管、针管之间的连接稳固性,方便医护人员对延长管进行夹紧或放松。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新型留置针,包括延长管、y接口与针管,y接口上的第一端与针管连接,y接口的第二端与延长管连通,y接口的第三端连接持针柄,持针柄的一端嵌入至y接口的该端内且持针柄的该端具有隔离塞,延长管远离针管的一端连接有肝素帽,延长管上具有夹紧机构;

延长管、针管与y接口均通过螺纹连接,延长管与针管的一端上具有与y接口螺纹连接的外螺纹,y接口的对应端上具有与外螺纹相互配合的内螺纹,内螺纹的底部具有尼龙圈,当延长管、针管与y接口拧紧时,延长管与针管的一端抵在对应的尼龙圈上。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夹紧机构包括上夹体与下夹体,上夹体与下夹体通过一铰接轴实现铰接,铰接轴上套设有第一弹簧,第一弹簧的两端分别与上夹体、下夹体连接,上夹体与下夹体的紧贴的两端面上均设有向内凹陷的弧形槽,两弧形槽对应设置且两弧形槽形成具有容延长管穿过的空腔;

上夹体上具有按压面板,按压面板的一端具有压杆,上夹体上具有容压杆竖向嵌入的通孔,压杆的下端面与下夹体的弧形槽相配合,按压面板的中心处与上夹体之间具有弹力组,压杆随着弹力组向两侧方向的摆动而实现对延长管的挤压或弹开。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弹力组包括弹片、第二弹簧,按压面板靠近上夹体的端面具有一矩形槽,矩形槽内具有一限位杆,弹片的下端与上夹体固定连接,弹片的上端与矩形槽的一边缘卡合,弹片向一侧方向一体延伸有锁舌,第二弹簧置于锁舌与矩形槽的边缘之间,锁舌的边缘位置与限位杆呈对应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弹片为u型状结构,弹片包括与上夹体固定连接的横向部以及分别置于横向部两侧的竖向部,矩形槽的一侧具有凸条,矩形槽的另一侧具有弧状的凸块,弹片的竖向部上具有与凸条卡合的弧形槽口,锁舌的一端与凸块分别嵌入设置在第二弹簧的两端内。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上夹体靠近压杆上端的位置具有延伸块,延伸块与压杆的上端铰接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第二弹簧与压杆置于按压面板的中心位置的两侧。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按压面板、压杆、弹片、锁舌的材质均为塑料。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y接口与肝素帽的材质均为塑料。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压杆为柱状结构,且压杆的下端面为与下夹体的弧形槽配合设置的球面。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中y接口与延长管、针管之间通过螺纹式的连接结构,行静脉穿刺时分开,穿刺成功后连接旋紧,即使患者发生躁动也不会松动或脱开,适用于患者手术、抢救或搬动运送时应用,临床使用更简便可靠。

2、当延长管、针管与y接口拧紧时,延长管与针管的一端抵在对应的尼龙圈上,尼龙圈的设置增加了延长管与针管的一端嵌入至y接口内的摩擦力,使连接更为稳固,同时提高密封性,避免输液时液体的渗漏。

3、采用特殊的夹紧机构,医护人员只需要手持夹体,对按压面板的两端进行按压,即可实现对延长管的夹紧或放松,不会对延长管产生任何拉扯,避免对延长管造成磨损,使用安全快捷,在正常输液过程中可将夹紧机构拆卸,避免夹紧机构本身的重量而压迫延长管,便于广泛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留置针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的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留置针的夹紧机构在夹紧状态下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留置针的夹紧机构在放松状态下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留置针的弹片与锁舌的连接示意图。

图6为图5的左视图。

图中标号:

1-延长管、2-y接口、3-针管、4-持针柄、5-隔离塞、6-肝素帽、7-外螺纹、8-内螺纹、9-夹紧机构、10-尼龙圈;

91-上夹体、92-下夹体、93-铰接轴、94-第一弹簧、95-弧形槽、96-按压面板、97-压杆、98-通孔、99-弹片、910-第二弹簧、911-矩形槽、912-限位杆、913-锁舌、914-凸条、915-凸块、916-弧形槽口、917-球面;

991-横向部、992-竖向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加深对本实用新型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该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如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结构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另有明确规定和限定,如有“连接”“设有”“具有”等术语应作广义去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以是拆卸式连接,或一体式连接,可以说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直接相连,可以通过中间媒介相连,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基本含义。

如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留置针的一种实施方式,包括延长管1、y接口2与针管3,y接口2上的第一端与针管3连接,y接口2的第二端与延长管1连通,y接口2的第三端连接持针柄4,持针柄4的一端嵌入至y接口2的该端内且持针柄4的该端具有隔离塞5,延长管1远离针管3的一端连接有肝素帽6,延长管1上具有夹紧机构9;

如图2所示,延长管1、针管3与y接口2均通过螺纹连接,延长管1与针管3的一端上具有与y接口2螺纹连接的外螺纹7,y接口2的对应端上具有与外螺纹7相互配合的内螺纹8,内螺纹8的底部具有尼龙圈10,当延长管1、针管3与y接口2拧紧时,延长管1与针管3的一端抵在对应的尼龙圈10上。

本实用新型中y接口2与延长管1、针管3之间通过螺纹式的连接结构,行静脉穿刺时分开,穿刺成功后连接旋紧,即使患者发生躁动也不会松动或脱开,适用于患者手术、抢救或搬动运送时应用,临床使用更简便可靠。当延长管1、针管3与y接口2拧紧时,延长管1与针管3的一端抵在对应的尼龙圈10上,尼龙圈10的设置增加了延长管1与针管3的一端嵌入至y接口2内的摩擦力,使连接更为稳固,同时提高密封性,避免输液时液体的渗漏。

进一步的,如图3、图4所示,夹紧机构9包括上夹体91与下夹体92,上夹体91与下夹体92通过一铰接轴93实现铰接,铰接轴93上套设有第一弹簧94,第一弹簧94的两端分别与上夹体91、下夹体92连接,上夹体91与下夹体92的紧贴的两端面上均设有向内凹陷的弧形槽95,两弧形槽95对应设置且两弧形槽95形成具有容延长管1穿过的空腔;

上夹体91上具有按压面板96,按压面板96的一端具有压杆97,上夹体91上具有容压杆97竖向嵌入的通孔98,压杆97的下端面与下夹体92的弧形槽95相配合,按压面板96的中心处与上夹体91之间具有弹力组,压杆97随着弹力组向两侧方向的摆动而实现对延长管1的挤压或弹开。

进一步的,弹力组包括弹片99、第二弹簧910,按压面板96靠近上夹体91的端面具有一矩形槽911,矩形槽911内具有一限位杆912,弹片99的下端与上夹体91固定连接,弹片99的上端与矩形槽911的一边缘卡合,弹片99向一侧方向一体延伸有锁舌913,第二弹簧910置于锁舌913与矩形槽911的边缘之间,锁舌913的边缘位置与限位杆912呈对应设置。

进一步的,如图5、图6所示,弹片99为u型状结构,弹片99包括与上夹体91固定连接的横向部991以及分别置于横向部991两侧的竖向部992,矩形槽911的一侧具有凸条914,矩形槽911的另一侧具有弧状的凸块915,弹片99的竖向部992上具有与凸条914卡合的弧形槽口916,锁舌913的一端与凸块915分别嵌入设置在第二弹簧910的两端内。

夹紧机构9的工作原理:夹紧延长管1时,医护人员对按压面板96靠近延长管1的一端进行按压,如图3所示,此时矩形槽911的凸条914在弹片99的弧形槽口916小幅度转动,第二弹簧910根据按压面板96的摆动角度而向外弹出,第二弹簧910的两端与锁舌913、凸块915卡住,第二弹簧910在压缩状态下对按压面板96的按压端产生的压力较大,按压面板96的一端抵住压杆97使压杆97在通孔98内向下竖直运动,从而使压杆97的下端向下夹体92的弧形槽95内移动,实现对弧形槽95内延长管1的夹紧;放松延长管1时,对按压面板96远离延长管1的一端进行按压,如图4所示,矩形槽911的凸条914在弹片99的弧形槽口916小幅度转动,第二弹簧910根据按压面板96的摆动角度而向内弹,按压面板96的按压端向上移动,同时将压杆97向上拉出,使压杆97脱离延长管1,延长管1根据自身的弹性作用而舒展开,此时延长管1在上下夹体的弧形槽95形成的空腔内处于放松状态,此时可将夹紧机构9移动至延长管1上的任何位置。

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在输液时的情况下,可将夹紧机构9进行拆卸,压住上夹体91与下夹体92远离延长管1的一端,使上夹体91与下夹体92在第一弹簧94的弹力作用下沿着铰接轴93撑开,此时可将延长管1与夹紧机构9进行拆卸,避免由于夹紧机构自身的重量对延长管1产生拉扯影响输液的正常进行。

按压上夹体91与下夹体92的一端在第一弹簧94的作用下,上夹体91与下夹体92的另一端撑开,停止按压上下夹体的一端时,在第一弹簧94的回弹力作用下,上夹体91与下夹体92贴合,该原理与现有技术中的夹子原理相似。

进一步的,上夹体91靠近压杆97上端的位置具有延伸块918,延伸块918与压杆97的上端铰接连接。如果按压面板96与压杆97的上端固定,则由于按压面板96在按压过程中产生的摆动角度无法使压杆97产生竖向移动,因此设计延伸块918,随着按压面板96的摆动角度变化,使压杆97的上端与延伸块918之间发生铰接,保证压杆97在竖向夹紧和竖向弹开。

进一步的,第二弹簧910与压杆97置于按压面板96的中心位置的两侧,第二弹簧910的弹力作用对压杆97转换成向下移动的压力。

进一步的,按压面板96、压杆97、弹片99和锁舌913的材质均为塑料,实现夹紧机构9的结构轻量化。

进一步的,y接口2与肝素帽6的材质均为塑料,实现留置针的结构轻量化。

进一步的,压杆97为柱状结构,且压杆97的下端面为与下夹体92的弧形槽95配合设置的球面917,球面917与弧形槽95的接触面积最大化,保证夹紧的紧密型。

本实用新型中未全部公开的内容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常识,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