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瘫痪病人护理床的翻身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085347发布日期:2020-11-27 10:49阅读:9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瘫痪病人护理床的翻身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护理工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瘫痪病人护理床的翻身机构。



背景技术:

护理床,是病人在住院或居家康复时使用的床,其主要功能是方便病员休息,方便护理人员操作,便于临床使用。

如在中国专利网中已经公开了“一种下肢瘫痪用辅助护理床”,专利号为201822048608.8。上述装置包括支撑腿,支撑腿上装设有床板,床板上滑动配合有拱形槽。拱形槽用于搁置病人下肢。通过移动拱形槽,令其放在合适的位置。

但上述装置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缺少翻身机构,对病人护理偶尔需要擦拭病人的身体,护理员需要将病人翻转,才能擦拭病人的背部。但由于病人身材各异,护理员有时不方便对病人翻身。翻身比较麻烦,从而对瘫痪病人护理造成一定的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瘫痪病人护理床的翻身机构,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一般护理床缺少翻身机构,从而对瘫痪病人护理造成困难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用于瘫痪病人护理床的翻身机构,包括床板。所述床板上开设有凹槽,凹槽内设有两个起身组件,床板两侧分别设有翻身组件。所述翻身组件有驱动部、竖杆、导线轮、绳索和挂钩,竖杆与床板侧边连接,导线轮枢接在竖杆上。驱动部设在床板底部,挂钩与绳索连接,绳索绕过导线轮与驱动部连接。

优选的,所述驱动部包括横杆和把手,横杆沿床板长度方向布置,横杆端部与床板枢接,绳索缠绕在横杆杆身上,横杆一端与把手连接,当把手带动横杆转动将绳索收回。

优选的,所述翻身组件包括转杆、板块、齿轮一、齿轮二和马达。转杆沿凹槽长度方向布置,转杆枢接在凹槽内,转杆一侧与板块连接。转杆一端延伸至凹槽外并与齿轮一连接,马达设在齿轮一下方,马达传动轴与齿轮二连接,齿轮二与齿轮一啮合。

优选的,所述床板两侧分别连接有护栏,护栏用于防止病人翻身时滚落下床,床板上设有气囊,气囊分别位于凹槽两侧,床板上还设有床垫。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瘫痪病人护理床的翻身机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用于瘫痪病人护理床的翻身机构,通过马达带动转杆上板块翘起,令瘫痪病人身体产生倾斜,再借助绳索、挂钩和横杆的配合,使横杆回收绳索,令绳索拽动挂钩。从而慢慢拽动病人身体进行翻身。达到便于护理人员对病人翻身的效果,不需要花费过多的体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另一角度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工作状态图。

图中:1床板、11凹槽、2护栏、3起身组件、31转杆、32板块、33齿轮一、34齿轮二、35马达、4气囊、5竖杆、6导线轮、7绳索、8挂钩、9横杆、91把手、10床垫。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瘫痪病人护理床的翻身机构,如图1-4所示,包括床板1。床板1上开设有凹槽11,凹槽11内设有两个起身组件3。起身组件3用于帮助将瘫痪病人抬起。起到辅助作用,不需要护理人员将病人抬起。

床板1两侧分别设有翻身组件。翻身组件有驱动部、竖杆5、导线轮6、绳索7和挂钩8。竖杆5与床板1侧边焊接。导线轮6枢接在竖杆5上。驱动部设在床板1底部,挂钩8与绳索7固定捆绑,绳索7绕过导线轮6与驱动部连接。工作时,利用挂钩8钩住病人的衣服,接着驱动部工作拽动绳索7。绳索7拽动挂钩8。对瘫痪病人的身体进行翻身。

驱动部包括横杆9和把手91,横杆9沿床板1长度方向布置。横杆9端部与床板1枢接,绳索7一端固定与横杆9捆绑。当横杆9转动绳索7能够缠绕在横杆9杆身上。横杆9一端与把手91焊接。工作时,通过手动转动把手91令横杆9转动。使横杆9转动对绳索7回收,令绳索7拽动挂钩8对将病人翻身。

翻身组件包括转杆31、板块32、齿轮一33、齿轮二34和马达35。转杆31沿凹槽11长度方向布置,转杆31枢接在凹槽11内。转杆31一侧与板块32焊接。当板块32位于凹槽11内时,板块32与床板1处于同一水平面。转杆31一端延伸至凹槽11外并与齿轮一33焊接。马达35设在齿轮一33下方,与床板1固定焊接。马达35传动轴与齿轮二34焊接,齿轮二34与齿轮一33啮合。工作时,列如需将瘫痪病人向左翻身时,令靠近右侧的马达35转动,齿轮二34带动齿轮一33,令靠右侧转杆31转动,使板块32向上翘起。令原本平躺的病人身体产生倾斜。然后令左侧的挂钩8钩住病人衣服,通过左侧的翻身组件将病人向左侧翻身。

与现有技术相比,该用于瘫痪病人护理床的翻身机构,通过马达35带动转杆31上板块32翘起,令瘫痪病人身体产生倾斜,再借助绳索7、挂钩8和横杆9的配合,使横杆9回收绳索7,令绳索7拽动挂钩8。从而慢慢拽动病人身体进行翻身。达到便于护理人员对病人翻身的效果,不需要花费过多的体力。

床板1两侧分别焊接有护栏2。护栏2用于防止病人翻身时滚落下床。床板1上镶嵌有气囊4,气囊4分别位于凹槽11两侧。气囊4起到辅助的作用。防止病人翻身后,身体与正面与床板碰撞,造成病人疼痛,起到缓冲的作用。床板1上还铺设有床垫10。床垫10用于提高病人的舒适度。

上述马达35是常规技术手段,故具体型号、电路布置以及内部结构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本方案创新点与此无关因此不做详细描述。

工作原理:使用时,列如需将瘫痪病人向左翻身,则将靠右侧的马达35转动。齿轮二34带动齿轮一33,令靠右侧转杆31转动,使板块32向上翘起。令原本平躺的病人身体产生倾斜。再利用左侧的挂钩8钩住病人的衣服,手动转动把手91令横杆9转动。使横杆9转动对绳索7回收,绳索7拽动挂钩8对将病人翻身。

综上所述,该用于瘫痪病人护理床的翻身机构,通过马达35带动转杆31上板块32翘起,令瘫痪病人身体产生倾斜,再借助绳索7、挂钩8和横杆9的配合,使横杆9回收绳索7,令绳索7拽动挂钩8。从而慢慢拽动病人身体进行翻身。达到便于护理人员对病人翻身的效果,不需要花费过多的体力。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瘫痪病人护理床的翻身机构,包括床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床板(1)上开设有凹槽(11),凹槽(11)内设有两个起身组件(3),床板(1)两侧分别设有翻身组件,所述翻身组件有驱动部、竖杆(5)、导线轮(6)、绳索(7)和挂钩(8),竖杆(5)与床板(1)侧边连接,导线轮(6)枢接在竖杆(5)上,驱动部设在床板(1)底部,挂钩(8)与绳索(7)连接,绳索(7)绕过导线轮(6)与驱动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瘫痪病人护理床的翻身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包括横杆(9)和把手(91),横杆(9)沿床板(1)长度方向布置,横杆(9)端部与床板(1)枢接,绳索(7)缠绕在横杆(9)杆身上,横杆(9)一端与把手(91)连接,当把手(91)带动横杆(9)转动将绳索(7)收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瘫痪病人护理床的翻身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身组件包括转杆(31)、板块(32)、齿轮一(33)、齿轮二(34)和马达(35),转杆(31)沿凹槽(11)长度方向布置,转杆(31)枢接在凹槽(11)内,转杆(31)一侧与板块(32)连接,转杆(31)一端延伸至凹槽(11)外并与齿轮一(33)连接,马达(35)设在齿轮一(33)下方,马达(35)传动轴与齿轮二(34)连接,齿轮二(34)与齿轮一(33)啮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瘫痪病人护理床的翻身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床板(1)两侧分别连接有护栏(2),护栏(2)用于防止病人翻身时滚落下床,床板(1)上设有气囊(4),气囊(4)分别位于凹槽(11)两侧,床板(1)上还设有床垫(10)。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瘫痪病人护理床的翻身机构,涉及护理工具领域,该用于瘫痪病人护理床的翻身机构,包括床板。所述床板上开设有凹槽,凹槽内设有两个起身组件,床板两侧分别设有翻身组件。所述翻身组件有驱动部、竖杆、导线轮、绳索和挂钩,竖杆与床板侧边连接,导线轮枢接在竖杆上。驱动部设在床板底部,挂钩与绳索连接,绳索绕过导线轮与驱动部连接。所述驱动部包括横杆和把手。该用于瘫痪病人护理床的翻身机构,通过马达带动转杆上板块翘起,令瘫痪病人身体产生倾斜,再借助绳索、挂钩和横杆的配合,使横杆回收绳索,令绳索拽动挂钩。从而慢慢拽动病人身体进行翻身。达到便于护理人员对病人翻身的效果,不需要花费过多的体力。

技术研发人员:刘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绍兴市达冷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3.13
技术公布日:2020.11.2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