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压疮体位限制装置及适用于术中的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167504发布日期:2021-03-05 18:32阅读:104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压疮体位限制装置及适用于术中的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辅助用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压疮体位限制装置及适用于术中的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2.压疮又称压力性溃疡、褥疮,是由于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发生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组织溃烂坏死;引起压疮最主要的原因是局部组织遭受持续性压力,压疮一旦发生,不仅造成护理困难,而且影响病人的康复,严重者还会危及生命。为了防止压疮的发生,一般需要护理人员24小时不间断给病人翻身,往往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是有时效果并不理想;另外,为了预防和缓解压疮疾病而辅助使用医疗护理床垫,因此现有技术中存在诸多改进型医用护理床垫。
3.例如,公开号为cn208569329u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压力检测体位垫,该体位垫包括:压力感受体位垫、多点压力接收器、若干处理器、显示屏和报警装置;压力感受体位垫由体位垫本体、若干压力传感器和导线组成;若干压力传感器置于体位垫本体下方,并与多点压力接收器连接,多点压力接收器与处理器的输入端通过导线电连接,处理器输出端与显示器连接,报警装置与处理器连接。该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将传统防压疮体位垫或压疮贴与压力传感器结合,分析处理压力传感器监测的压力信号,当体位垫上某处压力值大于系统设定的值,持续时间超过设定的范围时,报警器提示护理人员对受压部位进行干预,并将需要干预部位的准确定位显示在显示器上,准确有效的降低了使用者压疮发生的风险。
4.现有技术中,当患者处于侧卧姿态时,其双脚会处于上下叠放的姿态,即,位于上侧的脚会对下侧的脚造成挤压,进而增大压疮发生的风险。因此本申请旨在提供一种能够克服上述缺陷的防压疮体位限制装置。
5.此外,一方面由于对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存在差异;另一方面由于发明人做出本实用新型时研究了大量文献和专利,但篇幅所限并未详细罗列所有的细节与内容,然而这绝非本实用新型不具备这些现有技术的特征,相反本实用新型已经具备现有技术的所有特征,而且申请人保留在背景技术中增加相关现有技术之权利。


技术实现要素:

6.如本文所用的词语“模块”描述任一种硬件、软件或软硬件组合,其能够执行与“模块”相关联的功能。
7.针对现有技术之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压疮体位限制装置,至少包括:体位垫本体,其能够呈平板状;头枕部,其能够设置于体位垫本体的第一端;脚垫部,其能够设置于体位垫本体的与所述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所述脚垫部至少包括第一支撑体和第二支撑体,所述第一支撑体和所述第二支撑体之间设置有防压垫,其中:防压垫能够呈平板状,且能够按照与所述体位垫本体大致垂直的方式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体位垫本体上;所述第一
支撑体和所述第二支撑体能够可拆卸地连接至所述体位垫本体。
8.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支撑体和所述第二支撑体上均设置有横截面呈圆弧状的凹槽,所述凹槽中设置有若干个第一弹性体,其中,所述第一支撑体和所述第二支撑体上均设置有绑带。
9.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体位垫本体的宽度方向上的第一侧上设置有第一限位体,体位垫本体的宽度方向上的第二侧上设置有第二限位体,其中:所述第一限位体和所述第二限位体均可拆卸地设置于体位垫本体上。
10.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限位体和所述第二限位体的横截面形状为三角形,其中:在沿所述第二侧指向第一侧的第一方向上,第一限位体与体位垫本体之间的最大距离能够逐渐增大,或者在沿所述第一侧指向所述第二侧的第二方向上,第二限位体与体位垫本体之间的最大距离能够逐渐增大。
11.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横截面形状能够为直角三角形,使得所述第一限位体和所述第二限位体具有第一表面、第二表面和第三表面。
12.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在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彼此垂直,并且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体位垫本体抵靠接触的情况下,第三表面与体位垫本体之间形成的倾斜夹角能够大于90
°

13.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三表面上设置有若干个第二弹性体,其中,相邻的两个第二弹性体的体积能够彼此不同。
14.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体位垫本体上设置有若干个充气气囊,充气气囊的形状能够呈长条状,其中,充气气囊的延伸方向能够与所述第一方向大致垂直。
15.本申请还提供一种适用于术中的辅助装置,所述辅助装置至少包括:体位垫本体,其能够呈平板状;头枕部,其能够设置于体位垫本体的第一端;脚垫部,其能够设置于体位垫本体的与所述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所述脚垫部至少包括第一支撑体和第二支撑体,所述第一支撑体和所述第二支撑体之间设置有防压垫,其中:防压垫能够呈平板状,且能够按照与所述体位垫本体大致垂直的方式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体位垫本体上;所述第一支撑体和所述第二支撑体能够可拆卸地连接至所述体位垫本体。
16.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体位垫本体上设置有若干个充气气囊,充气气囊的形状能够呈长条状,其中,充气气囊的延伸方向能够与体位垫本体的宽度方向大致垂直。
1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现有技术中,脚垫部在使用时,通常未与体位垫本体进行连接,进而导致脚垫部容易产生晃动。通过可拆卸连接能够对脚垫部进行粘接固定,能够降低脚垫部晃动的程度。此外,现有技术中,当患者处于侧卧姿态时,其双脚会处于上下叠放的姿态,即,位于上侧的脚会对下侧的脚造成挤压。通过设置防压垫,其能够在患者处于侧卧姿态时位于双腿之间,能够降低双腿相互挤压的程度,进而能够达到降低压疮的目的。
附图说明
18.图1是本实用新型优选的防压疮体位限制装置的俯视图;
19.图2是本实用新型优选的防压疮体位限制装置的侧视图;和
20.图3是本实用新型优选的绑带的设置方式示意图。
21.附图标记列表
22.1:体位垫本体
ꢀꢀꢀꢀꢀꢀꢀꢀꢀ
2:头枕部
ꢀꢀꢀꢀꢀꢀꢀꢀꢀ
3:脚垫部
23.4:防压垫
ꢀꢀꢀꢀꢀꢀꢀꢀꢀꢀꢀꢀꢀ
5:凹槽
ꢀꢀꢀꢀꢀꢀꢀꢀꢀꢀꢀ
6:第一弹性体
24.7:绑带
ꢀꢀꢀꢀꢀꢀꢀꢀꢀꢀꢀꢀꢀꢀꢀ
8:第一侧
ꢀꢀꢀꢀꢀꢀꢀꢀꢀ
9:第一限位体
25.10:第二侧
ꢀꢀꢀꢀꢀꢀꢀꢀꢀꢀꢀꢀ
11:第二限位体
ꢀꢀꢀꢀ
12:第一表面
26.13:第二表面
ꢀꢀꢀꢀꢀꢀꢀꢀꢀꢀ
14:第三表面
ꢀꢀꢀꢀꢀꢀ
15:第二弹性体
27.16:充气气囊
ꢀꢀꢀꢀꢀꢀꢀꢀꢀꢀ
1a:第一端
ꢀꢀꢀꢀꢀꢀꢀꢀ
1b:第二端
28.3a:第一支撑体
ꢀꢀꢀꢀꢀꢀꢀꢀ
3b:第二支撑体
ꢀꢀꢀꢀ
α:倾斜夹角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30.实施例1
31.如图1至图3所示,本申请提供一种防压疮体位限制装置,至少包括体位垫本体1、头枕部2、脚垫部3。体位垫本体1能够呈平板状,进而在使用时,使用人员能够平躺在体位垫本体1上。头枕部2能够设置于体位垫本体1的第一端1a,使得使用者的头部能够放置于头枕部2上以得到支撑。脚垫部3能够设置于体位垫本体1的与第一端1a相对的第二端1b。在使用者平躺于体位垫本体1上时,患者双脚能够抵靠接触至脚垫部3以的得到支撑。
32.优选的,脚垫部3至少包括第一支撑体3a和第二支撑体3b。第一支撑体3a和第二支撑体3b之间设置有防压垫4。防压垫4能够呈平板状,且能够按照与体位垫本体1大致垂直的方式可拆卸地设置于体位垫本体1上。第一支撑体3a和第二支撑体3b能够可拆卸地连接至体位垫本体1。防压垫、第一支撑体3a、第二支撑体3b上可以设置有魔术贴的勾面,体位垫本体1的相应部位上可以设置有魔术贴的勾面,进而实现彼此之间的可拆卸连接。现有技术中,脚垫部3在使用时,通常未与体位垫本体1进行连接,进而导致脚垫部3容易产生晃动。通过可拆卸连接能够对脚垫部3进行粘接固定,能够降低脚垫部晃动的程度。此外,现有技术中,当患者处于侧卧姿态时,其双脚会处于上下叠放的姿态,即,位于上侧的脚会对下侧的脚造成挤压。通过设置防压垫4,其能够在患者处于侧卧姿态时位于双腿之间,能够降低双腿相互挤压的程度,进而能够达到降低压疮的目的。
33.优选的,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支撑体3a和第二支撑体3b上均设置有横截面呈圆弧状的凹槽5。凹槽5中设置有若干个第一弹性体6,其中,第一支撑体3a和第二支撑体3b上均设置有绑带7。第一弹性体可以由例如是硅胶等材质制成,其能够呈半球状。使用者的腿部放置于凹槽5中后,凹槽5能够患者的腿部起到一定的限位作用。绑带7的一端可以按照例如是缝制的方式连接在第一支撑体3a和第二支撑体3b上。绑带7的另一端上可以设置魔术贴,并且第一支撑体3a和第二支撑体3b上均可以设置魔术贴,进而通过绑带7能够对使用者的双腿进行捆绑固定。第一弹性体6由于具有弹性,在双腿放置在凹槽中后,第一弹性体6会被挤压变形,在使用者由于变换姿势时,不同弹性体6受到的挤压力会不同,进而使得使用者腿部的不同部位受到的挤压力不同,进而能够达到促进腿部血液流通的目的。
34.优选的,如图1所示,体位垫本体1的宽度方向上的第一侧8上设置有第一限位体9。体位垫本体1的宽度方向上的第二侧10上设置有第二限位体11,其中:第一限位体9和第二限位体11均可拆卸地设置于体位垫本体1上。例如,第一限位体9和第二限位体11可以设置
有魔术贴,体位垫本体1的相应位置上也可以设置魔术贴,进而能够实现两者的可拆卸连接。如图2所示,第一限位体9和所述第二限位体11的横截面形状为三角形,其中:在沿第二侧10指向第一侧8的第一方向上,第一限位体9与体位垫本体1之间的最大距离能够逐渐增大,或者在沿第一侧8指向第二侧10的第二方向上,第二限位体11与体位垫本体1之间的最大距离能够逐渐增大。具体的,横截面形状能够为直角三角形,使得第一限位体9和第二限位体11具有第一表面12、第二表面13和第三表面14。在第一表面12与第二表面13彼此垂直,并且第一表面12与体位垫本体1抵靠接触的情况下,第三表面14与体位垫本体1之间形成的倾斜夹角α能够大于90
°
。通过上述方式,至少能够达到如下技术效果:一者,在例如是病人夜间休息时,第一限位体9和第二限位体11能够粘接在体位垫本体1的侧边上,由于第三表面呈倾斜状,进而其能够降低患者因翻身而从床上掉落的风险。二者,在日常护理中,为了防止卧床患者产生压疮,需要医护人员定期对其进行例如是翻身等操作。如图1所示,在使用者左翻时,左侧的第一限位体9能够降低患者向左移动的程度,进而能够降低患者跌落的风险,同时右侧的第二限位体11能够移动至使用者的背部下方以提供支撑,进而通过第一限位体和第二限位体能够达到便于调整患者姿态的目的。
35.优选的,第三表面14上设置有若干个第二弹性体15,其中,相邻的两个第二弹性体15的体积能够彼此不同。例如,如图2所示,在沿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上,相邻的两个第二弹性体15的体积能够彼此不同。第一弹性体15可以由硅胶制成以具有一定的弹性。由于弹性体15存在体积大小的差异,当其塞入使用者的背部下方时,能够使得患者背部不同区域受力不同,进而达到促进血液循环的目的。
36.优选的,体位垫本体1上设置有若干个充气气囊16,充气气囊16的形状能够呈长条状,其中,充气气囊16的延伸方向能够与第一方向大致垂直。可以理解的是,充气气囊16可以设置有充气软管,充气软管上可以设置阀门,通过将充气软管连接至例如是充气泵等充气装置,便能够实现将气体注入充气气囊16中。当将阀门开启时,充气气囊中的气体便能够排出。通过设置充气气囊16能够实现对患者背部的按摩,并且能够通过充气气囊将使用者向上抬起,使得使用者的背部能够与体位垫本体1分离,进而便于第一限位体或第二限位体放入使用者背部下方。
37.优选的,体位垫本体1、头枕部2、脚垫部3、防压垫、第一限位体9和第二限位体11均可以通过例如是硅胶、海绵、棉花等柔软的材料制成。
38.为了便于理解,将本申请的防压疮体位限制装置的工作原理进行论述。
39.使用者首先平躺于体位垫本体1上。使用者的头部放置在头枕部2上。使用者的双腿放置在脚垫部3上。通过绑带7可以对患者的双腿进行进一步固定。当患者需要侧翻时,脚垫部3能够与体位垫本体1进行分离。通过向充气气囊16中可以将使用者向上抬起,进而在侧翻时,能够便于将第一限位体或第二限位体放在使用者的背部下方。
40.实施例2
41.本实施例是对实施例1的进一步改进,重复的内容不再赘述。
42.如图1至图3所示,本申请还提供一种适用于术中的辅助装置,所述辅助装置至少包括:体位垫本体1,其能够呈平板状。头枕部2,其能够设置于体位垫本体1的第一端1a。脚垫部3,其能够设置于体位垫本体1的与第一端1a相对的第二端1b。脚垫部3至少包括第一支撑体3a和第二支撑体3b。第一支撑体3a和第二支撑体3b之间设置有防压垫4。防压垫4能够
呈平板状,且能够按照与体位垫本体1大致垂直的方式可拆卸地设置于体位垫本体1上。第一支撑体3a和第二支撑体3b能够可拆卸地连接至体位垫本体1。
43.优选的,体位垫本体1上设置有若干个充气气囊16,充气气囊16的形状能够呈长条状,其中,充气气囊16的延伸方向能够与体位垫本体1的宽度方向大致垂直。
44.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具体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实用新型公开内容的启发下想出各种解决方案,而这些解决方案也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公开范围并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其附图均为说明性而并非构成对权利要求的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