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急救科用新型颈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487307发布日期:2021-01-01 13:28阅读:107来源:国知局
一种急救科用新型颈托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急救科用新型颈托。



背景技术:

颈部是人体重要的关节之一,颈部受伤可能对患者的;一旦颈部受伤,第一反应应该避免通过头部和颈部的失控运动加剧初始的伤害。因此,往往采用颈托套至患者的颈部。

目前市场上的颈托大多数都是固定且不可调节的,这样的颈托在遇到不同颈围的患者时只有更换合适颈围的颈托,且患者的头部是一直都不便转动的,因此亟需一种急救科用新型颈托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急救科用新型颈托,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不可调节和不便患者转动头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急救科用新型颈托,包括颈托本体,所述颈托本体的顶端固定装设有颌托,所述颈托本体的左侧通过第一铰链铰接有后颈托,且后颈托的底端通过轴承连接有后支架,所述颈托本体的底端开设有滑轨,且滑轨的内部卡合有滑轮,所述滑轮的中间固定连接有轴承,且轴承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前支架,所述颈托本体的右侧固定装设有插槽,且插槽的内部插设有齿条,所述齿条的右侧通过固定螺栓固定连接在后颈托上,所述插槽的顶部固定装设有连接块,且连接块的左侧固定链接有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通过第二铰链铰接有挡块。

优选的,所述第一铰链为圆柱形结构,且颈托本体通过第一铰链铰接后颈托。

优选的,所述滑轨为圆弧形槽结构,且滑轨的内部与滑轮组成卡合式结构。

优选的,所述轴承为圆柱形结构,且轴承的左侧套接有滑轮,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杆。

优选的,所述插槽的左右两侧都开设有矩形通槽,且齿条插设在插槽开设的通槽内。

优选的,所述第二铰链为圆柱形结构,且第二连接杆通过第二铰链铰接挡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当不同颈围的患者使用时,可以通过剥离挡块,调整齿条插设在插槽内部的长短控制收缩的范围;当带上颈托的患者需要转动头部时,前支架和后支架分别抵住胸部和背部,而此时滑轮在滑轨内部转动,从而可以在不影响固定颈部的前提下移动头部。

(1)当不同颈围的患者使用时,可以通过剥离挡块,调整齿条插设在插槽内部的长短控制收缩的范围。

(2)当带上颈托的患者需要转动头部时,前支架和后支架分别抵住胸部和背部,而此时滑轮在滑轨内部转动,从而可以在不影响固定颈部的前提下移动头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正视局部剖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侧视局部剖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2上a处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2上b处放大示意图。

图中:1、颈托本体;2、颌托;3、第一铰链;4、后颈托;5、滑轨;6、滑轮;7、轴承;8、第一连接杆;9、前支架;10、插槽;11、齿条;12、连接块;13、第二铰链;14、挡块;15、第二连接杆;16、固定螺栓;17、后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包括颈托本体1,所述颈托本体1的顶端固定装设有颌托2,所述颈托本体1的左侧通过第一铰链3铰接有后颈托4,所述第一铰链3为圆柱形结构,且颈托本体1通过第一铰链3铰接后颈托4,这样的结构方便转动颈托本体1和后颈托4,且后颈托4的底端通过轴承7连接有后支架17,所述颈托本体1的底端开设有滑轨5,所述滑轨5为圆弧形槽结构,且滑轨5的内部与滑轮6组成卡合式结构,这样的结构可以方便患者头部的转动,且滑轨5的内部卡合有滑轮6,所述滑轮6的中间固定连接有轴承7,所述轴承7为圆柱形结构,且轴承7的左侧套接有滑轮6,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杆8,这样的结构起到很好的连接作用,且轴承7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杆8。

根据附图3,所述第一连接杆8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前支架9,所述颈托本体1的右侧固定装设有插槽10,所述插槽10的左右两侧都开设有矩形通槽,且齿条11插设在插槽10开设的通槽内,这样的结构可以便于齿条11的收放,且插槽10的内部插设有齿条11,所述齿条11的右侧通过固定螺栓16固定连接在后颈托4上,所述插槽10的顶部固定装设有连接块12,且连接块12的左侧固定链接有第二连接杆15,所述第二连接杆15通过第二铰链13铰接有挡块14,所述第二铰链13为圆柱形结构,且第二连接杆15通过第二铰链13铰接挡块14,这样的结构可以便于挡块13的剥离与卡合。

工作原理:当需要使用颈托时,将齿条11插入插槽10的内部,当齿条11从左侧槽口伸出时,挡块14抵住齿条11内口,限制齿条11的移动从而固定颈托本体1和后颈托4的距离,而颈围不同的患者使用时,可以挡块13从齿条11内口剥离,移动齿条11到合适的距离,再将挡块13抵住齿条11的内扣。

当使用颈托的患者需要移动头部时,因为前支架9和后支架17分别抵住胸部和背部无法移动,而前支架9和后支架17都通过第一连接杆8连接轴承7,轴承7套接在滑轮6内部,此时滑轮6在滑轨5的内部滑动,从而在保证颈部固定的前提下,方便患者转动头部。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技术特征:

1.一种急救科用新型颈托,包括颈托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颈托本体(1)的顶端固定装设有颌托(2),所述颈托本体(1)的左侧通过第一铰链(3)铰接有后颈托(4),且后颈托(4)的底端通过轴承(7)连接有后支架(17),所述颈托本体(1)的底端开设有滑轨(5),且滑轨(5)的内部卡合有滑轮(6),所述滑轮(6)的中间固定连接有轴承(7),且轴承(7)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杆(8),所述第一连接杆(8)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前支架(9),所述颈托本体(1)的右侧固定装设有插槽(10),且插槽(10)的内部插设有齿条(11),所述齿条(11)的右侧通过固定螺栓(16)固定连接在后颈托(4)上,所述插槽(10)的顶部固定装设有连接块(12),且连接块(12)的左侧固定链接有第二连接杆(15),所述第二连接杆(15)通过第二铰链(13)铰接有挡块(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急救科用新型颈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铰链(3)为圆柱形结构,且颈托本体(1)通过第一铰链(3)铰接后颈托(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急救科用新型颈托,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轨(5)为圆弧形槽结构,且滑轨(5)的内部与滑轮(6)组成卡合式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急救科用新型颈托,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7)为圆柱形结构,且轴承(7)的左侧套接有滑轮(6),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杆(8)。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急救科用新型颈托,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槽(10)的左右两侧都开设有矩形通槽,且齿条(11)插设在插槽(10)开设的通槽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急救科用新型颈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铰链(13)为圆柱形结构,且第二连接杆(15)通过第二铰链(13)铰接挡块(14)。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急救科用新型颈托,包括颈托本体,所述颈托本体的顶端固定装设有颌托,所述颈托本体的左侧通过第一铰链铰接有后颈托,且后颈托的底端通过轴承连接有后支架,所述颈托本体的底端开设有滑轨,且滑轨的内部卡合有滑轮,所述滑轮的中间固定连接有轴承,且轴承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前支架。本实用新型的急救科用新型颈托,当不同颈围的患者使用时,可以通过剥离挡块,调整齿条插设在插槽内部的长短控制收缩的范围;当带上颈托的患者需要转动头部时,前支架和后支架分别抵住胸部和背部,而此时滑轮在滑轨内部转动,从而可以在不影响固定颈部的前提下移动头部。

技术研发人员:吴新建;张思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吴新建
技术研发日:2020.03.22
技术公布日:2021.01.0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