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量注射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948030发布日期:2021-02-18 14:14阅读:116来源:国知局
一种微量注射泵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微量注射泵。


背景技术:

[0002]
微量注射泵简称微量泵,是一种新型的泵力仪器,其用于对少量液体准时、定量地灌注或者抽取。微量注射泵的应用非常广泛,在临床医疗中,微量注射泵已应用于内科、外科、重症监护室和手术室等临床各科室的输液治疗。因其可将药物精确、均匀、持续地泵入血管内,因此有效地减轻了医务人员工作量。
[0003]
目前,市面上的微量泵泵体和控制系统一体构造。当医务人员无法及时调整微量泵的参数时,例如,在dsa室、骨科手术室等需要频繁透视的环境,医务人员与微量泵及患者的距离相隔甚远,此时医疗危险系数大大增加。并且,微量泵本体和控制系统一体构造,每个泵注通道均需要有相应的控制系统调控,微量泵的耗材成本很高。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量注射泵,其具有便于携带、可随时随地调控微量泵参数进而实现精准医疗的优势。
[0005]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微量注射泵包括主机和构置在所述主机上的注射器,其特征在于,
[0006]
所述微量注射泵还包括可拆卸地配装在所述主机上的至少一个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中集成有信号传输模块;所述控制面板构置成能够通过所述信号传输模块向所述主机发送控制信号,所述主机构置成能够接收所述控制面板发送的所述控制信号并根据所述控制信号控制所述注射器进行与所述控制信号对应的操作。
[0007]
一实施例中,所述主机上构置有由所述主机的表面向内凹陷的配装槽,所述控制面板可拆卸地卡配在所述配装槽中。
[0008]
一实施例中,所述微量注射泵包括两个所述控制面板,两个所述控制面板沿所述主机的宽度方向间隔布置。
[0009]
一实施例中,两个所述控制面板分别为第一控制面板和第二控制面板;所述第一控制面板上的集成功能键的数量大于所述第二控制面板上的集成功能键的数量。
[0010]
一实施例中,两个所述控制面板分别为第一控制面板和第二控制面板;所述第一控制面板的体积大于所述第二控制面板的体积。
[0011]
一实施例中,所述微量注射泵包括至少两个所述注射器;所述控制面板上的集成功能键包括至少两个注射通道控制按键,至少两个所述注射通道控制按键和至少两个所述注射器一一对应。
[0012]
一实施例中,所述控制面板上集成有显示屏,所述显示屏集成有总量显示模块、泵速显示模块、报警显示模块和压力显示模块。
[0013]
一实施例中,所述控制面板上的集成功能键包括启动按键、暂停按键、快推按键、
总量按键、静音按键,以及增量/增速按键和减量/减速按键。
[0014]
一实施例中,所述控制面板为无线触摸式控制面板。
[0015]
一实施例中,所述信号传输模块为rfid天线、红外线模块、蓝牙模块、zigbee模块或wifi模块。
[0016]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微量注射泵具有可拆卸的无线触摸式控制面板,便于携带,在信号有效范围内,医务人员可随时随地调控微量泵参数,实现精准医疗。对于循环不稳定的患者来说,在微量泵上可备有抢救药,若是在透视期间等无法及时接触到患者的情况下,一旦患者循环出现波动,医务人员可使用快速推注的功能及时处理。并且,一台微量泵配备一个控制面板,可控制多个泵注通道,大大降低了耗材成本。
附图说明
[0017]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微量注射泵的示意图;
[0018]
图2是图1所示的微量注射泵的控制面板和主机拆离的示意图。
[0019]
其中:
[0020]
100-微量注射泵;
[0021]
10-主机;101-配装槽;
[0022]
20-控制面板;201-第一控制面板;202-第二控制面板;203-显示屏;204-功能键;
[0023]
30-注射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24]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以便更清楚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点和优点。应理解的是,附图所示的实施例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制,而只是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精神。
[0025]
在下文的描述中,出于说明各种公开的实施例的目的阐述了某些具体细节以提供对各种公开实施例的透彻理解。但是,相关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可在无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个或多个细节的情况来实践实施例。在其它情形下,与本申请相关联的熟知的装置、结构和技术可能并未详细地示出或描述从而避免不必要地混淆实施例的描述。
[0026]
除非语境有其它需要,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中,词语“包括”和其变型,诸如“包含”和“具有”应被理解为开放的、包含的含义,即应解释为“包括,但不限于”。
[0027]
参照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微量注射泵100包括主机10、至少一个注射器30和至少一个控制面板20。优选实施例中,微量注射泵100包括4个注射器30和两个控制面板20。应当理解,注射器30的数量和控制面板20的数量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定。
[0028]
其中,主机10为具有一定高度的立方体结构。在主机10的顶面和前侧面之间构置有朝向斜上方的倾斜面,倾斜面上构置有两个由倾斜面向下凹陷的配装槽101,两个配装槽101沿主机10的宽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其中一个配装槽101的面积较大,另一个配装槽101的面积较小。两个配装槽101均为长方形槽。4个注射器30的构置方向相同,并且,4个注射器30沿主机10的高度方向依次间隔且均匀地构置在主机10的前侧面上。
[0029]
控制面板20包括第一控制面板201和第二控制面板202。其中,第一控制面板201的体积大于第二控制面板202的体积。第一控制面板201上的集成功能键的数量大于第二控制
面板202上的集成功能键的数量。第一控制面板201可拆卸地卡配在上述面积较大的配装槽101中,第二控制面板202可拆卸地卡配在上述面积较小的配装槽101中。
[0030]
第一控制面板201和第二控制面板202上均集成有功能键204和显示屏203。其中,第一控制面板201上,显示屏203位于第一控制面板201的左上角区域,显示屏203集成有总量显示模块、泵速显示模块、报警显示模块和压力显示模块。总量显示模块、泵速显示模块、报警显示模块和压力显示模块沿显示屏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构置。其中,第一控制面板201上的集成功能键包括注射通道控制按键、启动按键、暂停按键、快推按键、总量按键、静音按键,以及增量/增速按键和减量/减速按键。
[0031]
其中,第二控制面板202上的集成功能键包括4个注射通道控制按键,4个注射通道控制按键和上述的4个注射器30一一对应地控制连接。其中,4个注射通道控制按键位于显示屏203的下方,并且,4个注射通道控制按键沿第一控制面板201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构置。
[0032]
其中,启动按键、暂停按键、快推按键、总量按键、静音按键,以及增量/增速按键和减量/减速按键,均构置在第一控制面板201的右侧区域。具体地,增量/增速按键和减量/减速按键并列构置在右侧最上方,启动按键和暂停按键并列构置在增量/增速按键和减量/减速按键下方,以下依次间隔构置快推按键、总量按键、静音按键。
[0033]
其中,第二控制面板202上,显示屏203可选地集成有总量显示模块、泵速显示模块、报警显示模块和压力显示模块。总量显示模块、泵速显示模块、报警显示模块和压力显示模块沿显示屏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构置。其中,第二控制面板202上的集成功能键包括注射通道控制按键、启动按键、暂停按键、快推按键、总量按键、静音按键,以及增量/增速按键和减量/减速按键。
[0034]
其中,第二控制面板202上的集成功能键包括4个注射通道控制按键,4个注射通道控制按键和上述的4个注射器一一对应地控制连接。其中,4个注射通道控制按键位于第二控制面板202的最上方,并且,4个注射通道控制按键沿第一控制面板201的宽度方向依次间隔构置。显示屏203构置在4个注射通道控制按键的下方。
[0035]
其中,快推按键、总量按键、静音按键构置在显示屏203的左侧下方,并且,快推按键、总量按键、静音按键由上至下依次间隔构置。启动按键、暂停按键并列构置在显示屏203的右侧下方。增量/增速按键和减量/减速按键并列构置在启动按键和暂停按键的下方。
[0036]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控制面板201和第二控制面板202上的显示屏203和功能204按键的布局为随机构置,其排布方式具有很多种,本实施例对该排布方式不做具体限定。
[0037]
本实施例中,第一控制面板201和第二控制面板202中均集成有无线信号传输模块;第一控制面板201和第二控制面板202均构置成能够通过信号传输模块向主机10发送控制信号,主机10构置成能够接收控制面板20发送的控制信号并根据控制信号控制注射器30进行与控制信号对应的操作。需要说明的是,微量注射泵100的控制流程为本领域的已知技术,本实施例不作详细描述。
[0038]
本实施例中,4个注射通道控制按键和4个注射器30一一对应地控制连接,使用者可通过4个注射通道控制按键分别独立的控制4个注射器30。
[0039]
其中,上述的两个控制面板20优选为无线触摸式控制面板。例如,使用者可通过手指触摸控制面板,例如使用手指触摸与功能键对应的表面区域以启动或调节相应的操作。
例如,控制面板可配备一个触摸笔,触摸笔与控制面板可无线连接或有线连接,使用者使用触摸笔触摸控制面板。需要说明的是,通过手指触摸和使用触摸笔进行触摸均为已知技术。
[0040]
上述的信号传输模块优选为无线信号传输模块。例如,无线信号传输模块为已知的rfid天线、红外线模块、蓝牙模块、zigbee模块、wifi模块,或其他的已知无线技术。
[0041]
其中,蓝牙是一种无线技术标准,可实现固定设备、移动设备之间的短距离数据交换,是在两个设备间进行无线短距离通信的最简单、最便捷的方法。其优点在于,其为小型化无线电,低功率、低成本,内置安全性佳、稳固,易于使用并具有即时联网功能,可配合主机上的usb接收器使用。
[0042]
红外线无线连接技术是通过数据电脉冲和红外光脉冲之间的相互转换实现无线的数据收发。其优点在于,成本低廉、连接方便、简单易用和结构紧凑。其缺点在于,距离短、信号易被障碍物阻断,无法控制信息传输的进度,可受多个设备调控,安全性低。
[0043]
wi-fi是一种允许电子设备连接到一个无线局域网(wlan)的技术。其优点在于,功耗低、传输速度快、传输距离远。其缺点在于,安全性相对较低。
[0044]
zigbee技术是一种近距离、低功耗、低速率、低成本的双向无线通讯技术,其主要用于距离短、功耗低且传输速率不高的各种电子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传输以及典型的有周期性数据、间歇性数据和低反应时间数据传输的应用。其优点在于,低功耗、成本低、时延短、网络容量大、可靠安全。
[0045]
以上已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应理解到,若需要,能修改实施例的方面来采用各种专利、申请和出版物的方面、特征和构思来提供另外的实施例。
[0046]
考虑到上文的详细描述,能对实施例做出这些和其它变化。一般而言,在权利要求中,所用的术语不应被认为限制在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中公开的具体实施例,而是应被理解为包括所有可能的实施例连同这些权利要求所享有的全部等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