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钩解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294982发布日期:2020-12-15 08:34阅读:340来源:国知局
一种钩解针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针具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钩解针。



背景技术:

针具是中医针刺疗法所用的工具,针具的种类很多,古代使用九针,即《灵枢·九针十二原》及《九针论》所载的鑱针、圆针、鍉针、锋针、铍针、圆利针、毫针、长针、大针九种不同形状和用途的针具。

现有的各种型号的小针刀,因为其结构特点的不同,仅可以松解相关软组织,而不能同时将瘀血泻出,而已知可刺破皮肤并使瘀血流出的针具中的代表针具是各种型号的“三菱针”,但是因为“三菱针”刺入较浅,所以难以使深部组织的淤血流出,故疗效较慢,且在操作过程中因其出血量较少而必须多次操作给患者带来更大的痛苦,故提出一种钩解针。



技术实现要素: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钩解针,具备可同时实现松解和泻血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小针刀仅可以松解相关软组织,而不能同时将瘀血泻出和三菱针刺入较浅,难以使深部组织的淤血流出的问题。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钩解针,包括钩解针本体,所述钩解针本体包括针颈和针体,所述针体位于针颈的底部,所述针颈和针体一体成型,所述针体包括针身、针腹、针背和针尖,所述针腹位于针身的左侧,所述针背位于针身的右侧,所述针尖位于针身的底部,所述针身、针腹、针背和针尖一体成型,本方案在操作使用时可以迅速刺入皮下及相关病损组织,使粘连、挛缩的组织松解,并可以在一次操作中同时实现“适当松解”与“顺利泻血”的目的。

优选的,所述针尖的左侧且位于针腹的下方设置有的针刃,所述针刃为单侧斜面结构。

优选的,所述针刃长度为2.3mm,所述针背与针刃之间呈三十度锐角。

优选的,所述针身的正面和背面均为刃口。

优选的,所述针身的正面向针尖方向的宽度移行变窄,所述针身上部的宽度为1.3mm,所述针身至针尖的宽度为0.5mm。

3.有益效果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在操作时,使用者双手紧持针颈,便于控制深度,确保安全,刺向皮肤时针尖与皮肤表面呈75—80度角的状态稍向前迅速刺入,而后根据体会的“针感”再令针体向后划动,可以立即使粘连、挛缩的病损组织得到松解,并可以在一次操作中同时实现“适当松解”与“顺利泻血”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

1、钩解针本体;11、针颈;12、针体;121、针身;122、针腹;123、针背;124、针尖;125、针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顶/底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套设/接”、“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一种钩解针,包括钩解针本体1,钩解针本体1包括针颈11和针体12,针体12位于针颈11的底部,针颈11和针体12一体成型,针体12包括针身121、针腹122、针背123和针尖124,针腹122位于针身121的左侧,针背123位于针身121的右侧,针尖124位于针身121的底部,针身121、针腹122、针背123和针尖124一体成型,本方案在操作使用时可以迅速刺入皮下及相关病损组织,使粘连、挛缩的组织松解,并可以在一次操作中同时实现“适当松解”与“顺利泻血”的目的。

进一步的,针尖124的左侧且位于针腹122的下方设置有的针刃125,针刃125为单侧斜面结构,有效的保证针刃的锋利性,方便医护人员使用。

进一步的,针刃125长度为2.3mm,针背123与针刃125之间呈三十度锐角,确保针尖124锋利。

进一步的,针身121的正面和背面均为刃口,进一步确保针尖锋利,通过针身121的正面和背面的两条刃口与针刃125配合,既保持了三棱针的“开皮”功能,又延长了三条刃口的长度。

进一步的,针身121的正面向针尖124方向的宽度移行变窄,针身121上部的宽度为1.3mm,针身121至针尖124的宽度为0.5mm,保证针尖124与针刃125的锋利度,使得操作方便、划切到位。

综上所述:在操作时,使用者双手紧持针颈11,便于控制深度,确保安全,刺向皮肤时针尖124与皮肤表面呈75—80度角的状态稍向前迅速刺入,而后根据体会的“针感”再令针体12向后划动,可以立即使粘连、挛缩的病损组织得到松解,本方案在操作中可以迅速刺入皮下及相关病损组织,使粘连、挛缩的组织松解,并可以在一次操作中同时实现“适当松解”与“顺利泻血”的目的。

上述“针感”为医生手持针具操作时,通过双手体会到的“针下感觉”;

“松解”指运用一定的方法将紧张、粘连、挛缩的组织软组织内部的病理环境恢复至相对的生理状态;“泻血”是指运用针具刺破皮肤导致出血的状态,同时还有泻出病害物质、在中医指通过出血“泻”除病邪之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钩解针,包括钩解针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钩解针本体(1)包括针颈(11)和针体(12),所述针体(12)位于针颈(11)的底部,所述针颈(11)和针体(12)一体成型,所述针体(12)包括针身(121)、针腹(122)、针背(123)和针尖(124),所述针腹(122)位于针身(121)的左侧,所述针背(123)位于针身(121)的右侧,所述针尖(124)位于针身(121)的底部,所述针身(121)、针腹(122)、针背(123)和针尖(124)一体成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钩解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尖(124)的左侧且位于针腹(122)的下方设置有的针刃(125),所述针刃(125)为单侧斜面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钩解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刃(125)长度为2.3mm,所述针背(123)与针刃(125)之间呈三十度锐角。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钩解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针身(121)的正面和背面均为刃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钩解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针身(121)的正面向针尖(124)方向的宽度移行变窄,所述针身(121)上部的宽度为1.3mm,所述针身(121)至针尖(124)的宽度为0.5mm。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钩解针,属于医用针具领域,一种钩解针,包括钩解针本体,所述钩解针本体包括针颈和针体,所述针体位于针颈的底部,所述针颈和针体一体成型,所述针体包括针身、针腹、针背和针尖,所述针腹位于针身的左侧,所述针背位于针身的右侧,所述针尖位于针身的底部,所述针身、针腹、针背和针尖一体成型,本方案在操作时,使用者双手紧持针颈,便于控制深度,确保安全,刺向皮肤时针尖与皮肤表面呈75—80度角的状态稍向前迅速刺入,而后根据体会的“针感”再令针体向后划动,可以立即使粘连、挛缩的病损组织得到松解,并可以在一次操作中同时实现“适当松解”与“顺利泻血”的目的。

技术研发人员:唐国振;丛明珠;王晓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大连康华全息医疗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3.23
技术公布日:2020.12.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