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PICC导管的高效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697521发布日期:2021-04-16 12:03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PICC导管的高效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一种用于picc导管的高效固定装置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导管固定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用于picc导管的高效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2.picc管是利用导管从外周手臂的静脉进行穿刺,导管直接进入心脏附近的静脉,避免化疗药物与臂静脉直接接触,随着静脉血流量的迅速增加,化疗药物可以迅速稀释,防止药物对静脉的刺激,picc导管可在体内可留置6个月到1年,置管后的患者生活习惯基本不会受到影响。
3.但是,当病人手臂接通picc导管后,裸露在皮肤外面的导管如果被固定的不牢固的情况下,会被意外拉扯到,导致针管偏移,就需要从新进行穿刺固定,给病人增加痛苦,而且如果将导管用胶带粘贴在手臂上,长时间会导致皮肤局部瘙痒发红等现象,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用于picc导管的高效固定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picc导管的高效固定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用于picc导管的高效固定装置,包括第二腕带,所述第二腕带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加固组件,且第二腕带的左右两侧分别活动连接有第一腕带和第三腕带,所述第二腕带和第一腕带之间连接有第一合页,且第二腕带和第三腕带之间连接有第二合页。
7.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腕带的左右两端均开设有卡槽,所述第一腕带、第二腕带和第三腕带的内侧均贴合有海绵垫,且第一腕带和第三腕带的上端处均设置有卡扣。
8.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腕带、第二腕带和第三腕带均为塑料材质,且第一腕带、第二腕带和第三腕带均为弧状结构,所述第一腕带和第三腕带的尺寸相同,所述卡槽内嵌入连接有卡扣。
9.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加固组件包括下卡板、上卡板、大卡块和小卡块,所述第二腕带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下卡板,所述下卡板的顶部活动连接有上卡板,且下卡板的顶部开设有下齿峰口,所述下卡板的顶部右侧开设有第二卡孔,且下卡板的右侧开设有第一卡孔,所述上卡板的底部开设有上齿峰口,且上卡板的底部位于上齿峰口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大卡块,所述大卡块的右侧连接有小卡块。
10.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下齿峰口与上齿峰口的位置上下对应,且下齿峰口和上齿峰口之间填充有导管,所述第一卡孔与第二卡孔的内部贯通。
11.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卡孔的内部填充有大卡块,所述第一卡孔的内部填充有小卡块,所述小卡块与大卡块之间设置有弹簧。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3.1、通过将三条腕带相互连接成一条腕带,套接在病人的手腕上,用来固定导管,不仅代替了胶带,而且使病人手部更加舒适,避免了局部皮肤的过敏现象,同时可以多次利用,节约资源。
14.2、通过设置在腕带顶部的加固组件,可以将裸露在皮肤外面的导管固定在该组件的齿峰口内,令齿峰与导管相接触,避免出现导管滑落的现象,增强了导管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15.图1为一种用于picc导管的高效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一种用于picc导管的高效固定装置中加固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一种用于picc导管的高效固定装置中腕带连接处的结构示意图;
18.图中:1、第一腕带;2、第一合页;3、加固组件;4、第二腕带;5、第二合页;6、第三腕带;7、海绵垫;8、卡扣;9、卡槽;10、下卡板;11、下齿峰口;12、第一卡孔;13、第二卡孔;14、上卡板;15、上齿峰口;16、大卡块;17、小卡块。
具体实施方式
19.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用于picc导管的高效固定装置,包括第二腕带4,第二腕带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加固组件3,且第二腕带4的左右两侧分别活动连接有第一腕带1和第三腕带6,第二腕带4和第一腕带1之间连接有第一合页2,且第二腕带4和第三腕带6之间连接有第二合页5,第二腕带4的左右两端均开设有卡槽9,第一腕带1、第二腕带4和第三腕带6的内侧均贴合有海绵垫7,且第一腕带1和第三腕带6的上端处均设置有卡扣8,第一腕带1、第二腕带4和第三腕带6均为塑料材质,且第一腕带1、第二腕带4和第三腕带6均为弧状结构,第一腕带1和第三腕带6的尺寸相同,卡槽9内嵌入连接有卡扣8,三条腕带之间通过合叶相互连接成一条腕带,将两侧的腕带首先向上折开,令其中的卡扣8和卡槽9脱离,但保持连接状态,这样有助于将腕带轻易的套接在病人的手腕上,而且适用于不同尺寸的手腕,这样不仅使腕带代替了胶带,而且使病人手部更加舒适,避免了局部皮肤的过敏现象,同时可以多次利用,节约资源,穿戴方便。
20.在图1和图3中:加固组件3包括下卡板10、上卡板14、大卡块16和小卡块17,第二腕带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下卡板10,下卡板10的顶部活动连接有上卡板14,且下卡板10的顶部开设有下齿峰口11,下卡板10的顶部右侧开设有第二卡孔13,且下卡板10的右侧开设有第一卡孔12,上卡板14的底部开设有上齿峰口15,且上卡板14的底部位于上齿峰口15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大卡块16,大卡块16的右侧连接有小卡块17,下齿峰口11与上齿峰口15的位置上下对应,且下齿峰口11和上齿峰口15之间填充有导管,第一卡孔12与第二卡孔13的内部贯通,第二卡孔13的内部填充有大卡块16,第一卡孔12的内部填充有小卡块17,小卡块17与大卡块16之间设置有弹簧,通过设置在腕带顶部的加固组件3,可以将裸露在皮肤外面的导管固定在该组件的齿峰口内,令齿峰与导管相接触,避免出现导管滑落的现象,在固定导管时,将导管放入下齿峰口11和上齿峰口15之间,然后手持上卡板14向下压,以至于大卡块16和小卡块17分别卡入第二卡孔13和第一卡孔12内部,增强了导管的稳定性。
21.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首先将第一腕带1、第二腕带4和第三腕带6确定消毒后的情况下套接在病人的手腕部,在套接时,分别手持第一腕带1和第三腕带6向外折起,以至
于第一腕带1和第三腕带6上端的卡扣8均从第二腕带4两端的卡槽9内脱离,卡扣8为橡胶材质,在折起的时候不易断裂,同时在嵌入卡槽9内后不容易脱落,第一腕带1、第二腕带4和第三腕带6分别由第一合页2和第二合页5相连接,以至于卡扣8和卡槽9脱离后,腕带仍保持连接状态,这样方便将腕带直接套在病人的手腕上,并且适用于不同尺寸是手腕,这样不仅使腕带代替了胶带,而且腕带内侧的海绵垫7与皮肤接触使病人手部更加舒适,避免了使用胶带而出现局部皮肤的过敏现象,同时可以多次利用,节约资源,穿戴方便,带上之后同时手持第一腕带1和第三腕带6向下折压,令第一腕带1和第三腕带6顶端的卡扣8分别嵌入到第二腕带4两端的卡槽9内,最后用设置在腕带顶部的加固组件3卡紧导管,可以将裸露在皮肤外面的导管放置在该组件的齿峰口内,再将大卡块16和小卡块17向下按压至嵌入在第二卡孔13和第一卡孔12内部,令上下齿峰与导管相接触,避免出现导管滑落的现象,增强了导管的稳定性,在拆卸导管时,首先用手按压第一卡孔12内部填充的小卡块17,使小卡块17与大卡块16之间的弹簧收缩,向上抬起上卡板14,以至于大卡块16和小卡块17均从第一卡孔12和第二卡孔13内脱离,将导管取出即可。
22.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