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心血管监测可穿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998085发布日期:2021-02-20 16:14阅读:70来源:国知局
一种心血管监测可穿戴装置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为一种心血管监测可穿戴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心脑血管疾病是心脏血管和脑血管疾病的统称,泛指由于高脂血症、血液黏稠、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等所导致的心脏、大脑及全身组织发生的缺血性或出血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特别是50岁以上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具有高患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同时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人们越来越关注自身健康状况,因此心血管监测的使用频率逐渐增大。
[0003]
现有技术以下不足,同时现有的心血管监测使用时,往往无法准确的对心血管进行监测,无法有效的保证监测的精度,同时传统心血管监测大多不便于穿戴,因此带来了诸多的不便,同时监测器在长时间使用时,内部温度急剧上升,无法有效的保证监测器的良好使用工况,降低了监测器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心血管监测可穿戴装置,以解决往往往往无法准确的对心血管进行监测,无法有效的保证监测的精度,同时传统心血管监测大多不便于穿戴,因此带来了诸多的不便,同时监测器在长时间使用时,内部温度急剧上升,无法有效的保证监测器的良好使用工况等问题。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心血管监测可穿戴装置,包括本体,所述本体的两端分别安装有第一限位带与第二限位带,所述第一限位带的一端安装有第一磁吸头,所述第二限位带的一端安装有第二磁吸头,所述本体由固定框、监测机构与散热除潮机构组成,所述监测机构包括报警器以及监测器,所述监测器安装在固定框的内部,所述报警器与监测器之间通过导线连接,所述固定框内部通过开设滑槽与散热除潮机构连接,所述散热除潮机构由壳体、除潮板与吸热板组成,所述壳体的两端均安装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均匀开设有若干组通孔,所述吸热板与除潮板分别安装在壳体之间位置,所述壳体与监测器之间安装有囊体。
[0006]
优选的,所述本体为内凹状结构,所述本体的一侧安装有硅胶层。
[0007]
优选的,所述第一限位带与第二限位带的厚度相同,所述第一限位带与第二限位带均为弹性材质制成。
[0008]
优选的,所述第一磁吸头上设置有凸起磁铁,所述第二磁吸头上设置有内凹磁铁,所述凸起磁铁与内凹磁铁的尺寸相同。
[0009]
优选的,所述囊体为椭圆状结构,所述囊体为受热易膨胀材质制成。
[0010]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心血管监测可穿戴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1]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有第一限位带与第二限位带,使用时,便于有效的对本体进行多方位的固定处理,随后通过第一磁吸头与第二磁吸头的相互作用下,便于有效的对
第一限位带与第二限位带进行固定,保证了固定的稳定性,同时通过设置本体为内凹状结构,便于有效的贴合心脏,提高了监测效果,同时设置有监测器与报警器,便于有效的对患者的心血管状态进行监测,同时便于有效的提醒患者。
[0012]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有吸热板,具体使用时,便于有效的对监测器的热量进行吸收,同时通过设置囊体为受热易膨胀材质,使用时,便于有效的根据内部热量来带动壳体进行移动,实现了自主散热的效果,进而有效的对本体内部的热量进行散发,同时通过在固定板上均匀开设若干组通孔,便于高效的对本体内部的热量进行散发,保证了监测器的良好使用状态,同时通过设置有除潮板,使用时,便于有效的对本体内部的潮气进行吸附。
附图说明
[0013]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4]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本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5]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磁吸头与第二磁吸头结构示意图。
[0016]
图中:1、本体;2、第一限位带;3、第二限位带;4、第一磁吸头;5、第二磁吸头;6、固定框;7、报警器;8、监测器;9、壳体;10、除潮板;11、吸热板;12、固定板;13、囊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17]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18]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心血管监测可穿戴装置,包括本体1,所述本体1的两端分别安装有第一限位带2与第二限位带3,所述第一限位带2的一端安装有第一磁吸头4,所述第二限位带3的一端安装有第二磁吸头5,所述本体1由固定框6、监测机构与散热除潮机构组成,所述监测机构包括报警器7以及监测器8,所述监测器8安装在固定框6的内部,所述报警器7与监测器8之间通过导线连接,所述固定框6内部通过开设滑槽与散热除潮机构连接,所述散热除潮机构由壳体9、除潮板10与吸热板11组成,所述壳体9的两端均安装有固定板12,所述固定板12上均匀开设有若干组通孔,所述吸热板11与除潮板10分别安装在壳体9之间位置,所述壳体9与监测器8之间安装有囊体13。
[0019]
所述本体1为内凹状结构,所述本体1的一侧安装有硅胶层,便于有效的本体1进行限位;所述第一限位带2与第二限位带3的厚度相同,所述第一限位带2与第二限位带3均为弹性材质制成,便于伸缩;所述第一磁吸头4上设置有凸起磁铁,所述第二磁吸头5上设置有内凹磁铁,所述凸起磁铁与内凹磁铁的尺寸相同,便于有效的对第一限位带2与第二限位带3进行固定;所述囊体13为椭圆状结构,所述囊体13为受热易膨胀材质制成,便于有效的带动壳体9进行移动。
[0020]
工作原理:在使用时,将本体1贴合于心脏放置,之后通过第一限位带2与第二限位带3便于有效的对本体1进行多方位的固定处理,随后通过第一磁吸头4与第二磁吸头5的相互作用下,便于有效的对第一限位带2与第二限位带3进行固定,保证了固定的稳定性,同时通过设置本体为内凹状结构,便于有效的贴合心脏,提高了监测效果,通过本体一侧设置有硅胶层,便于有效的对本体1进行限位,之后通过监测器8即可对患者进行实时监测工作,当患者的心血管出现异常时,驱动报警器7进行工作,从而便于有效的提醒患者,同时监测器8
在长时间的使用时,内部温度极易上升,从而吸热板11有效的将监测器8的热量进行吸收处理,从而囊体13受热发生膨胀,从而有效的推动壳体9在固定框6滑槽内进行移动,从而有效的带动固定板12与外界接触,从而有效的通过固定板12上的通孔快速的将热量进行散发,继而有效的保证了监测器8的良好使用,当热量散发后,囊体13复位,从而有效的带动壳体9复位,同时通过设置有除潮板10,使用时,便于有效的对本体1内部的潮气进行吸附。
[0021]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