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重症监护人工呼气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948617发布日期:2021-02-18 14:23阅读:142来源:国知局
一种重症监护人工呼气器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重症监护人工呼气器。


背景技术:

[0002]
心肺复苏术是针对心脏和呼吸骤停采取的救命技术,目的是为了恢复患者自主呼吸和自主循环,施救者通过口对口的方式使空气有节律地进入被施救者的肺内,然后通过挤压被施救者的胸腔,利用胸廓和肺组织的弹性回缩力使进入肺内的气体呼出,如此周而复始来代替自主呼吸,能够在人员心跳呼吸停止后对人员进行有效的抢救;然而,在实施进行心肺复苏时,需要医护人员进行口对口的方式,当患者患有传染性疾病时,医护人员面临着很大的风险,,存在着交叉感染的技术问题;现有技术中的重症监护人工呼气器还存在着一些不足的地方,如;现有的重症监护人工呼气器大都需要先进行管道的连接,然后再控制输氧阀,接着再对病人输氧罩的安装,这些步骤导致呼吸器不能在第一时间急救及抢险时使用,大大降低生存希望,而且现有的重症监护人工呼吸器,在给储气袋补充氧气的时候容易出现氧气回流的现象,提高了氧气浪费的机率,降低了氧气的储存效果,综上所述,现有技术中的重症监护人工呼气器存在施救不及时和氧气回流导致氧气浪费的问题,因此,急需一种重症监护人工呼气器。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重症监护人工呼气器,有效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重症监护人工呼气器存在的施救不及时和氧气回流导致氧气浪费的问题。
[0004]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重症监护人工呼气器,包括面罩,所述面罩内设有口部进气管,口部进气管固接有延伸管,延伸管穿过面罩并与面罩可拆卸连接,延伸管固接有连接管,连接管的另一端可拆卸连接有弹性气囊,连接管上还设有进氧口;所述连接管的端部为弧形内壁,弧形内壁滑动连接有与户型内壁相配合的工字型挡板,工字型挡板的另一侧固接有第一压缩弹簧,第一压缩弹簧的另一端与连接管相配合;所述弹性气囊上固接有与工字型挡板相配合的限位块。
[0005]
进一步地,所述延伸管上固接有分支管,分支管固接有鼻部出气管,鼻部出气管上固接有鼻塞;所述口部进气管和鼻部出气管内分别连接有进气单向阀和出气单向阀,口部进气管的端部还还固接有球囊,球囊上设有多个出气孔。
[0006]
进一步地,所述进气单向阀和出气单向阀的结构相同;所述出气单向阀包括与分支管内壁固接的限位挡圈和固定圈,限位挡圈和固定圈内设置有第二压缩弹簧和限位球,第二压缩弹簧与固定圈固接,第二压缩弹簧的另一端与限位球接触,限位球还与固定球相配合。
[0007]
进一步地,所述面罩上固接有侧连接块和下连接块,侧连接块上固接有侧连接带,侧连接带另一端的端部固接有胶条;所述下连接块上固接有下连接带,下连接带的另一端
固接有下巴托。
[0008]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气囊上还设有卡扣,连接管上设有与卡扣相配合卡槽
[0009]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0010]
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构思巧妙,操作方便,通过弹性气囊和连接管的可拆卸连接,保证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通过弹性气囊与连接管的快速安装方便对患者及时施救,提高施救的成功率提高生存希望;通过工字型挡板和户型内壁的配合设置,保证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取下弹性气囊也能保证整个管路的气密性,降低氧气的浪费;通过进气单向阀和出气单向阀的配合设置,保证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进气和出气互不影响,防止氧气回流;通过球囊和出气孔的配合设置,保证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进气管始终在患者的空腔内,保证含氧量高的空气顺利进入患者体内。
附图说明
[0011]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的轴测图;
[0012]
图2为本实用新型连接管与弹性气囊连接处的剖面图;
[0013]
图3为本实用新型分支管和口部进气管的剖面图;
[0014]
图4为本实用新型面罩的轴测图;
[0015]
图5为本实用新型出气单向阀的剖面图;
[0016]
图中:1、鼻塞;2、鼻部出气管;3、分支管;4、口部进气管;5、连接管;6、进氧口;7、弹性气囊;8、下连接带;9、下巴托;10、面罩;11、侧连接带;12、弧形出口;13、第一压缩弹簧;14、限位块;15、卡扣;16、工字型挡板;17、出气单向阀;18、进气单向阀;19、球囊;20、进气孔;21、魔术贴;22、固定圈;23、第二压缩弹簧;24、限位球;25、限位挡圈。
具体实施方式
[0017]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重症监护人工呼气器,包括面罩10,所述面罩10内设有口部进气管4,口部进气管4固接有延伸管,延伸管穿过面罩10并与面罩10可拆卸连接,延伸管固接有连接管5,连接管5的另一端可拆卸连接有弹性气囊7,连接管5上还设有进氧口6;所述连接管5的端部为弧形内壁12,弧形内壁12滑动连接有与户型内壁相配合的工字型挡板16,工字型挡板16的另一侧固接有第一压缩弹簧13,第一压缩弹簧13的另一端与连接管5相配合;所述弹性气囊7上固接有与工字型挡板16相配合的限位块14;所述弹性气囊7上还设有卡扣15,连接管5上设有与卡扣15相配合卡槽。
[0018]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医护人员先将口部进气管4插入患者的口腔内,并将面罩10带在患者的面部,然后通过进氧口6向连接管5内送入氧气,同时挤压弹性气囊7,弹性气囊7将弹性气囊7内的空气和连接管5内的氧气混合,并通过口部进气管4将含氧量高的空气挤压进入患者的体内;接着控制弹性气囊7恢复原状,将患者体内的空气抽出,并把弹性气囊7从连接管5取下,弹性气囊7取下后,工字型挡板16在第二压缩弹簧23的作用下与弧形内壁12相配合对连接管5密封;最后使用弹性气囊7重新吸取新鲜空气后,通过卡扣15和卡槽相配合将弹性气囊7去连接管5连接,重复上述操作;通过弹性气囊7与连接管5的快速安装方便对患者及时施救,提高施救的成功率提高生存希望;通过工字型挡板16和户型内壁的配合设置,保证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取下弹性气囊7也能保证整个管路的气密性,降低氧气的
浪费。
[0019]
如图1和图3所示,所述延伸管上固接有分支管3,分支管3固接有鼻部出气管2,鼻部出气管2上固接有鼻塞1;所述口部进气管4和鼻部出气管2内分别连接有进气单向阀18和出气单向阀17,口部进气管4的端部还还固接有球囊19,球囊19上设有多个进气孔20。
[0020]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医护人员将口部进气管4上的球囊19和鼻部出气管2上的鼻塞1分别放进患者的口腔和鼻孔内,含氧量高的空气通过进气单向阀18和球囊19进入患者的体内,含氧量较低的气体通过鼻塞1和出气单向阀17从患者的体内出来;通过进气单向阀18和出气单向阀17的配合设置,保证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进气和出气互不影响,防止氧气回流;通过球囊19和进气孔20的配合设置,保证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进气管始终在患者的空腔内,保证含氧量高的空气顺利进入患者体内。
[0021]
如图5所示,所述进气单向阀18和出气单向阀17的结构相同;所述出气单向阀17包括与分支管3内壁固接的限位挡圈25和固定圈22,限位挡圈25和固定圈22内设置有第二压缩弹簧23和限位球24,第二压缩弹簧23与固定圈22固接,第二压缩弹簧23的另一端与限位球24接触,限位球24还与固定球相配合。
[0022]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从患者体内出来的气体经过限位圈推动限位球24通过出气单向阀17;通过进气单向阀18和出气单向阀17的配合设置,保证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进气和出气互不影响,防止氧气回流。
[0023]
如图4所示,所述面罩10上固接有侧连接块和下连接块,侧连接块上固接有侧连接带11,侧连接带11另一端的端部固接有胶条21;所述下连接块上固接有下连接带8,下连接带8的另一端固接有下巴托9。
[0024]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医护人员先将面罩10放在患者的面部,然后将下巴托9放在患者的下巴上,接着使用胶条21通过侧连接带11将面罩10固定;通过下巴托9和胶条21相互配合将面罩10与患者固定。
[0025]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为:
[0026]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医护人员先将口部进气管4上的球囊19和鼻部出气管2上的鼻塞1分别放进患者的口腔和鼻孔内;然后将面罩10放在患者的面部,并将下巴托9放在患者的下巴上,接着使用胶条21通过侧连接带11将面罩10固定,通过下巴托9和胶条21相互配合将面罩10与患者固定带在患者的面部;接着通过进氧口6向连接管5内送入氧气,同时挤压弹性气囊7,弹性气囊7将弹性气囊7内的空气和连接管5内的氧气混合,并通过口部进气管4内的进气单向阀18将含氧量高的空气挤压进入患者的体内;接着控制弹性气囊7恢复原状,将患者体内的空气抽出:含氧量较低的气体通过鼻塞1和出气单向阀17从患者的体内出来,经过连接管5回到弹性气囊7内;最后将弹性气囊7从连接管5上取下,工字型挡板16在第二压缩弹簧23的作用下与弧形内壁12相配合对连接管5密封;最后使用弹性气囊7重新吸取新鲜空气后,通过卡扣15和卡槽相配合将弹性气囊7去连接管5连接,弹性气囊7上的限位块14带动工字型挡板16,保证工字型挡板16和弧形内壁12之间出现空隙,重复上述操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