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夹闭式胸腔引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815356发布日期:2021-04-27 13:46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夹闭式胸腔引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夹闭式胸腔引流装置。


背景技术:

2.传统使用的胸腔引流管不具备可控制引流管打开与闭合的功能,留置胸腔引流管的患者在下床活动时或被搬运时,须取用两把止血钳双向夹闭胸腔引流管以防止意外脱管引起并发症和避免胸腔逆行感染;止血钳是不锈钢材质,产生重量引起导管下坠,对于需要长时间夹闭胸腔引流管的患者,在夹管过程中止血钳既增添了患者的负重感,又因为两把止血钳易卡在患者床边而导致患者胸腔引流管脱出的风险。在临床上发生胸腔引流管脱管风险时,医护人员从取止血钳到夹闭导管需要一定时间,由于该增加了因脱管发生并发症机率。
3.目前,一些医护人员在临床上为了防止引流管脱管的风险出现,一般会使用胶布将胸腔引流管直接粘贴固定在患者胸壁上,但是由于长期的引流作用、或止血钳以及引流管自重的情况,容易造成引流管过度拉扯或打折的情况出现,上述引流管过度拉扯容易造成患者皮肤压力性损伤;而打折容易影响引流治疗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上述所提及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可夹闭式胸腔引流装置,本引流装置能够有效减少引流管拉扯而造成患者皮肤压力性损伤的问题,同时可以有效减少引流管与患者皮肤的接触,降低引流管在引流过程对患者的影响。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6.一种可夹闭式胸腔引流装置,包括引流管、止流夹和气囊组件,引流管用于插入患者胸腔内进行引流;止流夹设置有至少两组,所有所述止流夹均套装在所述引流管上;每组所述止流夹的两侧均设置有安装结构;气囊组件安装在止流夹上,所述气囊组件用于抬高止流夹与患者胸腔皮肤之间的高度。
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安装结构呈环状设置在止流夹的两侧,且与止流夹的背面处于同一平面。
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止流夹为罗伯特止流夹。
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安装结构远离止流夹的一侧设置有粘接区,所述粘接区可通过胶布将止流夹固定在患者胸腔皮肤上。
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安装结构与止流夹之间设置有柔性连接段。
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气囊组件包括气囊以及与气囊连通的充气阀,所述气囊安装在止流夹的背面。
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止流夹背面上设置有用于与气囊表面契合的容置区。
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止流夹背面上可通过胶带与气囊表面连接。
1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气囊为硅胶材料制成。
1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引流管包括置于所述患者胸腔内的引流端以及置于所述患者胸腔外的外部管路,所述止流夹活动套装在所述外部管路上。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
17.本实用新型的可夹闭式胸腔引流装置在引流管上设置有止流夹,通过止流夹能够实现引流管的启闭功能,减少了外部借助其他工具的使用,提高使用的效率;同时通过固定止流夹进而固定引流管,降低了在后期引流过程中存在引流管拉扯而导致直接扯动患者皮肤压力性损伤的问题;同时设计气囊组件,利用气囊组件将引流管抬离患者胸壁一定的高度,避免引流管直接接触患者皮肤,降低患者皮肤发生压力性损伤的风险,并且避免引流管过度牵拉、打折而影响引流治疗效果。本引流装置结构简单,整体上操作方便,能够自由实现启闭,还能降低引流管引流过程对患者皮肤的影响。
附图说明
18.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其中: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止流夹的结构图一;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止流夹的结构图二;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图。
23.图中:引流管1、引流端11、外部管路12、止流夹2、安装结构21、粘接区22、柔性连接段23、容置区24、气囊组件3、气囊31、充气阀32、胶布4、患者胸腔皮肤a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5.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部件被称为“设置在中部”,不仅仅是设置在正中间位置,只要不是设置在两端部都属于中部所限定的范围内。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26.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27.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夹闭式胸腔引流装置,包括引流管1、止流夹2和气囊组件3,引流管1用于插入患者胸腔内进行引流;止流夹2设置有至少两组,所有所述止流夹2均套装在所述引流管1上;每组所述止流夹2的两侧均设置有安装结构21;气
囊组件3安装在止流夹2上,所述气囊组件3用于隔离患者胸腔皮肤与止流夹2。其中,其中图4中的标注a代表患者的患者胸腔皮肤,引流管1被插入患者胸腔内进行引流,为了提高使用的便利性,本申请中引流管为xq型医用硅胶材质,尺寸根据实际的需求进行设计。而止流夹2为了使用便利以及重量轻,以减少对引流管1的影响,所述止流夹2为罗伯特止流夹,由pp材料制成,罗伯特止流夹结构简单,启闭操作容易,而且重量轻。在本申请中引流管1通过固定止流夹2进而实现固定,因此为了便于医护人员固定止流夹2,故设计安装结构21,其安装结构21可以根据实际的需求进行设计不同的形状。此外本设计中通过胶布4黏连在患者胸腔皮肤与安装结构21之间,以将止流夹2固定在患者胸腔皮肤上。当然在本申请中,止流夹2与引流管1为活动套接的连接关系,这样的设计提供了一个引流管1活动的空间,可以有效避免了患者在下床活动时或被搬运时,引流管1被拉扯而引发的压力性损伤。
28.本实用新型的可夹闭式胸腔引流装置在引流管1上设置有止流夹2,通过止流夹2能够实现引流管1的启闭功能,减少了外部借助其他工具的使用,提高使用的效率;同时通过固定止流夹2进而固定引流管1,降低了在后期引流过程中存在引流管1拉扯而导致直接扯动患者皮肤压力性损伤的问题;同时设计气囊组件3,利用气囊组件3将引流管1抬离患者胸壁一定的高度,避免引流管1直接接触患者皮肤,降低患者皮肤发生压力性损伤的风险,并且避免引流管1过度牵拉、打折而影响引流治疗效果。
29.参见图1,当然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引流管1包括置于所述患者胸腔内的引流端11以及置于所述患者胸腔外的外部管路12,所述止流夹2活动套装在所述外部管路12上。其中在本申请中之所以采用至少两个止流夹2,主要是考虑到引流管1连通患者胸腔的内外侧,两者存在一定的压力,如果采用一个止流夹2难以保证夹闭稳固。同时两个止流夹2能够保持医护人员在引导患者胸腔内的污物时,具有启闭其中一个止流夹2时具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操作,避免将污物洒出。引流管1引流状态下,止流夹2是打开状态,不影响正常胸腔气体和液体引流;当需要夹闭引流管1时,可同时夹闭两个止流夹2,起到双重夹闭止流的作用,可避免外界空气进入胸腔危及患者生命的风险。
30.参见图2至图4,在本申请中为了便于医护人员对止流夹2进行固定,所述安装结构21呈环状设置在止流夹2的两侧,且与止流夹2的背面处于同一平面。这样的设计使得操作人员在进行固定止流夹2时,只需对安装结构21进行固定,避免触碰、弯折或者压着到引流管1,保证引流管1的流通顺畅。同时安装结构21增大了整个引流管1的固定面,同时由于该处进行固定,能够防止患者在翻身或者搬运过程中挤压到该处的引流管1,避免了引流管1因打折而影响引流治疗效果。为了使用的安全性,本申请中的止流夹2连同安装结构21均采用pp材料制成。
31.进一步,为了更好地便于固定止流夹2,所述安装结构21远离止流夹2的一侧设置有粘接区22,所述粘接区22可通过胶布4将止流夹2固定在患者胸腔皮肤上。粘接区22呈扁平状,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安装结构21整个呈椭圆形的环状结构。在实际的使用状态中,胶布4黏连在粘接区22上,或者胶布4穿过粘接区22,这样即可在引流管1的两侧分别固定于患者胸壁上。此外为了提高使用的柔性,所述安装结构21与止流夹2之间设置有柔性连接段23,这样使得止流夹2能够与患者固定处的皮肤有活动裕度,同时也为气囊组件3的形变提供便利,减少气囊组件3形变时对患者的皮肤产生过大的影响。
32.参见图1至图4,在本申请中所述气囊组件3包括气囊31以及与气囊31连通的充气
阀32,所述气囊31安装在止流夹2的背面。所述气囊31为硅胶材料制成,这样的设计可以提高舒适度,减少对患者皮肤的磕碰感觉。在实际的使用中,医护人员可以通过采用普通的注射器即可通过充气阀32向气囊31进行充放气。在实际的使用中,医护人员通过注射器向气囊31进行充放气,以调节气囊31内的充其量,调节止流夹2相对于患者胸腔皮肤的距离,避免了传统直接将引流管1通过胶布4直接固定在患者胸腔皮肤上容易造成拉扯的风险。其中充气状态的气囊21将引流管1抬离患者胸壁,避免引流管1直接接触患者皮肤,降低患者皮肤发生压力性损伤的风险,并且避免引流管1过度牵拉、打折而影响引流治疗效果。
33.当然在实际的使用中,所述止流夹2背面上设置有用于与气囊31表面契合的容置区24,这样的设计可以防止止流夹2在气囊31上移动或者偏置,从而影响引流管1的固定。当然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止流夹2背面上可通过胶带与气囊31表面连接,这样进一步提高了止流夹2与气囊31、气囊31与患者胸腔皮肤的接触稳固。
34.本申请的引流装置固定原理如下:当医护人员将引流管1导通患者胸腔后,这时开始固定两个止流夹2以及每个止流夹2对应的气囊31,首先固定靠近引流端11的止流夹2,医护人员通过胶布4黏连在粘接区22上,先固定一侧的安装结构21,然后通过普通注射器向气囊31内进行充气,使得气囊31抬升整个止流夹2以及对应区域的引流管1,当抬升高度合适之后,然后再通过胶布4将止流夹2的另一侧的安装结构21固定在患者胸腔的皮肤上,这时医护人员通过调整止流夹2与气囊31以及气囊31与患者胸腔皮肤的位置,必要时还可以通过调整气囊31内的气压,使得患者觉得舒适为止,完成一个止流夹2的固定。另外一个止流夹2的固定操作同第一个止流夹2的固定方式,完成两个止流夹2的固定工作后,即可实现整个的胸腔引流工作。
35.本引流装置结构简单,整体上操作方便,能够自由实现启闭,还能降低引流管1引流过程对患者皮肤的影响;同时使用的材料材料轻巧,安全性高。使用患者容易掌握使用方法,能增加患者使用的依从性,降低逆行感染及引流管1脱管发生并发症的风险;同时减少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便利性好。此外使用胶布4穿过或黏连两个止流夹2的安装结构21将引流管1固定于患者胸壁,达到双重固定的效果,解决引流管1的过度牵拉、松脱问题,保证引流管1的引流效果,达到留置引流管1的治疗目的;解决了引流管1随时开关功能、增加减轻引流管对皮肤压力和双重固定功能。
36.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并非对其进行限制,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任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