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活检取出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217231发布日期:2020-12-08 14:47阅读:75来源:国知局
骨活检取出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骨活检取出器。



背景技术:

骨组织病变包括肿瘤、感染等多种疾病,治疗计划的制定前提是明确的诊断,正确的诊断需要临床、影像及病理三结合。其中,病理诊断对治疗方案的选择起着关键作用。经皮穿刺活检术,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并发症少等特点。

现有的骨活检取出器一般包括取骨外筒,实质针芯和活检针三部分。取材成功率低是现有活检装置最为突出且普遍存在的缺点。为了提高取材成功率,对活检装置进行了多种改进,如cn203303078u采用取骨外筒前端锯齿状设计改善取骨成功率,但其具有组织破坏严重的缺点,难以满足临床使用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骨活检取出器,其具有对组织破坏小,取骨成功率高等优点。

为了实现根据本实用新型目的,提供了一种骨活检取出器,包括,

取骨外筒,其为中空圆柱结构,其下端内壁上设有第一内螺纹;

骨活检针,其设于所述取骨外筒的内部,并与其可拆卸连接。

优选的是,所述的骨活检取出器,所述取骨外筒的上端外壁上设有两个第一把手,任一第一把手沿所述取骨外筒的径向设置。

优选的是,所述的骨活检取出器,还包括,针帽,其套设在所述骨活检针的平端外部并与其可拆卸连接,所述针帽的外径大于所述取骨外筒的内径。

优选的是,所述的骨活检取出器,所述针帽的外壁上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二把手,任一第二把手沿所述针帽的径向设置。

优选的是,所述的骨活检取出器,所述取骨外筒的上端端面上沿其周向间隔设有多个卡槽,任一卡槽的两个相对内壁上均设有弹性橡胶垫;所述针帽的下端端面上沿其周向间隔设有多个与所述多个卡槽一一对应卡块,任一卡块设置为能插入所述弹性橡胶垫之间并与所述卡槽卡接。

优选的是,所述的骨活检取出器,所述骨活检针的近尖端外壁上和平端外壁上均设有第二外螺纹,所述针帽的内壁设有与所述第二外螺纹匹配的第二内螺纹。

优选的是,所述的骨活检取出器,所述第一内螺纹的螺纹圈数为2-3。

优选的是,所述的骨活检取出器,所述取骨外筒的下端外壁向内向下收缩,形成锐口。

本实用新型至少包含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在取骨外筒的下端设计第一内螺纹,使取骨外筒在旋进并逐渐深入骨组织的过程中,拟取骨标本组织顺着螺纹进入取骨外筒内并被取骨外筒固定,退出取骨时,螺纹可避免标本组织自取骨外筒内滑出,提高取骨成功率。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骨活检取出器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骨活检取出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需要说明的是,下述实施方案中所述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所述试剂和材料,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获得。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横向”、“纵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并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骨活检取出器,包括,

取骨外筒1,其为中空圆柱结构,其下端内壁上设有第一内螺纹2;

骨活检针3,其设于所述取骨外筒1的内部,并与其可拆卸连接。

本技术方案中,取骨外筒为中空圆柱结构,其下端内壁上设有第一内螺纹,第一内螺纹可在取骨过程中给与进入取骨外筒内的样本组织一定的力,避免退出取骨时,样本组织自取骨外筒内滑出;骨活检针摄于取骨外筒的内部,并与其可拆卸连接,可拆卸连接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卡接、螺纹连接。使用时,首先将骨活检针插入取骨外筒内,并随取骨外筒一同穿刺直至穿透皮质骨,然后取出骨活检针,旋转取骨外筒,拟取骨标本组织在旋进过程中进入取骨外筒内,取骨完成后,将取骨外筒直接取出,即可实现取骨。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取骨外筒的下端设计第一内螺纹,使取骨外筒在旋进并逐渐深入骨组织的过程中,拟取骨标本组织顺着螺纹进入取骨外筒内并被取骨外筒固定,退出取骨时,螺纹可避免标本组织自取骨外筒内滑出,提高取骨成功率。

在另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的骨活检取出器,所述取骨外筒1的上端外壁上设有两个第一把手4,任一第一把手4沿所述取骨外筒1的径向设置。这里,在取骨外筒的上端外壁设置第一把手,以通过第一把手握持取骨外筒,便于操作。

在另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的骨活检取出器,还包括,针帽5,其套设在所述骨活检针3的平端外部并与其可拆卸连接,所述针帽5的外径大于所述取骨外筒1的内径。这里,优选了一种骨活检针与取骨外筒的连接方式,通过针帽与取骨外筒连接,一方面,设置针帽,可增大骨活检针平端的体积,便于骨活检针的取放,另一方面,针帽具有限位的作用,使得骨活检针与取骨外筒连接后,骨活检针的尖端刚好凸出取骨外筒的下端端面设置。

在另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的骨活检取出器,所述针帽5的外壁上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二把手6,任一第二把手6沿所述针帽5的径向设置。这里,在针帽的外壁上设置第二把手,以通过第二把手握持针帽,更便于操作。

在另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的骨活检取出器,所述取骨外筒1的上端端面上沿其周向间隔设有多个卡槽,任一卡槽的两个相对内壁上均设有弹性橡胶垫;所述针帽5的下端端面上沿其周向间隔设有多个与所述多个卡槽一一对应卡块,任一卡块设置为能插入所述弹性橡胶垫之间并与所述卡槽卡接。这里,将取骨外筒的上端端面与针帽的下端端面通过卡槽、弹性橡胶垫和卡块连接,使取骨外筒与针帽的连接更加稳定,进而使得骨活检针与取骨外筒的连接更加稳定,以利于穿刺过程中骨活检针与取骨外筒同步动作,提高穿刺效率。

在另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的骨活检取出器,所述骨活检针3的近尖端外壁上和平端外壁上均设有第二外螺纹7,所述针帽5的内壁设有与所述第二外螺纹7匹配的第二内螺纹8。这里,定义骨活检针针尖的一端为尖端,远离针尖的一端为平端,通过在骨活检针的近尖端外壁上和平端外壁上均设置第二外螺纹,在针帽内壁设置与第二外螺纹匹配的第二内螺纹,一方面,实现了骨活检针与针帽的螺纹连接,连接更加稳定,另一方面,扩展了骨活检针的功能,可作为顶出杆使用,具体的,在取骨后,将针帽与骨活检针的尖端连接,然后将骨活检针的平端插入取骨外筒内,下压,直至将取骨外筒内的样本组织顶出,实现样本组织与取骨外筒的分离。

在另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的骨活检取出器,所述第一内螺纹2的螺纹圈数为2-3,螺纹圈数小于2圈,退出取骨时,样本组织容易从取骨外筒内滑出,螺纹圈数大于3圈,取骨后,不容易将样本组织与取骨外筒分离,螺纹内截留的残余样本组织较多。

在另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的骨活检取出器,所述取骨外筒1的下端外壁向内向下收缩,形成锐口,以减少取骨外筒的旋进阻力,利于取骨。

这里说明的设备数量和处理规模是用来简化本实用新型的说明的。对本实用新型骨活检取出器的应用、修改和变化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