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烘干功能的消毒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263883发布日期:2021-03-16 22:25阅读:256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烘干功能的消毒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消毒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具有烘干功能的消毒柜。



背景技术:

消毒柜是一种常用的电器产品,一般在其内部设置加热部件来实现消毒,由于内部空气受热膨胀,消毒柜通常会设有与外部连通的通气孔,进行热空气的排放,安全有效控制内部压力。由于一些待消毒物品会带有水分,消毒柜在工作过程中,水分汽化,消毒柜内部的湿度会升高,为了加快达到烘干的效果,通过引入外部的空气来实现降湿,具体地:在消毒柜内设置有与外界连通的补气风道,并且在补气风道内设置风阀和风机,当需要对消毒柜内部降湿时,操作人员将风阀打开,期望引入外部空气进入消毒柜内,从而缓解湿度,但该方式在实施中会存在以下问题:外部空气进入消毒柜内后,其混合效果不急,导致消毒柜内部的湿度不均匀,烘干效率不高;同时通过手动操作,自动化程度低,存在一定的滞后性,风阀打开后,操作人员容易忘记关闭,使得消毒柜内的湿度不稳定,并且当外部空气的湿度比内部空气的湿度高时,还打开风阀进行补气,消毒柜内部的湿度反而会继续升高,起到反作用;并且如果外部的空气直接补充入消毒柜的内部,会使得消毒柜内部的温度突降,降低消毒柜的消毒效率;此外,现有消毒柜由于加热部件在消毒柜体内的安装位置是相对固定的,当加热部件加热时会造成消毒柜体内局部温度过高的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烘干功能的消毒柜,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一个或多个技术问题,至少提供一种有益的选择或创造条件。

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一种具有烘干功能的消毒柜,包括柜体、导风通道、风阀组件和风机,所述导风通道设置有导风进口、导风出口、补气进口,所述导风进口和导风出口均与所述柜体的内部连通,所述补气进口与所述柜体外部连通;风阀组件包括电控阀体、第一湿度传感器和第二湿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湿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柜体的外部空气湿度,所述第二湿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柜体的内部空气湿度,所述电控阀体包括电控驱动元件、风门,所述电控驱动元件分别与第一湿度传感器、第二湿度传感器电连接,所述电控驱动元件用于驱动所述风门开启或者切断所述补气进口与所述柜体外部的连通;风机用于驱使空气在所述导风通道和所述柜体内流动。

该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通过设置电控驱动元件、风门、第一湿度传感器和第二湿度传感器,电控驱动元件可以根据第一湿度传感器和第二湿度传感器的数据控制风门运转,实现自动调节柜体内的湿度。通常,从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的角度,使用湿度较低的空气替代湿度较高的空气是降低湿度的一种常规手段,因此,在实际运行中,为了降低湿度,可以结合常规的控制逻辑进行如下运转:当第二湿度传感器检测到柜体内部的空气湿度升高至设定的高值,且第一湿度传感器检测柜体外部的空气湿度低于第二湿度传感器检测到柜体内部的空气湿度时,电控驱动元件驱动风门开启所述补气进口与所述柜体外部的连通,在风机作用下,柜体外部的空气补入柜体内,通过柜体外部的空气与柜体内的湿空气混合,当第二湿度传感器检测到柜体内部的空气湿度低于设定的低值,或第一湿度传感器检测柜体外部的空气湿度高于第二湿度传感器检测到柜体内部的空气湿度时,电控驱动元件驱动风门切断所述补气进口与所述柜体外部的连通,实现补气的自动开启和停止,有效避免在柜体外部的空气湿度还高于柜体内的空气湿度时,进行补气。另外,通过设置导风通道和风机,而且将补气进口设置在导风通道,引入外部空气时能使得内外空气充分混合,提高降湿的效率。

可见,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具有烘干功能的消毒柜,作为一种硬件架构,能被利用来进行自动有效地烘干运作。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消毒柜还包括加热元件,所述加热元件用于加热流经所述导风通道的空气,所述补气进口位于加热元件的进风一侧。在进行补气降湿时,外部的空气在流经导风通道的过程中,加热元件对外部的空气进行加热,经过加热后的空气再补充入柜体的内部,避免柜体内的温度突降,使得柜体的内部保持处于消毒的温度范围;并且在加热元件对该内循环气流加热,使得柜体内的空气快速、均匀地升温。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柜体包括柜门,所述导风进口、补气进口、导风出口设置于柜体与柜门正对的一侧内,所述导风进口、补气进口位于所述导风出口的上方。柜体上的柜门一般设置于柜体的前侧,则所述导风出口设置于柜体内部的后侧,补充入的新空气从导风出口进入柜体内,新空气对柜体内部的湿空气具有往前挤的趋势,当使用者打开柜门时,内部的湿空气会从柜口排出,一般的消毒柜,在其柜门的位置均设置有带有泄压排气功能的排气管,补充入新空气后,柜体内部的压力会升高,这时排气管打开,湿空气也可从排气管排出,可有效提高降湿的效果和效率;同时考虑到湿空气密度大的特性,湿空气在重力作用下,会下沉聚集于柜体的下部,把导风进口、补气进口设置于所述导风出口的上方,内循环气流在导风通道内是从上往下流动,而内循环气流在柜体内时从下往上流动,从而带动湿空气会从下往上流动,使得湿空气与外部的新空气混合更加充分,使得柜体内部的空气可快速、均匀地降湿。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柜体内设置有导风体,所述导风体的形状为管体状,所述导风通道形成于所述导风体内并沿所述导风体长度方向设置。管体状的导风体,即导风体可为方管、圆形管或其他不规则的异形管,只要为设置有三个端口相通的半封闭件,即可视为管体状,三个端口分别为导风进口、补气进口、导风出口,这样的导风体具有易于安装的优点,且由于相对于柜体独立,导风进口、补气进口、导风出口可自由设计,便于优化导风体的进风和出风,此外导风体进而设置于柜体内或者柜体内。

而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另一种改进,所述导风体的形状为盖板状,所述导风体与所述柜体的一侧壁之间形成所述导风通道。盖板状的导风体,是指导风体大致呈薄壁钣金的板状,其包括平板、曲板、半封闭壳体等形态,亦包括有孔或无孔的形态,总之,导风体仅作为导风通道的其中一部分通道壁,其余通道壁由柜体的侧壁组成,上述盖板状导风体的技术改进方案,既便于加工,节省了构成所述导风通道的材料。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风体的部分结构的形状为管体状,所述导风体的其他部分结构的形状为盖板状。

该消毒柜还包括设于柜体内并相互连接的通风体和固定风盒,通风体、固定风盒与柜体共同构成所述导风通道,所述风机安装于固定风盒内,所述导风进口和补气进口设置于固定风盒上并设置于所述风机的负压侧,所述通风体与柜体构成有所述导风出口,所述导风出口设置于风机的正压侧。固定风盒主要用来固定安装风机,对风机起到保护的作用,同时也对导风通道的进风起到汇集的作用,根据不同的柜体来设计不同的固定风盒,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固定风盒可采用分体式结构,便于对固定风盒的内部进行清洗,也便于风机的安装拆卸,通风体对导风通道的出风起到导向的作用,可根据不同的内循环来设计不同通风体。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控阀体还包括基板、转动臂,在所述基板上设置有风阀口,所述补气进口通过风阀口与柜体的外部连通,所述转动臂的一端与所述风门连接,所述风门封盖所述风阀口,所述转动臂通过转轴可转动地安装于基板上,所述电控驱动元件可驱动转动臂的另一端绕转轴摆动,带动所述风门打开或者关闭所述风阀口。在电控驱动元件驱动转动臂转动时,转动臂带动所述风门动作,主要在风门与风阀口之间产生流通的间隙即可开启补气进口,而对于风门动作,风门可相对于风阀口往风阀口的内端口或者外端口翻起,使得补气进口与柜体的外部连通,这时转轴的轴线与风阀口的轴线垂直;风门还可相对于风阀口往风阀口的旁侧移动,这时转轴的轴线与风阀口的轴线平行,风阀口的形状大小与风门的形状大小匹配,可为圆形、矩形或其他不规则的异形口。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控阀体还包括复位弹性件,所述复位弹性件可带动风门复位至关闭风阀口的状态。复位弹性件可保持风门处于关闭风阀口的状态,提高风门关闭的稳定性,避免风门在关闭的状态下移位,而导致风阀口漏气,复位弹性件可为弹簧或弹性片,而复位弹性件的安装位置需要根据风门的动作而定。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基板为所述柜体的其中一个侧壁。这时风门直接安装于柜体上,可节省空间。

而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另一种改进,所述风阀组件还包括安装于柜体侧壁上的阀体盒,所述基板为所述阀体盒的其中一个侧壁,所述电控阀体的部件安装于阀体盒内,在所述柜体的侧壁上开设有补气通口,所述补气进口通过补气通口与风阀口连通,在所述阀体盒上还开设有与柜体的外部连通的通风口。这时风阀组件上的转动臂、风门、电控驱动元件可设置于阀体盒内,形成一个整体,便于维护和安装,也避免其他物体干涉到风门的运动,阀体盒可直接固定于柜体的侧壁上。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阀体盒内安装有呈柱状的固定座,在所述阀体盒侧壁与固定座两端相对抵触的位置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检测孔、第二检测孔,在所述柜体的侧壁上设置有与柜体内部连通的检测口,所述第二检测孔与检测口相对,所述第一湿度传感器和第二湿度传感器分别安装于固定座的两端上,所述第一湿度传感器通过第一检测孔检测所述柜体的外部空气湿度,所述第二湿度传感器通过第二检测孔和检测口检测所述柜体的内部空气湿度。第一湿度传感器和第二湿度传感器安装于固定座上,一来可使得风阀组件模块化,其中包括由电控阀体、风门组成的动力模块,由第一湿度传感器、第二湿度传感器和固定座组成的感应检测模块,在进行维护时,可对不同的模块进行安装拆卸,二来固定座的设置可避免在检测空气湿度时,第一湿度传感器、第二湿度传感器碰触到其他部件,而使得检测空气的湿度值存在较大的误差。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固定座的两端面分别设有第一安装凹槽和第二安装凹槽,所述第一湿度传感器嵌入安装于第一安装凹槽内,所述第二湿度传感器嵌入安装于第二安装凹槽内,使得第一湿度传感器、第二湿度传感器与固定座形成一个独立的零部件,可一起安装和拆卸于阀体盒,在拆卸进行维护时,可直接把固定座拆出,无需把阀体盒拆下来,在所述固定座两端之间挖空有隔空层,隔空层主要起到隔湿的作用,避免固定座两端的湿度相互影响,同时也起到便于接线的作用,第一湿度传感器、第二湿度传感器的接线隔空层穿出与电控驱动元件连接。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消毒柜,其一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柜体,其一实施例的省略柜门后的正视图,其中空心箭头用于示意在导风通道的导风进口和导风出口附近的气流大致状态;

图3是2中的a-a剖视图,其中空心箭头用于示意在导风通道的导风出口和柜体外部补气附近的气流大致状态;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风阀组件,其一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风阀组件,其一实施例的风门开启状态时的内部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风阀组件,其一实施例的风门关闭状态时的内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如果具有“若干”之类的词汇描述,其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和图4,一种具有烘干功能的消毒柜,包括:柜体100、导风通道130、风阀组件500和风机600,导风通道130设置有导风进口200、导风出口300、补气进口400,导风进口200和导风出口300均与柜体100的内部连通,补气进口400与柜体100外部连通;风阀组件500包括电控阀体、第一湿度传感器510和第二湿度传感器520,第一湿度传感器510用于检测柜体100的外部空气湿度,第二湿度传感器520用于检测柜体100的内部空气湿度,电控阀体包括电控驱动元件580、风门530,电控驱动元件580分别与第一湿度传感器510、第二湿度传感器520电连接,电控驱动元件580用于驱动风门530开启或者切断补气进口400与柜体100外部的连通;风机600用于驱使空气在导风通道130和柜体100内流动。

当第二湿度传感器520检测到柜体100内部的空气湿度升高至设定的高值,且第一湿度传感器510检测柜体100外部的空气湿度低于第二湿度传感器520检测到柜体100内部的空气湿度时,电控驱动元件580驱动风门530开启补气进口400与柜体100外部的连通,在风机600作用下,柜体100外部的空气补入柜体100内,通过柜体100外部的空气与柜体100内的湿空气混合,同时,柜体100内部的空气经在导风通道130和柜体100内流动,使得空气在柜体100内形成了有序的内循环气流,令柜体100内部的湿度均匀,提高降湿的效率,当第二湿度传感器520检测到柜体100内部的空气湿度低于设定的低值,或第一湿度传感器510检测柜体100外部的空气湿度高于第二湿度传感器520检测到柜体100内部的空气湿度时,电控驱动元件580驱动风门530切断补气进口400与柜体100外部的连通,有效避免在柜体100外部的空气湿度还高于柜体100内的空气湿度时,进行补气。

消毒柜还包括加热元件700,加热元件700用于加热流经导风通道130的空气,补气进口400位于加热元件700的进风一侧。其中加热元件700的安装位置具有多种,加热元件700可设置于导风进口200的旁侧、导风出口300旁侧、补气进口400旁侧,虽然在以上各个位置都可以实现加热流经导风通道130的空气,但是不同的安装位置具有不同的效果,当加热元件700设置于补气进口400旁侧时,加热元件700主要对外部补入的空气进行加热,经过加热后的空气再补充入柜体100的内部,避免柜体100内的温度突降,使得柜体100的内部保持处于消毒的温度范围;当加热元件700设置于导风进口200的旁侧时,加热元件700主要加热柜体100内部的循环气流;当加热元件700设置于导风出口300旁侧时,加热元件700对补充入的空气与柜体100内部循环的空气一起进行加热,加热后的混合空气再进入柜体100内,从而避免柜体100内的温度突降,使得柜体100的内部保持处于消毒的温度范围。

加热元件700的种类可具有多种,加热元件700为ptc发热管。ptc发热管为带有发热件、保护外壳的模块化结构,在安装时更加方便。加热组件为红外线石英管。红外线石英管只具备发热结构,还需要另外的保护结构以避免直接接触,但使用成本更低。

而对于加热元件700的安装方式也有多种,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在柜体100的外侧开设安装口170,并在安装口170上安装有安装盖板171和热保护器172,在安装时,加热元件700安装于安装口170内,并装上热保护器172和安装盖板171,热保护器172主要起到保护的作用,避免加热元件700过热,在对加热元件700进行维护时,可直接打开安装盖板171即可,便于维护。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柜体100包括柜门110,导风进口200、补气进口400、导风出口300设置于柜体100与柜门110正对的一侧内,导风进口200、补气进口400位于导风出口300的上方。柜体100上的柜门110一般设置于柜体100的前侧,则导风出口300设置于柜体100内部的后侧,补充入的新空气从导风出口300进入柜体100内,新空气对柜体100内部的湿空气具有往前挤的趋势,当使用者打开柜门110时,内部的湿空气会从柜口排出,一般的消毒柜,在其柜门110的位置均设置有带有泄压排气功能的排气管180,补充入新空气后,柜体100内部的压力会升高,这时排气管180打开,湿空气也可从排气管180排出,可有效提高降湿的效果和效率;同时考虑到湿空气密度大的特性,湿空气在重力作用下,会下沉聚集于柜体100的下部,把导风进口200、补气进口400设置于导风出口300的上方,即是导风出口300设置于柜体100的下部,导风进口200、补气进口400设置于柜体100的上部,使得内循环气流在导风通道130内是从上往下流动,而内循环气流在柜体100内时从下往上流动,从而循环气流带动柜体100内部的湿空气会从下往上流动,使得湿空气与外部的新空气混合更加充分,使得柜体100内部的空气可快速、均匀地降湿。

上述导风通道130可以设置在柜体100的内侧或外侧,当导风通道130设置在柜体100的内侧,则柜体的壁上设有与补气进口400对应的通气口,补气进口400通过该通气口与与柜体100外部连通。当导风通道130设置在柜体100的外侧,则柜体的壁上设有与导风进口200、导风出口300对应连通的通气口,以实现导风通道130与柜体内部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柜体100内设置有导风体,导风体的形状为管体状,导风通道130设置于导风体内并沿导风体长度方向设置。管体状的导风体,即导风体可为方管、圆形管或其他不规则的异形管,只要为设置有三个端口相通的半封闭件,即可视为管体状,三个端口分别为导风进口200、补气进口400、导风出口300,这样的导风体具有易于安装的优点,且由于相对于柜体100独立,导风进口200、补气进口400、导风出口300可自由设计,便于优化导风体的进风和出风,此外导风体进而设置于柜体100内或者柜体100内。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导风体的形状为盖板状,导风体与柜体100的一侧壁之间形成导风通道130。盖板状的导风体,是指导风体大致呈薄壁钣金的板状,其包括平板、曲板、半封闭壳体等形态,亦包括有孔或无孔的形态,总之,导风体仅作为导风通道130的其中一部分通道壁,其余通道壁由柜体100的侧壁组成,上述盖板状导风体的技术改进方案,既便于加工,节省了构成导风通道130的材料。

当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风体的部分结构的形状为管体状,所述导风体的其他部分结构的形状为盖板状。

在一些实施中,消毒柜还包括相互连接的通风体131和固定风盒132,固定风盒132的形状为管体状,通风体131的形状为盖板状,固定风盒132、通风体131与柜体共同形成导风通道130,使得导风体的设计更加灵活多变,也便于对导风体内的导风通道进行清洗维护。

对于风机600的安装位置,可具有多种,风机600可安装于固通风体131和固定风盒132内,又或者在导风出口300处,主要使得导风进口200和补气进口400设置于固定风盒132上并设置于风机600的负压侧即可。在本实施例中,风机600安装于固定风盒132内,导风出口300设置于通风体131上并设置于风机600的正压侧,固定风盒132对风机600起到保护的作用,同时也对导风通道130的进风起到汇集的作用,根据不同的柜体100来设计不同的固定风盒132,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固定风盒132可采用分体式结构,便于对固定风盒132的内部进行清洗,也便于风机600的安装拆卸,通风体131对导风通道130的出风起到导向的作用,可根据不同的内循环来设计不同通风体131。

在一些实施中,电控阀体还包括基板540、转动臂550,在基板540上设置有风阀口541,补气进口400通过风阀口541与柜体100的外部连通,转动臂550的一端与风门530连接,风门530封盖风阀口541,转动臂550通过转轴551可转动地安装于基板540上,电控驱动元件580可驱动转动臂550的另一端绕转轴551摆动,带动风门530打开或者关闭风阀口541。对于电控驱动元件580可为多种,可为伺服电机、同步电机、或者电磁阀,主要可实现驱动转动臂550转动即可。

在电控驱动元件580驱动转动臂550转动时,转动臂550带动风门530动作,主要在风门530与风阀口541之间产生流通的间隙即可开启补气进口400,而对于风门530动作,在一些实施例中,风门530可相对于风阀口541往风阀口541的内端口或者外端口翻起,使得补气进口400与柜体100的外部连通,这时转轴551的轴线与风阀口541的轴线垂直;在另一些实施例中,风门530还可相对于风阀口541往风阀口541的旁侧移动,这时转轴551的轴线与风阀口541的轴线平行。

其中风阀口541的形状大小与风门530的形状大小匹配,可为圆形、矩形或其他不规则的异形口。

在一些实施中,电控阀体还包括复位弹性件800,复位弹性件800可带动风门530复位至关闭风阀口541的状态。复位弹性件800可保持风门530处于关闭风阀口541的状态,提高风门530关闭的稳定性,避免风门530在关闭的状态下移位,而导致风阀口541漏气,复位弹性件800可为弹簧或弹性片,而复位弹性件800的安装位置需要根据风门530的动作而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电控驱动元件580为电磁阀,复位弹性件800为弹簧,在基板540的侧壁上设置有连接柱,在风门530背向风阀口541的侧壁设置也设置有连接柱,弹簧的两端分别与两个连接柱连接,而电磁阀固定于基板540的侧壁上,如图5所示,当需要打开风阀口541时,电磁阀的动力轴推动转动臂550的另一端摆动,而转动臂550的一端带动风门530转动,使得风门530与风阀口541错位,弹簧被拉伸。同时为了使得风门530的转动稳定,如图6所示,在基板540的侧壁设置有圆弧形的滑槽542,风门530可沿滑槽542滑动;如图6所示,当需要关闭风阀口541时,电磁阀的动力轴复位,在弹簧的弹力作用下,风门530被拉回原位,并封盖风阀口541。同时为了更好实现风门530的定位,如图5所示,在风阀口541的边沿设置有挡块543,风门530与挡块543抵接,实现定位。

在一些实施例中,基板540为柜体100的其中一个侧壁。这时风门530直接安装于柜体100上,可节省空间。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风阀组件500还包括安装于柜体100侧壁上的阀体盒570,基板540为阀体盒570的其中一个侧壁,电控阀体的部件安装于阀体盒570内,在柜体100的侧壁上开设有补气通口140,补气进口400通过补气通口140与风阀口541连通,在阀体盒570上还开设有与柜体100的外部连通的通风口571。这时风阀组件500上的转动臂550、风门530、电控驱动元件580可设置于阀体盒570内,形成一个整体,便于维护和安装,也避免其他物体干涉到风门530的运动,阀体盒570可直接固定于柜体100的侧壁上。同时阀体盒570可为分体式。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在柜体100的外侧凹设有安装槽150,阀体盒570嵌入安装槽150内。在安装时,阀体盒570嵌入安装于安装槽150内,提高风阀体盒570安装的牢固性和稳定性,避免出现错位,而导致补气通口140与风阀口541错开。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在阀体盒570内安装有呈柱状的固定座560,在阀体盒570侧壁与固定座560两端相对抵触的位置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检测孔572、第二检测孔,在柜体100的侧壁上设置有与柜体100内部连通的检测口160,第二检测孔与检测口160相对,第一湿度传感器510和第二湿度传感器520分别安装于固定座560的两端上,第一湿度传感器510通过第一检测孔572检测柜体100的外部空气湿度,第二湿度传感器520通过第二检测孔和检测口160检测柜体100的内部空气湿度。第一湿度传感器510和第二湿度传感器520安装于固定座560上,一来可使得风阀组件500模块化,其中包括由电控阀体、风门530组成的动力模块、由第一湿度传感器510、第二湿度传感器520和固定座560组成的感应检测模块,在进行维护时,可对不同的模块进行安装拆卸,二来固定座560的设置可避免在检测空气湿度时,第一湿度传感器510、第二湿度传感器520碰触到其他部件,而使得检测空气的湿度值存在较大的误差。

进一步地,在固定座560的两端面分别设有第一安装凹槽561和第二安装凹槽,第一湿度传感器510嵌入安装于第一安装凹槽561内,第二湿度传感器520嵌入安装于第二安装凹槽内,使得第一湿度传感器510、第二湿度传感器520与固定座560形成一个独立的零部件,可一起安装和拆卸于阀体盒570,在拆卸进行维护时,可直接把固定座560拆出,无需把阀体盒570拆下来,在固定座560两端之间挖空有隔空层562,隔空层562主要起到隔湿的作用,固定座560两端的湿度相互影响,同时也起到便于接线的作用,第一湿度传感器510、第二湿度传感器520的接线隔空层562穿出与电控驱动元件580连接。

上述各实施例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交叉实施,且同样适用于各种形式的消毒柜,例如内嵌式的消毒柜。本发明创造在对银行纸币、书籍等纸张类物品进行消毒的效果尤为突出。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发明创造并不限于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种种的等同变型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