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更换输液瓶的输液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565020发布日期:2021-04-06 12:13阅读:106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更换输液瓶的输液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动更换输液瓶的输液装置。



背景技术:

输液是现在医院里广泛采用的治疗手段,可用来治愈各种疾病。在输液的过程中,很多情况下,同一病人需要连续输送几瓶不同的药液。在常规的输液过程中,护士需要时刻关注吊瓶中药液的液面情况,当药液不足时再更换药瓶。在此期间,若护士因为繁忙未能及时观测药瓶中药液,就可能会出现血液回流现象,不利于病人的治疗。此外,当需要输液的病人较多时,护士需要不停地替很多病人更换输液瓶,并且有些病人还需要等待一段时间,护士才能够来更换输液瓶,导致工作量很大并且影响病人的输液效率,同时也较易出现差错。另外在进行输液瓶固定时,往往只是采用挂钩和网兜进行固定,在挂钩发生活动时,输液瓶会晃动从而影响输液效果,有些虽然采用了固定座,但是采用的固定座并不能够调节大小,并不适用不同大小规格的输液瓶进行固定,使用时需要另外更换,非常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输液中存在的输液效率不高、护士输液工作量大等问题,提供了一种能够提高输液效率的自动更换输液瓶的输液装置,该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自动更换输液瓶的输液装置,包括底座、支撑伸缩杆、控制台外壳、控制器、电动推杆、转盘电机、操作显示屏、转盘和输液瓶;所述支撑伸缩杆的下端与底座连接、支撑伸缩杆的上端与所述控制台外壳的底部连接,所述操作显示屏安装在控制台外壳一侧,所述电动推杆安装在控制台外壳内部的右侧并且电动推杆的推杆延伸出控制台外壳外,所述推杆的顶部外侧与外置输液器的输液针连接,所述外置输液器的茂菲氏滴管外套设有液滴监测器;所述液滴监测器包括u型套和光电传感器ⅰ,所述光电传感器ⅰ安装在u型套内侧;所述转盘电机安装在控制台外壳的上端中部并且转盘电机的输出轴与转盘的底部中间处固定连接;所述转盘外侧等距设有多个用于固定输液瓶的固定口;所述控制台外壳和转盘之间设有激光感应器,所述激光感应器包括多个激光器和一个接收器;所述接收器安装在电动推杆的内侧,所述多个激光器分别安装在转盘底部的固定口内侧并与接收器相对应;所述固定口的上方设有相应的用于固定输液瓶瓶口的固定夹ⅱ,固定夹ⅱ的内侧设有固定架;所述电动推杆、转盘电机、操作显示屏、激光感应器和光电传感器ⅰ分别与控制器连接。

在输液时,护士将输液瓶倒挂并将输液瓶瓶口嵌入固定口中进行固定,固定夹的尺寸小于输液瓶的瓶口,在操作显示屏设置输液的瓶数以及输液瓶的起始位置,然后开始进行输液,控制器在收到输入的输液信息后启动转盘电机让转盘旋转,然后通过接收器和相应的激光器的配合将相应的输液瓶定位在含输液针针头的上方,通过电动推杆的上升将针头刺入输液瓶瓶口中即可进行输液,在输液过程中,位于茂菲氏滴管外的液滴监测器监测茂菲氏滴管内是否有液滴滴落,以判断输液袋内是否仍有药液,同时,液滴监测器内的光电传感器ⅰ可将检测的茂菲氏滴管内液滴滴落速度传输给控制器,控制器根据液滴滴速计算得到剩余输液时间,当输液瓶中的液滴滴落完毕后,液滴监测器将信息反馈给控制器使得控制器将电动推杆向下降落,针头从输液瓶中抽出,然后再启动转盘电机转动相应的输液瓶到穿刺针上方继续进行输液即可,当输完所有输液瓶中的药液后控制器将信息显示在操作显示屏上,患者通知护士进行拔针即可。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多个固定口上依次设有数字顺序标记;设置顺序标记方便护士更加直观地看到输液瓶的位置。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所述固定口底部设有挡板,所述挡板外侧与转盘底部铰接,挡板的内侧设有拨块,所述控制台外壳上设有拨杆,所述拨杆的上端与拨块接触,拨杆的下端固定在控制台外壳上并位于电动推杆前侧或后侧。挡板将固定口挡住可以将输液瓶与外界进行隔绝,减少输液瓶瓶口被污染;当转盘在转动时,拨杆触碰到拨块后,挡板随着转动,使得固定口打开,方便针头刺入输液瓶瓶口中。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所述固定夹ⅱ包括固定夹片和活动夹片、固定螺栓和蝶形螺母,所述固定夹片安装在固定口内侧并且固定夹片的底端与转盘的上端进行固定,所述固定夹片的一端与活动夹片的一端铰接,固定夹片的另一端和活动夹片的另一端分别设有固定开口,所述固定夹片的内侧设有耳孔,所述固定螺栓的一端与耳孔铰接、另一端嵌入固定开口通过蝶形螺母将固定夹片和活动夹片进行固定,在固定夹片和活动夹片的内侧分别设有软硅胶层。

通过拧开蝶形螺母后松开固定螺栓后调节固定夹的大小即可输液瓶的瓶口进行固定,在固定夹内侧设有软硅胶层且该软硅胶层较厚,在受到压力后具有一定的收缩性能,可以适应不同大小开口的输液瓶瓶口且固定牢固不易脱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所述固定架包括竖支杆和多个卡夹,所述竖支杆的背部设有多个等距排列的螺孔,所述卡夹通过螺钉ⅰ嵌入螺孔中进行固定,所述卡夹包括横杆、连接杆和两个弧形夹;所述横杆的两端分别与两根连接杆的一端垂直连接,所述两个弧形夹设在两根连接杆的另一端的内侧并且两个弧形夹通过螺钉ⅱ分别与两根连接杆连接,所述弧形夹内侧设有防滑垫;所述竖支杆的顶部设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通过螺钉ⅲ与竖支杆连接,所述固定杆与连接杆平行,固定杆的中部设有挂钩。

通过固定架顶部的挂钩钩住输液瓶底部的挂孔可以将输液瓶进行固定,然后通过螺钉ⅰ调节卡夹的位置以及通过螺钉ⅱ调节弧形夹的收缩程度,从而调节卡夹夹紧不同大小的输液瓶的程度从而更好地将大小不同输液瓶进行固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所述输液针包括上卡片、下卡片、穿刺针、固定管和输液管;所述穿刺针的底端依次与上卡片、固定管、下卡片和输液管连接,在上卡片的外侧连接有导气管,所述推杆的顶部外侧设有固定夹ⅰ,所述固定夹ⅰ与固定管相互匹配,所述推杆上端通过固定管嵌入固定夹ⅰ中将外置输液器的输液针进行固定。设置有固定夹ⅰ和固定夹相互匹配的输液针能够更加稳固地将输液器的针头插入和拔出输液瓶中。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所述上卡片的内侧设有开口,所述固定夹ⅰ内设有漏液感应器,所述漏液感应器与控制器连接。上卡片上设有开口,当针头漏液时,漏出的液体从开口流向固定管,此时固定夹ⅰ内侧的漏液感应器感应到输液瓶漏液后将漏液信号传输给控制器,控制器接收后进行反馈给护士及时处理。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所述光电传感器ⅰ由发光二极管和光敏二极管构成,所述发光二极管和光敏二极管沿茂菲氏滴管的中轴线对称安装在u型套两内侧,且位于茂菲氏滴管中液面的上方;所述发光二极管和光敏二极管外套设有光束导向管。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所述控制台外壳内还设有蓄电池,所述蓄电池与控制器、电动推杆、转盘电机、激光感应器和光电传感器ⅰ连接。蓄电池可以为该装置的电子部件进行供电,方便使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所述控制台外壳上还设有报警喇叭和提示灯,所述提示灯和报警喇叭分别与控制器连接。当输液装置输液完毕或者出现故障时,通过提示灯或者报警喇叭可以及时获取相关信息,更加直观。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所述固定口内侧设有光电传感器ⅱ,所述光电传感器ⅱ与控制器连接。设有的光电传感器ⅱ,当输液瓶的瓶口嵌入固定口后,光电传感器ⅱ可以感知该固定口是否含有输液瓶,方便控制器判断输液瓶的位置。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所述控制器为单片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所述控制器上设有通讯模块,所述控制器通过通讯模块与外部护士站连接。通过控制器与护士站连接,可以将输液信息及时传输到护士站,护士站的护士可以随时监控输液情况,不用跑来跑去观察输液情况,能够减轻工作量。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的输液装置通过操作显示屏设置输液的过程,能够自动更换输液瓶实现自动输液,提高输液效率,并且能够减少护士的工作量,使用方便。

2.通过使用固定夹ⅱ后,当输液瓶的瓶口嵌入固定口后固定夹ⅱ可以夹紧输液瓶瓶口,从而更加稳固地将输液瓶瓶口进行固定;另外,通过调节固定架上的卡弧的上下位置和和卡夹之间的弧形夹的收缩程度从而能够调节整个固定架的大小,能够更好地将不同大小的输液瓶进行固定,使用方便。

3.设置的挡板将固定口挡住可以将输液瓶与外界进行隔绝,减少输液瓶瓶口被污染;当转盘在转动时,拨杆触碰到拨块后,挡板随着转动,使得固定口打开,方便针头刺入输液瓶瓶口中。

4.本实用新型的输液装置与护士站连接,可以将输液信息及时传输到护士站,护士站的护士可以随时监控输液情况,不用跑来跑去观察输液情况,能够减轻工作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自动更换输液瓶的输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部分结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外置输液针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上卡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液滴监测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固定夹ⅱ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固定夹ⅱ和卡夹的安装俯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固定架的正视图。

图9为图8的后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弧形夹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挡板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各图标记及其对应的部件名称如下:

1-底座,2-支撑伸缩杆,3-控制台外壳,4-控制器,5-电动推杆,6-外置输液器,7-固定夹ⅰ,8-蓄电池,9-转盘电机,10-操作显示屏,11-报警喇叭,12-提示灯,13-输出轴,14-转盘,15-固定夹ⅱ,16-激光器,17-光电传感器ⅱ,18-液滴监测器,19-输液瓶,20-固定架,21-拨杆,22-挡板,23-接收器,60001-上卡片,60002-下卡片,60003-穿刺针,60004-导气管,60005-固定管,60006-输液管,15001-固定夹片,15002-活动夹片,15003-固定螺栓,15004-软硅胶层,15005-耳孔,15006-蝶形螺母,18001-u型套,18002-光电传感器ⅰ,20001-竖支杆,20002-横杆,20003-螺钉ⅰ,20004-连接杆,20005-螺钉ⅱ,20006-弧形夹,20007-防滑垫,20008-固定杆,20009-挂钩。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较佳实施例及其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进一步非限制性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1:

一种自动更换输液瓶的输液装置,包括底座1、支撑伸缩杆2、控制台外壳3、控制器4、电动推杆5、转盘电机9、操作显示屏10、转盘14和输液瓶19;所述支撑伸缩杆2的下端与底座1连接、支撑伸缩杆2的上端与所述控制台外壳3的底部连接,所述操作显示屏10安装在控制台外壳3一侧,所述电动推杆5安装在控制台外壳3内部的右侧并且电动推杆5的推杆延伸出控制台外壳3外,所述推杆的顶部外侧与外置输液器6的输液针连接,所述外置输液器6的茂菲氏滴管外套设有液滴监测器18;所述液滴监测器18包括u型套18001和光电传感器ⅰ18002,所述光电传感器ⅰ18002安装在u型套18001内侧;所述转盘电机9安装在控制台外壳3的上端中部并且转盘电机9的输出轴与转盘14的底部中间处固定连接;所述转盘14外侧等距设有多个用于固定输液瓶19的固定口;所述控制台外壳3和转盘14之间设有激光感应器,所述激光感应器包括多个激光器16和一个接收器23;所述接收器23安装在电动推杆5的内侧,所述多个激光器16分别安装在转盘14底部的固定口内侧并与接收器23相对应;所述固定口的上方设有相应的用于固定输液瓶19瓶口的固定夹ⅱ15,固定夹ⅱ15的内侧设有固定架20;所述电动推杆5、转盘电机9、操作显示屏10、激光感应器和光电传感器ⅰ18002分别与控制器4连接。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固定口底部设有挡板22,所述挡板22外侧与转盘14底部铰接,挡板22的内侧设有拨块22001,所述控制台外壳3上设有拨杆21,所述拨杆21的上端与拨块22001接触,拨杆21的下端固定在控制台外壳3上并位于电动推杆5前侧或后侧;所述控制器4为单片机;所述控制器4上设有通讯模块,所述控制器4通过通讯模块与外部护士站连接。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固定夹ⅱ15包括固定夹片15001和活动夹片15002、固定螺栓15003和蝶形螺母15006,所述固定夹片15001安装在固定口内侧并且固定夹片15001的底端与转盘14的上端进行固定,所述固定夹片15001的一端与活动夹片15002的一端铰接,固定夹片15001的另一端和活动夹片15002的另一端分别设有固定开口,所述固定夹片15001的内侧设有耳孔15005,所述固定螺栓15003的一端与耳孔15005铰接、另一端嵌入固定开口通过蝶形螺母15006将固定夹片15001和活动夹片15002进行固定,在固定夹片15001和活动夹片15002的内侧分别设有软硅胶层15004。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固定架20包括竖支杆20001和多个卡夹,所述竖支杆20001的背部设有多个等距排列的螺孔,所述卡夹通过螺钉ⅰ20003嵌入螺孔中进行固定,所述卡夹包括横杆20002、连接杆20004和两个弧形夹20006;所述横杆20002的两端分别与两根连接杆20004的一端垂直连接,所述两个弧形夹20006设在两根连接杆20004的另一端的内侧并且两个弧形夹20006通过螺钉ⅱ20005分别与两根连接杆20004连接,所述弧形夹20006内侧设有防滑垫20007;所述竖支杆20001的顶部设有固定杆20008,所述固定杆20008通过螺钉ⅲ与竖支杆20001连接,所述固定杆20008与连接杆20004平行,固定杆20008的中部设有挂钩20009。

实施例5: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输液针包括上卡片60001、下卡片60002、穿刺针60003、固定管60005和输液管60006;所述穿刺针60003的底端依次与上卡片60001、固定管60005、下卡片60002和输液管60006连接,在上卡片60001的外侧连接有导气管60004,所述推杆的顶部外侧设有固定夹ⅰ7,所述固定夹ⅰ7与固定管60005相互匹配,所述推杆上端通过固定管60005嵌入固定夹ⅰ7中将外置输液器6的输液针进行固定。

实施例6: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5的区别在于:所述上卡片60001的内侧设有开口,所述固定夹ⅰ7内设有漏液感应器,所述漏液感应器与控制器4连接。

实施例7: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光电传感器ⅰ18002由发光二极管和光敏二极管构成,所述发光二极管和光敏二极管沿茂菲氏滴管的中轴线对称安装在u型套18001两内侧,且位于茂菲氏滴管中液面的上方;所述发光二极管和光敏二极管外套设有光束导向管。

实施例8: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控制台外壳3内还设有蓄电池8,所述蓄电池8与控制器4、电动推杆5、转盘电机9、激光感应器和光电传感器ⅰ18002连接;

实施例9: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控制台外壳3上还设有报警喇叭11和提示灯12,所述提示灯12和报警喇叭11分别与控制器4连接。

实施例10: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固定口内侧设有光电传感器ⅱ17,所述光电传感器ⅱ17与控制器4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