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病毒采样咽拭子工具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887792发布日期:2021-02-05 20:00阅读:112来源:国知局
一种病毒采样咽拭子工具包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病毒检验检测工具的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病毒采样咽拭子工具包。


背景技术:

[0002]
对于具有呼吸道疾病症状的疑似人群,现有检测和诊断技术通常采用咽拭子采样,利用咽拭子采集疑似患者鼻咽深处的分泌物,保存在试管容器内送至化验室做病毒培养和化验。现有咽拭子工具通常由棉签和预装病毒保存液的试管构成,使用时棉签作为拭子采集样本,随后将棉签浸泡在试管的保存液中,封存并样本编号填写在试管外壁上的标签上。针对鼻咽深处病毒采样的特点,由于距离较远,普通的短柄棉签无法满足使用要求,必须使用特制的长柄棉签。同时,预装病毒保存液的试管的长度不可能也没有必要随棉签的长度而改变。实际工作中,在棉签采集样本以后,通常需要医护人员用剪刀剪断棉签柄,只保留棉签前端不超过试管长度的一小段,将其封存在试管中。剪断棉签柄的过程不仅增加了样本采集的工作难度,同时也增加了样本暴露在空气中的时间,增加了被外界环境污染的可能性;另外,用剪刀剪断棉签柄容易造成棉签尖端剧烈的抖动,这种剧烈的抖动容易碰翻试管或者抖落棉签上的样本颗粒,存在污染周围环境,甚至感染周围工作人员的隐患。最后,现有咽拭子工具中并没有附带从试管内取出棉签的工具,化验室工作人员在拿到样本以后,需要打开试管的密封盖,用镊子等工具夹出棉签,夹棉签的镊子必然会受到样本的污染,因此这种镊子必须一次一消毒,这又会增加化验室的工作量。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针对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可伸缩拭子、采用后无需剪断拭子手柄的病毒采样咽拭子工具包,减轻医护人员和化验室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尽可能减少样本受污染的风险,提高采样和化验效率,减轻咽拭子采样对患者造成的痛苦。
[0004]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
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病毒采样咽拭子工具包包括塑封袋、封装在塑封袋内的试管和拭子,所述试管内装保存液,所述拭子的下端带有拭子头,所述试管的管口上带有易撕开的密封膜,试管的外壁带有外螺纹;所述拭子包括中空结构的外管、插装在外管的内腔中的柱状结构的内杆、固定连接在外管上端的端盖,所述端盖上带有内螺纹,所述内螺纹匹配试管外壁的外螺纹。
[0006]
所述端盖包括带有内螺纹的螺纹盖、设置在螺纹盖内腔中的管塞,所述外管的上端贯穿管塞和螺纹盖,在管塞内侧的外管上设置有定位卡槽;所述内杆的下端带有匹配定位卡槽的凸环。
[0007]
所述外管采用柔韧性大于内杆的材料制成;所述外管的下端封闭,所述拭子头是包裹在外管的下端封闭处的棉球或者植绒材料。
[0008]
所述管塞是上大下小的圆台体结构,所述圆台体结构的上端带有向外侧延伸的环
状翅片,所述环状翅片的外径匹配螺纹盖的内腔直径。
[0009]
所述螺纹盖和管塞是一体化结构。
[0010]
所述螺纹盖和管塞粘接固定在一起。
[0011]
所述外管和管塞是一体化结构。
[0012]
所述密封膜上设置有撕开压痕,所述撕开压痕沿着试管的管口分布呈环形,在撕开压痕的内侧连接有撕开拉手。
[0013]
由于采用了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所述病毒采样咽拭子工具包内含试管和拭子本体,能够满足现有咽拭子样本采集工作的需求,拭子本体采用伸缩式结构,样本采集完成以后无需动用剪刀剪断拭子手柄,可以避免剪断拭子手柄带来的工作量增大、样本受到污染、样本污染周围环境等弊端;拭子本体与试管的密封盖连接,化验室工作人员打开密封盖即可取出样本,减轻了化验室的工作量,同时也可以避免镊子消毒不彻底造成的样本污染;相对柔软的外管可以避免坚硬的拭子划伤患者鼻咽黏膜,减轻采样过程中患者的痛苦。
附图说明
[0014]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5]
图2是图1实施例中密封膜的立体结构以试图。
[0016]
图3是端盖和拭子外管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7]
图4是内杆从外管中拉出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18]
图5是拭子与试管组合状态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病毒采样咽拭子工具包包括塑封袋1、封装在塑封袋1内的试管2和拭子3,塑封袋1将试管2和拭子3密封包装,保证运输和储存过程中试管2和拭子3始终处于无菌状态。与普通咽拭子工具包一样,所述试管2内装保存液,用于病毒样本的临时培养,确保送检之前样本的活性。所述拭子3的下端带有拭子头9,拭子头9可以是棉花等纤维材料,也可以是置绒材料。
[0020]
所述试管2的管口上带有易撕开的密封膜4,密封膜4采用超声波焊接或者胶粘的方法连接在试管2的管口上,将保存液密封在试管2内,即使打开塑封袋1取出试管2,也不会造成保存液撒漏。试管2的外壁带有外螺纹5,用于取样以后配合带有内螺纹的盖子重新密封试管2。
[0021]
如图2所示,所述密封膜4通常采用塑料薄膜或者硅胶薄膜、橡胶薄膜等材料制成,密封膜4上设置有撕开压痕41,所述撕开压痕41是压制形成的条形凹槽,撕开压痕41沿着试管2的管口分布呈环形,在撕开压痕41的内侧连接有撕开拉手42。撕开拉手42的材质与密封膜4相同,并且两者连为一体。使用时撕开塑封袋1以后,取出试管2,一手握住用手捏住试管2,另一手捏住撕开拉手42,用力拉即可将密封膜4沿撕开压痕41撕裂,直到撕开压痕41内部的区域完全与试管2脱离,此时试管2的管口开放,即可将取样后的拭子放进试管2中,残留在试管2管口的环形密封膜残体可以作为密封垫使用,在试管2管口拧上端盖密封的时候,弹性较大的密封膜残体夹在试管2管口与端盖内壁之间,由利于提高密封效果。
[0022]
如图1、3、4、5所示,所述拭子3包括中空结构的外管6、插装在外管6的内腔中的柱
状结构的内杆7、固定连接在外管6上端的端盖8,所述端盖8上带有内螺纹10,所述内螺纹10匹配试管2外壁的外螺纹5,以便于可以将端盖8拧在试管2的管口用于封闭试管2。内杆7滑动安装在外管6的内腔中,形成可伸缩结构的拭子3。如图4所示,内杆7拉开以后,内杆7的下端与外管6的上端连接在一起,形成较长的拭子3,方便采样时将拭子头9伸进患者的鼻咽深处;采样完成以后,只要将内杆7完全插入外管6,整个拭子3的长度大大缩短,方便样本的转运。采样完成以后,外管6放进试管2中以后,外管6上端的端盖8可以通过螺纹拧在试管2的管口上,将试管2密封。此时,外管6始终与端盖8连接在一起,化验室工作人员打开端盖8即可直接取出外管6和外管6下端附带的带有化验样本的拭子头9,无需额外动用镊子等辅助工具,操作的便利性和安全性更高。
[0023]
如图3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端盖8包括带有内螺纹10的螺纹盖81、设置在螺纹盖81内腔中的管塞82,螺纹盖81是普通螺纹瓶盖的形状,用于通过螺纹连接到试管2的管口;管塞82是一个垫在螺纹盖81内侧的胶垫,质地柔软,采用橡胶、硅胶、软塑料等材料制成。具体地说,所述管塞82是上大下小的圆台体结构,所述圆台体结构的上端带有向外侧延伸的环状翅片83,所述环状翅片83的外径匹配螺纹盖81的内腔直径,圆台体的上端直径也就是环状翅片83的内径匹配试管2的内径。这样,当端盖8拧在试管2管口上的时候,管塞82的圆台体部分塞进试管2从内侧壁起到密封作用,管塞82上端的环状翅片83垫在试管2的管口与螺纹盖81之间,起到从上端密封的作用,螺纹盖81则起到从外侧密封的作用,三面密封可以有效保证试管2管口的密封效果。
[0024]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方案,所述螺纹盖81和管塞82可以采用一体化结构。即螺纹盖81和管塞82采用相同的材料一体化成型,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当然,螺纹盖81和管塞82也可以使采用不同材质的分体结构,通过焊接或者粘接的方式连接成为一体。
[0025]
外管6的上端与螺纹盖81或者管塞82或者两者都固定连接在一起,固定连接方式可以是焊接、粘接或者相同材质的一体化结构。所述外管6的上端贯穿管塞82和螺纹盖81,以便于内杆7可以穿过螺纹盖81伸到外面去。在管塞82内侧的外管6上设置有定位卡槽61,定位卡槽61是外管6的内壁上直径稍大的环形区域,定位卡槽61的截面为半圆形或者弧形。与之相匹配的凸环移动到此处的时候可以被卡住,起到定位的作用。所述内杆7的下端带有匹配定位卡槽61的凸环71,内杆7缩进外管6的时候,凸环71与定位卡槽61的内壁之间有较大的摩擦阻力,可以防止内杆7因松动而意外脱落,但由于外管6和内杆7的材质均具有一定的弹性,用力拉动内杆7仍然可以将其拉出或者缩进外管6的内腔,向外拉出内杆7的时候,一旦凸环71移动到定位卡槽61中,拉动的人会感觉到凸环71突然卡进定位卡槽61中,防止内杆7完全脱离外管6。
[0026]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外管6采用柔韧性大于内杆7的材料制成。柔性较大的外管6在采样时更容易弯曲变形,可以避免因采样动作幅度过大意外划伤患者鼻咽黏膜,储存和运输的过程中,内杆7完全插入外管6的内腔中,起到支撑的作用,使拭子3保持足够的刚性,晃动试管2的时候更有利于拭子头9上的样本受到保存液的冲刷、尽快扩散到保存液中。
[0027]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方案,如图3、4所示,所述外管6的下端封闭,所述拭子头9是包裹在外管6的下端封闭处的棉球或者植绒材料。外管6的下端封闭可以避免因外管6造成试管2的密封失效。当然,如果内杆7完全插入外管6以后能够保持足够的密封效果,外
管6的下端也可以采用开放式结构。如图5所示,为了使内杆7完全插入外管6以后能够保持足够的密封效果,可以在内杆7的上端设置胶塞72,内杆7插入外管6以后胶塞72恰好塞进外管6上端的端口中,起到良好的密封作用。
[0028]
如图1所示,原始状态下,试管2和拭子3都被封装在塑封袋1内。使用时,首先撕开塑封袋1,取出试管2和拭子3。此时试管2的管口有密封膜4,内部的保存液不会撒漏。将试管2放一遍,拿起拭子3,一手握住端盖8另一手捏住内杆7的上端,将内杆7拉出来,直到感觉到内杆7下端的凸环71卡进外管6上端的定位卡槽61中,此时拭子3的总长度最长,这时就可以采用常规方法在患者鼻咽部采样;采样完成以后一手握住端盖8另一手按压内杆7的上端,将内杆7压回到外管6的内腔中,随后撕开试管2管口上的密封膜4,将拭子3的下端装进试管2中,并将端盖8拧紧在试管2管口上即可进行样本的转运。化验室工作人员收到装有样本的试管2以后,拧下端盖8即可直接取出拭子3进行化验。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