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冰袋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364319发布日期:2021-03-23 10:56阅读:289来源:国知局
一种冰袋套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冰袋套。



背景技术:

局部冰敷作为一种控制软组织损伤及炎症反应的有效治疗方式,可有效地缓解肿胀和疼痛,减少肌肉痉挛的发生,明显提高手术患者的疗效,减少手术相关并发症,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因而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关于局部冷疗在软组织损伤中的应用,在古希腊希波克拉底时代就有记载。作为一种理疗方式,与其他治疗方式相比,局部冷疗具有不良反应少、操作方便、成本低、患者医从性高等优点。同时,冰敷可使神经末梢及细胞的敏感性降低,从而减轻疼痛或缩短疼痛时间。在以往临床实际应用中,局部冷疗的应用方式得到了很大发展。冰袋冷敷作为最简单方便的冷疗方法,在四肢骨折及关节镜术后常规使用,以往使用的冰袋是将市售的冰袋用毛巾或枕套包裹后放置于患处,但护理人员对于应用中的冷疗温度却不知晓,通常通过触摸冰袋主观判断患者冰敷时的温度。如冷疗温度太低,可能会造成表面或深层组织的冻伤与神经麻痹,严重的会导致深静脉血栓的发生;而冰敷温度不够则达不到消肿止痛的效果,也会延误病情及治疗。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冰袋套,结构简单,固定方便,通过气囊体和感温变色卡的配合使用,医护人员和患者能够实时了解冰敷温度,保证局部冰敷疗效,且可以有选择性地降低冰敷温度,避免冻伤。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冰袋套,包括冰袋套主体,所述冰袋套主体包括保温外层和连接在保温外层内壁上的防水内层,所述保温外层包括由外至内依次设置的棉质层和隔热层,所述保温外层与皮肤接触一侧的隔热层内壁上设置有气囊体,所述气囊体底部设置有贯穿棉质层和隔热层与外界连通的外接管,所述外接管端部连接有充气装置,且所述外接管上设置有气阀;所述保温外层两侧外壁面上均开设有凹槽,且每个所述凹槽内贴合有感温变色卡;所述冰袋套主体顶部连接有柔性密封夹链,所述密封夹链上设置有拉头。

其中,所述保温外层与皮肤接触一侧外壁的外周圈上设置有硅胶条;所述硅胶条呈扁平状,且所述硅胶条与保温外层之间相互粘接。

其中,所述冰袋套主体呈方形结构,所述冰袋套主体外壁四边角均连接有端部设置魔术贴条的连接带,所述连接带中部设置有日字调节扣。

其中,所述连接带采用尼龙材料制成。

其中,所述充气装置包括微型加压气泵或者加压手捏气囊。

其中,所述棉质层采用无纺布或者洗水棉材料制成;所述隔热层采用细菌纤维素材料制成。

其中,所述防水内层采用聚氨酯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冰袋套中设置有保温外层和连接在保温外层内壁的防水内层,保温外层由外至内依次设置有棉质层和隔热层,无纺布或者水洗棉材料制成的棉质层,能够避免患者的皮肤在接触冰袋套的瞬间受到冷刺激,有助于提高患者冰敷时的舒适度;隔热层采用细菌纤维素材料制成,其保温性能较强,可以延长冰袋套内冰袋的制冷时间,有助于减少冰袋的损耗量,并且相较于其他采用锡箔等材质做成的隔离层,其回收废弃处理过程安全无毒,可生物降解;防水内层采用防水性能好的聚氨酯材料制成,可以有效的避免冰袋在吸热过程中产生的冷凝水浸湿保温层,从而打湿患者衣物,给患者造成不适。

2.本实用新型中,保护外层与皮肤接触一侧外壁的外周圈上设置有硅胶条,使用时,硅胶条与患者的皮肤接触产生摩擦力,减少了冰袋套本体的滑动,不易掉落,保证了冰敷的效果,从而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冰袋套主体顶部的密封夹链设计,实现了冰袋套本体的密封,避免了冷凝水的外流,减少了冷气的流失。

3.本实用新型中,保护外层两侧外壁上设置有感温变色卡,医护人员和患者能够根据感温变色卡的显示了解冰敷时的温度,保证局部冰敷的疗效;而保温外层与皮肤接触一侧的隔热层内壁上设置有气囊体,医护人员和患者可以通过充气装置对气囊体进行充气,使患处与冰袋形成一定的距离,降低冰敷袋的降温效果,防止因冷疗温度过低引起的神经损伤及局部皮肤冻伤,而且该冰袋套在气囊体充气状态,与连接带配合可以对患者的伤处形成较大的压力,增强了冰敷时的止血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其中:1、冰袋套主体;2、保温外层;21、棉质层;22、隔热层;23、气囊体;231、外接管;232、充气装置;233、气阀;24、凹槽;25、感温变色卡;26、硅胶条;3、防水内层;4、连接带;41、魔术贴条;42、日字调节扣;5、密封夹链;51、拉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参见附图1-2,一种冰袋套,包括冰袋套主体1,所述冰袋套主体1包括保温外层2和连接在保温外层2内壁上的防水内层3,所述保温外层2包括由外至内依次设置的棉质层21、和隔热层22,棉质层21采用无纺布或者洗水棉材料制成,能够避免患者的皮肤在接触冰袋套的瞬间受到冷刺激,有助于提高患者冰敷时的舒适度;隔热层22采用细菌纤维素材料制成,其保温性能较强,可以延长冰袋套内冰袋的制冷时间,有助于减少冰袋的损耗量,并且相较于其他采用锡箔等材质做成的隔离层,其回收废弃处理过程安全无毒,且生物可降解;防水内层3采用聚氨酯材料制成,可以有效的避免冰袋在吸热过程中产生的冷凝水浸湿保温层,从而打湿患者衣物,给患者造成不适。所述保温外层2两侧外壁面上均开设有凹槽24,且每个所述凹槽24内贴合有用于显示内部温度的感温变色卡25,医护人员和患者能够根据感温变色卡25的显示了解冰敷时的温度,保证局部冰敷的疗效;所述保温外层2与皮肤接触一侧的隔热层22内壁上设置有气囊体23,所述气囊体23底部设置有贯穿棉质层21和隔热层22与外界连通的外接管231,所述外接管231端部连接有加压手捏气囊,且所述外接管231上设置有气阀233,医护人员和患者可以根据感温变色卡25的显示,有选择性地通过充气装置232对气囊体23进行充气,使患处与冰袋形成一定的距离,降低冰敷袋的降温效果,防止因冷疗温度过低引起的神经损伤及局部皮肤冻伤;所述冰袋套主体1顶部连接有柔性密封夹链5,所述密封夹链5上设置有拉头51,密封夹链5的设计实现了冰袋套本体的密封,减少了冷气流失。

进一步地,所述保温外层2与皮肤接触一侧外壁的外周圈上设置有硅胶条26;所述硅胶条26呈扁平状,且所述硅胶条26与保温外层2之间相互粘接,硅胶条26的设置,可以在使用时与患者的皮肤接触产生摩擦力,减少了冰袋套本体的滑动,不易掉落,保证了冰敷的效果,从而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所述冰袋套主体1呈方形结构,所述冰袋套主体1外壁四边角均连接有端部设置魔术贴条41的连接带4,所述连接带4中部设置有日字调节扣42;所述连接带4采用尼龙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如下:

工作时,将提前冷冻好的冰袋放入冰袋套主体1的防水内层3中,拉动密封夹链5上的拉头51实现冰袋套本体的密封,接着观察感温显色卡显示的温度,当温度过低时,可以通过挤压加压手捏球对与皮肤接触一侧的冰袋套隔热层22与防水内层3之间的气囊体23进行充气,使冰袋与患处隔开一定的距离,降低冰袋的降温效果,避免冻伤;然后将保温外层2带有硅胶条26的那一侧对准患者待冰敷处,并通过连接带4实现该冰袋套的固定,患者体位不受限制。随着冰敷时间的增加,冰袋套主体1内部的冰袋逐渐融化,医护人员或者患者可以通过外接管231上的气阀233排出气囊体23中的空气,增强冰敷袋的降温效果,保证冰敷疗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