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压疮的人型枕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311544发布日期:2021-06-04 15:46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压疮的人型枕头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枕头,尤其涉及一种防压疮的人型枕头。


背景技术:

2.压疮是临床上常见的由于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发生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组织溃烂坏死。皮肤压疮在康复治疗、护理中是一个普通性的问题。尤其是昏迷或者长期卧床、营养不良患者,在重症监护病房尤为常见。据有关文献报道,每年约有6万人死于压疮合并症。而现在市面上现有的枕头功能结构单一,无法大人儿童同时使用,且孕妇使用时不易协助侧卧翻身,也不能预防压疮,使用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结构稳定使用简单,便于大人与儿童同时使用,当孕妇使用时,还可以预防尾骶部压疮,又可以协助侧卧位翻身的新型水处理设备。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防压疮的人型枕头,包括第一侧枕,头枕,第二侧枕以及弧形枕,所述第一侧枕、头枕与弧形枕为一体,所述第一侧枕与第二侧枕之间设有护腰带,所述护腰带的一端固定在第一侧枕内侧,所述护腰带的另一端与第二侧枕内的转轴固定连接,所述转轴的端部向内设有卡柱,所述卡柱与第二侧枕一侧的锁孔相互配合,所述头枕内部设有可伸缩的辅助头枕。
5.优选的,所述辅助头枕底部设有滑块,所述头枕内设有与滑块相匹配的滑槽,所述辅助头枕通过滑块与滑槽的配合在头枕内伸缩,并通过固定柱在固定孔处固定。
6.优选的,所述辅助头枕可通过固定孔与固定柱的配合调节伸缩长度。
7.优选的,所述护腰带上设有透气孔。
8.优选的,所述辅助头枕的高度低于头枕的高度。
9.优选的,所述第一侧枕、头枕、第二侧枕与弧形枕的外表面均设有棉花毯。
10.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防压疮的人型枕头,包括第一侧枕,头枕,第二侧枕以及弧形枕,第一侧枕、头枕与弧形枕为一体,第一侧枕与第二侧枕之间设有护腰带,护腰带的一端固定在第一侧枕内侧,护腰带的另一端与第二侧枕内的转轴固定连接,转轴的端部向内设有卡柱,卡柱与第二侧枕一侧的锁孔相互配合,头枕内部设有可伸缩的辅助头枕;该新型防压疮的人型枕头结构稳定使用简单,便于大人与儿童同时使用,当孕妇使用时,还可以预防尾骶部压疮,又可以协助侧卧位翻身,适合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11.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防压疮的人型枕头的结构示意图一。
12.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防压疮的人型枕头的结构示意图二。
13.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防压疮的人型枕头的结构示意图三。
14.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转轴与护腰带的连接示意图。
15.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3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16.图中:1、第一侧枕;2、头枕;3、第二侧枕;31、锁孔;4、弧形枕;5、护腰带;6、转轴;61、卡柱;7、透气孔;8、辅助头枕;81、固定孔;82、固定柱;83、滑块。
具体实施方式
17.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18.请参照图1

5,一种防压疮的人型枕头,包括第一侧枕1,头枕2,第二侧枕3以及弧形枕4,所述第一侧枕1、头枕2与弧形枕4为一体,所述第一侧枕1与第二侧枕3之间设有护腰带5,其中护腰带5为松紧带,所述护腰带5的一端固定在第一侧枕1内侧,所述护腰带5的另一端与第二侧枕3内的转轴6固定连接,其中转轴6的表面设有棉毯层,棉毯层通过拉链与护腰带5固定连接,所述转轴6的端部向内设有卡柱61,所述卡柱61与第二侧枕3一侧的锁孔31相互配合,所述头枕2内部设有可伸缩的辅助头枕8,所述辅助头枕8的高度低于头枕2,所述辅助头枕8底部设有滑块83,所述头枕2内设有与滑块83相匹配的滑槽,所述辅助头枕8通过滑块83与滑槽的配合在头枕2内伸缩,并通过固定柱82在固定孔81处固定,所述辅助头枕8可通过固定孔81与固定柱82的配合调节伸缩长度,所述护腰带5上设有透气孔7,所述辅助头枕8的高度低于头枕2的高度,所述第一侧枕1、头枕2、第二侧枕3与弧形枕4的外表面均设有棉花毯。
19.该新型防压疮的人型枕头在使用时,拔出卡柱61,并通过扭转转轴6来调节第一侧枕1与第二侧枕3之间护腰带5的长度,当护腰带5的长度适当时,将卡柱61穿过转轴6的端部插入第二侧枕3的锁孔31内锁死,防止护腰带5松动;所述头枕2为中空结构,其中辅助头枕8可在头枕2内通过滑块83伸缩,增大头枕2的长度,由于辅助头枕8的高度低于头枕2,可使辅助头枕8为儿童使用,通过松紧护腰带5,可使大人与儿童同时使用;当孕妇使用时,可以预防尾骶部压疮,又可以协助侧卧位翻身,使用方便。
20.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
21.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