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儿科护理输液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700229发布日期:2021-04-16 12:25阅读:71来源:国知局
一种儿科护理输液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护理设施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输液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给儿童输液是医护人员的一大难题,儿童输液时经常乱动拒绝配合,干扰医护人员的输液操作,且输液时间较长,期间无法保证儿童乱动时导致针头歪或掉出,有着不小的安全隐患,也对家长产生不下小的负担,所以急需要一种儿科输液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旨在于解决儿童输液时乱动和不配合输液工作导致安全隐患的技术问题。
4.本实用新型儿科护理输液装置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5.一种儿科护理输液装置,包括固定臂套和调节部件;
6.所述调节部件包括固定块、调节杆、夹紧块、限位螺钉、限位孔、抵紧块、限位卡块和螺栓,所述固定块与调节杆为一体,所述限位孔贯穿设置在调节杆两侧,所述螺栓与抵紧块为一体,所述限位卡块的一端固定设置在调节杆的下方;
7.所述固定臂套包括外壳、臂套环和止血带,所述外壳顶部设有与外壳同长度的输液管管道,所述输液管管道两侧均固定设置有若干个粘贴块,所述外壳的前端开设有多个透气孔,所述外壳的内圈为活动腔,所述活动腔的内部固定设置有多个弹簧,所述止血带的一端固定设置在外壳的外侧,所述外壳的另一侧固定设置有卡扣,所述止血带的另一端通过卡扣进行固定;
8.所述固定臂套的下方固定设置有底板,且夹紧块固定设置于底板的边缘表面。
9.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限位孔设置有多个,呈竖排列设置。
10.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限位卡块的另一端开设有孔洞,且孔洞内部与螺栓螺纹链接。
11.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外壳呈圆形,分为等大的两部分,且通过旋转螺丝活动连接,并且外壳的两部分通过设置在同一端的磁石进行连接。
12.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输液管管道呈凹陷状,且输液管管道内径为6.5mm。
13.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外壳的内部缠绕设置有加热丝,且加热丝与外部电性连接。
14.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活动腔的内圈设有一圈气囊,且气囊与气囊之间间距相等,所述气囊与外部气体通过气吹挤入经过充气口到达气囊内圈。
15.有益效果:
16.(1)该种儿科护理输液装置设置有调节部件,通过调节部件的调节杆调节至适合儿童患者手肘的高度,再通过螺栓将抵紧块与床边护栏或椅子扶手的底部进行固定,然后将限位螺钉旋入夹紧块处,使得该装置可以牢牢固定在儿童患者输液处,由于儿童天性好
动,在输液时喜欢要求家长换地方,通过调节部件的设置可以更加方便更换输液位置。
17.(2)该种儿科护理输液装置设置有固定臂套,通过固定臂套内设置的活动腔和活动腔的弹簧,可以让儿童在输液时手腕部位进行活动、调节,再通过气吹将外部空气通过充气口剂入气囊内,从而将气囊调节至适合儿童手腕的大小,且气囊的设置不会让儿童产生不适感,使得输液过程更加安全和顺畅。
18.(3)该种儿科护理输液装置设置有加热丝,且加热丝缠绕于外壳内部,且加热丝可以加热儿童的手臂,也可以加热经过输液管管道部分的输液管内的液体药物,减少了冰冷液体药物进入儿童体内的刺激性,且外壳前端开设有多个透气孔,避免臂套内温度过高或闷而产生不适感,大大提高了实用性。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固定臂套分离结构剖视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固定臂套闭合结构剖视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整体俯视图。
23.图5为本实用新型调节部件整体结构示意图。
24.图1-5中:1、外壳;2、固定块;3、调节杆;4、底板;5、臂套环;6、止血带;7、卡扣;8、充气口;9、气囊;10、气吹;11、弹簧;12、旋转螺丝;13、活动腔;14、输液管管道;15、粘贴块;16、加热丝;17、透气孔;18、夹紧块;19、限位螺钉;20、限位孔;21、抵紧块;22、限位卡块;23、螺栓;24、磁石。
具体实施方式
25.如附图1至附图5所示:
2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儿科护理输液装置,包括固定臂套和调节部件;
27.调节部件包括固定块2、调节杆3、夹紧块18、限位螺钉19、限位孔20、抵紧块21、限位卡块22和螺栓23,固定块2与调节杆3为一体,限位孔20贯穿设置在调节杆3两侧,螺栓23与抵紧块21为一体,限位卡块22的一端固定设置在调节杆3的下方;
28.固定臂套包括外壳1、臂套环5和止血带6,外壳1顶部设有与外壳1同长度的输液管管道14,输液管管道14两侧均固定设置有若干个粘贴块15,外壳1的前端开设有多个透气孔17,外壳1的内圈为活动腔13,活动腔13的内部固定设置有多个弹簧11,止血带6的一端固定设置在外壳1的外侧,外壳1的另一侧固定设置有卡扣7,止血带6的另一端通过卡扣7进行固定;
29.固定臂套的下方固定设置有底板4,且夹紧块18固定设置于底板4的边缘表面。
30.其中,限位孔20设置有多个,呈竖排列设置。
31.其中,限位卡块22的另一端开设有孔洞,且孔洞内部与螺栓23螺纹链接,通过螺栓23将抵紧块21与床边护栏或椅子扶手的底部进行固定,然后将限位螺钉19旋入夹紧块18处,使得该装置可以牢牢固定在儿童患者输液处,由于儿童天性好动,在输液时喜欢要求家长换地方,通过调节部件的设置可以更加方便更换输液位置。
32.其中,外壳1呈圆形,分为等大的两部分,且通过旋转螺丝12活动连接,并且外壳1
的两部分通过设置在同一端的磁石24进行连接。
33.其中,输液管管道14呈凹陷状,且输液管管道14内径为6.5mm。
34.其中,外壳1的内部缠绕设置有加热丝16,且加热丝16与外部电性连接,加热丝16可以加热儿童的手臂,也可以加热经过输液管管道14部分的输液管内的液体药物,减少了冰冷液体药物进入儿童体内的刺激性,且外壳1前端开设有多个透气孔17,避免臂套内温度过高或闷而产生不适感,大大提高了实用性。
35.其中,活动腔13的内圈设有一圈气囊9,且气囊9与气囊9之间间距相等,气囊9与外部气体通过气吹10挤入经过充气口8到达气囊9内圈,气囊9的设置不会让儿童产生不适感,使得输液过程更加安全和顺畅。
36.工作原理:
37.本实施例的具体使用方式与作用,首先在使用该儿科护理输液装置时,可以自由选择儿童患者的输液位置,如床上或椅子上,找到位置后先将该装置的底板4放置在床边护栏上或椅子扶手上,然后再通过调节杆3调节至适合儿童患者手肘的高度,然后将限位螺钉19穿入合适高度的限位孔20内直至进入夹紧块18内进行固定,然后再将限位卡块22与床边护栏或椅子扶手的底部进行固定,通过螺栓23旋紧至抵紧块21抵紧床边护栏或椅子扶手的底部,固定该装置的工作完成,然后将该臂套上半部分打开,通过气吹10向充气口8挤入气体,使得气囊9膨胀至适合儿童患者手腕大小,可以进一步固定儿童的手部,然后医护人员扎针时可以使用臂套一端固定有的止血带6,另一端伸入卡扣7内固定,扎针结束后通过卡扣7上的按钮松放止血带6,再将臂套盖上,通过磁石的吸力可以将上臂套与下臂套进行固定,然后将输液管嵌入输液管管道14内,通过粘贴块15可以将嵌入输液管管道14内部的输液管进行进一步固定,最后将加热丝16的开关打开,即可将进过输液管管道14的液体进行微加热,防止儿童输入的液体偏凉刺激患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