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心脑血管康复训练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557882发布日期:2021-06-22 15:22阅读:35来源:国知局
一种心脑血管康复训练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康复训练仪器,具体涉及一种心脑血管康复训练仪器。



背景技术:

心脑血管意外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特别是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即使应用目前最先进、完善的治疗手段,仍可有50%以上的脑血管意外幸存者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目前,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已经超过2.7亿人。心脑血管患者经过治疗后,肢体往往无法恢复,需要进行长时间的康复训练,但多数康复仪器仅能活动小腿和膝部关节,无法对大腿肌肉、髋关节、脚踝进行活动和训练。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心脑血管康复训练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设计一种心脑血管康复训练装置,包括座椅,所述座椅上部设有坐垫,所述坐垫的下方设有第一电动推杆,座椅一端活动连接有小腿训练模块,座椅的另一端活动连接有靠背,所述小腿训练模块远离座椅的一端与座椅之间设有第二电动推杆。

优选的,所述坐垫分为上肢训练垫、大腿训练垫,上肢训练垫、大腿训练垫下方设有连接套;所述连接套与第一电动推杆采用销轴连接,大腿训练垫包括初级训练垫、高级训练垫。

优选的,所述座椅包括支撑腿,所述相邻支撑腿的上端焊接固定有上横梁,相邻支撑腿的中部焊接固定有中横梁,前后中横梁之间焊接固定有支撑梁,左右上横梁内侧设有台阶,坐垫嵌入台阶内;左右上横梁顶部焊接有扶手,一侧扶手外侧焊接有控制面板。

优选的,所述支撑梁上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设有滑块,滑块与第一电动推杆的底部焊接固定;靠近小腿训练模块一侧的中横梁与第二电动推杆底部焊接固定;支撑腿的底部设有电源接口,第一电动推杆、第二电动推杆、电源接口与控制面板连接。

优选的,所述小腿训练模块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一端与座椅的上横梁铰接固定,支撑板的下表面滑槽,所述滑槽内设有滑套,滑套与第二电动推杆铰接,滑槽的方向与第二电动推杆运动方向一致,支撑板的底端焊接有脚踏板,所述脚踏板上设有按摩凸起,支撑板的两侧固定有护板。

优选的,所述第一电动推杆、第二电动推杆包括外管、内杆,所述外管与滑块、中横梁焊接固定,所述内杆分别与连接套、滑套活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靠背包括转动套、靠板,所述转动套与靠板底端焊接固定,转动套通过轴承与上横梁连接,上横梁与轴承对应连接位置设有固定位,固定位与轴承配合连接,靠板的正面设有颈枕,背面设有把手。

优选的,所述转动套的端面设有限位孔,上横梁对应限位孔位置设有限位爪,上横梁的端头设有通孔,限位爪穿过通孔固定转动套。

优选的,所述限位爪包括固定板、限位杆,限位杆对应限位孔位置焊接在固定板上,上横梁的端头对应限位爪处设有凹槽,固定板嵌入凹槽内。

优选的,所述坐垫、小腿训练模块、靠背与人体接触位置设有软垫,所述座椅的底部设有万向轮。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装置结构简单,无需人力,能辅助心脑血管患者进行下肢各关节及腿部、脚部活动,进行训练;

2、本装置的上肢训练垫和第一电动推杆组合,利用电动推杆往复运动,进行臀部的抬高、落下的活动训练,同时训练者紧握扶手,可以辅助患者活动上肢;大腿训练垫和第一电动推杆组合,利用电动推杆往复运动,进行大腿的抬高、落下的活动训练,同时训练者紧握扶手,可以辅助患者活动下肢关节;并且第一电动推杆能够通过滑槽进行位置移动,不同患者可以选择不同大腿垫进行训练;在抬高大腿的同时带动膝关节、小腿、脚踝进行运动,从而达到活动整个下肢的功能;

3、本装置的小腿训练模块和第二电动推杆组合,利用第二电动推杆推动小腿支撑板运动,从而达到活动小腿和膝关节的功能;

4、本装置的靠背能够依据患者舒适的姿态进行角度调整,增加训练舒适度,本装置实用性、推广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装置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装置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台阶示意图;

图4为第一电动推杆与滑块组合示意图;

图5为支撑板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滑槽结构示意图;

图7为滑套结构示意图;

图8为靠背结构示意图;

图9为轴承与上横梁俯视图;

图10为轴承与上横梁正视图;

图11为限位爪正视图;

图12为限位爪俯视图。

其中:座椅-1,坐垫-2,第一电动推杆-3,小腿训练模块-4,靠背-5,第二电动推杆-6,上肢训练垫-21,大腿训练垫-22,连接套-23,初级训练垫-24,高级训练垫-25,支撑腿-31,上横梁-32,中横梁-33,支撑梁-34,扶手-35,控制面板-36,台阶-37,滑槽-41,滑块-42,电源接口-43,支撑板-51,滑套-52,脚踏板-53,按摩凸起-54,护板-55,外管-61,内杆-62,转动套-71,靠板-72,固定位-73,颈枕-74,把手-75,限位孔-81,限位爪-82,通孔-83,凹槽-91,固定板-92,限位杆-93,软垫-101,万向轮-10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修改或改动,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如图1、2所示,一种心脑血管康复训练装置,包括座椅1,所述座椅1上部设有坐垫2,所述坐垫2的下方设有第一电动推杆3,座椅1一端活动连接有小腿训练模块4,座椅1的另一端活动连接有靠背5,所述小腿训练模块4远离座椅1的一端与座椅1之间设有第二电动推杆6。

优选的,所述坐垫2分为上肢训练垫21、大腿训练垫22,上肢训练垫21、大腿训练垫22下方设有连接套23;所述连接套23与第一电动推杆3采用销轴连接,大腿训练垫22包括初级训练垫24、高级训练垫25。

优选的,所述座椅1包括支撑腿31,所述相邻支撑腿31的上端焊接固定有上横梁32,相邻支撑腿31的中部焊接固定有中横梁33,前后中横梁33之间焊接固定有支撑梁34,如图3所示,左右上横梁32内侧设有台阶37,坐垫2嵌入台阶37内;左右上横梁32顶部焊接有扶手35,一侧扶手35外侧焊接有控制面板36。

优选的,所述支撑梁34上设有滑槽41,所述滑槽41内设有滑块42,如图4所示,滑块42与第一电动推杆3的底部焊接固定;靠近小腿训练模块4一侧的中横梁33与第二电动推杆6底部焊接固定;支撑腿31的底部设有电源接口43,第一电动推杆3、第二电动推杆6、电源接口43与控制面板36连接。

优选的,所述小腿训练模块4包括支撑板51,所述支撑板51的一端与座椅1的上横梁32铰接固定,如图5、6、7所示,支撑板51的下表面滑槽41,所述滑槽41内设有滑套52,滑套52与第二电动推杆6铰接,滑槽41的方向与第二电动推杆6运动方向一致,支撑板51的底端焊接有脚踏板53,所述脚踏板53上设有按摩凸起54,支撑板51的两侧固定有护板55。

优选的,所述第一电动推杆3、第二电动推杆6包括外管61、内杆62,所述外管61与滑块42、中横梁33焊接固定,所述内杆62分别与连接套23、滑套52活动连接。

优选的,如图8、9、10所示,所述靠背5包括转动套71、靠板72,所述转动套71与靠板72底端焊接固定,转动套71通过轴承70与上横梁32连接,上横梁32与轴承70对应连接位置设有固定位73,固定位73与轴承70配合连接,靠板72的正面设有颈枕74,背面设有把手75。

优选的,所述转动套71的端面设有限位孔81,上横梁32对应限位孔81位置设有限位爪82,上横梁32的端头设有通孔83,限位爪82穿过通孔83固定转动套71。

优选的,如图11、12所示,所述限位爪82包括固定板92、限位杆93,限位杆93对应限位孔81位置焊接在固定板92上,上横梁32的端头对应限位爪82处设有凹槽91,固定板92嵌入凹槽91内。

优选的,所述坐垫2、小腿训练模块4、靠背5与人体接触位置设有软垫101,所述座椅1的底部设有万向轮102。

工作原理:

1、将训练装置放置在使用位置后,接通外部电源;

2、根据训练部位和强度,将第一电动推杆滑至不同位置的连接套并固定;

3、训练者坐上座椅后,根据舒适度调整靠背角度;

4、打开控制面板,进行训练;

5、训练完毕后,断开电源,将装置放置于固定地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