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性介入手术用盖被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599385发布日期:2021-04-09 12:45阅读:100来源:国知局
血管性介入手术用盖被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介入手术辅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血管性介入手术用盖被。



背景技术:

血管微创介入手术需要经股动脉或桡动脉穿刺建立动脉通道,动脉穿刺后缝合或压迫止血不当易引起穿刺点出血、皮下血肿等并发症。

在实际治疗过程中出于保暖的目的,通常会用被子将患者覆盖。但传统的盖被,不便于医护人员随时对穿刺点进行观察,观察时需反复揭开盖被,不仅患者的隐私得不到保护,而且不利于保暖。另外,转运过程中,因不便反复揭被查看,易造成出血或血肿得不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理。而为了预防院内感染,被血液渗透所污染的被胆因无法清洗、消毒只能选择丢弃,不利于节约被胆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是为解决上述问题而进行的,旨在提供一种血管性介入手术用盖被,对应穿刺部位增加透明观察窗,便于随时观察穿刺点周围情况,捍卫护理安全,降低穿刺点出血、皮下血肿的风险。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血管性介入手术用盖被具有如下技术特征:具有防渗漏被单以及设置在被单内的内胆。其中,内胆上设置有指示头端方向的标记,防渗漏被单底端设置封口组件;被单的上下两面对称设置有多个对应股动脉和桡动脉穿刺点的透明观察窗,内胆上设置有与透明观察窗相对应的贯穿孔,透明观察窗和贯穿孔周边部通过子母扣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血管性介入手术用盖被中,防渗漏被单由锦纶材料制成。锦纶材料柔软且防渗漏,避免了血液渗透污染被胆而影响消毒隔离,节约被胆成本。

进一步,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血管性介入手术用盖被中,内胆头端设置指向朝上的箭头,防渗漏被单底端的封口组件为拉链或多组系带。由于透明观察窗和贯穿孔并非设置在被单或内胆的中心位置,箭头设置有助于快速确定内胆的头端和尾端位置,提高被单的更换效果。

进一步,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血管性介入手术用盖被中,透明观察窗共四个,设置在被单的中间部分上,中间两个分别对应左右手腕上的桡动脉穿刺点,左右两端两个分别对应左右腹股沟上的股动脉穿刺点。

进一步,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血管性介入手术用盖被中,其中,桡动脉穿刺点透明观察窗中心与被单顶端之间的间隔和与被单底端之间的间隔之间的比例为5:5~6:5,股动脉穿刺点透明观察窗中心与被单顶端之间的间隔和与被单底端之间的间隔之间的比例为4:5。

进一步,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血管性介入手术用盖被中,透明观察窗呈圆形,由透明软塑料制成,直径为8~12cm,实现对穿刺点状态一目了然。

进一步,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血管性介入手术用盖被中,透明观察窗内侧面上间隔设置有多个按扣子扣,贯穿孔周边部两侧分别设置按扣母扣。通过子扣和母扣的配合实现观察窗和贯穿孔之间的连接和分离。

进一步,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血管性介入手术用盖被中,子扣和母扣均为四个,分别对称设置在上下左右四个位置。

实用新型的作用与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血管性介入手术用盖被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首先,防渗漏被单能够有效阻止穿刺点渗出的血液渗入内胆上,避免了当前沾染渗血的内胆只能丢弃造成浪费的缺陷。

其次,内胆上设置有指示头端方向的标记,防渗漏被单底端设置封口组件,实现为了内胆和被单头端和尾端的快速确认,有助于迅速完成被单的更换,节约被单更换时间。

第三,被单的上下两面对称设置有多个对应股动脉和桡动脉穿刺点的透明观察窗,内胆上设置有与透明观察窗相对应的贯穿孔,透明观察窗和贯穿孔周边部通过子母扣可拆卸连接。术后患者平躺于转运平车上后,通过透明观察窗可随时观察穿刺点周围情况,避免了当前频繁掀被观察操作,既有助于捍卫护理安全,降低穿刺点出血、皮下血肿的风险,避免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又保护了患者隐私,有利于患者保暖,还能防止院内感染,提高内胆循环使用率,节约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血管性介入手术用盖被的外观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防渗漏被单处于伸展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内胆和被单间的匹配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下列实施例不应看作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制。

根据图1和图3,本实施例中的血管性介入手术用盖被100包括防渗漏被单1以及设置在被单内的内胆2两部分。

防渗漏被单1由锦纶材料制成,锦纶材料柔软且防渗漏,避免了血液渗透污染内胆而影响消毒隔离,节约内胆成本。根据图2,该防渗漏被单1包括被表和被里两面,两面底端设置有拉链13或系带,实现内胆穿套后固定;两面中间部分对称设置四个透明观察窗11,中间两个分别对应左右手腕上的桡动脉穿刺点,左右两端两个分别对应左右腹股沟上的股动脉穿刺点。桡动脉穿刺点透明观察窗中心与被单顶端之间的间隔和与被单底端之间的间隔之间的比例为5:5~6:5,股动脉穿刺点透明观察窗中心与被单顶端之间的间隔和与被单底端之间的间隔之间的比例为4:5。

本实施例中,透明观察窗11呈圆形,由透明软塑料制成,直径为8~12cm,实现对穿刺点状态一目了然。该透明观察窗11内侧面上间隔设置有四个按扣子扣12,分别对称设置在上下左右四个位置。

内胆2与普通被子内胆无异,其上设置有与透明观察窗11相对应的贯穿孔21,贯穿孔周边部上设置与透明观察窗上的按扣子扣相匹配的按扣母扣22。透明观察窗11和贯穿孔21二者通过子母扣连接,防止产生交错影响穿刺点观察。

另外,内胆2头端设置指向朝上的箭头23,其和防渗漏被单底端的拉链或多组系带一样作为头端和尾端确认标识。由于透明观察窗和贯穿孔并非设置在被单或内胆的中心位置,箭头设置有助于快速确定内胆的头端和尾端位置,提高被单的更换效果。

本实施例中的血管性介入手术用盖被的被单更换方法与普通被单更换方式无异,仅增加了透明观察窗和内胆贯穿孔间的连接固定程序。术后患者平躺于转运平车上后,根据穿刺点的具体位置,将相应透明窗对准穿刺点。通过透明观察窗可随时观察穿刺点周围情况,避免了当前频繁掀被观察操作,既有助于捍卫护理安全,降低穿刺点出血、皮下血肿的风险,避免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又保护了患者隐私,有利于患者保暖,还能防止院内感染,提高内胆循环使用率,节约成本。

使用完后,先将透明观察窗和内胆贯穿孔分离,然后拆下被单送洗衣房清洗、消毒后可重复利用。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技术特征:

1.一种血管性介入手术用盖被,其特征在于,具有防渗漏被单以及设置在被单内的内胆,

其中,所述内胆上设置有指示头端方向的标记,所述防渗漏被单底端设置封口组件,

所述被单的上下两面对称设置有多个对应股动脉和桡动脉穿刺点的透明观察窗,所述内胆上设置有与所述透明观察窗相对应的贯穿孔,

所述透明观察窗和所述贯穿孔周边部通过子母扣可拆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管性介入手术用盖被,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防渗漏被单由锦纶材料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管性介入手术用盖被,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内胆头端设置指向朝上的箭头,所述防渗漏被单底端的封口组件为拉链或多组系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血管性介入手术用盖被,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透明观察窗共四个,设置在所述被单的中间部分上,中间两个分别对应左右手腕上的桡动脉穿刺点,左右两端两个分别对应左右腹股沟上的股动脉穿刺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血管性介入手术用盖被,其特征在于:

其中,桡动脉穿刺点透明观察窗中心与被单顶端之间的间隔和与被单底端之间的间隔之间的比例为5:5~6:5,股动脉穿刺点透明观察窗中心与被单顶端之间的间隔和与被单底端之间的间隔之间的比例为4: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管性介入手术用盖被,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透明观察窗呈圆形,由透明软塑料制成,直径为8~12c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管性介入手术用盖被,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透明观察窗内侧面上间隔设置有多个按扣子扣,所述贯穿孔周边部两侧分别设置按扣母扣。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血管性介入手术用盖被,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子扣和母扣均为四个,分别对称设置在上下左右四个位置。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血管性介入手术用盖被,具有防渗漏被单以及设置在被单内的内胆。其中,内胆上设置有指示头端方向的标记,防渗漏被单底端设置封口组件;被单的上下两面对称设置有多个对应股动脉和桡动脉穿刺点的透明观察窗,内胆上设置有与透明观察窗相对应的贯穿孔,透明观察窗和贯穿孔周边部通过子母扣可拆卸连接。术后患者平躺于转运平车上后,通过透明观察窗可随时观察穿刺点周围情况,避免了当前频繁掀被观察操作,既有助于捍卫护理安全,降低穿刺点出血、皮下血肿的风险,避免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又保护了患者隐私,有利于患者保暖,还能防止院内感染,提高内胆循环使用率,节约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唐莉莉;江薇;田冰;王晓燕;胡亚琴;苗丹;潘晓英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长海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0.04.15
技术公布日:2021.04.0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