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式下肢骨牵引导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952459发布日期:2021-02-18 16:07阅读:65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调式下肢骨牵引导向装置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骨科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调式下肢骨牵引导向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骨牵引术是骨科医生临床骨折治疗中常用的一项基本操作技术。通过在骨牵引部位置入横向贯穿骨质的克氏针并连接牵引装置,可实现对骨折、关节脱位等情况进行牵引治疗,达到复位、纠正力线和恢复肢体长度等治疗目的的操作技术。目前下肢常用的骨牵引术包括:股骨髁上牵引、胫骨结节牵引、跟骨牵引。
[0003]
目前临床上进行骨牵引术时大多依靠操作者目测调整和钻孔手感把握方向,缺乏客观评估手段和进针导向装置,导致进针点滑移、出针点偏移,克氏针进针方向偏差,不易把控,牵引力线不良,以及由操作过程中或牵引效果不良带来的医源性损伤和患者疼痛。
[0004]
由于以往骨牵引术无导向装置辅助导致临床操作时经常出现进针点滑动移位、进针方向不易掌控,出针点偏移、牵引力线不良以及医源性损伤等情况,牵引治疗效果也参差不齐。同时以往操作过程中存在过多依赖操作者的操作经验的情况,比如目测调整进针方向、依赖手感确定进出点位置等,均不利于骨牵引技术的临床运用。而现有的下肢骨牵引导向装置产品构件多为扁平长方体设计,不适合下肢肢体的形状特点,也不适合握持操作,不符合人体工程学设计,给操作带来诸多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0005]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调式下肢骨牵引导向装置,具有结构简单、坚固耐用、不易松动、操作方便灵活的特点,能够快速准确定位进出针点,调整并维持进针方向,大大降低了骨牵引操作技术难度、缩短了操作时间,提高了骨牵引操作的精确性、稳定性以及治疗效果。
[0006]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方案:
[0007]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调式下肢骨牵引导向装置,包括:固定连杆、导向连杆、弹簧锁、固定刀臂、导向刀臂和钻孔套筒;固定连杆上端可拆卸地与导向连杆上端滑动连接,构成水平横向滑动机构;固定刀臂上端、导向刀臂上端分别可拆卸地与固定连杆下端、导向连杆下端滑动连接,构成纵向滑动机构;弹簧锁设置在固定连杆的上端和下端的侧方以及导向连杆下端的侧方,用于实现固定连杆与导向连杆之间、固定刀臂与固定连杆之间、导向刀臂与导向连杆之间的相对滑动和锁止;钻孔套筒可拆卸地与导向刀臂下端连接。
[0008]
优选的,在上述可调式下肢骨牵引导向装置中,可调式下肢骨牵引导向装置整体外观呈“八边形”,固定连杆、导向连杆、固定刀臂、导向刀臂均具有折角部位,折角部位均呈钝角设计。
[0009]
优选的,在上述可调式下肢骨牵引导向装置中,固定连杆和导向连杆的内侧折角处呈弧形。
[0010]
优选的,在上述可调式下肢骨牵引导向装置中,固定连杆的上端和下端以及导向连杆的下端均为中空开槽设计,内部设有“工”型引导槽。
[0011]
优选的,在上述可调式下肢骨牵引导向装置中,导向连杆上端设有“工”型榫卯结构凸起件以及有“工”型榫卯结构凸起件的表面设有单向锯齿。
[0012]
优选的,在上述可调式下肢骨牵引导向装置中,弹簧锁设置在固定连杆和导向连杆的侧方且位于对应的“工”型引导槽上方。
[0013]
优选的,在上述可调式下肢骨牵引导向装置中,弹簧锁包括提拉式弹簧锁栓、弹簧圈和反向锯齿限滑件。
[0014]
优选的,在上述可调式下肢骨牵引导向装置中,固定刀臂包括固定标尺杆和中空引导固定臂,固定标尺杆上端设有“工”型榫卯结构凸起件以及“工”型榫卯结构凸起件的表面设有单向锯齿,中空引导固定臂,外观为弧形弯曲、呈斜形截面、内部中空设计,末端为燕尾形尖齿。
[0015]
优选的,在上述可调式下肢骨牵引导向装置中,导向刀臂包括导向标尺杆、钻孔套筒保护器,导向标尺杆上端设有“工”型榫卯结构凸起件以及“工”型榫卯结构凸起件的表面设有单向锯齿,钻孔套筒保护器内部为中空设计,尾端设有内置螺纹。
[0016]
优选的,在上述可调式下肢骨牵引导向装置中,钻孔套筒前端为锯齿形,尾端外周设有螺纹及螺帽,钻孔套筒内部为中空设计。
[0017]
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8]
该装置的固定连杆与导向连杆、固定刀臂与固定连杆、导向刀臂与导向连杆之间均为滑动连接,可便捷实现快速组装、拆卸及滑动;弹簧锁可以快速实现滑动连接机构的锁止或滑动,调整工作通道大小并具有限滑作用;钻孔套筒可拆卸地与钻孔套筒保护器连接,并可实现加压固定作用;固定刀臂末端与钻孔套筒尖端之间、固定刀臂与固定连杆之间以及钻孔套筒与导向连杆之间的间距可调,装置结构简单、操作迅速、灵活方便、定位准确、大小可调,同时实现了骨牵引术中的导向作用。
附图说明
[0019]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0020]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可调式下肢骨牵引导向装置的示出其内部结构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1]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可调式下肢骨牵引导向装置的“工”型引导槽的结构示意图。
[0022]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可调式下肢骨牵引导向装置的弹簧锁的结构示意图。
[0023]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可调式下肢骨牵引导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4]
其中:1-固定连杆,2-导向连杆,3-弹簧锁:31-提拉式弹簧锁栓、32-弹簧圈、33-反向锯齿限滑件,4-固定刀臂:41-固定标尺杆、42-中空引导固定臂,5-导向刀臂:51-导向标尺杆、52-钻孔套筒保护器,6-钻孔套筒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6]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可调式下肢骨牵引导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可调式下肢骨牵引导向装置,包括固定连杆1、导向连杆2、弹簧锁3、固定刀臂4、导向刀臂5和钻孔套筒6,其中,固定连杆1上端可拆卸地与导向连杆2上端滑动连接,构成水平横向滑动机构;固定刀臂4上端、导向刀臂5上端分别可拆卸地与固定连杆1下端、导向连杆2下端滑动连接,构成纵向滑动机构;弹簧锁3设置在固定连杆1的上端和下端的侧方以及导向连杆2下端的侧方,用于实现固定连杆1与导向连杆2之间、固定刀臂4与固定连杆1之间、导向刀臂5与导向连杆2之间的相对滑动和锁止,并具有限滑作用,进而实现了固定刀臂末端与钻孔套筒尖端之间、固定刀臂与固定连杆之间以及钻孔套筒与导向连杆之间的间距可调,由此调整工作通道高度、宽度;钻孔套筒6可拆卸地与导向刀臂5末端的钻孔套筒保护器52通过螺纹匹配连接,并可通过旋拧螺帽实现加压作用。
[0027]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可调式下肢骨牵引导向装置整体外观呈“八边形”设计,更能适用于肢体形状。具体地,固定连杆1、导向连杆2、固定刀臂4、导向刀臂5均具有折角部位,且内侧折角均为钝角。固定连杆1和导向连杆2的内侧折角处呈弧形,利于握持操作提供握持感。使用时,将固定刀臂4末端的中空引导固定臂42尖端和钻孔套筒6尖端牢固固定在骨牵引部位骨质两侧,电钻将克氏针通过钻孔套筒6由进针点植入、出针点钻出。
[0028]
固定连杆1两端(上端和下端)以及导向连杆2的与导向刀臂5连接的一端(下端)为内部中空设计,内部设有“工”型引导槽,其中,“工”型引导槽的结构如图2所示。导向连杆2另一端(上端)、固定刀臂4上端和导向刀臂5上端均设有“工”型榫卯结构凸起件以及凸起件表面设有单向锯齿,与固定连杆1以及导向连杆2的“工”型引导槽相匹配。如图1所示,导向连杆2上端、固定刀臂4上端、导向刀臂5上端分别插入固定连杆1上端、固定连杆1下端、导向连杆2下端的“工”型引导槽内并沿“工”型引导槽滑动连接,“工”型引导槽可与单向锯齿快速实现组装和滑动,同时解决了滑动过程中结构件晃动不稳情况,增加了装置稳定性。相对于单平面滑轨,榫卯结构为多平面滑轨,可以有效结合部位,最大限度地降低部件磨损导致的结构松动,大大提高了装置的稳定性、可靠性
[0029]
弹簧锁3设置在固定连杆1和导向连杆2的侧方且位于对应的“工”型引导槽上方(如图2所示)。弹簧锁3的结构如图3所示,包括提拉式弹簧锁栓31、弹簧圈32和反向锯齿限滑件33。弹簧锁3的反向锯齿限滑件33的锯齿与导向连杆2、固定刀臂4和导向刀臂5上的单向锯齿呈反向设计,实现固定连杆1与固定刀臂4之间、固定连杆1与导向连杆2之间以及导向连杆2和导向刀臂5的锁止和限滑。单向锯齿设计利于与弹簧锁3结合锁止,可以与弹簧锁3锁止机构实现快速锁止、限滑功能。通过上提、放松弹簧锁3可以快速实现滑动调节。
[0030]
固定刀臂4包括固定标尺杆41和中空引导固定臂42。固定标尺杆41表面有刻度标尺,上端设有工”型榫卯结构凸起件以及凸起件表面设有单向锯齿。通过打开固定连杆1侧方的弹簧锁3,固定刀臂4沿“工”型引导槽与固定连杆1之间发生纵向滑动,从而快速且大范围地调节固定刀臂4与固定连杆1上端之间的间距;关闭弹簧锁3可锁止固定刀臂4与固定连杆1之间的相对滑动。该设计可以可以防止固件磨损松动、滑动时晃动导致操作时牵引针偏移。固定标尺杆41表面设有标尺刻度,可以提供更为精确的纵向间距调整。中空引导固定臂42,外观为弧形弯曲、呈斜形截面、内部中空设计,末端为燕尾形尖齿。操作时中空引导固定臂42的末端置于出针点,燕尾形尖齿卡在骨质上可有效防止钻孔方向偏移。同时中空设计利于观察骨牵引针。
[0031]
导向刀臂5包括导向标尺杆51和钻孔套筒保护器52。导向标尺杆51表面有刻度标尺,上端设有“工”型榫卯结构凸起件以及凸起件表面设有单向锯齿。通过打开导向连杆2侧方的弹簧锁3,导向刀臂5沿“工”型引导槽与导向连杆2之间发生纵向滑动,从而快速大范围调节导向刀臂5与导向连杆2上端之间的间距;关闭弹簧锁3可锁止固定刀臂4与固定连杆1之间的相对滑动。该设计可以防止固件磨损松动以及滑动时由于晃动导致的操作时牵引针的偏移。钻孔套筒保护器52内部为中空设计,尾端设有与钻孔套筒6外周螺纹相匹配的内置螺纹。
[0032]
导向标尺杆51表面设有标尺刻度,可以提供更为精确的纵向间距调整,尤其与固定标尺杆41配合使用,通过对固定标尺杆41和导向标尺卡51表面刻度的调整,既易于精确调整固定刀臂4末端轴心与钻孔套筒6中心位于同一直线上,保证克氏针的进针点和出针点的准确性,也可以单独调整一侧刀臂使两者连线与水平线呈一定角度,能够精确有效地调整进针角度及方向,增加了整个装置的实用性。
[0033]
钻孔套筒6的前端为锯齿形,增加了与穿刺部位骨质接触面的摩擦力,防止在钻孔起始时进针点滑动移位造成偏差;同时尾端外周设有螺纹及螺帽,与钻孔套筒保护器52内置的螺纹匹配连接,通过旋拧钻孔套筒6的螺帽,可实现对钻孔套筒6的加压固定,螺帽可实现装置两端加压,增加与骨面的摩擦力。钻孔套筒6的内部为中空设计,其直径可选的有3.5mm、4.0mm两种型号,可根据不同型号的克氏针来选择对应孔径的钻孔套筒6。
[0034]
通过打开固定连杆1上端侧方的靠近导向连杆2的弹簧锁3,导向连杆2与固定连杆1之间发生横向滑动,可以快速且大范围地调节固定刀臂4末端与钻孔套筒6尖端之间的距离,使骨牵引导向装置与骨质接触面固定牢靠。
[0035]
通过打开固定连杆1下端侧方的靠近固定刀臂4的弹簧锁3,固定刀臂4与固定连杆1之间发生纵向滑动,可以快速且大范围地调节固定刀臂4与固定连杆1上端之间的间距;同理,打开导向连杆2侧方的弹簧锁3,导向刀臂5与导向连杆2之间发生纵向滑动,可以快速且大范围地调节导向刀臂5与导向连杆2上端之间的间距,可以更好地适应不同部位、不同肢体周径的使用需要,降低装置的局限性。
[0036]
实用新型的可调式下肢骨牵引导向装置的组装和使用方法:
[0037]
以胫骨结节牵引为例,将患肢垫高,固定踝关节于中立位,自胫骨结节向下1cm内画一条与胫骨结节纵轴垂直的横线,在胫骨纵轴两侧各3cm左右处画两条与纵轴平行的纵线与横线相交的两点即为骨牵引针的外侧进针点、内侧出针点,自外侧向内侧进针。
[0038]
使用时,先连接固定连杆1与导向连杆固定连杆2,然后将固定刀臂4、导向刀臂5分别连接于固定连杆1和导向连杆2,再根据植入克氏针直径大小选择配套孔径的钻孔套筒6,然后将钻孔套筒6与导向刀臂5下端的钻孔套筒保护器52连接,完成可调式下肢骨牵引导向装置的组装。
[0039]
使用时,通过两侧方弹簧锁3(即,固定连杆1下端和导向连杆2下端的弹簧锁3)调整固定刀臂4和导向刀臂5至合适的工作通道高度,同时通过固定标尺杆41和导向标尺杆51上的标尺刻度使中空引导固定臂42、钻孔套筒6两者的轴线位于同一直线上,将中空引导固定臂42末端卡在胫骨结节出针点位置,钻孔套筒6尖端对准外侧进针点位置;再通过固定连杆1上方的弹簧锁3调整导向连杆2位置,使中空引导固定臂42末端、钻孔套筒6尖端紧紧卡住胫骨结节出、进针点位置使工作通道宽度合适;然后通过旋拧钻孔套筒6末端螺帽实现加
压固定,由此完成可调式下肢骨牵引导向装置的工作通道的高度、宽度的调整及固定。最后通过钻孔套筒6导向,用电钻由进针点打入克氏针并从对侧固定刀臂4的中空引导固定臂42穿出完成操作。操作完毕后,依次卸去电钻、钻孔套筒6后,打开固定连杆1上端的弹簧锁3(即靠近导向连杆2的弹簧锁3)将两侧组件分别整体从克氏针两端迅速取出。本实用新型操作简单、可控,在单个医生在家属的配合下即可完成骨牵引操作。且能够有效地避免医源性损伤和患者疼痛,可重复性好,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同时考虑到穿刺部位骨面不规则,局部软组织因素的影响,在定位装置与钻孔套筒之间设有加压锁止装置,能避免操作时肢体晃动而导致的卡紧的装置两端再次松动、滑移。
[0040]
本实用新型的可调式下肢骨牵引导向装置具有结构简单、操作灵活、定位准确、坚固可靠的特点,可以更方便快捷、精准地调整装置工作通道大小以满足不同肢体部位骨牵引需要,增加了实用性,同时实现了骨牵引术中的定位导向作用。
[0041]
以上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而已,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都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