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肢淋巴水肿中药湿热敷恒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561292发布日期:2021-04-06 12:10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上肢淋巴水肿中药湿热敷恒温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上肢淋巴水肿领域,具体为上肢淋巴水肿中药湿热敷恒温装置。



背景技术:

肢体淋巴水肿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肢体淋巴回流受阻,导致淋巴液积聚于肢体浅层软组织内,继而产生纤维组织增生及表皮角化增生的一种疾病。此病属于高蛋白水肿,此症状可通过热敷重要进行治疗,临床上常用毛巾或者纱布在39-43°的中药中浸泡后敷于患肢,用塑料纸包裹30分钟,实际不能保温,特别是在冬天,不符合要求的同时还容易致病人感冒,而且毛巾的重复利用也不符合院感要求,而且药液外渗,引起床单的潮湿,故在此处提出一种上肢淋巴水肿中药湿热敷恒温装置;

市场上的恒温装置大都不能够对上臂口进行密封热敷,无法避免热量散失,药液易发生侧漏,其使用寿命较短,不具有手臂全包裹的全方位热敷治疗效功效,易弄湿床单及衣物,无法稳定绑定在患者手臂外侧,不能为使用者提供肘关节活动空间,为此,我们提出上肢淋巴水肿中药湿热敷恒温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上肢淋巴水肿中药湿热敷恒温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市场上的恒温装置大都不能够对上臂口进行密封热敷,无法避免热量散失,药液易发生侧漏,其使用寿命较短,不具有手臂全包裹的全方位热敷治疗效功效,易弄湿床单及衣物,无法稳定绑定在患者手臂外侧,不能为使用者提供肘关节活动空间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上肢淋巴水肿中药湿热敷恒温装置,包括袖套主体,所述袖套主体的左端缝合有上臂束袖,所述上臂束袖的外表面设置有缝合贴,所述缝合贴的下端设置有上收束带,所述上臂束袖的右端设置有上臂固定带,所述袖套主体的右端表面连接有上臂动区布,所述上臂动区布的右端连接有下臂动区布,所述下臂动区布的外表面缝合有下臂固定带,所述下臂动区布的右端表面连接有下臂束袖,所述下臂束袖的外表面缝合有下收束带,所述袖套主体的内部靠近上侧设置有防渗塑布,所述防渗塑布的下端表面设置有感温纱布,所述感温纱布的下端表面安装有热敷电热布,所述热敷电热布的下端表面缝合有外皮布,所述感温纱布的内部设置有方药管,所述上臂动区布的右端表面连接有关节套布。

优选的,所述下臂束袖的外表面靠近左侧下端连接有电源线,所述电源线的右端表面固设有温控开关,所述温控开关的右端表面固设有供电插座。

优选的,所述上臂束袖的左端表面缝合有弹性袖带,上收束带通过缝合贴与上臂束袖固定设置,袖套主体的外表面缝合有塑胶纱布。

优选的,所述上臂固定带和下臂固定带通过关节套布对称设置,下收束带与弹性袖带相配合。

优选的,所述供电插座通过电源线与温控开关电性连接,且温控开关通过电源线和感温纱布配合与方药管电性连接,防渗塑布的内侧设置有塑布膜。

优选的,所述热敷电热布通过电源线与温控开关电性连接,且热敷电热布内部的电热丝形状呈蜂巢型设置,外皮布环绕在袖套主体内表面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恒温装置设置有上臂束袖和热敷电热布,上收束带通过缝合贴配合下,可绕设收束在上臂束袖外表面一圈,对上臂口进行有效密封热敷,避免热量散失的同时,也避免输送入方药管的药液发生侧漏,再通过下收束带收束下臂束袖,使得该恒温装置形成一个密闭的整体,达到整体防水防渗液的作用,由注射器针孔透过袖套主体表面,将药液注入方药管通,可有效延长其使用寿命,进行单人多次使用,有效节约资源,再通过蜂巢型结构的热敷电热布有效对药液进行均匀加热,实现手臂全包裹全方位的热敷治疗,既不会弄湿床单及衣物,还可通过温控开关,保持药液的湿度,由此显著提高热敷效果;

该恒温装置设置有上臂动区布和下臂动区布,通过关节套布有效将两者连接起来,形成一个统一整体的同时,再通过上臂固定带和下臂固定带的收束配合,将该恒温装置稳定绑定在患者手臂外侧,避免脱落的同时,也有效为使用者提供肘关节活动的空间,不影响使用者进行其余工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局部截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的纵面剖视图。

图中:1、袖套主体;2、上臂束袖;3、缝合贴;4、上收束带;5、上臂固定带;6、上臂动区布;7、下臂动区布;8、下臂固定带;9、下臂束袖;10、下收束带;11、电源线;12、温控开关;13、供电插座;14、防渗塑布;15、感温纱布;16、热敷电热布;17、外皮布;18、方药管;19、关节套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上肢淋巴水肿中药湿热敷恒温装置,包括袖套主体1,袖套主体1的左端缝合有上臂束袖2,上臂束袖2的外表面设置有缝合贴3,缝合贴3的下端设置有上收束带4,上臂束袖2的右端设置有上臂固定带5,袖套主体1的右端表面连接有上臂动区布6,上臂束袖2的左端表面缝合有弹性袖带,上收束带4通过缝合贴3与上臂束袖2固定设置,袖套主体1的外表面缝合有塑胶纱布,上臂固定带5和下臂固定带8通过关节套布19对称设置,通过该恒温装置设置有上臂动区布6和下臂动区布7,通过关节套布19有效将两者连接起来;

上臂动区布6的右端连接有下臂动区布7,下臂动区布7的外表面缝合有下臂固定带8,下臂动区布7的右端表面连接有下臂束袖9,下臂束袖9的外表面缝合有下收束带10,下臂束袖9的外表面靠近左侧下端连接有电源线11,电源线11的右端表面固设有温控开关12,下收束带10与弹性袖带相配合,温控开关12通过电源线11和感温纱布15配合与方药管18电性连接,可通过温控开关12,保持药液的湿度,由此显著提高热敷效果;

温控开关12的右端表面固设有供电插座13,袖套主体1的内部靠近上侧设置有防渗塑布14,防渗塑布14的下端表面设置有感温纱布15,感温纱布15的下端表面安装有热敷电热布16,热敷电热布16的下端表面缝合有外皮布17,感温纱布15的内部设置有方药管18,上臂动区布6的右端表面连接有关节套布19,供电插座13通过电源线11与温控开关12电性连接,防渗塑布14的内侧设置有塑布膜,热敷电热布16通过电源线11与温控开关12电性连接,热敷电热布16内部的电热丝形状呈蜂巢型设置,外皮布17环绕在袖套主体1内表面设置,通过关节套布19有效将两者连接起来,形成一个统一整体的同时,再通过上臂固定带5和下臂固定带8的收束配合,将该恒温装置稳定绑定在患者手臂外侧。

工作原理:对于这类的恒温装置,首先通过该恒温装置设置有上臂束袖2和热敷电热布16,上收束带4通过缝合贴3配合下,可绕设收束在上臂束袖2外表面一圈,对上臂口进行有效密封热敷,避免热量散失的同时,也避免输送入方药管18的药液发生侧漏,再通过下收束带10收束下臂束袖9,使得该恒温装置形成一个密闭的整体,达到整体防水防渗液的作用,由注射器针孔透过袖套主体1表面,将药液注入方药管18中,可有效延长其使用寿命,进行单人多次使用,有效节约资源,再通过蜂巢型结构的热敷电热布16有效对药液进行均匀加热,实现手臂全包裹全方位的热敷治疗,既不会弄湿床单及衣物,还可通过温控开关12,保持药液的湿度,由此显著提高热敷效果;然后由供电插座13连接插座,通过电源线11为该恒温装置整体提供充足电力,将袖套主体1内侧的药液有效加热,防渗塑布14可结合塑布膜起到药液防渗和侧漏作用,感温纱布15与电源线11连接设置,由温控开关12对恒温装置内部的温度进行实时控制,外皮布17可有效避免该恒温装置漏电产生的危害,起到绝缘作用,且均有一定的耐脏性;最后通过该恒温装置设置有上臂动区布6和下臂动区布7,通过关节套布19有效将两者连接起来,形成一个统一整体的同时,再通过上臂固定带5和下臂固定带8的收束配合,将该恒温装置稳定绑定在患者手臂外侧,避免脱落的同时,也有效为使用者提供肘关节活动的空间,不影响使用者进行其余工作。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