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及其与壳状牙齿矫治器组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560512发布日期:2021-04-06 12:10阅读:69来源:国知局
附件及其与壳状牙齿矫治器组合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总体上涉及一种用于牙齿正畸治疗的附件及其与壳状牙齿矫治器组合。



背景技术:

由于美观、便捷以及利于清洁等优点,以高分子材料制成的壳状牙齿矫治器越来越受欢迎。通常,利用壳状牙齿矫治器进行牙齿正畸治疗,需要一系列逐次的壳状牙齿矫治器,每一个这些壳状牙齿矫治器容纳牙齿的空腔的几何形态与对应矫治步所希望达到的牙齿布局基本匹配。

在很多情况下,单纯依靠壳状牙齿矫治器本身难以保证对牙齿施加大小和方向适宜的矫治力系。例如,在沿牙弓方向近中或远中移动牙齿时,虽然,希望的移动方式是牙齿的平移,但在实际操作中很容易形成较大的倾倒力矩,使得牙齿切端向移动方向同侧发生的过度移动,从而导致牙齿发生不希望的倾斜移动。在临床应用中,为了避免上述问题,为了在牙齿上施加更接近设计目标所需的矫治力系,往往需要在牙齿上通过粘贴等方法额外固定具备一定外形的凸起的附件,并在壳状牙齿矫治器上形成相应的容纳该附件的腔体,通过腔体与附件之间的挤压和摩擦作用,对该牙齿施加辅助力系,使得对该牙齿施加的总的矫治力系更接近希望的力系。

由此可见,附件对于利用壳状牙齿矫治器的牙齿正畸治疗非常关键。本申请的发明人发现,现有的附件设计在兼顾以下几方面还有所不足:(一)壳状牙齿矫治器佩戴和/或摘取便利性;(二)壳状牙齿矫治器易于就位;以及(三)充分施力。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附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固定在牙齿上使得壳状牙齿矫治器能够通过其向牙齿施力的附件,所述附件是由底面、引导面以及n个依次邻接的施力面包围形成的封闭的三维体,其中,当所述附件固定在牙齿上时,所述底面抵靠于所述牙齿的表面,所述引导面与所述底面的关系比所述两个邻接的施力面与所述底面的关系更平缓,其中,n是大于等于2的自然数,其中,所述n个依次邻接的施力面中的第一个施力面与第n个施力面的夹角大于等于60°并且小于等于120°。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引导面与所述底面之间一部分直接相接,其余的部分由所述n个依次邻接的施力面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n等于2。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两个邻接的施力面为平面且相互垂直。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n个依次邻接的施力面与所述底面的法向平行。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引导面与底面相接的部分为弧面或曲面。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附件和壳状牙齿矫治器组合,所述附件是用于固定在牙齿上,所述壳状牙齿矫治器是用于佩戴在固定有所述附件的牙齿上以将所述牙齿从第一布局重新定位到第二布局,所述附件是由底面、引导面以及n个依次邻接的施力面包围形成的封闭的三维体,其中,当所述附件固定在牙齿上时,其底面抵靠于所述牙齿的表面,所述附件的引导面与底面的关系比所述附件的n个依次邻接的施力面与底面的关系更平缓,所述壳状牙齿矫治器形成有容纳所述牙齿和所述附件的空腔,佩戴于固定有所述附件的所述牙齿上时,它的壁与所述附件的n个依次邻接的施力面中的至少两个相抵靠并对其施力,其中,n是大于等于2的自然数,其中,所述n个依次邻接的施力面中的第一个施力面与第n个施力面的夹角大于等于60°并且小于等于120°。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附件的引导面与底面之间一部分直接相接,其余的部分由所述n个依次邻接的施力面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n等于2。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附件的两个邻接的施力面为平面且相互垂直。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附件的n个依次邻接的施力面与所述底面的法向平行。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附件的引导面与底面相接的部分为弧面或曲面。

附图说明

以下将结合附图及其详细描述对本申请的上述及其他特征作进一步说明。应当理解的是,这些附图仅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若干示例性的实施方式,因此不应被视为是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除非特别指出,附图不必是成比例的,并且其中类似的标号表示类似的部件。

图1示意性地展示了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的附件;

图2示意性地展示了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的患者牙列和壳状牙齿矫治器;

图3示意性地展示了图2所示的壳状牙齿矫治器对附件的施力;

图4示意性地展示了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附件的应用方式;

图5示意性地展示了本申请又一实施例中附件的应用方式;

图6示意性地展示了本申请又一实施例中的附件;

图7示意性地展示了本申请又一实施例中的附件;以及

图8示意性地展示了本申请又一实施例中的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的详细描述中引用了构成本说明书一部分的附图。说明书和附图所提及的示意性实施方式仅仅出于是说明性之目的,并非意图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在本申请的启示下,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可以采用许多其他实施方式,并且可以对所描述实施方式做出各种改变,而不背离本申请的主旨和保护范围。应当理解的是,在此说明并图示的本申请的各个方面可以按照很多不同的配置来布置、替换、组合、分离和设计,这些不同配置都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经过大量工作,本申请的发明人开发出了一种能够兼顾以下几方面的附件及其与壳状牙齿矫治器组合:(一)壳状牙齿矫治器佩戴和/或摘取便利性;(二)壳状牙齿矫治器易于就位;以及(三)充分施力。

请参图1,示意性地展示了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的附件100a。

附件100a是由底面101a、邻接的施力面103a和105a以及引导面107a包围形成的封闭的三维体。

附件100a是通过底面101a固定于牙齿,例如,通过粘固的方式,因此,底面101a也可被称为安装面。在该实施例中,底面101a的轮廓大致为矩形。

在一个实施例中,底面101a可以是内凹的弧面,以容纳更多的粘合剂,从而更好将附件100a固定在牙齿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底面101a上可以形成加强粘合的结构,例如,多个凸点和/或凹坑,以增加底面101a与粘合剂接触的表面积,从而更好将附件100a固定在牙齿上。

施力面103a和105a供壳状牙齿矫治器施力,附件100a将这些力传递给其所在的牙齿。其中,施力面103a和105a是邻接的,并且其与底面101a的角度较陡,以利于壳状牙齿矫治器对其施力。

在一个实施例中,施力面103a和105a是平面,两者相互垂直,并且与底面101a的法向平行。

引导面107a用于引导壳状牙齿矫治器收容附件100a的腔体就位,卡入附件100a,因此,引导面107a与底面101a的角度较为平缓,以利于壳状牙齿矫治器的佩戴和摘取。引导面107a可以包括多个区域,每个区域可以有不同的形态,例如,引导面107a与施力面105a相对的部分为弧面,引导面107a与施力面103a相对的部分也是弧面,引导面107a与底面101a相对的部分为平面。

引导面107a与底面101a之间一部分直接相接,其余的部分由两个邻接的施力面103a和105a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附件100a可以是实体;在又一实施例中,附件100a也可以是中空的。

请参图2,示意性地展示了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的患者牙列201和壳状牙齿矫治器203。

壳状牙齿矫治器203为一体的壳状,形成容纳牙列201的空腔,通常,该空腔的几何形态与牙列201该矫治步的目标牙齿布局基本匹配。

患者牙列201的后牙上粘固有附件2011,对应地,壳状牙齿矫治器203上形成容纳附件2011的腔体2031。

请参图3,示意性地展示了腔体2031对附件2011的施力。

腔体2031的几何形态与附件2011基本匹配,当壳状牙齿矫治器203佩戴于牙列201上时,由于与牙列201的当前布局不匹配,壳状牙齿矫治器203将发生弹性变形,产生的弹力将驱使牙列201移动到该矫治步的目标布局,同时,由于此时腔体2031与附件2011的位置存在偏差,其将对附件2011的两个施力面进行挤压(为了便于表达,图中并未展示壳状牙齿矫治器203的壁与附件2011的两个施力面相抵靠),从而分别在这两个施力面上施加两个推力f1和f2。

请参图4,示意性地展示了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附件的应用方式。

在该例子中,需要使牙齿301伸长以及扭转,此时,可以按图4所示的位置将附件305固定于牙齿301之上,其中,附件305位于牙齿301的阻抗中心303的上方。

当壳状牙齿矫治器(图中未示)佩戴于牙列上时,向附件305的两个施力面分别施加两个力f1和f2。在该例子中,f1为水平方向的力,它与壳状牙齿矫治器施加(直接或间接地)给牙齿301的其他作用力配合,能够使牙齿301沿图4所示的方向扭转;f2为沿垂直方向向上的力,它能够使牙齿301伸长。

请参图5,示意性地展示了本申请又一实施例中附件的应用方式。

在该例子中,牙齿301’在壳状牙齿矫治器(图中未示)的作用下沿图5所示方向平移,为了防止牙齿301’在平移时发生倾斜,需要对其施加一个图5所示方向的阻抗力矩。

在该例子中,可以将附件305’按图5所示位置固定于牙齿301’之上,附件305’位于牙齿301’的阻抗中心303’的上方。可以利用壳状牙齿矫治器对附件305’的两个施力面分别施加两个力f1和f2,在该例子中,f1为水平方向的力,f2为垂直向上的力,附件305’的位置和方向使得f1和f2产生图5所示方向的力矩,以防止牙齿301’发生倾斜。

由以上可知,由于本申请的附件具有两个邻接的施力面,可以通过调整附件的固定位置和方向,同时在两个施力面上施加不同方向的力,以满足不同的需求,与仅有单个施力面的附件相比,这种附件设计能够实现较为充分的施力,并且应用灵活。

虽然,在上述示例性的例子中,附件均是沿水平/垂直方向安装固定,在本申请的启示下,可以理解,可以根据具体的需求和情况,按一定的角度安装固定附件。

请参图6,示意性地展示了本申请又一实施例中的附件100b。

附件100b是由底面101b、邻接的施力面103b和105b以及引导面107b包围形成的封闭的三维体。

在该实施例中,底面101b的大致轮廓为三角形。

施力面103b和105b供壳状牙齿矫治器施力,附件100b将这些力传递给其所在的牙齿。其中,施力面103b和105b是邻接的,并且其与底面101b的角度较陡,以利于壳状牙齿矫治器对其施力。

引导面107b与底面101b的角度较为平缓,以利于壳状牙齿矫治器佩戴。在该实施例中,引导面107b是弧面。

请参图7,示意性地展示了本申请又一实施例中的附件100c。

附件100c是由底面101c、邻接的施力面103c和105c以及引导面107c包围形成的封闭的三维体。

在该实施例中,底面101c的大致轮廓为三角形。

施力面103c和105c供壳状牙齿矫治器施力,附件100c将这些力传递给其所在的牙齿。其中,施力面103c和105c是邻接的,并且其与底面101c的角度较陡,以利于壳状牙齿矫治器对其施力。

引导面107c与底面101c的角度较为平缓,以利于壳状牙齿矫治器佩戴。在该实施例中,引导面107c是平面。

请参图8,示意性地展示了本申请又一实施例中的附件100d。

附件100d是由底面101d、邻接的施力面103d、105d和107d以及引导面109d包围形成的封闭的三维体。

在该实施例中,底面101d的大致轮廓为扇形。

施力面103d、105d和107d供壳状牙齿矫治器施力,附件100d将这些力传递给其所在的牙齿。其中,施力面103d、105d和107d是依次邻接的,并且其与底面101d的角度较陡,以利于壳状牙齿矫治器对其施力。

在本申请的启示下,可以理解,可以根据具体需求设置依次邻接的施力面的数量,例如,其可以是2个、3个、4个、5个等。

在一个实施例中,多个依次邻接的施力面中,第一个施力面和最后一个施力面之间的夹角可以是大于等于60°并且小于等于120°。这样,一方面,可以使得壳状牙齿矫治器能够从不同方向对附件充分施力;另一方面,对于具有两个平行的施力面的附件,在佩戴壳状牙齿矫治器的过程中,壳状牙齿矫治器收容附件的腔体的两个侧面必须严格对准附件的两个平行的施力面,这对壳状牙齿矫治器的就位造成困难,反观本申请的附件,由于第一个施力面和最后一个施力面不平行,因此相对易于就位;又一方面,由于本申请的附件的第一施力面和最后施力面的辐射角度较大,使得引导面的覆盖范围较大,更利于壳状牙齿矫治器的摘戴。

在一个实施例中,从所述第一个施力面到最后一个施力面,所述多个依次邻接的施力面的角度是逐渐变化的,或者说角度变化是同向的。

这里所说的第一个施力面和最后一个施力面可以是从任何一端到相对的另一端。

引导面109d与底面101d的角度较为平缓,以利于壳状牙齿矫治器佩戴。在该实施例中,引导面109d是弧面。

在本申请的启示下,可以理解,引导面可以是单个弧面或平面,也可以由多个弧面和/或平面拼接而成。

虽然,在以上的例子中,附件的两个邻接的施力面均大致成直角,但在本申请的启示下,可以理解,可以根据具体的需求和情况,改变两个邻接的施力面之间的夹角。

由于,和底面关系较陡的只有两个邻接的施力面,佩戴壳状牙齿矫治器时,只要该两施力面邻接处卡入壳状牙齿矫治器收容附件的腔体的对应部分,即完成壳状牙齿矫治器的就位,与具有两个平行的相对的施力面的附件相比,壳状牙齿矫治器的就位更为容易。

另外,除底面和两个邻接的施力面外,本申请的附件的其余表面均为与底面关系较为平缓的引导面,使得壳状牙齿矫治器的佩戴和摘取非常便捷容易。

尽管在此公开了本申请的多个方面和实施例,但在本申请的启发下,本申请的其他方面和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也是显而易见的。在此公开的各个方面和实施例仅用于说明目的,而非限制目的。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和主旨仅通过后附的权利要求书来确定。

同样,各个图表可以示出所公开的方法和系统的示例性架构或其他配置,其有助于理解可包含在所公开的方法和系统中的特征和功能。要求保护的内容并不限于所示的示例性架构或配置,而所希望的特征可以用各种替代架构和配置来实现。除此之外,对于流程图、功能性描述和方法权利要求,这里所给出的方框顺序不应限于以同样的顺序实施以执行所述功能的各种实施例,除非在上下文中明确指出。

除非另外明确指出,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和短语及其变体均应解释为开放式的,而不是限制性的。在一些实例中,诸如“一个或多个”、“至少”、“但不限于”这样的扩展性词汇和短语或者其他类似用语的出现不应理解为在可能没有这种扩展性用语的示例中意图或者需要表示缩窄的情况。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